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3 课时课时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稳态的维持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稳态的维持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 分钟) 对点强化 强化点 1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都是 物理信息,这些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其他生物,如寄生生物的物理信息大 都来自寄主。植物间信息的传递并非都是通过化学信息,如高大乔木对下面的其 他植物的生长方向的影响就
2、是通过物理信息光实现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 递是双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 传递。 答案 D 2.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 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 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 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D.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解析 光属于物理信息,翅膀的扇动属于行为信息,而分
3、泌的化合物属于化学信 息。 答案 B 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种类的判断。A 项花香引蝶是因为花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 蝴蝶;警犬嗅寻毒品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 信息;候鸟南飞是因为接受了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变化等物理信息。 答案 C 4.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
4、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解析 圈养家畜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家畜对环境的过度踩踏和取食,而散养家禽的 主要目的是利用家禽来除虫。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和人 工控制作物光周期都属于物理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的传递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 的产量。 答案 A 5.若图表明的是物种 a 与物种 b 的关系,则物种 a 与物种 b 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 是( ) A.信息只能由 a 传递给 b B.信息只能由 b 传递给 a C.a 与 b 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 与 b 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解析 本题易错选 A 项
5、,原因是误认为信息是单向传递的。由题图可知,物种 a 与物种 b 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 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 作用。 答案 C 6.针对制作生态瓶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 理的是( ) A.生态瓶中各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 B.应该经常向生态瓶中通气,从而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C.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解析 生态瓶验证的是物质循环和
6、能量流动,不需要通入氧气;投放的动物必须 适量;应该放在阳光散射的地方。 答案 A 强化点 2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7.贝加尔针茅草原,部分地区开垦为玉米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B.玉米田抵抗力稳定性比贝加尔针茅草原高 C.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不可能恢 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 D.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玉米田不属于群落演替 解析 玉米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比贝加尔针茅草原低;贝 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玉米田生态系统后弃耕,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该地区可能会
7、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 答案 A 8.一般来说,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当某种生物减少或灭 绝,生态系统仍能很快恢复稳定状态,根本原因是( ) A.自净化和恢复力强 B.负反馈调节及时 C.至顶级动物的食物链多 D.同一营养级生物的替代作用 解析 在复杂的食物网中, 同一个营养级有多种生物, 当某一个生物减少或灭绝, 其他生物可以代替它的生态功能,所以能很快恢复稳定。 答案 D 9.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 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
8、,水稻长势良好 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 解析 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 自我修复能力的表现。 答案 C 10.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变的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所处的环境无关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解析 考查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有关;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随着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的变
9、化是不断变化的;反馈调节是生态 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原因;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强,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稳定性弱。 答案 C 11.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B.部分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也是双向的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且这种传递 都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是单向的,所以某些箭头不能代 表能量流动;信
10、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状态及方向。 答案 D 12.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 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解析 A 项,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没有恢复原状;B 和 C 项,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 保持原状, 属抵抗力稳定性; 只有 D 项, 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的生态系统后, 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
11、复到原来的状态,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 D 综合强化 13.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 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 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 X,X 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 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 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 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 种类是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 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 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
12、解析 (1)由植物释放物质 X,X 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和驱赶乙昆虫,可确定 X 分别 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一个 是光线,来源于无机环境,一个是甲昆虫的天敌,来源于生物;影响乙昆虫的信 息一个是光线,属物理信息,一个是 X 物质,属化学信息;蜘蛛用蜘蛛网捕食乙 昆虫是靠蜘蛛网的振动来传递信息的,属物理信息;(3)因为 X 物质吸引甲昆虫的 天敌,驱赶乙昆虫,故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答案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
13、天敌数量减少 14.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 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个不同种群的 生长繁殖情况。请分析: (1)A、B、C 三条曲线各代表的种群是:A_,B_,C_。 (2)A、B、C 三种群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的地位分别是:A_, B_,C_。 (3)由于气候的原因,植食性昆虫一时数量猛增,树木的生长将_,这时食 虫鸟类的数量_, 使树木生长_, 这说明生态系统_ _。 (4)由于食虫鸟类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使其_能力受到 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内部_。 解析 (1)(2)从图上看,食虫鸟类数量的升降随植食性昆虫数量升降,只是时间上 迟一步,因此,可以确定 B 曲
14、线代表食虫鸟类种群,属于次级消费者;C 曲线代 表植食性昆虫种群,属于初级消费者;A 自始至终数量都是最多,即为树木,属 于生产者。(3)植食性昆虫数量猛增,势必要影响树木的生长,使森林的发展受到 限制;由于昆虫的数量大增,鸟类的食物充裕,繁殖速度加快,数量增加。鸟类 数量增加,作为食物的昆虫数量相应减少。这时树木又恢复正常,这就是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4)这个坐标上所显示出来的营养结构很简单,自 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小,因此,食虫鸟类被大量捕杀,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这说明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 (1)树木 食虫鸟类 植食性昆虫 (2)生产者 次级消费者
15、 初级消费者 (3)受到限制 增多 恢复正常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自我调节和自我 修复 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5.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 1、2、3 号。 在 1、2、3 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 号加少许河泥。 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 1、2、3 号中放入 1 条,并在 2、3 号中加入等量 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 (2)记录结果如下: 瓶号 1 号瓶 2 号瓶 3 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 3 11 25 1、 2、 3 号瓶相比较, 相同
16、的非生物因素有_。 2 号和 3 号瓶相比较, 2 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 说明_是生态系 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_。 (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步骤: a.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 4 号瓶, 4 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号瓶作 对照。 b._ _。 c.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1、2、3 号瓶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和空气。2 号瓶与 3 号瓶相比缺少分解者,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该实验 说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探究光对 生态系统的影响实验中,变量应为光,其余条件均应相同。 答案 (2)光、水、温度、空气 分解者 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 素等 (3)a.3 b.3 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4 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 4 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短于 3 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