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9063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市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随州市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随州市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随州市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随州市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页 1 第 2020 年年 3 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语 文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书刑法志中所表达的圣人“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的法生成观念表明, 圣人所立之法

2、必须根植于人情人心, 要“动缘民情”;“则天象地”,即效法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其中也包括 效法生长于此天地间的人间生活法则。 上述法生成观念来自先秦儒家因情制礼的思想。 儒家认为,法律礼仪 等国家制度的产生源于满足人性发展的需要,因此,礼乐刑政等制度应该是发乎人性之中顺应人性的,而不 应该是外在于人企图去改造人性的。在儒家看来,礼与法一样都应该是根植于人的生活与人性之中的,而不 应该企图以制度拔高人性,以制度来改造生活。 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士人君子在社会中的表率与教导所形成的,此种社会秩序的形成不依赖于 圣君明主的制度构建,而是依靠全体百姓在士人君子的引领下所形成的礼制规范与社会习俗来调整

3、人际关 系;稳定社会秩序。 儒家所提倡的德礼教化实际上就是努力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能引导个人道德向、 上的文化 模式和社会习慣,进而也通过社会习慣的改变来实现对社会中的人的普遍行为的引领。 西周的礼乐文明所营 造的正是一种“有条理的生活方式”,由此衍生的行为规范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以面面俱到地 调整。 继承了西周礼乐文明的先秦儒家有目的地对传统具有宗教色彩的礼乐制度进行了改造,以突出其人文 的意义,强调其中文化模式的意义。 儒家的思想传统影响了自下而.上的法秩序生成观。通过礼与法的结合、儒家价值观入法等方式,传统 法的发展深刻体现了此种自下而.上的法秩序生成观。 传统法共同体是由礼和法共同

4、组成,在这一共同体中, 既有律令典章等国家制定法体系,也有自下而上所形成的习慣、民间规约等礼俗体系。在多元化的传统法 中,由民间习俗和百姓日常生活交往规则所形成的礼实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成文律令之外的补充 法源,更是成文法制定所必须遵循的“法的精神”。 礼的精神已经通过文化的浸润深深地刻印于立法者的心 中和历代成文法所依据的不成文原则之中。 正因如此,传统律典也深刻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性和礼的原则性要 求。 页 2 第 法律儒家化的意义就在于将日常伦理、民间习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一方面国家法律中融入 了更多的儒家伦理, 另一方面也使得儒家的伦理和礼制日益法律化。 仅从内容上看,儒家

5、在民间的教化不仅 有示范儒家伦理的意义,而且具有法律教育的功能。通过儒家“润物细无声”的德教,将国家强制性的法律 规范以德化的方式在民间社会加以普及,使百姓的日常行为自觉地与国家法令保持一致。最终的结果是,国 家通过强制性法令所建构起来的外部秩序,被儒家士人君子以德化的方式内化为百姓自觉遵守的秩序。 站在当下思考传统法自下而上的生成观,其中值得当代人们思考借鉴的恰恰是法律制度与其背后道德 观念、 价值原则之间的关系。 传统法之所以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历久弥新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在于 其已经与维系古代社会基础的人伦价值和社会习惯融为一体。当下的古代法研究应该充分注意儒家所强调 的“人文化成”

6、观念对传统法秩序生成所产生的影响。 (摘编自李德嘉自下而上的传统法秩序生成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则天象地“意为效法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则”和“象”二字都是效法的意思。 B.先秦儒家思想,通过礼与法的结合自下而上最终成为了百姓自觉遵守的法律。 C.礼和法构成传统法的共同体,礼是法的依据,法是礼的归宿,二者相辅相成。 D.法律只有以德化的方式在民间普及,才能保证政令畅通,使百姓自觉去遵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引用古代典籍成句人手,明确了古代的法生成观念一效 法人间生活法则。 B.文章主体部分从社会习惯

