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冲刺:信息给予题(提高)【中考展望】信息给予题又称为新情景题,是把教材上没有介绍过的新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告诉学生。信息给予题一直是中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试题构思巧妙,题材鲜活,命题角度新颖,思维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这种突显时代与生活气息的试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在未来的中考中,该类试题将会有增无减,所占分值,将逐年递增。【方法点拨】 一、信息给予题的题型特点(高清课堂信息给予题解题技巧点拨) 1一般信息给予题分为“题千”部分和“问题”部分。 题干部分提供解题所需的信息,其来源往往是后续学习的内容、生产生
2、活实践、新闻媒体报道、科学技术前沿、历史事件记载和社会热点及焦点问题;问题部分主要是围绕题干所给的新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设问。 2信息给予题一般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解答时要求学生运用题中所给信息,迁移所学知识,经过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3信息给予题从题型看,可分为新知旧景题、新景旧知题及新知新景题。二、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新知旧景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是学生未学过的、新范围的(即新知识或新信息),而题目所涉及的情景却是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即所谓旧景),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结合提出的问题,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概括出新知识、新
3、方法进行类比推理。 2新景旧知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了一个新景或新信息,但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学生已具备的(即所谓“旧知”)。此类题多属于联系科学、技术、新闻、社会和环境的热点题,具有时事性和教育性。解答此类题时,要从题目中获取新信息,联系已学知识,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新知新景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新信息,创设新情景,且解答问题所需要的主要知识和方法学生没有学过,而由题目来提供。解答此类信息题的策略是:先对题目进行仔细阅读,在此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理解,并掌握题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最后运用新知识和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典型例题】类型
4、一、新知旧景类题1.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用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3)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 在潮湿的空气里,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同时由于空气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气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空气组成中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点拨】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例如,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那么应该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反应物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成原子,然后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结合微观结构图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是本题的一个难点。【答案】(1)N2+3H22NH3 (2)(3)H2O+CO2=H2CO3 2CO+2NON2+2CO2【解析】(1)H2和N2合成NH3;(2)催化剂的作用,先将H2和N2分子从无规则变成有
6、规则,然后将H2和N2分子变成H原子和N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组合成氨气分子,氨气分子离开催化剂表面;(3)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总结升华】正确解读题目给出的信息是解决信息类题目的关键,要善于从信息中捕捉最有效的信息用来处理问题。举一反三:【变式】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 。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
7、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儿,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 【查阅资料】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猜想实验操
8、作实验现象结论A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_猜想A正确B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放人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一会红色又消失猜想B错误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实验1:反应中产生氧气和放出热量,使脱脂棉达到燃烧的条件 实验2:【猜想】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产生气泡,木条复燃猜想A正确 【得出结论】Na2O2+2H2O=2NaOH+
9、H2O2【解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并产生氧气,使脱脂棉达到了燃烧的条件,脱脂棉燃烧起来。因溶液中含有生成的NaOH,NaOH和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的Na2CO3或NaOH和CO2反应生成的NaHCO3溶液也显碱性,故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H2O2,在检验时需加MnO2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产生气泡并使木条复燃则猜想A正确,这样Na2O2与H2O反应就可能生成NaOH和H2O2。可先加适量水对过浓的NaOH溶液稀释,然后再滴加酚酞指示剂,若溶液先变红,一会红色又消失,则猜想B错误。类型二、新景旧知类题2.纳米球异质二聚体是纳米自动化产业中的一种新模型。不溶于水
10、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同时使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铂纳米球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如图所示),这就是一个纳米级发动机。它可望用于河流和溪水的污染控制以及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的运行。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硅纳米球中含有的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范围内 C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硅是催化剂 D因为二氧化硅晶体能与水反应而溶解,所以该纳米级发动机可以用于水污染的控制【思路点拨】二氧化硅纳米球成分依然是二氧化硅,其分子结构并无变化;制成纳米球异质二聚体的过程在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较全
11、,利用这些信息可解答此题 【答案】CD【解析】纳米球发动机: 1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二氧化硅纳米球中,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故A对。 2纳米球异质二聚体是由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铂纳米球结合而成的,所以纳米球异质二聚体的大小应在纳米级范围内,故B对。 3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所以铂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硅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错。 4不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所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D错。【总结升华】本题提供的信息杂、乱、多,一定要从中选出与各个选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此题是对一种新型纳米球的考查,结合日常所学知识并利用题干中提供的信息
12、是解题的关键。3.随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探测火星已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远景目标,但要把人类送上火星,还有许多航天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供在往返路程中宇航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已知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要呼吸空气6570000 L左右,而目前的飞船飞往火星来回一趟需两年的时间,如果在飞船发射时携带全部所需的氧气,则质量很大,将大大提高发射的成本和难度。 (1)若飞船上有三名宇航员,请计算来回火星一趟,理论上需要氧气_kg。(氧气的密度是1.43 gL,答案取整数) (2)有人提出在飞船上供氧的两个方案: 通过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来电解
