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 高中语文 必修2 第3单元 箱子岩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1755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 高中语文 必修2 第3单元 箱子岩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 必修2 第3单元 箱子岩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 必修2 第3单元 箱子岩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 必修2 第3单元 箱子岩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 必修2 第3单元 箱子岩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修身名句知耻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 宋欧阳修廉耻说 赏读:廉洁知耻是一个正人君子最重要的节操。知耻就不会做耻辱之事,就能严格要求自己。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 赏读:不知羞耻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人不可不知耻。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 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赏读:殊:不同。善与恶就像火和水一样完全对立,不能并存,意指有德才之人当疾恶如仇,有鲜明的是非观念。,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 赏读:人要做好事,一百件也不算多;若做坏事,一件就足够了,意指好事多多益善,坏事一件也不能做。,-沈从文,一、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二、基础知

2、识:字、词、句积累 三、文章结构:理路脉络 四、课后练习,理解文章; 五、重点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六、赏析:,学习目标,1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人。 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鸭子、虎雏、月下小景、湘西散记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代表作。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于1980年应

3、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2写作背景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他相信“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所以,只有在这条承载着世世代代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长达千里的沅水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湘西。那个位于沅水中段的特别著名神秘的悬崖箱子岩,就寄托了作家对湘西人民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苦苦思考。沈从文20岁(1922年)离开湘西,1934年又回到故乡,写成了一组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箱子岩便是其中的一篇。,箱子岩位于泸溪浦市之间,这个断崖同沅水流域许多滨河悬崖一样

4、,都是石灰岩作成的,沿河断崖绝壁是古穴居人住处的遗迹,那种赭色木柜一般方形木器,现今还有三五具好好搁在崭削岩石半空石缝石罅间,说来异常动人,对于它产生存在的意义,应当还有些较古的记载或传说,年代久,便遗失了。,3审美视窗故乡山水秀 湘西风情美 散文箱子岩是作者怀着浓郁的乡情去湘西作故乡行后写的作品。它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隽秀的故乡山水,古朴的湘西风情和令人惊异的人事变迁。 作者浓笔重彩绘声绘色地描写故乡划龙船的民俗。故乡的龙船多美,那狭长的龙船船舷绘有朱红的线条,划龙船的故乡人更美,青年桨手们头腰各缠红布坐满了全船。眼前是长潭龙舟竞渡,来去如飞,半空鞭炮爆裂,彩纸纷飞;耳边是水面鞭炮锣鼓,声声应

5、和,两岸看船人众,呐喊助兴。这气势磅礴的壮观,这热烈欢腾的情景,令人叹为观止。,这景象引发了作者跨越时空的联想。他想起当年屈原被放逐至此,定然目睹这惊心动魄的景象而写出光耀千秋的辞章;他想起长长的岁月,国家民族历遭劫难,虽经千载而故乡的民俗依旧,故乡人似乎生活在世外桃源。作者被故乡人划龙船的狂热所感染,所陶醉,移情入景,作者惊喜地发现箱子岩的月夜多么清朗、幽雅啊!圆月当空,月色如银,这时划龙船的故乡人还兴致未尽,月下竞舟,正玩个痛快。箱子岩真个是充满奇异光彩的地方。作者笔下隽美的故乡山水和古朴的湘西民俗,交织成一幅奇特而生动的图画。,与上文龙舟竞渡的美好回忆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十五年后的旧地重游。

6、那是在一个严冬的傍晚,天色阴沉,气候寒冷,草木萎落,岩壁十分瘦削,悬柜所剩无几。故乡已非昔日的桃花源,何其凄冷!何其衰败!而故乡人事的变化更令人触目惊心。作者怀着深沉的乡情,听了跟他一起烤火的故乡人的谈话,不禁忧郁起来,由历史到现实,引起对人生的思索。如果说十五年前作者为故乡人划龙船和看龙船的豪情所倾倒的话,那么,今天却为故乡人“与自然妥协”而不安。他寄语故乡人要像“与自然毫不妥协”的人一样改变历史,创造历史,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划龙船的精神,该是民族的精神,一种支配自然、寻求变革的伟大精神吧!“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至此,作者精湛的议论赋予古老的民俗以崭新丰富的内涵。,故乡山

7、水秀,湘西风情美。作者“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的箴言将与故乡划龙船的民俗一样永恒。,一、(1-5段)写作者15年前在箱子岩看端午节龙舟的所见所闻,既有对当地乡民与世无争、自然淳朴生活状态的赞赏,也有对民族历史的思考,参透着淡淡一份忧郁; 二、(6-19段)写作者15年后再次到箱子岩,想温习15年前的印象和复杂感受; 三、(20段)写贺龙的传奇故事。与屈原一样都是荆楚大地上的名人,也许,贺龙也可能会成为屈原一样的人物,作者的感慨,包含着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文章结构:,主旨归纳 1赞扬对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民风由衷地赞叹。 2感慨对民族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的感慨。 3担忧对湘西社会前途的担忧。 4批