7、引领、礼的精神浸润、外部秩序内化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结尾阐述了传统法自下而上的生成观对当下法律研究者和执法者的借鉴意义。 D.文章以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为指导,注重理论上的因果论证,具有高度逻辑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儒家认为,礼乐刑政等制度不应该凌驾于人之上企图去改造人性,因为这些制度的产生本来是为了满足人 性发展的需要。 B.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不是通过制度构建而是依靠全体百姓自觉形成的礼制规范与社会习俗来调整人际 关系,稳定社会。 C.在多元化的传统法中,由民间习俗和百姓日常生活交往规则所形成的礼,成为成文法制定所必须遵循的 “法的精神” 。

8、 D.传统法自下而上的生成观中所包含的法律制度与其背后道德观念、价值原则之间的关系,值得当下法律研 究者思考借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页 3 第 材料一: 1960 年 5 月 25 日 4 时 20 分,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沿着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最高点,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电影攀登者并未 对 1960 年的这一次攀登过程过多着墨。事实上,中国登山队前后进行了四次行军,前三次分别到达了海拔 6400 米、 7600 米和 8300 米的高度,而从 7600

9、 米开始,我们的队员就已经在刷新中国登山的新高度。 最后一 次行军在 1960 年 5 月 24 日。1975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梯”,但当时, 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人梯”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赤脚踩在队友身上 向上攀登。与电影攀登者中的曲松林一样,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电影攀登 者 将 1960 年和 1975 年两代中国登山人的光荣与奋斗融在一起。 1960 年.前,已有不少攀登者从尼泊尔境 内的珠峰南坡登顶,但中国境内的北坡却从未有人征服过。 国际舆论 中出现质疑边界划定的不和谐声音: “如果没有中国人能

10、够从北坡登 上珠穆朗玛峰,你们如何证明这是中国的领土?” 尽管 1960 年国家正 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 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任务依旧 “刻 不容缓” 。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已不只是一次对人类极限的挑战, 也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政治任务。 (摘编自比电影精彩,他们 是真正的中国攀登者 材料二: 目前珠峰的商业攀登主要有两条路线:南坡从尼泊尔一侧登顶, 北坡从中国一侧登顶。 攀登珠峰行动,有大部分时间用于高海拔的拉 练,让人体充分地适应高海拔的环境,把高原反应降到最低。 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 6500 米,攀登者大多待在这里等候天气和 适应高海拔。一号营地在珠峰北坳,从前进营地到

11、这里需要经过 60 度的陡坡,有些较宽的冰裂缝还需要架设梯子才能通过。 二号营地设 立在 7790 米的地方,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要行走在裸露的山脊上, 这里是攀登珠峰最困难的地方,也是珠峰著名的“大风口” 。即便是 天气理想的时候,也会有 45 级的风。三号营地海拔 7900 米,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开始使用氧气。四号营 地海拔 8300 米,也称突击营地,登山者不会来这里过夜而是选择在这里短暂休息,然后开始冲顶。从突击 营地到顶峰一般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这个海拔,连呼吸都是困难的事情。 冲顶需要经过第二台阶,这是一个 陡峭的岩壁,虽然已经有“中国梯”,但是因为岩壁陡直,从这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

12、。 (摘编自攀登珠峰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页 4 第 材料三: 人进入高原后,心脏增加收缩次数,以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初到高原时人们往往感到胸闷气短,脉 搏亦可增至 8090 次/分,个别人可达 100 多次/分。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皮肤、腹腔脏器等 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据调查,在高原每升高 100 米时, 人体红细胞约递增 13 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约递增 0. 36 克%。 两者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出现多血症 面容、手指紫绀等,这时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进入高原后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物较平原 时减少,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

13、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 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在轻度缺氧时,整个系统兴奋性增强,如情绪紧张、易激 动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如进入较高海拔则会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为嗜睡、神志淡 漠、反应迟钝等,少数重者会意志丧失甚至昏迷。所以,初到高原要少做体力活动及其他剧烈动作。 (摘编自高原贴士: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下列关于“攀登珠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1960 首次攀登与 1975 第二次冲顶,都面临着艰苦的条件,但攀登者均克服困难完成了 任务。 B.为了完成捍卫领土主权的政治任务,1960 年国家登山队才从我国境内的北坡登顶珠穆

