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默写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8024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句名篇默写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句名篇默写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句名篇默写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句名篇默写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句名篇默写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名句名篇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_,_”两句,指出了对待正反两种榜样的正确态度。(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设想:假如六国之君能够爱惜自己的人民,“_”;同样,假如秦能够爱惜六国之民,“_”,没有人能够消灭它。(3)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荀子说即使“_”,但通过火烤把它加工成车轮,也能做到“_”。(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含蓄隽永地表现

2、了战友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形容当年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景仰之情。答案(1)木直中绳其曲中规(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_”;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来描写“焚椒兰”的语句是“_”,用来描写“宫车过”的语句是“_”。(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_,_”的特点来比况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答案(1)夫孰异道而相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2)烟斜

3、雾横雷霆乍惊(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描写出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3)李白的蜀道难极力渲染蜀道难于上青天,“_”一句,写的是让人听后吓得顿失颜色;“_”一句,写的是人看到蜀道后多有感慨和叹息。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说,如果他人贤能,我们要“_”;如果不贤能,我们要“_”。(2)荀子劝学中的“_,_”启示我们,

4、“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推进,才能到达梦想的远方。(3)李白蜀道难从仰俯视角,且运用神话传说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_,_”。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善用比兴手法,如用桑树来比兴,桑叶未落时的特点是“_”,桑叶凋落时的特点是“_”。(2)荀子劝学中“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3)文天祥过零丁洋“_,_”两句,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难以挽回。答案(1)其叶沃若其黄而陨(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5、所学也(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在汤和棘的对话中,“_”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_。”(2)白居易琵琶行在写琵琶女准备演奏时,只是校弦试音,都让人感受到其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3)古人云:“君子先择而后交。”可见古人在交友上的慎重。陋室铭中体现了陋室主人类似的择友观的两句诗是“ _,_”。答案(1)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此小大之辩也(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一句,写的

6、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也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两句,从正面描写了热烈与隆重的送别场景。答案(1)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桃花源记中“_,_”两句,描写了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童快乐自足的精神状态。(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7、古中“_”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_”一句,是通过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表达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答案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族秦者秦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片神鸦社鼓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两句是“_,_”。(2)荀子劝学中以在顺风中呼喊为喻,形象地阐明学习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时说,“_”,声音并没有加大,“_”。(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停止之后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的诗句是“_,_”。答案(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顺风而呼而闻者彰(3)别有幽愁暗

8、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南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一词中有“儿女泪,君休滴”,是化用了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_,_”。(2)屈原在离骚中采集荷花荷叶来制作自己的衣服,以此表明自己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在于:“古之圣人”虽然才能超出一般人很多了,“_”;“今之众人”才智远不及圣人,却“_”。答案(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犹且从师而问焉耻学于师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逍遥游中,作者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赞扬他能认清自

9、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并以借古讽今的手法,警醒后人勿重蹈覆辙,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地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3)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即“_,_”。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写诗人因病戒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2)阿房宫赋中,作者情不能禁

10、,接连慨叹,用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_”;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_”。(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事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答案(1)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尊还酹江月(2)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用传说和比喻来丰富内涵,引起绮丽联想,衬托孤寂的感伤和怅惘之情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从师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

11、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春望中“_,_”两句,写出了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中所受打击,唱出了“_,_”的心声。(3)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以夸张之笔、对举之句,极写洞箫悲曲的感染力。答案(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蜀道飞泻的激流和汹涌

12、的瀑布,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奇险壮丽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一开始就对“师”下了定义“_”,而他也认为“_”,连孔子也会向很多不及自己的人请教。(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_,_”。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无常师(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2)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_,_”,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3)屈原在离骚里说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