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2787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3分)1(4分)根据提示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制qi 劲有力鄙夷不屑 悄 然而至2(10分)根据提示默写。(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2)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4)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5)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6)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7)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8)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9)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10)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大学)3(6分)下面一段

2、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教育部体质调研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已成为国家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锻炼。学校和家长教育与引导不足,引起青少年从小缺乏良好的锻炼观念。为了改善青少年休闲体育活动状况,急需政府、家庭和学校等主体的推动与引导。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4(3分)下面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在被日本人控制的上海,因此把此书名改为西行漫记。B斯诺认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主要原因是为了北上抗日。C斯诺认为在西安事变中总

3、司令被逮捕这一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新的方向。D西行漫记的发表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生活,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解放区蓬勃的景象。5(3分)下面关于法布尔与昆虫记的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B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C法布尔研究发现,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蝉则是勤奋的生产者。D昆虫记是一部以若干昆虫生活习性为题材的长篇小说。6(7分)综合性学习。在身边的文化遗产学习过程中,某校八(1)班开展“寻访文化遗产”的主题月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为了让此次活动得到社会大力支持,请你写一条宣传此项活动意义的宣传标语。(2)在活动中,班主任张

4、老师打算邀请他的大学同学李鸿教授于元月25日来校讲述关于大运河的相关知识。要求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给他。请你完成。(3)李鸿教授在接到邀请函后打电话给你:“同学你好!我是李鸿。我在元月25日那天恰好有一个外出讲学活动,所以就不能参加你们的活动了。很抱歉!请你向张老师说明情况,并请你带我向他表达我的歉意。”请你把这个内容转述给张老师。二、阅读(57分)7(6分)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下列各题。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注】事鼓鼙(p):从事军务。(1)请简要赏析“万里辞家事鼓鼙”一句中“万里”的妙处。(2)“江春不肯留行客

5、,草色青青送马蹄”是如何抒情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15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yu)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营,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j竟)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6、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字词。行拂乱其所为乱: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吾终于此乎终: 置胆于坐坐: (2)翻译下面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译文: (3)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甲文的论证思路。(4)请结合乙文及下面链接内容写一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手法论证甲文的论点。链接:吴国起兵攻越,越将挥戈刺伤吴王阖闾,阖闾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夫差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

7、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不敢忘,不敢忘!”他励精图治,过了两年吴国出动精兵攻越国,越军大败。并俘获越王勾践到吴为奴三年。三年后勾践回国,身边总放着一个苦胆,坐卧饮食不忘先尝苦胆,借以牢记会稽之辱。而夫差则沉浸在称霸的自满中,公元前四七三年,越军大规模进攻吴国,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夫差兵败自杀。9(9分)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

8、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

9、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0、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苏州园林总的

11、特点是什么?(2)第段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3)第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0(14分)阅读洪烛的母亲一文,完成下列各题。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

12、可复得的儿时时光。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

13、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

14、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

15、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表格中的内容。与母亲有关的事情带给“我”内心的感受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幸福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2)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3)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请品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1(13分)阅读片片蝶衣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片片蝶衣生镯耳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

16、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

17、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

18、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1)依据文章第段的内容,概

19、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C第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D第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E文章综合运用记

20、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三、作文(60分)12(60分)请以“偏偏是 (从“你”“我”“他”“她”“它”五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33分)1(4分)根据提示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遏制qi遒劲有力鄙夷不屑xi悄qio 然而至【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

21、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解答】答案:遏遒xiqio【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2(10分)根据提示默写。(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6)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8)穷则独

22、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9)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10)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大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铜雀春深锁二乔(重点字:锁)(2)提携玉龙为君死(重点字:携)(3)恨别鸟惊心(4)心远地自偏(5)长歌怀采薇(重点字:薇)(6)岂不罹凝寒(重点字:罹)(7)仍怜故乡水(8)达则兼济天下(重点字:兼济)(9)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0)此之谓民之父

23、母【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6分)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教育部体质调研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已成为国家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锻炼。学校和家长教育与引导不足,引起青少年从小缺乏良好的锻炼观念。为了改善青少年休闲体育活动状况,急需政府、家庭和学校等主体的推动与引导。第句,修改意见:删去“根据”或“显示”第句,修改意

24、见:把“引起”改为“导致”第句,修改意见:删去“为了”,或把“急需”放到“主体”后面,并去掉“的”【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第一句话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去掉“根据”或“显示”。第三句话搭配不当,把“引起”改为“导致”。第四句话成分残缺,去掉“为了”,或把“急需”放到“主体”后面,并去掉“的”。答案:第句,修改意见:删去“根据”或“显示”;第句,修改意见:把“引起”改为“导致”;第句,修改意见:删去“为了”,或把“急需”

25、放到“主体”后面,并去掉“的”【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4(3分)下面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在被日本人控制的上海,因此把此书名改为西行漫记。B斯诺认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主要原因是为了北上抗日。C斯诺认为在西安事变中总司令被逮捕这一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新的方向。D西行漫记的发表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生活,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解放区蓬勃的景象。【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性阅读。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结合自己的名著知识,逐一对照选项,判断正误。【解答】AC

26、D正确。B有误。斯诺认为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是一次举国大迁移。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一部名著,考点集中于名著基础知识及内容分析,只要学生对基本的名著知识有较好地把握,可以顺利答题。5(3分)下面关于法布尔与昆虫记的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B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C法布尔研究发现,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蝉则是勤奋的生产者。D昆虫记是一部以若干昆虫生活习性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性阅读。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结合自己的名著知识,逐一对照选项,判断正误。【解答】ABC正确。D有误。昆虫记不是小说