14、朗玛峰。 C.攀登道路上设置多个营地,便于攀登者休息和补给,也让他们等候适合的天气并适应高 海拔。 D.攀登珠峰时,气压低,缺氧,人体需进行-系列的调节,才能够适应高原的生活与各种. 活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电影攀登者对 1960 年的这一次攀登过程着墨不多,而将其与 1975 年中国登山人的 光荣与奋斗融在一起。 B.中国早期的攀登者在珠峰第二台阶处留下的“中国梯”,为世界后来所有珠峰攀登者都 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C.海拔越高,环境越恶劣,攀登的困难也就越大,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营地之间的海拔高 度差也就越来越小。 D.人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15、的数量增加到-定的限度之后会发生-系列不良反应,所以 到了高原不能剧烈活动。 6.我国两代珠峰攀登者在登顶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页 5 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田大瞎子这几天,整天躺在炕上,茶饭无心。那天听见汽车叫,他以为是日本人来了,抓起小太阳旗儿就 往街上跑,唯恐欢迎得迟了。 到街上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妇,披着军装,跟着共产党高翔回来了,他赶紧把小旗 一卷,挟在胳膊底下,低头回家,从此就没有起炕。他的女人见他愁眉不展,怕闷出病来,就劝他到外边转转。 田大瞎子斥打她说:“你不

16、要管我!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连自己的儿妇都跟了他们,我还有脸出门见人!” “提那个不要脸的东西干什么?”他的女人咬着牙说, “只当她死了,耀武回来我二话不 说,就叫他写休书散了她!” “这不用你操心!”田大瞎子说, “等不到你儿子回来,她就不是你 家的人了!” 风沙吹打着新糊的窗纸,河滩里开大会的声音,一阵一阵地扑到屋里来。田大瞎子说:“他们又要造反。 去!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 他的女人刚要爬下炕来去插门,小做活儿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背着一支大枪进来 了,直家的立在正当屋。田大瞎子的女人又爬回去了。 “你这是干什么?”田大瞎子直起身来,唬着脸问。 “当家的!”芒种笑着说, “我

17、不给你干 了,我报上名当兵了!” “唉!”田大瞎子吃了一惊,着急地说, “你这孩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说一声儿!” “怎么又怪我?”芒种说, “你不是早就说,今年冬里活儿少,人多用不开,叫我想别的活路 儿吗!” “我是叫你找个安分守己的事由儿, ”田大瞎子挤着那一只失去光明的眼, “谁叫你跟他 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 绝哩!你是个正经受苦的孩子,听我的话,把衣裳扒下来,把枪还了他们去!我天大困难,也养得起你。咱们东 伙一场,平日我又看你这小人儿本分,我才这样劝你,要是别人,我管他死活哩!” 芒种正在高兴头.上,听田大瞎子这样

18、一说,女当家的也帮着腔儿,脸色和口气儿又是这么亲热,心里就有 点儿拿不定主意,慢吞吞地说:“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 田大瞎子说:“那怕什么,你就说当家的不让你干这个!”紧接着又摆手, “不要这么说! 你还是说你自己不乐意!” “我乐意!”芒种的心定下来, “我不听你们的话,死活是我自已找的,也不用你们心痛,把我的活儿钱算 一算吧!” 田大瞎子的脸一下子焦黄了,大声说:“你怎么敢不听话!你不听我的话,我一个大子也不给你!“ 页 6 第 芒种也火了,说:“收起你那大气儿来吧,不给我活儿钱,看你敢!”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 女当家的张了张嘴说:“你看,你看,这不是

19、反了吗?” 田大瞎子冲着她喊叫:“这你才知道啊!” 芒种从里院出来,到了牲口棚。 老常刚刚耕地回来,蹲在门口擦犁杖,老温在屋里给牲口拌草,一见芒种这 身打扮,就都笑着说:“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 芒种也笑着说:“我来和你们辞个行儿。咱们就了几年伴,多亏你们照看我,教导我。 ” 老常说: “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从今以后,你算跳出去了,有了好事由儿,别忘了我们 就行了。 ” 老温说:“芒种,听我说两句:咱们兄弟两个,这几年黑间白日在一块,虽说没有大不对辙儿,也有个不断 的小狗龇牙儿。 这些小过节,我想你也不会记在心里,这不是你就要走了,没有别的,咱弟兄们得再喝两盅儿。 ”

