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7960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41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件PPT,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情境导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告诉我们: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即将书本知识化为己有,转为己用。科学家丁肇中用另一种方式阐释了这个道理。 今天 ,我们就共同学习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聆听他对我们的敦敦教诲。,课件PPT,课时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明确中心论点,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 学习实际,亲自动手实践,树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

2、T,作者档案,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的数目只有三代等。,课件PPT,文题解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既是文章标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格,推究;致,获得;“格物致知”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课件PPT,写作背景,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

3、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课件PPT,生难字词,儒(r)家 测量(ling) 探索(su) 肇(zho)不知所措(cu) 彷(png)徨(hung) 埋(mi)没(m)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获得知识。 探察:探听 侦察。 修身: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课件PPT,生难字词,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

4、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激变:急剧变化。 袖手旁观: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不过问或不帮助。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形容受窘或发慌。,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3.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

5、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文中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际上是“格己”,而不是演讲万物的道理,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在这样的文化 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而不会做研究。,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的原因有

6、哪些? 这是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的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汇总要求

7、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上或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实践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格物致知精神? 提示:可就自己的学习实际和生活体会来作答。,结构图示,提出论题(引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点) 解释“格物致知”含义 分析问题(本论)举例说明在古代人们并未重视“格物致知” 现代“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实验精神) 解决问题(结论):论证“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提出希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培养实验精神,课件PPT,主题概括,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

8、实例为论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的弱点,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号召中国学生要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课堂小结,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中心论点是_。 2.“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里的“四书”指的是_。 3.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_。丁肇中赋予了它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_;第二,探索应该有_、有_,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随堂测试,参考答案: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3.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想像力 计划,随堂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