13、水; 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产生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请你从减轻飞船发射重量和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角度来评价这两个方案最主要的优缺点 (各写一点)。 (3)也有科学家提出研究使宇航员人工冬眠的技术或加快飞船速度,缩短航行时间来减少氧气的携带量。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案,请举一例: 。你提出该方案的简要理由是 。【思路点拨】(1)根据题目给出信息进行计算,注意是3个人往返,一次2年,且要把空气换算成氧气。(2)从飞船质量和反应产物是否污染或影响环境等方面回答。(3)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途径系统,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回答。【答案】(1)11838(按空气中氧气体积
14、分数为21计算) (2)方案优点是产生同质量氧气,飞船发射质量轻;缺点是不能同时消除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方案优点是产生氧气的同时,消除二氧化碳;缺点是产生等质量氧气时,飞船发射质量重(3)在飞船内种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二氧化碳循环使用,既减轻了飞船的发射质量,又能消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解析】题目提示要从两方面去考虑问题。从CO2的循环处理来看,方案要优于方案,但通过计算可知,产生同质量的O2,方案消耗原料质量大,发射成本高,从这点看,方案要优于方案。我们最熟悉的CO2与O2之间的循环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了,它与人的呼吸作用过程恰好相反,且成本低,简单易行。【总结升华】解题时请注意这条
15、信息:“如果在飞船发射时携带全部所需的氧气,则质量很大,将大大提高发射的成本和难度”。通过计算可知,产生同质量的O2,方案消耗原料质量大,发射成本较高。4.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 g镁铝合金样品,把60 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剩余固体的质量g10.65.24.0 从以上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
16、质量比为_,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思路点拨】本题将表格数据信息的提取和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相融合,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表格数据中确定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物质的质量。【答案】13 40【解析】相关数据分析如下: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0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1610.65.24.0每次反应的铝的质量g05.45.41.2 从以上分析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入20 g氢氧化钠溶液后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均为5.4 g,而第三次加入20 g氢氧化钠溶液后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只有1.2 g。说明第三次加入的20 g氢氧化钠
17、溶液过量,铝已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是不参加反应的镁,其质量为4.0 g,则16 g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为16 g4.0 g=12.0g;故镁铝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4.0 g12.0 g=1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要以氢氧化钠全部参加反应为计算依据,如第一次和第二次。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Al + 2NaOH+2H2O=2NaAlO2+3H2 54 80 16 g10.6 g 20 gx 解得:x=40举一反三:【变式】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c泡腾片。下面是维生素C泡腾片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维生素C泡腾片功能:补充人体维生素C,增强机体抵抗力主要
18、成分:维生素C辅料成分:碳酸氢钠、氯化钠、酒石酸固体、蔗糖、糖精钠、阿朴胡萝卜醛、橘味香精、橙味香精、维生素B贮藏:低温、避光、防潮 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人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一杯鲜甜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 请参与小芳同学的探究:我和猜想我的实验方案气泡的成分是_理由是_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我的结论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贮藏条件,请说明保存时要低温和防潮的原因是:_;_。【答案】我和猜想我的实验方案气泡的成分是 CO2 理由是 碳酸氢钠与酸性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我的结论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
19、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CO2 维生素C泡腾片对热不稳定 维生素C泡腾片遇水发生反应而变质【解析】维生素C泡腾片: 1标签上的信息:标签上的“碳酸氢钠”这一比较熟悉的碳酸盐以及“酒石酸固体”中的“酸”字。2实验中的信息: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此时产生了气体;将思维定格于碳酸盐与酸反应可能产生二氧化碳这一基础知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类型三、新景新知类题5.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 下面是在18、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实验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考虑氯
20、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实验1: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100 mL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 s记录一次温度,得左图中曲线a; 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左图中曲线b; 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左图中曲线c。 (1)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变化是由_能转化为_能。 (2)观察左图,从中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实验2:将2.40 g镁粉和质量为28.00 g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 mL水的隔热容器中,不断搅拌。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3)实验2中,当NaCl质量大于7.30 g时,实验不再做
21、的原因是_(填序号)。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 D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 (4)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_(填序号)。 A2.40 g镁粉、7.30 g NaCl和28.00 g铁粉 B2.40 g镁条、7.30 g NaCl和28.00 g铁粉 C2.40 g镁粉、8.76 g NaCl和28.00 g铁粉 D2.40 g镁条、8.76 g NaCl和28.00 g铁粉 其理由是 。【思路点拨】根据所给信息和图象正确加以分析和整合;通过
22、图一可知:镁的反应表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故温度变化较大;通过图2可知: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与升高的最大温度成正比。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在镁和铁质量相等的情况下,7.30gNaCl能使液体达到沸腾。 【解析】实验1中说明镁的颗粒越小,镁与水反应越剧烈;实验2当NaCl为7.30 g时,温度已达100,水的温度不再升高。【答案】(1)化学 热 (2)镁的表面积(镁的颗粒大小或镁的状态等合理答案均可)(3)C (4)A 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配方A中NaCl的质量足以使水达到沸点,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费【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示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所给的图象中分析出与答题有关的信息。举一反三:【变式】氯仿(CHCl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若保存不当受光照易被氧化,而产生剧毒光气(COCl2),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中毒事故,使用前必须检验它是否被氧化,检验所选的试剂是_,实验现象和结论是 。【答案】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若出现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说明氯仿已被氧化,否则没有被氧化【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CHCl3+O22HCl+2COCl2,可知氯仿若被氧化变质,那么溶液中就一定有Cl。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氯仿,加人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观察是否生成不溶于水的AgCl白色沉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