20、老常说:“不要叫他喝酒了。家有家规,铺有铺规,军有军规,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 要跟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 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芒种, 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 老温笑着说:“你这都是家常老理儿,军队上不一定用得着。 ” 芒种说:“用得着,我都记在心里了。 ” 他觉得两眼发酸,就滴了几滴眼泪。老常说:“走吧,别耽误着了!” 芒种又拿起笤帚来,给他们扫了扫屋子,扫了扫炕,挑起水梢到井台上打回一担水,老温赶紧拦着说:“快 走,这些事儿留着我干吧!” 芒种在长工屋牲口棚里转了几转,在场院里站了一下,望了望紧闭的二门,才和老伙计们珍重告

21、别,走出 了田大瞎子的庄院。 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初冬:四野肃杀。一个十八岁的农民,开始跨到自由的天地里来。留在他身后的,是长 年吃不饱穿不暖的血汗生活,是到老来,没有屋子也没有地、像一只衰老的牲口一样,叫人家扔了出来的命 运。从这一天起,他成了人民的战士,他要和祖国一块儿经历这一段艰苦的、光荣的时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写田大瞎子的两个动作非常传神: “抓起小太阳旗” 表现了他卑躬屈膝的奴才相; “把小旗一卷” 则表现他在抗日战士面前的恐惧心理。 B.“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田大瞎子这句话从侧面表现出在河滩里开的大会是在进

22、行抗日宣传 和动员,芒种参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C.田大瞎子发现芒种参加了抗日队伍, 便对他连哄带吓,此刻,芒种心理上产生了一丝波动,但最终还是坚定 决心,离开田家,投身抗日。 D.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如田大瞎子的阴险狠毒、 哄骗欺蒙,芒种的虽有犹豫但坚决果断,老温的宽宏 页 7 第 大量,老常的谆谆教诲。 8.芒种、老常(老温)、田大瞎子,在小说中分别代表着哪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6 分) 9.小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23、田蚡,孝景王皇后同母弟也,生长陵。窦婴已为大将军,方盛, 蚡为诸曹郎,未贵,往来侍酒婴所,跪起 如子姓。及孝景晚节, 蚡益贵幸,为中大夫。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皇后贤之。孝景崩,武帝即位, 蚡 以舅封为武安侯。蚡新用事,卑下宾客 ,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诸将相。上所填抚, 多蚡宾客计策。会丞 相卫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 。藉福说蚡曰:“魏其侯 贵久矣,素天下士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即上 以将军为相,必让魏其。魏其为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相尊等耳,有让贤名。 ”蚡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 乃以婴为丞相, 蚡为太尉。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毋奏事东宫 。 窦太后大怒,曰: “此欲复为新垣平邪

24、?” 乃罢逐赵绾王臧,而免丞相婴、太尉蚡,婴、蚡以侯家居。蚡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士吏 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蚡。六年,窦太后崩,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蚡以肺附为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 肃。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遂 取武库 !”是后乃退。婴与蚡有卻。蚡已罢朝,出止车门,召御史大夫安国载,怒曰:“与长孺共一秃翁,何 为首鼠两端?”安国良久谓蚡曰:“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今人毁君, 君亦毁之,何其无大体也?”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蚡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

25、瞻之 曰魏其侯与灌夫共守笞欲杀之竟死。 (节选自汉书窦田灌韩传) 注魏其侯:窦婴。长孺:韩安国,字长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 分) A.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蛤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 灌夫共守/答欲杀之/ B.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蚧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 灌夫共守/答欲杀之/ C.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蚧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 灌夫共守/笞欲杀之/ D. 蚡谢曰/争时争/不知出此/六年春/蛤疾/一身

26、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 页 8 第 夫/共守答/欲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宾客,古代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有时也称客。 B.太尉,官职,始设于秦朝,掌管军事,汉沿袭秦制,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C.东宫,一般解释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文指的是太后居处。 D.武库,汉朝指收藏文书、钱币、财物和兵器的地方,与“府库”的意思完全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田蚡出身显贵,一度颇受宠信。他是汉景帝王皇后的弟弟,最初他的官位

