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5363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株洲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

2、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

3、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

4、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己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

5、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B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C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D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政治舞台,有了江南意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内涵、产

6、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C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

7、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

8、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年2月11日新华网) 材料二: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

9、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2019年2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

10、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亿元,飞驰人生票房10.13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2018年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

11、一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

12、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外媒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2019年2月1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B猪年春节档的8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

13、关人士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C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D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B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C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十分之一

14、,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D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3)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流浪的弦音安庆 捏掉头顶的一片树叶,秋天了。瞎子那年说:“我想认个干娘。”瞎子每走一个村都这样说着他的愿望。 瞎子唱的是地方戏,小段子、整轴子的戏都唱。唱得累了,停下二弦嘘口气,瞎子说:“俺想认个干娘。俺娘死得早,俺”瞎子很伤心。 瞎子再接着唱。瞎子连个干娘也认不下啊。 瞎子不服气,不服气的瞎子那年终于认下了一个干娘

15、。 那是在瓦塘村,瞎子听见树叶落进水塘“噗”的声音,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音,它似一种断帛之声,瞎子擒住了一片树叶,几滴泪落在那片叶子上。 瞎子的两手还执着那把二弦。瞎子知道面前还蹲着一个人。别人都走远了,蹲在跟前的人说:“孩子,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瞎子的手颤了一下。“你愿认吗?”瞎子这次听准了。“娘。”瞎子“扑通”一声跪下,二弦响了一声,像从他心里跑出的一个音符。 干娘去扶他。干娘说:“给娘拉一曲吧,算认娘曲。” 瞎子说:“娘,阿炳也是瞎子,我就给娘拉阿炳的二泉映月。” 场地静着,稍息之后,弦声骤起,尔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的弦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

16、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 曲终。干娘起身说:“孩子,娘给你做饭去,今后再来瓦塘,你不用吃百家饭了。”“娘!”瞎子的泪“哗”地流出来。 那年瞎子二十一岁。 瞎子依然到处去拉他的曲子,唱他的坠子。瞎子习惯了游走,瞎子脚下的路就是手里的那根棍子。瞎子和干娘有一个约定,就是每双月的十九回一次瓦塘村。瞎子说:“娘,我不能天天待在瓦塘,我还要出去唱坠子呢。” 干娘说:“记住,娘等你。” 每一次走时,干娘都把他送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问干儿往哪个方向去,然后孤独地瞅着瞎子远去的身影,看天上的几只鸟儿叫唤着伴着干儿往前走。那是她家房檐下的鸽子。有一次,是夏季,十八的中午雨就下来了,十九还未停。干娘打着伞在村外的十

17、字路口等瞎子。不见瞎子的身影,干娘心里急得慌。干娘沿着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再回来;又沿着另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还不见瞎子,再回来 从另一条路回来时,干娘看见路口站着一个雨人。干儿说:“娘,我踩着脚下的路知道泥路上走过一个人,娘,我连累你挨淋了。”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回了家,干娘为他换衣裳,又赶紧为他做姜汤。 每次回来,干娘都给他烙那种很香很香的饼,把他身上的衣裳换了洗了。干娘好啊,干娘让他的心里有了娘,干娘使一个瞎子在漂泊的路上有了一个温暖的驿站。 瞎子的心就动了。 那天瞎子说:“娘,你想听一个孩子的故事吗?”瞎子说:“十三岁那年我接连失去了爹和娘。在一个雨天干爹把我拉回了他家,干爹说要从

18、此养我做儿子。那个女人就是因为干爹收留我而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干爹的,从此干爹就一直养着我,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 干娘紧紧攥着他的手。 干娘说:“儿的命苦。” 瞎子说:“爹知道我认了个好干娘,一直想当面来谢谢干娘。” 干娘握着瞎子的手点着头。 瞎子的干爹和瞎子一起来瓦塘是一个秋日。瞎子和干爹走透院子时,一群鸽子往高处飞,又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瞎子听干爹干娘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脸上就有笑漾起来。 后来瞎子对干爹干娘说:“爹,娘,你们都是苦命人,你们握握手吧。”瞎子说着把两双手往一起拉。 两双手就紧紧地握住了。 瞎子把手也握上去。 三双手紧紧地握住了。 干爹和干娘的脸上都有了泪。 瞎子坐下来静静地展

19、开二弦,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时光慢慢地从他的脸前滑过去。 瞎子依然走在路上,手里的棍子就是脚下的路。瞎子走着走着就禁不住想:我终于找到能和爹在一起的娘了。 瞎子想着,棍子击地,竟然在路上唱起来。(选自此岸的时光)(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瞎子听到蹲在跟前的人说“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时手颤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精妙地写出了瞎子既惊喜又略带犹豫的心态。B小说把普通词用得有味,如“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中的“攥”写出了干娘对干儿的贴心疼爱,“竟然在路上唱起来”中的“竟然”突显瞎子喜悦到忘情的程度。C鸽子在小说中的出现并非闲笔,它们

20、叫唤着伴着瞎子飞,烘托了干娘对于儿远去不舍的心情,它们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烘托了相亲相依、感情交融的气氛。D小说结尾写瞎子欣喜,和开头写瞎子伤心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暖色,合乎读者对遭遇不幸的人同情的心理,增强阅读快感。(2)小说画横线的句子三次描写弦音,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演奏者的心理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3)小说通过苦难和温情的交响揭示主题,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简要分析苦难和温情的交响,然后概括小说的主题。四、文言文阅读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哲宗亲擢为第