8、判对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的强烈批判。 5期盼对湘西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的热烈期盼和希望。,(3)为当地人一成不变的古老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明天”的命运感到担忧。 “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对历史毫无担负,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4)为受到外面世界玷污的乡民的精神世界感到深深的忧虑。“生硬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

9、,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别人对他的言行来体现:如第9段中跛脚青年刚出场时“许多人见了他都同时叫唤”,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第1518段写在他离开后通过成衣人和水手对他的讨论,说明他是一个吃喝嫖赌、无恶不做的兵痞、无赖的形象。 (3)第14段作者运用了插叙交代了跛脚青年与别人不同的经历:他当过兵,负伤后跛了脚,领到了一些抚恤金,还有了“什长”这个名分,做贩卖鸦片之类的“特别生意”。 (4)第19段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十五年前在渔船上

10、欢乐跳踯的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在十五年后成长为毒害乡民的什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探究技巧:(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3)扩大储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干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求考生不

11、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1文本审美 (1)浓郁的湘西风情。文章对湘西山区的自然景色与风土人情写得具体、逼真,如对傍晚时分箱子岩及河上景色的描写,对赛龙舟场面的描写,对他第二次到箱子岩时在一家小饭铺里所遇人物的语言、行为等等的描写都带有浓郁的湘西风味。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在描写赛龙舟场面时,作者正面描写青年桨手划龙舟的英姿,侧面描写岸上人看划龙舟的热闹场面;对跛脚青年的描写也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3)对比手法的运用。 (4)叙事与抒情、议论相

12、交织。 (5)语言韵味独特、生动、形象、贴切。如“四点钟左右,黄昏已渐渐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句中的“腐蚀”“占领”两词运用得很巧妙,既表现出黄昏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了世界,又营造出了苍凉凄冷的气氛。“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句中的“镶”字运用得很有特点,可以让读者体会出坐在长凳上吸旱烟的人那种一动不动、全神贯注的神态。对跛脚青年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韵味十足。,2写作迁移 【角度】 沈从文第一次沿辰河而上时,对沐在夕阳余辉里的箱子岩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如五彩的屏障。沈从文擅长描摹景物,在他的笔下,江南特有的那种柔美与婉约总能让人

13、心醉。请选取江南特有的景致进行描摹,展现其中的诗情画意。,【示例】 灵动的雨儿悄悄地滑落于缥缈的云端密密地缠绕成如蚕丝般柔长的细线,轻轻地拨动起碧江上的点点涟漪,缓缓地荡开江南水乡的迷离。轻柔的雨声宛如灰姑娘纤长的手指,流畅地滑过瓦屋黑色的琴键,清脆的叮咚声,将清晨一下子奏起了黄昏。几抹清淡的灰色将青砖玄瓦笼罩在朦胧的隐约里,如王维时隐时现的水墨山水画,寻不出现实与虚幻的痕迹。一只玲珑的乌篷船安然地停泊在无声的渡口,在飘洒的风中慢慢地摇曳着,笔直的船桨在白雨花绽放的江面上随碧波起起落落,摇荡出烟雨的江南绿色的梦境。,旋转的油纸伞轻盈地摇出悠长宁静的青石板路,寂寥的小巷伴着颓圮的篱墙消失在雨雾氤

14、氲的尽头,清澈的流水汩汩地流过篱墙下圆润光滑的三生石,细腻地滋润着青绿的草儿。一颗晶莹的雨露滑过狭长的玄瓦轻轻滴落在小巷边一株空结蓓蕾的丁香上,它缓缓地流过褶折不展的淡紫色的花瓣,凝结成哀怨的一滴清泪,淌过丁香凄楚的面颊,诉说着黄昏彷徨的惆怅。,这首诗虽然是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所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

15、翠的爱情那样不沾染一丝世俗之气? 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的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嘹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从文先生这样写了,也是这样地爱了,爱得执著,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他的爱人在他死后多年也终于悟出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山有山的性情沉稳。从文先生无疑也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革”期间,人们误解了他,伤害了他,他却毫不在意,他不争,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真真地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 沉稳的大山在四季中却能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无疑是对从文先生最好的评价。大家都知道从文先生是著名作家,殊不知从文先生也是著名的服装研究专家。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则关于从文先生的故事:在“文革”中,从文先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中国服装史被没收而弄没了,但从文先生硬是又写出了一本。,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从文先生:一条汩汩流动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机盎然的大山。 在那沅江之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听到一个书生在吟唱了吗? 书写,书写山的传奇;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