27、远不如窦 婴,但到了汉景帝晚年,越来越受到宠信,当上中大夫。 B.田蚡信任宾客,行事考虑周密。他的宾客藉福给他分析了他与魏其侯的不同,认为他 担任太尉-一职更好,一举两得,于是他暗中找太后活动。 C.田蚡大权在握,目中没有皇帝。他出任丞相后,权力越来越集中在他手中,任用级别较 高的官员,完全自己做主,惹怒皇帝后才彻底改变。 D.田蚡挟嫌报复,终被安国劝止。他与窦婴不和,他埋怨韩安国不与自己联手整治窦婴, 韩安国给他讲了一番大道理,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将军初兴,未如,即上以将军为相,必让魏其。 (2)数言事,多效,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

28、而归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听安万普吹觱篥 中歌(节选) 李颀 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 ,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 春,上林繁花照服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觱篥(bl);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 失传。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 页 9 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

29、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15.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左传曹刿论战 中,在战胜齐国军队后,曹刿回答鲁庄公最终追击齐军的理由是 “_, 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通过指法变化和曲目的难度来表现琵琶女 高超的弹奏技艺。 (3)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写出了王

30、勃滕王阁序中“秋水 共长天一色”的气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恒心如擎,我们党始终心无旁骛、万众一心、持之以恒奋斗近百年,中华巨龙已经插上翅 膀,但唱衰之声总是_,“改革陷入停滞” “经济_” “中美贸易战前景堪忧” 面对那些有意无意为中国“量身订制”的预言,我们党心无二用,不为_所扰,不为暗 流所动,乱云飞渡仍从容。屡创辉煌的系列奇迹成为中国无声的证词,钢铁般的事实堵住了 流言蜚语的嘴。实现中国梦,贵在有恒。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承载实现民族复 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远” 。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恒心

31、铸就康庄大道,( )。 新中国七十载风华正茂,鹏程三万里再 出发,我们党恒心如擎,托起中华巨龙腾飞的翅膀,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_新时代的美丽画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 -项是(3 分) A.此起彼伏 软着陆 噪音 抒写 B.此起彼伏 硬着陆 噪音 书写 C.此消彼长 硬着陆 声音 书写 D.此消彼长 软着陆 声音 抒写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页 10 第 A.自觉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远” 。 B.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 “计长远” ,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自觉担

32、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C.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放在心上,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计长 远” 。 D.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自觉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 “计长远” 。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是成功之道,创业之基,兴业之本 B.是创业之基,兴业之本,成功之道 C.是兴业之本,创业之基,成功之道 D.是创业之基,成功之道,兴业之本 20.在下面二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首先,缺铁性贫血患者要去除

33、病因,接受正规治疗。其次, ,如偏食、挑食等,每周饮食中 应有动物内脏,如肝、肾等,或常吃动物的血制品,如猪血、鸡血、鸭血等,血液中的血红素铁可直接被肠道 吸收,不受食物中草酸植酸等的影响。第三, _ ,因为铜可以促进血液中铁的吸收,如常见的海鲜、豆 类等都是含铜量较高的食物。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直径 0.51 米不等的碎砖石被送进巨型破碎机后,经过分类粉碎、筛分、细碎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 直径不到 1 毫米的成品方砖优质材料,从“城市伤疤”到再生环保建材,整个过程不到 15 分钟。2019 年以 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顺达墙体材料厂通

34、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产环保砖已超 10 万吨,产能同比增长超 三成。 如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在海曙区蓬勃发展,300 万吨的处理能力可将辖区所产生的拆除垃圾、 装修垃圾全部“就地消化” 、变废为宝。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爆发,蔓延全国,又扩散至世界各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 全。传染病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倾向于认为这种病毒来自野生动物穿山甲冠状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的重组。 世界许多地方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果子狸、穿山甲、蝙蝠等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还有人以某些野 生动物的骨、肉、皮、毛等入药,认为其

