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951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章末检测试卷一章末检测试卷一(第二章第二章)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中的 O2浓度比中的 O2浓度低 B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 C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均可以在中找到 D图中回流受阻会造成组织水肿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各个成分间的关系, 可以判定图中是细胞外液, 分别是血浆、 淋巴、 组织液,是细胞内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中的 O2来自组织液,O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 细胞,则组织液中的 O2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中的

2、 O2浓度,A 错误;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 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 错误;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分,不属于血浆成分,C 错误;淋巴 回流受阻会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水肿,D 正确。 2.如图所示代表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花粉过敏时,中的液体会增多 B和的组成成分可以相互转化 C的渗透压增大,会引起尿量增加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中 答案 A 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 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 体,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直接进入 a、c 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的成分 C构成了内环境 D

3、当 d 结构堵塞时,液体的量会增加 答案 A 解析 图中 a、b、c、d 分别表示毛细血管、血细胞、组织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分别 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其中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4下列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的生理活动是( ) A血液中钙盐过少引起肌肉抽搐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增多 答案 A 解析 人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是为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B 项正确;人少量失血后,血量 很快恢复正常,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 项正确;炎热的夏天,人体产生的汗会挥发带走部 分人体热量,从而保持体温平衡,D 项正确。 5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

4、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丢失 Na ,可能会造成机体脱水 B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正常人体通过出汗散失大量热量,体温明显下降 D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A 解析 机体在大量丢失 Na 时可带出许多水分,从而引起机体脱水,A 正确;血浆中的缓冲 物质会对进入其中的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进行调节, 从而保持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 B 错误; 正常人体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 错误;人体在剧烈运 动时肌肉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错误。 6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

5、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为 25 条件,则可能为 0 环境 B在时间内人体耗氧量增加 C在时间内酶的活性比时间、低 D在时间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寒冷环境中,人体的耗氧量增加,从 而增加产热;人体内的温度是恒定的,酶活性不变;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受到神经调节和体 液调节(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共同维持。 7如图表示的是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感受不同温度时其相应神经放电频率 (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温度为 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B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

6、围 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越远时相应神经放电频率越大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 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是 28 , 温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是 42 左右, A 正确;由图可知,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不同,故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 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B 正确;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即 37 左 右,C 正确;偏离敏感温度越远,相应神经放电频率越小,D 错误。 8 下图是健康人由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图中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7、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答案 D 解析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图中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内分泌 腺分泌的激素参与调节, 故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 从而增加产热量,所以“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当人从温暖环境中突然 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会迅速散热,而体温调节特别是激素调节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因 此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 9(2018 青岛二中期中)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水分的来源主要是饮食摄入 B人体主要通过尿

8、液、汗液和粪便等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C运动员长时间运动后散失大量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皮肤上 答案 D 解析 人体内水分的来源主要是饮食摄入,A 正确;人体主要通过尿液、汗液和粪便等将一 定的无机盐排出体外, B 正确; 运动员长时间运动后散失大量水分, 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增加,尿量减少,C 正确;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 错误。 10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 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

9、后( ) 比较项目 尿液 血浆 体积(mL/单位时间) Na (mg/kg) K (mg/kg) Na (mg/kg) K (mg/kg) 注射食 盐水前 25 15 35 155 45 注射食 盐水后 40 12 30 135 37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D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数据分析,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血浆中 Na 浓度降低了,所以细胞外液渗 透压降低;注射食盐水后尿液多了,则抗利尿激素减少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的能 力减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该过程无关。 11(2018

10、遂宁东辰高中质检)下表是某患者血液中激素水平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据表分 析错误的是( ) 检验名称 结果 参考范围 甲状腺激素/(pmol L 1) 98.5 9.0119.5 促甲状腺激素/(pmol L 1) 0.09 0.354.94 A.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 B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 C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D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答案 D 解析 由表格数据分析, 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 故其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A、B 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人的原因是垂体 的分泌活动受到

