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6390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岳阳市 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 分25=50 分)1.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2.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这表明战国时期 A官僚政治已出现 B实用人才得到重用C社会流动性加快 D兼

2、并战争作用明显3. 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继承了 A孔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治国思想C孟子的义利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4.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地方监察职能的转变 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 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5.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

3、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隍信仰空间不断的得到拓展 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6.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形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关于世界本体论的阐释 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C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 D史家关于修史权力的维护7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注: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中央政

4、府支配)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 A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 D商业超越农业成为主导8.“它(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该话语描述的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9. “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 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 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

5、夷之辨”的观念 D没有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10. 1927年 1月,毛泽东回到韶山,他发现此时的农村已经大不一样了,祠堂成了农民协会的会址,韶山成了农民的天下,而且妇女也来开会了。造成农村情况变化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当家作主 B大革命发展推动农民运动高涨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成功探索 D平均地权全面实施缓和了矛盾11.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这突出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中共领导核心地位最终确立C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

6、转 D中国社会变革方向基本明朗12.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标

7、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14.1959年,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成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确规定归还中国,自 1945年起,早已无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B.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蒋介石欲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15.1981年,芜湖日报发表了芜湖市个体商户年广久炒卖瓜子发家致富的报道货真价实的傻子瓜子,社会上流行起顺口溜“傻子瓜子呆子报,呆子报道傻子笑,四项原则都不要,如此报纸真胡闹”。这突出反映当时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B单一的公有制

8、得到了突破C经济体制改革亟须深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16.罗马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和其对法律作出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这说明罗马法的基本特征是 A卷帙浩繁规模巨大 B立法随意主观性强C 立法形式多元 D阶段性强体系完善17.富人抗议说,梭伦的措施就是赤裸裸的非法没收;激进分子则抱怨说,梭伦没有重新分配土地。但是人们都一致同意,梭伦的改革将雅典从革命中拯救了出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富人”指的是通过海外贸易获得财富的工商业奴隶主B梭伦用中庸之道的变法化解了暴力革命C梭伦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此确立D土地问题是梭伦改革的核心问题1

9、8.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的运动,是少数学者与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是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会小很多。”该观点 A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 B全面分析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C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D没有看到群众性文艺的真正力量19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公意”是指 A多数人的利益表示 B共同体的理性意志C主权者的集体诉求 D统治者的

10、根本利益20.有学者指出:1871 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政治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国政体变革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C促进了德国工业化发展 D.削弱了宪政民意的基础21.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该法案 A缩小联邦政府的权力 B对1787 年宪法的有效补充C不利于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标志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22.某种经济现

11、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指 A.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工业 B.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C. 欧洲早期的手工工场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23.美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调整。在尼克松看来,缓和并非结束冷战,结束美苏敌对状态,缓和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由此看来,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当时 A苏联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美国霸主地位的瓦解24.有学者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进一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联合

12、图强成为战略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多极化的发展 A是世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 B推动了和平力量的增长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D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5.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些阐释共同强调 A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C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

13、分)材料一 头巾是宋文人代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评军事将帅的一种审美风范。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材料二 到 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

14、,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6 分)(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服饰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12 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5、,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认识。(4 分)27(1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大约 500年前,大多数帝国都很注重控制两种资源,即土地和人。在陆上,如果他们不能占领大片土地,就很难达到致富目的,因为贸易商会想办法对付他们。而在海上,他们的机会要多的多,只要能夺取有限的几个重要的港口。或者巡视有限的几条由风向、洋流和海峡决定的航线,他们就能在一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区域内取得对一些商品贸易的控制。他们也可以殖民有限的几个沿海海上运输交通枢纽,生产和运输有利可图的商品。从 16到 18世纪,创建和扩大这种帝国的机遇不断增加。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欧洲设计的船只部分借鉴了亚洲的技术;火炮和

16、工事的改进;海图的作用已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必备的航海工具;经度测定技术逐渐得到改进。材料二 英国就人口来说,与亚洲巨人相比是渺小的。1800 年英国只有不到 900万人口。但这是自 1731年 530万人的惊人增长。英国有着无可比拟的未开发地下资源,弥补了人力资源的不足。18 世纪西欧煤炭生产剧增,优质煤的最大供应者是英国。17世纪晚期,英国煤炭产量不足三百万吨。1800 年则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部分增长的原因是因为蒸汽泵。它使煤矿工人挖得更深。随之,蒸汽泵促使人们思考蒸汽推动技术的更广泛运用。而且英国在开发大西洋方面也是一个极为成功的范例,英国牢牢的控制住大西洋两岸的殖民地经济,贸易养肥了

17、英国船主和商人。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剩余的农产品喂饱了英格兰和苏格兰,西印度群岛的某些利润用于英国农业改良或投资与道路运输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一、二摘编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帝国的变化趋势。 (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帝国崛起的原因。(8 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

18、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岳阳市 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 I卷 选择题(共 50分,每道题 2分,共 25道)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

19、 26题 22分,27 题 16分,28 题 12分)26. (22 分)(1)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实行文人治国、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的形成。(实行科举制,书院的兴盛,教育的普及)。(6 分) (2)特点:服饰多元化、自由化。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涉及社会各阶层。(4 分)影响:冲击了等级秩序,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改变了旧的的社会习俗,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利于西方平等、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 分) (3)认识: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服

20、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4分)27. (16 分)(1) (8分)趋势:最初海上帝国:注重以夺取港口和控制航线来控制商品贸易(2 分);注重以殖民沿海交通枢纽进行生产和运输(2 分) ; 16-18 世纪海上帝国:越来越重视技术的革新(2 分) (越来越技术化) ;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 分)。(2) (10分) 原因:人口的迅速增长,一定的人口规模是崛起的条件(2 分) ;丰富的煤炭资源(2 分) :工业革命的推动(2 分) ;蒸汽机的应用及推广(2 分) ;殖民地提供广阔的市场(2 分):贸易和殖民掠夺(2 分) ;黑奴贸易的兴盛(2 分)。28. (12

21、分)示例:细节: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概述和评价:苏联在 20世纪 2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国内积累苏联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工业化的成就巩固了苏联政权,并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辉前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学习、借鉴乃至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就成了新中国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示例二:细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 苏

22、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迷信。概述和评价: 20 世纪 2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工业化资金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农业和农民的牺牲,其结果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又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到 20世纪 50年代中期,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原材料紧张、商品奇缺,粮食出现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开始反思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并开始反思苏联工业化过分依赖农业积累资金方式的弊端:总结反思苏联的经验教训,反映出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迷信,成为中国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