35、可治愈疑难杂症。于是许多野生动物被人们吃掉。 2020 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 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决定 。 以上情况,让人们对已往的某些习俗产生了反思。 为了倡议人们革除陋俗,拒食野生动物,某网站面向社会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征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页 11 第 解析版解析版 【解析】【解析】 页 12 第 (1)B “先秦儒家思想最终成为了法律”错,原文第四段为“法律儒家化” ,并不意味着儒家思 想成为法律;C “法是

36、礼的归宿”错,原文第三段为“由民间习俗和百姓日常生活交往规则所形成的礼实 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成文律令之外的补充法源,更是成文法制定所必须遵循的法的精神 ” , 立法固然需要“礼” ,但是“礼”可以离开“法”而独立存在;D “保证政令畅通”无中生有。 (2)C “对执法者的借鉴意义”于文无据。 (3)B “依靠全体百姓自觉形成的”错,原文第二段为“而是依靠全体百姓在士人君子的引领下所形成的 礼制规范与社会习俗来调整人际关系” 。 答案:答案: (1)A (2)C (3)B (1)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 然后与选项比较。 (2)

37、本题考查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 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形成整体印象, 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 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 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解析】【解析】 (4)B从材料一“

38、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已不只是一次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也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 完整的政治任务”中看出,1960 年的攀登不能说只是一次“为了完成捍卫领土主权的政治任务” 。 (5)B “所有珠峰攀登者”错,从“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 6500 米,攀登者大多待在这里等候天气和适应 高海拔。一号营地在珠峰北坳,从前进营地到这里需要经过 60 度的陡坡,有些较宽的冰裂缝还需要架设梯 子才能通过虽然已经有中国梯 ,但是因为岩壁陡直,从这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中看出,应是“从 北坡攀登者” 。 C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 “北坡前进营地海拔是 6500 米二号营地设立在 7790 米的地方 三号营地海拔 7900

39、米,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开始使用氧气。四号营地海拔 8300 米”内容可看出, “海 拔高度差也就越来越小”的说法错误。D从材料三“如进入较高海拔则会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为嗜 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等,少数重者会意志丧失甚至昏迷。所以,初到高原要少做体力活动及其他剧烈 动作”看出, “不能剧烈活动”错, (6)从材料三“人进入高原后,心脏增加收缩次数,以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初到高原时人们往往感 到胸闷气短,脉搏亦可增至 8090 次/分,个别人可达 100 多次/分。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 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等处,可看出生理的变化: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循环、消

40、化甚 至神经系统都面临巨大挑战。从材料一所提供的时间看出,1960 年中国正处于经济不发达时期,各方面条 件都不充分。从材料二第二段“从突击营地到顶峰一般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这个海拔,连呼吸都是困难 的事情。冲顶需要经过第二台阶,这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虽然已经有中国梯 ,但是因为岩壁陡直,从这 里上和下都非常困难”看出,珠峰环境恶劣:高海拔,危险在段多,第二台阶处陡峭异常。 答案:答案: (4)B (5)A (6)生理变化: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循环、消化甚至神经系统都面临巨大挑战。艰苦的物质条件: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不发达时期,各方面条件都不充分。珠峰恶劣的环境:高海拔,危险在段多,第 二台阶

41、处陡峭异常。 页 13 第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 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 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 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6)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 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

42、作答。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 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 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解析】【解析】 (7)A “ 把小旗一卷则表现他在抗日战士面前的恐惧心理”错误,依据第一段“到街上一看,竟是自 己的儿妇,披着军装,跟着共产党高翔回来了,他赶紧把小旗一卷,挟在胳膊底下,低头回家,从此就没 有起炕” “自己的儿妇都跟了他们,我还有脸出门见人”可知, “把小旗一卷”表现的是他对自己的儿妇当 了共产党的气愤和

43、沮丧。故选 A。 (8)芒种、老常(老温) 、田大瞎子分别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人物。依据“做活儿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 背着一支大枪进来了” “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 ” “芒种也火了,说: 收起 你那大气儿来吧。不给我活儿钱,看你敢! 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可知,芒种由被压榨的农民 转变为了积极抗日的战士。 依据“老常刚刚耕地回来,蹲在门口擦犁杖,老温在屋里给牲口拌草,一见芒种这身打扮,就都笑着说: 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 ” “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好人学,吃苦在前,享 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