11、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也会因负反馈调节 而降低,C 项正确,D 项错误。 12(2018 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末)下列有关人体水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时,渴觉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 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D人体从 30 环境进入 0 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答案 C 解析 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A 正确;人体摄取食物过咸 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下丘脑的水平衡调节中枢兴奋,另外,下丘脑可将渗透压 感

12、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B 正确;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 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 合成与分泌,再由垂体释放入血液,C 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D 正确。 13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 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 周

13、后体内有相应的记忆 B 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 C 解析 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抗体,A 错误;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 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不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B 错误;给乙组小鼠注射类 毒素,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 B 细胞,使其 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外毒素,C 正确,D 错误。 14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 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

14、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答案 D 解析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均属于特异性免 疫;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胃液抑制并杀死细菌、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人体的非特异 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则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1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在机体各器官中成熟 C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答案 A 解析 人体免疫细胞包

15、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A 正确;免疫细胞中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 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 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其中抗体和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 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溶菌酶可以在人体的泪液和唾液中发挥作用,可以来自唾液腺等 非免疫细胞,C 错误;浆细胞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又唯一能合成并分泌抗体的免疫细胞,D 错误。 16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 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B阻断了部分 K 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 D阻断

16、了部分 Na 通道 答案 D 解析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 Na 通过 Na通道大量内流有关,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峰值 明显降低,说明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 Na 通道,D 项正确。 17(2018 福建莆田模拟)神经递质 GABA 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 发生变化,导致 Cl 通过该蛋白内流。药物 BZ 能提高该蛋白对 Cl的通透性。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GABA 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BGABA 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 CBZ 会降低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 DCl 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 答案 A 解析 GABA 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

17、构发生变化,导致 Cl 通过该 蛋白内流,使膜两侧静息电位水平增大,后膜受到新的刺激时,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 内正”(即产生动作电位)的难度加大, 因而 GABA 的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A 错误。 18(2018 丹东一中期末)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 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受损部位 可能导致的结果 A 大脑皮层 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B 小脑 无法维持身体平衡,并呼吸急促 C 言语区的 V 区 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 言语区的 H 区 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答案 A 解析

18、 小脑受损,身体不能维持平衡,但由于呼吸中枢在脑干中,因此呼吸正常,B 错误; 言语区的 V 区受损,能看到文字,但不能看懂文字,C 错误;言语区的 H 区受损,听不懂别 人说话,但可以说话,D 错误。 19如图表示人体大量运动后补充葡萄糖和氨基酸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运动后补充葡萄糖有利于人体恢复体能 B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C在 50100 min 内,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相对增加 D补充氨基酸后胰岛素分泌量变化不大,说明氨基酸浓度变化不是血糖调节的主要刺激条 件 答案 C 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 在 50100 min 内, 血糖浓度升高,

19、则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胰岛素分泌量相对增加, 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相对减少, C 错误。 20如图为垂体释放的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对激素作用方式及其调节特点的体现不包 括( ) A激素调节具有高效性 B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 C激素调节存在负反馈 D激素可传递信息 答案 C 解析 激素调节存在负反馈,但是图示没有体现,C 错误。 21(2018 佛山模拟)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部位,现通过 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两人注射前 30 min 和注射后 30 min 的 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如表。下列

20、推测合理的是( ) 项目 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 乙 2 29 A.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 B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 C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 D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也是垂体 答案 B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 腺激素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甲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乙注射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的下丘脑。 22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

21、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 单侧光的方向)(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中胚芽鞘尖端匀速旋转, 所以 a 和 b 中生长素浓度相同, 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左侧,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锡箔小帽使胚 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不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 片,单侧光不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生长素不能透过云 母片,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生长素能透过明胶 片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中旋转幼苗,受光均匀,幼苗直立生长;中整 体旋转,所

22、以对小孔侧进行单侧光照,幼苗弯向小孔生长。 23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若乙图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de 段,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bd 段 C若乙图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bd 段,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f 点以后 D若乙图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ab 段,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ef 段 答案 C 解析 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是处生 长素浓度较低,没有抑制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A 错误;由于重力的作用,处的生长 素浓度低于处的生长素浓度,但处生长

