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7484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年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5分,时间150分钟;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

2、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

3、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

4、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5、。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6、 ) (3分)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并不会这样。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究竟极地冰雪的融化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后果?不妨来看看全球冰雪展望的说法: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拥有全球98%到99%的淡水冰。如果格陵兰岛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预计上升7米。即使格陵兰岛冰盖只融化2

7、0%,南极洲冰盖融化5%,海平面也将上升4米到5米。而根据世界上现有的人口规模及分布状况,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全球就将有1.45亿人的家园被海水吞没。 在许多山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是当地河流旱季的主要水源,而卫星监测结果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北半球的积雪覆盖面积一直在以每十年1.3%的速度递减。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美国西海岸的喀斯喀特山脉20%的积雪就将消失,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地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将减小。 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冻土层融化,这不仅会给寒冷地带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还将使冻土中保存的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从而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据估计,全球寒带

8、和极地冻土层中共有7500亿到9500亿吨有机碳,而目前地球大气层中总共只有约7500亿吨有机碳。一旦冻土层中的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层,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2100年,两极地区海上浮冰预计比现在减少四分之一。届时,北冰洋在夏季可能连一块冰都没有。浮冰的减少将降低这些海域对阳光的反射能力,从而使得海水吸收的热量增加,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速度。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升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0.75摄氏度。 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欧洲航天局专

9、家对卫星图片分析后发现,2006年夏季,欧洲北部至北冰洋区域5%至10%的永冻冰开始松动融化。此外,南极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撑的冰川活动显著加速,冰层也随之变薄。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较低地势的海岛及海洋沿岸城市就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的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按目前状况持续千年的话,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摘编自青岛新闻网)材料三: 是花费巨额资金修筑保护所有人类居住地的海岸线,还是从

10、冰川融化的根源解决问题?人类是时候考虑早晚要面临的共同命运大课题了。 芬兰罗瓦涅米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气候变化教授约翰摩尔在自然杂志的官网文章中提到,中国人正在为下一个十年准备30亿美元的极地研究计划,其中就包括研究一些地球工程计划的可行性。如此看来,遥远的冰川,并非与我们无关。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每年因气温上升而被海水淹没的人口数量将是全球人口的0.5%5%。比如,我国广州地区海平面如上升0.5米,就会影响100多万人的家园安全;上升2米,将影响超过200万人。全球因此造成的损失将达到50亿美元,建造和维护海堤的费用以及防洪费用,每年将需要数百亿美元。 资料显示,中国香港国际机场的建造成本约2

11、00亿美元,它通过人造岛屿增加了1%的城市土地面积;中国三峡大坝横跨长江,控制洪水的同时还完成了水力发电,其成本约为330亿美元。对比而言,如真能按摩尔的预算建造保护冰川的地球工程,再考虑到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这种性价比似乎还算有竞争力。然而,要真正实施冰川保护的地球工程,应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社会选择,需要相关各方的认真态度。 (摘编自房琳琳拯救海平面应举全球之力)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列举了冰雪融化带来的四种后果:海平面上升,水源枯竭,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层,极地海上浮冰减少导致全球变暖加速。每一种后果都将是全球性灾难。B.材料二侧重强调温室

12、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温增高,导致冰川融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海平面上升的灾难性后果,而对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更多后果则没有提及。C.材料三认为与其花费巨额资金修筑海岸线来保护人类居住地,不如从冰川融化的根源解决海平面上升问题,因为建造和维护海堤等费用,每年将需要数百亿美元。D.三则材料都认同全球气温上升使极地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材料一、二主要是罗列问题,材料三则主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侧重点各有不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认为海平面上升1米,全球就将有1.45亿人的家园被海水吞没,由此可见如果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受影响人口将超过10亿。B.

