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全国卷(二)第 1 页(共 8 页)语文全国卷(二)第 2 页(共 8 页) 2020 届高考实战届高考实战 3 套卷 全国卷(二)套卷 全国卷(二) 语文语文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 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
2、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 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 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 被称为“岁寒三友” ,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 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 ,都是 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
3、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 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 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 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 ,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 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
4、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 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 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 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 ,再如歌曲红梅赞 ,现代 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
5、新的阐释, 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 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 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选自 2018 年 10 月 3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松、竹、梅被中国人喜爱,与其独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密切相关。 B.松、竹、梅作为人格精神的象征物,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C.松、竹、梅被人格化的传统,显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 D.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围绕松竹
6、梅与中国文化风骨的关系,从古至今,论述了松竹梅古今不同的文化风骨内涵。 B.文章在论及松竹梅人格化的原因及其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时,采用了演绎论证的逻辑论证方法。 C.文章引用苏诗和林逋的典故,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 D.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证明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轼以松竹为友,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思想的影响。 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7、C.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由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D.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在当今社会得不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它们给予新的阐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题。 材料一: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 题。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
8、环境问题,在我国 30 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 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 低碳发展逐渐推进。此外,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为 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 多还旧账的阶段。 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 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 ,
9、2018 年 6 月 25 日) 材料二:材料二: 因为10多年前堆放工业固废造成环境污染, 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日前被法院判决支付124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最早是县环保局在环境大整治中发现的,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将工业固废运走。固废是运走了, 但留下的污染远远没有消除。当地检察院发现这一线索后,又对该公司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 以往,由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明确受损利益主体,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企业 欠下的环境债就没法追讨,很多都不了了之。2017 年 7 月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机关可以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 护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污染行为
10、构成了极大的震慑。 据媒体报道,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均有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针对的都是污染环境行为。而以 往,涉及国有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缺乏明确索赔主体,导致企业留下的污染,往往要政府埋单治理。而现在,这些情 况都大有改观。 (摘编自智春丽环境债,休想赖 ,人民网) 材料三:材料三: 在海口,很多党员干部对“三句话”耳熟能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望得 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 ,全长约 16 公里,穿城而过,流域面积 19.4 平方公里。上世纪 90 年代前,美舍河也曾 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
11、的进程中,美舍河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 ,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 影响到海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多年来,海口对美舍河的治理一直在进行,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 模式,但效果始终有限。 2016 年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 “三面 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美舍河,逐步恢复了本来的 “颜色” ,再现了水清、景美、白鹭飞,不仅贏得市民的良好口碑,还赢得各界的广泛点赞。2017 年 8 月,美舍河获批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
12、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 榜” ,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仅有美舍河。位于三角池片区的东西湖,享有“海口之眸”的美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 初,不少“闯海人”都聚集于此开始他们的闯海梦。后因长期受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017 年 5 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建设”等方法,重建东西湖水生态。同年 11 月,启动 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仅用了 120 天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修复了城市记忆,打造了一个“最海口” 的休闲文化体验圈。 (摘编自海口日报 ,2018 年 6 月 26 日) 4
1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近些年来, 我国在重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 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重污染等状况并没有得 到根本转变。 B.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为生态 文明建设提供着有力保障。 C.瑞力杰公司由于之前对环境造成污染,被法院判决支付高达 124 万元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一案件对促进企业保 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D.与美舍河相似,享有“海口之眸”美誉的东西湖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终都焕发出生机活力,恢复了昔 日的美丽,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 5.