23、快,若乙图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de 段, 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应在 f 点以后,B 错误;若乙图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ab 段,由 于处生长比处快且由于重力作用,处的生长素浓度应在 bd 段,D 错误。 24以下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应用的描述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在大棚种植中,黄瓜开花后人工涂抹适量的生长素以提高坐果率 B在大豆田中喷施高浓度 2,4D 作除草剂,以抑制单子叶杂草的生长 C在一袋没有成熟的柿子中,放几根成熟的香蕉可以加速柿子成熟 D在梨树的新梢萌发初期,向叶面喷施矮壮素(生长抑制剂)以矮化树冠,提高产量 答案 B 解析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其与

24、单子叶杂草相比,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则用高浓度 2,4D 作除草剂,除草的过程中双子叶植物大豆会死亡,B 错误。 25(2018 泸州二模)研究小组以长势一致的同种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幼苗茎赤霉素的含量(相对值) 甲 去除幼茎的尖端 0.2 乙 去除幼茎尖端一定浓度生长素 10.2 丙 不作处理(完整幼茎) 4.8 A.甲、乙证明幼苗合成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含量有关 B甲、丙证明幼苗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C乙、丙证明生长素显著影响幼苗合成赤霉素 D甲、丙证明赤霉素能够促进幼苗合成生长素 答案 A 解析 甲组和丙组能证明幼苗的尖端能合成赤霉素,B

25、 错误;乙组和丙组不属于对照实验, 不能证明生长素显著影响幼苗合成赤霉素,C 错误;由甲组和乙组可以得知生长素显著影响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甲组和丙组能证明幼苗的尖端能合成赤霉素,不能证明赤霉素能够促进 幼苗合成生长素,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0 分) 26(10 分)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中填字母, “_”上填文字)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 a、 d、 e、 f 分别表示_; d 与 f 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d 中含有较多的_;d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_的含量有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 O2的过程是_(用图中数字表

26、示),血液中的 O2进入组织细胞 所 经 过 的 途 径 为 _( 用 图 中 的 字 母 表 示 ) , 共 穿 过 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_。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 pH 明显下降,原因 是图中 内存在着_物质。 (4) 若 某 人 长 期 营 养 不 良 , 血 浆 中 蛋 白 质 含 量 降 低 , 会 引 起 图 中 增 多 的 液 体 是 _,将导致_。 答案 (1)2/3 淋巴、 血浆、 红细胞、 组织液 蛋白质 无机盐、 蛋白质 (2) edcfg 4 g 组织细胞 (3)不会 d 缓冲 (4)f 组织液 组织水肿

27、解析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2/3,a 为淋巴,d 为血浆,e 为红细胞,f 为组织液。正常 情况下,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 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 O2的过程是,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 O2位于血红蛋 白上,因此血液中的 O2进入组织细胞所需经过的途径为:红细胞(e)血浆(d)毛细血管壁 (c)组织液(f)组织细胞(g),其中要穿过一层红细胞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一层组织 细胞膜, 共 4 层膜结构。 组织细胞(g)内的 CO2浓度为最高。 (3)血浆的 pH 通常在 7.357.45, 变化范围很小,原因是血浆中

28、含有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因此即使一个人喝入大 量的食醋,也不会引起血浆中的 pH 明显下降。(4)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 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过多地滞留于组织液(f)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7(10 分)(2018 云南玉溪一中高二下期末)如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发生的主要变 化,请分析回答: (1)皮肤出现上述反应的目的是_。 (2)体温调节过程中,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 某些激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的激素有_。 (3)若某人因患感冒而发烧,在 24 h 内体温都维持在 38.5 左右,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 总量_

29、 (填“”“”或“”)散热总量。 (4)临床上采用低温麻醉是因为人体温下降(不低于 28 )时,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强,其原理 是_。 答案 (1)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肝脏和骨骼肌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3) (4)人体温下降时,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脑细胞新陈代谢水平降低,需氧量减少 解析 (1)处于寒冷环境时,立毛肌收缩,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可减少热 量散失,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人体产热的主要部位是肝脏和骨骼肌。处于寒冷环境时,甲 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抵御寒冷。(3)根据题意可知, 某人体温始终维持在 38.5 左右, 表明