13、全球寒带和极地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或许超过目前地球大气层中有机碳的量,一旦冻土层中的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层,将是毁灭性的灾难。C.材料一谈及的冰川融化的后果来自假设,还没有成为现实,人类如果及早着手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后果或许可以避免。D.材料三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只是修建海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应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相关措施。(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朱先生退兵陈忠实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

14、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

15、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

16、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成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鸣鸣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

17、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成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

18、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辆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婓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 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宜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

19、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丰富了人物性格。B.朱先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将他放在典型环境中,主要采用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来凸显其性格。C.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

20、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D.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语言多为书面语,文雅而古朴;张总督语言多为口语,直白且随意。8.文中的朱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况分析。(6分)9.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李顺传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也。顺博涉经史,有才策,知名于世。世祖将讨赫连昌,谓崔浩曰:“朕前北征,李顺献策数事,实合经略大谋。今欲使总摄前驱之事,卿以为何如?”浩对曰:“顺智足周务,实如圣旨。但臣与之婚姻,深知其行,然性果于去就,不可专委。”世祖乃

21、止。初,浩弟娶顺妹,又以弟子娶顺女,虽二门婚媾,而浩颇轻顺,顺又弗之伏也。由是潜相猜忌,故浩毁之。 沮渠蒙逊以河西内附,世祖欲精简行人。崔浩曰:“蒙逊称蕃,若俾遐域流通,殊荒毕至,宜令清德重臣奉诏褒慰,尚书李顺即其人也。”世祖曰:“顺纳言大臣,固不宜先为此使。若蒙逊身执玉帛而朝于朕,复何以加之?”浩曰:“邢贞使吴,亦魏之太常。苟事是宜,无嫌于重。”世祖从之,以顺为太常,策拜蒙逊为凉王。使还,进爵高平公。 延和初,复使凉州。顺既使还,世祖问与蒙逊往复之辞,及蒙逊政教得失。顺曰:“蒙逊专威河右三十许年,经涉艰难,粗识机变,又绥集荒陬,远人颇亦畏服。虽不能贻厥孙谋,犹足以终其一世。前岁表许十月送昙无

22、谶【注】,及臣往迎,便乖本意。不忠不信,于是而甚。礼者身之舆,敬者行之本,未有无礼不敬而能久享福禄。以臣观之,不复周矣。”世祖曰:“若如卿言,则效在无远,其子必复袭世,袭世之后,早晚当灭?”顺对曰:“臣略见其子,并非才俊。如闻敦煌太守牧犍,器性粗立,若继蒙逊者必此人也。然比之于父,佥云不逮。殆天所用资圣明也。”世祖曰:“朕今方事于东,末暇营西,如卿所言,三五年间不足为晚。且停前计,以为后图。”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赐绢千匹厩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宠待弥厚,政之巨细无所不参。 顺凡使凉州十有二返,世祖称其能。而蒙逊数与顺游宴,颇有悖慢之言,恐顺东还泄之朝廷,

23、寻以金宝纳顺怀中,故蒙逊罪衅得不闻彻。 (选自魏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注】昙无谶:中天竺人,佛教著名译经师。10.下列对文中水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赐绢千匹/厩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B.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赐绢千匹/厩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C.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赐绢千匹/厩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D.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

24、赐绢千匹/厩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的“婚姻”指的是儿女亲家。B.文中的“行人”指的是出使的人。C太常是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的官员。D.“策拜”的意思是帝王用策书任命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顺博览群书,足智多谋。不仅北魏世祖认为他献的计谋“实合经略大谋”,就连暗中忌恨他的崔浩也不得不承认他“智足周务”。B.李顺善于外交,能很好完成出使任务。他曾以太常的身份奉皇帝诏令前往褒奖抚慰北方匈奴首领沮渠蒙逊,回来后被加官晋爵。C.李顺善于察人得失,颇有预见。当北魏世祖向他询问匈奴的

25、治政情况时,他对沮渠蒙逊及其继承人做的判断和预见后来都被证实。D.李顺多次顺利出使匈奴,同匈奴首领沮渠蒙逊成了好朋友。沮渠蒙逊曾多次宴请和贿赂他,所以沮渠蒙逊后来终于被朝廷怪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礼者身之舆,敬者行之本,未有无礼不敬而能久享福禄。(5分)(2)然比之于父,佥云不逮。殆天所用资圣明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415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渡白沟刘因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注】白沟

26、: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知名:抗元名士。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情境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6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训,必将让再后来的人为之扼腕叹息的

27、句子是:_,_ 。.诗经氓当中,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白居易琵琶行“_,_”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_

28、 之效。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B.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妙

29、笔生花 差强人意C.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D.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C.