44、百姓;老温说的“这些小过节, 我想你也不会记在心里,这不是你就要走了,没有别的,咱弟兄们得再喝两盅儿”可知,老温和老常代表 勤劳本分又被剥削的劳苦农民,对芒种这样的年轻人非常鼓励。 依据“他以为是日本人来了,抓起小太阳旗儿就往街上跑,唯恐欢迎得迟了” “自己的儿妇,披着军装,跟 着共产党高翔回来了, 他赶紧把小旗一卷, 挟在胳膊底下, 低头回家” “提那个不要脸的东西干什么?” “只 当她死了,耀武回来我二话不说,就叫他写休书散了她! ” “谁叫你跟他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 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绝哩”可知,田大瞎子代表着 甘心当亡国奴的汉奸

45、,反对儿妇、芒种抗日。 (9)最后一段中, “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初冬:四野肃杀”补充交代小说的时代背景,暗喻抗战的残酷现实。 “一个十八岁的农民,开始跨到自由的天地里来” “他成了人民的战士,他要和祖国一块儿经历这一段艰苦 的、光荣的时期”则交代了芒种由农民到战士的身份变化,讴歌了投身抗战的人和抗战必然胜利的希望。 “留在他身后的是到老来,没有屋子也没有地、像一只衰老的牲口一样,叫人家扔了出来的命运”则 暗指做亡国奴的后果:困苦窘迫、任人宰割。 答案:答案: (7)A (8)忙种代表从被压榨的农民转变为人民的战士的一类人:他受抗战宣传单感召,离开田大瞎子家,穿上 军装, 拿起武器, 投身抗日队伍

46、。 老常和老温代表一生受剥削压榨的穷苦农民: 他们在田大瞎子家作佣工, 善良本分、虽然没有像忙种那样参加抗日队伍、但他们支持忙种,临别还叮嘱芒种。田大瞎子代表着甘心 当亡国奴的汉奸: 他心盼着日本人来。 得知儿媳妇抗日, 便决定断绝关系, 还极力反对芒种参加抗日队伍。 (9)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暗示了抗战斗争的残酷:一九三七年初冬, 告诉人们是抗战初期: “四 野肃杀” ,环境描写则暗示抗战斗争的残酷。含蓄说明做亡国奴的后果:生活窘迫、任人宰割。直接表 达投入抗战的光荣和抗战胜利的希望:通过一个十八岁的农民-芒种参加抗日队伍,成为人民的战士。与 祖国问呼吸共命运这个事实。表达顽强不屈、抗

47、战必胜的信心。指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变化与重生:芒种 由一个受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成为光荣的抗日战上,实现了一次生命的飞跃,突出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 页 14 第 抗战的主题。 (7)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 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8)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考生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 人物的言行举止、性格思想等,来整体感知和概括。此题答题时,要分人物类型作答。 (9)本题考

48、查鉴赏作品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要积累结尾段的常见作用的相关知识,还要 注意题干的内容提示。考生要多思考结尾段与其他段落的内容关联和呼应铺垫对比总结等结构作用,还要 注意末段在深化主题或升华中心上的作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阅读小说时要把握主人公和次要人物的矛盾或和谐关系, 自然环境和战争、 和平等社会环境, 情节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和是否以人、物、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等为线索,进而思考主题上的褒贬意蕴。 【解析】【解析】 (10) “争时”是时间状语,修饰“争” ,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 “有击者”做“若”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排除 C;第二个“曰”的主语是“视鬼者” ,与前句主语“上”不一致,在“曰”前断开,排除 D。 译文:田纷谢罪说: “我在朝廷争辩时太着急了,没有想到这样做。 ”元光六年春天,田纷病了,浑身疼痛, 好像有人在打他, 他不停地大声呼叫, 承认自己有罪, 谢罪不止, 皇上请了能看见鬼的巫师来诊视他的病, 巫师说: “魏其侯与灌夫两个鬼共同守着武安侯,用鞭子抽打想要杀他。 ” 故选:B。 (11)D武库指储藏兵器的仓库。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