21、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政和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钦宗不答。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

22、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益急,钦宗亟召安国,诏竟不达。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安国所与游者,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

23、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B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C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D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这个部门里的官员常被称为“台臣”。B“告”在古代

24、是指官吏休假,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C“经筵”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宋代正式制度化。D“登”本义是上车,引申为“进入”,因此“登对”就是指大臣上朝回答皇帝的询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安国学问深厚,多蒙长上关爱。他在太学读书时,师从大儒程颐的朋友,并受到老师的器重;中进士时宋哲宗亲点第三,后来为官又多次得到宋钦宗的关照。B胡安国尽心王事,却遭无端陷害。他在湖南时,奉旨向朝廷推荐乡里的才俊之士,本出自一片诚心,却由于权臣听信诬告,导致他被追究,莫名其妙地被免职。C胡安国屡被征召,但却无意仕宦。朝廷多次授他官职,他则屡辞不

25、就;他早年出来做官都是为了奉养双亲,等到父亲去世后,他觉得纵然俸禄再多,也无用处。D胡安国道德高尚,备受他人敬重。他虽不愿为官,但仍为国分忧;有人把他和二程相提并论,即便程门高徒见到他到访,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五、古代诗歌阅读5(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杂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26、【注】阳景:太阳光。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有盼役夫早归之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到来,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鸟飞鱼游,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僻邈远,又显人物内心的愁苦无助。C役夫征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唏苦尽甘来,物候变换中寓含着人物内心悲喜变化的今昔之感。D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劝归,对

27、举并写,倍显凄恻动人。(2)三、四句对诗歌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六、名篇名句默写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里借人们旅途长短与准备繁简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境界“大”、“小”的区别,其中他说,到近郊旅游,“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用四种不同的指法先后弹奏了两首当时的名曲的句子是“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虽有乡关之思,但因战争远未结束更要坚守戍边岗位的爱国主义情怀。七、语言文字运用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鸿章正是在固化的秩序里开始酝酿他的改革。然而他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内进行

28、的所谓改革是完全 。即使他兴办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直至 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事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面前,那个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过度破损的机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千百年前的模样 地运作着,如总督签押房里那座古老的自呜钟那样,各个机件严丝合缝,准确无误,容不得一粒尘沙。正是在各种严格的 中,王朝神圣不可侵犯的秩序精神得以维持,这使得王朝至少能在表面上看像点模样。 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了要改变些什么。()技术上的进步已经于事无补。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

29、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惺惺作态的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官员们。对于一个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人反而是一种痛苦,倒不如摧其速朽,使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埃。(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济于事 苦心孤诣 有条不紊 繁文缛节B杯水车薪 苦心孤诣 慢条斯理 细枝末节C无济于事 处心积虑 慢条斯理 繁文缛节D杯水车薪 处心积虑 有条不紊 细枝末节(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B尽管从整

30、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中,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C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D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B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C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

31、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D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8(5分)下面几处情境下的用语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1)中国为什么能书中的一处文字:“中国人越去烧日本车、抵制日本货,日本国民对中国就越反感,安倍修改和平宪法在国会通过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国人这样做,岂不正中日本右翼势力下怀吗?” (2)新白娘子传奇中张员外答谢白娘子时说:“久闻白娘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您虽是一介女流,但您的作风丝毫不让须眉

32、,真是让人佩服啊!” (3)扬子晚报报道:“八一三淞沪抗战健在老兵重返昔日战场,重游谢晋元墓地,祭奠团长和死难战友的英灵。” (4)大洋网体育频道讯:“并非体育大省的河南只有7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却有3人染指金牌,成为全国夺金成功率最高的省份。” (5)每年高考成绩公布,许多学校都会贴出喜报,挂出横幅:“热烈祝贺我校今年高考再创佳绩!”9(6分)阅读下面两幅关于快递包装问题的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图一:20142019年中国快递包装量(单位:亿Pcs)【注】E是预估、预算(Estimate)的英语缩写。图二(1)从唤起公众对快递过度包装问题的重视来说,你认为哪一幅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2)

33、请你为倡导绿色包装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八、写作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0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掀开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序幕。 100年前,以北大学生为首的青年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反帝反封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70年前,革命先烈经过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从此摆脱百余年的屈辱,屹立于世界东方。 今天,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全面脱贫指日可待,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青年才俊干事创业,大国工匠匠心为本,中国科技产品被西方国家大量购买 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成就了今日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34、国梦召唤着新一代的青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以上相关历史中选择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写一篇文章,假定给他/她(他们)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35、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

36、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

37、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己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

38、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B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C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

39、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D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政治舞台,有了江南意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从内涵、产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C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

40、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41、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A张冠李戴,原文第一段为“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B“转化为”“被替换”错,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中原故土怀想是并行不悖的,见原文第三段;D“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有了江南意识”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为“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2)C“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错,证明的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移民文化。(3)B“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错,

42、原文第四段为“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带来的是“战略时间”。答案:(1)C(2)C(3)B【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

43、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年2月11日新华网) 材料二: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

44、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

45、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2019年2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亿元,飞驰人生票房10.13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2018年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