1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我国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 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语文全国卷(二)第 3 页(共 8 页)语文全国卷(二)第 4 页(共 8 页) B.过去那种由于缺乏明确的受损利益主体和公益诉讼主体而导致欠下环境债的企业没法被追讨的现象,在民事诉讼 法修改之后将会得到极大改变。 C.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 民生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 D.由“臭水河”到海口生态名片,美舍河的变化说
15、明治理河流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多种生态要素,摒弃 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6. 以上三则材料都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展开报道,但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题。 下雨了下雨了 万芊万芊 下雨了,江南的雨,老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当儿,悄悄地下起来,淅淅沥沥,没完没了,悄无声息。让人总觉得江 南就该有雨,尤其是那种细如鹅绒绵绵不绝的细雨。 有雨才是江南。慧珍原来就爱雨,尤其爱在那没完没了的缠缠綿綿的雨丝之间,斜撑着小雨伞,缓缓地从雨巷中穿 过。穿雨
16、巷而过的感觉就像在梦里早已告别少女多梦时代的慧珍仍爱做梦,滋滋有味地做缠缠绵绵的好梦!曾见她 从雨巷中款款而去的人都说,有慧珍的雨巷就像是一幅柔美的画。然而,穿过雨巷再去哪里?慧珍常常无所适从。于 是,有点儿小聪明的慧珍,常常记得:下雨了,下雨别忘送雨伞。送爹爹,送妈妈,送老公,送儿子 可今日又能送谁呢?小巷早已不是少女时的小巷,爹娘老了,只能相伴着在家看电视,儿子终于考取了市重点,寄 宿在校。至于他,早不用为他记着:他有车不用伞,纵然要伞也不怕没人送。无须送伞的慧珍,不敢贸然撑着雨伞走入 雨中,只是仍爱雨,更渴望缓缓地穿雨帘而去,但她常叹自己早已过了少女多梦的年龄。 下着雨,行人不多,慧珍的
17、小店里有几个客人,但不多,冷冷清清的。 “来一碗清汤蛋皮丝捏空 。 ” 慧珍没抬头,一听便知是那位近日常来的老者。他像从遥远的过去穿越时间隧道而来,操着老镇早些年还未异化的 本地话,间或加一两个英语单词,他总固执地把小馄饨唤作“捏空” 。这是早些年镇上的人对那种只需丁点儿肉末便可吃 得有滋有味的迷你小馄饨的称呼,以区别那些得花大价钱买的除了肉还是肉的大馄饨。那日,老者跟慧珍说: “很早很早 以前,你给我送过雨伞。 ”到家,慧珍问爹娘: “很早很早以前,我给一个不认识的操着本地话的老者送过伞吗?那时, 他可能很年轻,我可能还很小很小。 ” 爹娘说: “很早很早以前,我们一直住在锦溪乡下,你怎么可
18、能给镇上的人送伞呢?” 慧珍说: “我想我怎么可能送呢?”第二日,老者仍说: “很早很早以前,你给我送过雨伞,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 ” 慧珍又回去问爹娘: “很早很早以前,我给人家送过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吗?” 爹娘说: “你那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心肝宝贝似的,绝不可能送人的! ” 又一日,老者付“捏空”钱时,还给了慧珍一张写着慧珍大名的一万元支票。慧珍知道,一定是因为那老者老了糊 涂了,说什么也不肯收,说: “我不能多收您哪怕一分的捏空钱。否则,我会睡不上安稳觉,吃不下安稳饭,问心有 愧的。 ” 老者说: “你可知道,你那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对我后半生有多么重要啊!它简直就是我生命中的大阳
19、! ” 慧珍坚持说: “不管怎么说,我是绝对不会多拿您一分钱的,我肯定没给您送过伞。 ”老者怏怏地走了,走进了雨 中,说: “那日也下着雨。 ”老者的脸就跟雨天一般郁郁的。 老者走后,慧珍开始想,想呀想呀,她反反复复地对自己说: “定是那老者认错人了! ”老是想呀想的慧珍,那日走 在雨中还在想,以至于她不知道自己竟没有雨伞,然而就在她突然惊悟而想避一下雨的时候,头顶上已严严实实地遮了 一把大伞,慧珍回头一看,竟是那位爱吃“捏空”的老者。 她冲老者笑了笑,只觉得风雨中有人送伞的感觉真好。 慧珍想:也许自己很早很早以前,真的给他送过一把雨伞,一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那把雨伞也许真的成了他后半 生中的
20、太阳。因为她自小就爱有雨的日子,喜欢给人送伞,也曾经有把粉红色的小纸雨伞。而老者说,他早年有一位天 使一般的女儿,可是不幸夭折了。他非常绝望。绝望之际,有一位天使一般的小女孩给他送了一把粉红色的纸工小雨 伞,小女孩的小手指粉嘟嘟的,跟自己的女儿一模一样。绝望中,他突然觉得生命重新有了意义。这把小小的雨伞,后 来伴他在外漂泊了三十多年。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雨伞”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又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怀。 B.慧珍多次询问爹娘自己是否给老者送过伞,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年幼时一直住在锦溪乡下,
21、不可能给老者送伞。 C.老者的一万元支票,是对“慧珍”曾送他雨伞的感谢,那把雨伞让因丧女而陷入绝望的他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D.慧珍究竟有没有给老者送过雨伞其实并不重要,但这篇小说所流露出的人间温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8. “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雨”在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 (6 分) 9. 有人说读这篇小说有读散文的感觉,而这正是散文化小说的独特风格,请你对小说的这一风格加以简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题。 王修字叔治,北