27、,而是观察日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一部名著,考点集中于名著基础知识及内容分析,只要学生对基本的名著知识有较好地把握,可以顺利答题。6(7分)综合性学习。在身边的文化遗产学习过程中,某校八(1)班开展“寻访文化遗产”的主题月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为了让此次活动得到社会大力支持,请你写一条宣传此项活动意义的宣传标语。(2)在活动中,班主任张老师打算邀请他的大学同学李鸿教授于元月25日来校讲述关于大运河的相关知识。要求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给他。请你完成。(3)李鸿教授在接到邀请函后打电话给你:“同学你好!我是李鸿。我在元月25日那天恰好有一个外出讲学活动,所以就不能参加

28、你们的活动了。很抱歉!请你向张老师说明情况,并请你带我向他表达我的歉意。”请你把这个内容转述给张老师。【分析】(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一般多采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是“寻访文化遗产”,首先要弄清文化遗产都有哪些,如对联、古建筑、古典诗词、戏曲、传统节日以及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表述其作用或了解学习的意义即可。如“品味精美对联,传承传统文化”。(2)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首先要了解邀请函的格式,邀请函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首先了解本题题意,是邀请李鸿教授讲述关于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在邀请函的主体部分写

29、清邀请的事由,以及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最后在落款处,先写署名,再写日期。说话一定要客气委婉,使用敬语,如“您”“光临”“恳请”等,语意要连贯。(3)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转告别人的话,要注意叙述明了,文字要简明,用语要得体。开头要有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说清楚是谁让转告,转告的具体内容,本题中有两个方面,一是李鸿教授不能来参加活动,二是要代李鸿教授表达他的歉意。中间注意人称的转换,本题中第二人称转换成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要转换成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要转换成第二人称,且因为是长辈,要用“您”。【解答】答案:(1)示例:品味精美对联,传承传统文化。(2)示例:邀请函尊敬的李鸿教授: 您好!我们班开展“寻

30、访文化遗产”的主题月活动,想请你在元月25日来我校讲述关于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某校八(1)班班委2019年元月4日(3)示例:张老师,你好!今天李鸿教授打来电话说他元月25日那天正好有一个外出讲学活动,不能来参加我校的活动了。他让我向您说明情况,并代他表达他的歉意。【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二、阅读(57分)7(6分)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下列各题。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

31、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注】事鼓鼙(p):从事军务。(1)请简要赏析“万里辞家事鼓鼙”一句中“万里”的妙处。(2)“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是如何抒情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盛唐时期,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去执行军务活动,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万里辞家事鼓鼙”句意: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用“万里”想要强调的,一

32、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2)本题考查诗句抒情方法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揣摩。“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句意: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作者用“不肯留行客”写“江春”;用“送马蹄”来写“青青草色”,赋予人的感情,是拟人手法。以春以江春“不肯留”,春草“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答案:(1)“万里”说明李判官辞家前去军营的旅途遥远,既是空间上的遥远,也是路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李判官前途的担忧之情。(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以人的情态,以“江春”不肯留、“春草”送马蹄的无情,

33、反衬诗人内心的不舍。抒发了诗人在友人临别时依依不舍之情。译文: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点评】古诗鉴赏一直是我们在平常作业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比分也比较重。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二、答题方法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34、(列清单)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键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语言、技巧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8(15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yu)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营,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j竟)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字词。行拂乱其所为乱:使颠倒错乱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吾终于此乎终:老死置胆于坐坐:通“座”,座位(2)翻译下面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通过这样

36、的途径来使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变得坚韧,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本领。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译文: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3)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甲文的论证思路。(4)请结合乙文及下面链接内容写一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手法论证甲文的论点。链接:吴国起兵攻越,越将挥戈刺伤吴王阖闾,阖闾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夫差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不敢忘,不敢忘!”他励精图治,过了两年吴国出动精兵攻越国,越军大败。并俘获越王勾践到吴为奴三年。三年后勾践回国,身边总放着一个苦胆,坐卧饮食不忘先尝苦胆,借以牢记会稽之辱。而夫

37、差则沉浸在称霸的自满中,公元前四七三年,越军大规模进攻吴国,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夫差兵败自杀。【分析】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

38、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感叹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于是勾践回国后,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颜色的

39、衣服,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乱,使颠倒错乱。句意为: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入,在国内。句意为:我将最终老死在这里吗?终,老死。句意为:在座位旁边放置一枚苦胆。从通座,座位。(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

40、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所以,通过这样的途径。曾通增,增加。句意: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变得坚韧,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本领。重点词语:是,这。何,何尝。句意: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先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六个名人事例,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段论证了经历忧患的作用。第三段运用类比论证,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由题意可知,所拟写文字的中心论点应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具体的要

41、求是要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答案:(1)使颠倒错乱;在国内;最终老死;同“座”,座位(2)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变得坚韧,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本领。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3)作者先列举六个历史人物,他们在成就一番之前都历经磨难;接着在第二节论证历经忧患的作用;第三节从个人到国家,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忧患的意义,从而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论点。(4)答案提示:站在夫差的角度回答,为父亲报仇,励精图治,战败越过;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则遭灭国,自杀身亡。若以勾践为正,则必须以夫差为反,因为从材料中看不到勾践的“死于安乐”的表现。【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

42、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9(9分)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

43、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

44、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45、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

46、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2)第段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3)第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不讲究对称,假山和池沼的设计,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解答】(1)本题考查了提取概括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在第自然段中我们不难找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