30、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20.下面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的片段。请筛选其中的信息,简要概括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上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5分) 2019年全国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规定了5个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

31、有感触的场景,引导考生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思考教育主题。这些写作任务紧扣“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根本,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在创设的特定生活情境中展现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回应写作要求。_;_;_;_。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树木和自然环境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多好处,例如,在森林中散步可以促进人体的整体健康,包括减轻压力、提高活力水平和改善睡眠,_ :1 984年的一项著名研究显示,当病人在术后恢复时,如果能看到绿色景观而不是砖墙,那么他们在医院的停留时

32、间会更短。许多研究也证明了绿地和孩子学业表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_ :一项研究发现,树木覆盖率每增加10%,犯罪率就会下降12%。_ ,但他们从来没有为森林在精神方面的重要性给出过价格。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总书记说“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唐朝诗人赞美大自然的名句。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环境

33、折射出了人的素质,也关乎一个城市的形象 阅读以上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或思考,请以学生李华的身份写一份倡议书,时间为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九日,文章字数不得少于800字。平遥二中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答案】B 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2. 【答案】C “对比论证”错,文中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只是列举西方文学理论的内容。对比论证是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可以辨明是非利弊,达到否定错误论点、阐明正确论点的目的

34、。3. 【答案】C A. “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原文第五段为“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B. 见原文倒数第二段;第二第三层次读者首先能够表面理解作品,进而有更深入的认识。 D “一位读者”“无数读者”错,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见原文第四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4.C (与其不如”关系不成立。)5.A (推断错误,影响人口的多少得根据“世界上现有的人口规模及分布状况”判断,而不能简单类推。)6.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对海平面上升已经影响到的海洋沿岸人类

35、居住地,修筑必要的海岸线。开展极地研究计划,建造保护冰川的地球工程。世界各国都应该认真对待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做出正确的政治和社会选择。(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 B 【解析】B选项刻画朱先生形象没有心理描写8.爱读诗书。朱先生有坚持晨诵的习惯,无论是总督差人求见,还是去往劝退方升的路上,都不忘诵读。不畏权贵。面对总督不阿谀奉承,与总督对话中言语不卑不亢。忧国忧民。朱先生答应前往劝说方升,是为民请命,使百姓免遭涂炭。勇敢从容。朱先生不带一兵一卒前往敌营,勇气可嘉,他肩负拯救古城的使命,表现得淡定从容。9.张总督表里不一,他吟诵古诗,表面上是为朱先生送行,表达一份不舍和祝福,

36、实则是迫于无奈、应景之诵。朱先生是触景生情,由咸阳桥联想到战火将造成生灵涂炭,吟诗抒发忧愤之情。(每点3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C (题中的断句标志词语有:曰、矣、哉;“死问”是名词性短语,即死亡的消息,是动词“至”的主语,“至”后应断句;动词“言”的宾语“蒙逊死”和“牧犍立”之后都应断句;“绢千匹”和“厩马一乘”都是动词“赐”的宾语,其后都应断句。)11. A12.D (错解文意:文本是说“故蒙逊罪衅得不闻彻”,意思是由于李顺收取了贿赂,所以沮渠蒙逊的恶行劣迹并没有被朝廷知道。)13.(1)礼如同人的车轿,敬是行为的根本,没有人无礼不敬而能够

37、长久享受福禄的。(2)但是与他的父亲相比,人们都说不及其父。这都是上天帮助圣明的陛下啊14.【答案】D “天涯孤剑独谁投”并非“以景结情”。15.【答案】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发了悲秋之愁。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却已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38、.B(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根据前文“秦砖汉瓦”,第一处选用成语“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形容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建筑精美,根据“虽没有皇家气象”,第二处选用“美轮美奂”。妙笔生花: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根据前文“此联内容很好”,第三处选用 “妙笔生花”。差强人意:形容尚能令人满意。心满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根据前文“但对得不甚工(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

39、文章改成风情画”,第四处用“差强人意”。)18.D(本题要按逻辑顺序来排序,“回味之无穷”是表达效果,一般要排在最后。故选D。)19.C(“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仔细阅读这句话,可发现,这句话病因有两个:一个是成分残缺,一个是逻辑混乱造成的语序不当。是因为“年代久远”,“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这幅咏竹联“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这幅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所以画线的句子可改为“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答案及解析20.规定写作任务 紧扣立德树人 聚焦学科素养 创设生活情境(5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3分,四点5分)21(答对一句给2分,共6分)树木似乎也能帮助身体恢复。树木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犯罪。人们常以经济价值来看待森林四、写作(60分)1、文章主题围绕环保(最低分36分)2、作文符合倡议书的格式(最少在40分)3、条理清晰(最少44)4、语言精准、理由充分(最少4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