22、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倚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 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倚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俯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偷令吏 民: “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倚让郁原,融不听。融每有难,倚虽休归在家,无 不至。融常赖倚以免。袁绍在青州青州,辟俯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倚。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 焉。袁绍又辟倚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太祖既破冀州冀州,引军攻
23、谭于南皮。肾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 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 “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评尸。太祖欲观倚意,默然不应。偷 复曰: “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太祖嘉其义,听之。以箭为督军粮,还乐安。袁氏政宽,在职 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赞以万数。及破南皮,阔倚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 “士不 妄有名。 ”乃礼辟为司空擦,迁魏郡太守。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 铜爵台望见之日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钟舔谓: “旧,京城有变,九卿九卿各居其府。 ”修曰: “食其禄,焉避其
24、难?居府虽旧 非赴难之义。 ”项之,病卒官。初,倚识高柔于弱冠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传 ) 10.下列对文中框起来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日/彼来者必王叔 治也/ B.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日/彼来者必王叔 治也/ C.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 治也/ D.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
25、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日/彼来者必王叔 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社日”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百姓祭祀谷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春秋二社。 B.“青州” “冀州”曾属我国古九州之一, “冀州”不同时期区域范围划分不同,也常用于泛指中国。 C.“九卿”位居三公之下,是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具体所指官名历代有所不同。 D.古代男子 20 岁要行冠礼,以示成年,故称“加冠” ;因此时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26、A.王年少丧母,孝心感动邻人。王的母亲于社日去世,当邻里于次年的社日祭祀时,他因思念母亲而非常伤心,邻里 深受感动,停止了祭祀。 B.王修维护法纪,不畏豪强大族。他代理高密令时,抢劫的贼人到豪强孙家躲避,王偷带人包围孙家,让孙家交出了 贼人,也慑服了豪强。 C.王忠贞无双,请求收葬旧主。他在担任袁谭的治中从事时,曹操进攻袁谭,他率人驰援袁谭,袁谭死后,他到曹操 那里请求收葬袁谭的尸体。 语文全国卷(二)第 5 页(共 8 页)语文全国卷(二)第 6 页(共 8 页) D.王惰为官清廉,深受曹操赞许。袁氏手下的官员多蓄积财产,曹操看到王家里粮食很少,只有几百卷书籍,认为他 不是空有美名。 13.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2)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题。 晚晴晚晴 杜甫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注释】【注释】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时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两联描写晚晴之景,没有夕照则虹不现,没有浮云则雨不飞,照应周密,笔法细致。 B.颈联跳开一
28、笔,描写凫雁高飞而去,熊罴秋来长膘,诗人慨叹万物欣然自得。 C.尾联以景结情,秋露零零,竹影摇曳,既回扣题目,又将不尽之意融入这晚景中。 D.诗歌写景远近结合,远望彩虹、峡雨、凫雁、熊罴,近观竹梢蒙露,层次分明。 15.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赏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 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