30、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量和散热量相同。 (4)低温麻醉 能降低细胞内酶的活性,使脑细胞新陈代谢水平降低,需氧量减少。 28(10 分)(2018 南昌重点中学高二下月考)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和部分 血糖调节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血糖调节的方式是_。 (2)图中 M 点时激素甲分泌量增加,可大量激活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其 意义是_。若长时间处于 N 点状态,人体会表现出肢体乏力,其主要原因 是_。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下列情形中可以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有_(填 序号)。 a血糖浓度降低 b血糖浓度升高 c胰岛素的分泌

31、(4)胰岛素与细胞相应受体结合后才可以发挥正常生理效应。经检测有些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 素含量并不低, 却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 其可能的原因是_。 答案 (1)胰岛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 血糖浓度较低, 能量供应不足 (3)a、b、c (4)胰岛素的受体缺失(或失效)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激素甲表示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血糖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共同作用。(2)图中 M 点时,血糖浓度较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可大量激活组织细胞的细 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若长时间处于 N 点状态,血糖浓 度较低,能量供应不足,人体会表现出

32、肢体乏力。(3)a.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神经体液调 节,会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b.血糖浓度升高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胰岛素分泌,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c.胰岛素的分泌会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故 a、b、c 均可影响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4)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受体缺失(或失效),所以体内胰岛素 含量并不低,却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 29(10 分)如图为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示意图(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 代表传出神经。回答下列问题: (1)咀嚼食物过程中控制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位于_中,在这一反射活动中,对 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的效应器是指_。 (2)“望梅止渴”体现了

3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依据是_。 (3)在唾液腺分泌的反射活动中,和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可使细胞膜 外电位由_电位变为_电位,从而促进唾液的分泌。某药物能抑制末梢释放 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而不能影响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最可能的原因是 _。 答案 (1)延髓和脊髓 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唾液腺 (2)视网膜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 导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可通过控制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从而控制延髓 和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进一步控制唾液的分泌 (3)正 负 、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 种类不同 解析 (1)咀嚼食物过程中控制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位于延髓和脊髓中,在这一

34、反射活动中, 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唾液腺。(2)“望梅止渴”体现 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依据是视网膜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中的 高级神经中枢可通过控制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从而控制延髓和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进 一步控制唾液的分泌。(3)在唾液腺分泌的反射活动中,和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唾 液腺细胞,可使细胞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从而促进唾液的分泌。某药物能抑制 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而不能影响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最可能的 原因是、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种类不同。 30(10 分)(2018 甘肃靖远县期末)图一表示燕麦

35、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表示放置于水平 地面的黄瓜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三表示已出现顶端优势的棉花植株。请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图一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_(填方向及状态)生长,原因是 _(填图中字母)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 (2)图二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根_生长,原因是根 2 处的生长素浓度相 对较高, 细胞生长_。 黄瓜幼苗茎_生长, 原因是_。 (3)图三所示三个芽中, _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 原因是_。 (4)图一至图三中,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_。 答案 (1)向光弯曲 N (2)向地 较慢(或受抑制) 背地 茎 2 处的生长素浓

36、度相对较高, 细胞生长较快 (3)顶芽 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往侧芽 1、侧芽 2 处运输 (4)图二、图三 解析 (1)图一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 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较向光侧浓度高,即 N 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 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使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2)图二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于 重力作用,根 2 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此浓度抑制细胞生长,根 1 处的生长素浓度较低,此 浓度促进细胞生长,所以玉米幼苗根向地生长;由于重力作用,茎 2 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 细胞伸长生长快,茎 1 处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细胞伸长生长没有近地侧快,导致玉米幼苗茎 背地生长。(3)图三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往侧芽 1、侧芽 2 处运输,所以顶芽处生长素 浓度最低。(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二中根的向地性和图三中的顶端优势都可以体现生长素 作用的两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