29、虽身处逆境仍心系天下的诗句是: “,! ” (3) 在 湘夫人 中, 表现男主人公自我宽解、 失落中显豁达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题。 从长安通往巴蜀,途中有高山阻隔,以至于秦朝以前的关中统治者,对广袤的巴蜀大地并不十分了解。正是一条 200 多千米的穿山古道,在长安与汉中之间,艰难地建立起了的联系,这条血脉一般的重要道路,就是褒斜 道。据史记记载,公元前 206 年,刚刚驻扎在汉中的刘邦,为了迷惑项羽,烧毁了褒斜道,很快,他又大张旗鼓地 对外宣传,说要重修褒斜道。当项羽还在嘲笑刘邦的时候,韩信已率大
30、军潜出故道,翻越秦岭攻破陈仓,关中平 原顿时门户大开。从此,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既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又被世界军事史学家奉 为“避实击虚,声东击西” 。在刘邦暗度陈仓四百多年后的一个盛夏,又一个关于大蜀道的故事长留史册。志在夺取成 都,一路的曹魏大军,在位于金牛古道上的剑门关前,停下了脚步,这一年是公元 263 年。面对三倍于己的强 敌, () 。征西将军邓艾索性放弃攻打剑门关,绕道阴平古道,翻越摩天岭,付巨大的伤亡代价,攻取了成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绵延微不足道想入非非势不可当 B.连绵微不足道异想天开气势汹汹 C
31、.绵延微乎其微异想天开势不可当 D.连绵微乎其微想入非非气势汹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从此,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之后就被世界军事史学家奉为“避实 击虚,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 B.从此,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而且被世界军事史学家奉为“避 实击虚,声东击西” 。 C.从此,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而且被世界军事史学家奉为“避 实击虚,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 D.从此,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成为历代
32、我国军事家们的美谈,被奉为世界军事史上“避实击虚,声 东击西”的经典战例。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曹魏大军只能眼望剑门天险,徒唤奈何,蜀汉守军在姜维的率领下,阵脚丝毫不乱 B.蜀汉守军在姜维的率领下,看到曹魏大军阵脚丝毫不乱,只能眼望剑门天险,徒唤奈何 C.曹魏大军阵脚丝毫不乱,蜀汉守军在姜维的率领下,只能眼望剑门天险,徒唤奈何 D.蜀汉守军在姜维的率领下,阵脚丝毫不乱,曹魏大军只能眼望剑门天险,徒唤奈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20 世纪 70
33、 年代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婴幼儿,只能感性地认知事物。但是,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婴幼儿对周围世界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 :婴儿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关系,三四岁的儿童则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到了 20 世纪末,一些研究证实,婴儿具有抽象而复杂的知识,而且,这类知识还会迅速增加,直到 他们长大成人。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5 分) 2019 年 6 月 9 日,享誉中外的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我国清华大学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中外数学家 齐聚
34、清华园,共同探讨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开幕式揭晓和颁发了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三大奖项:2019 年 ICCM 数学奖、陈省身奖和 ICCM 国际合作奖。这些奖项旨在鼓励杰出的数学家和专家,以表彰他们在基础数学和应 用数学上的非凡成就以及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推动数学发展的精神。其中,ICCM 数学奖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 ,是 世界华人数学界的最高奖项, 表彰 45 岁以下在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及在促进数学事业发展方面有卓越贡 献的华人数学家。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早在西周时期, “小康”一词即已出现。 诗经大
35、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在这里, “小康” 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 明成祖朱棣曾说: “如得斯民小康,朕之愿也。 ”在这里, “小康”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 年 10 月 18 日, 习近平指出,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探讨“实现小康社会,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全国卷(二)第 7 页(共 8 页)语文全国卷(二)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