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新人教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3525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北京朝阳模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何尊: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何姓贵族所制。尊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解析:选D根据材料“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尚未实现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确立),故A项错误;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商周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B项错误;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故C项错误;根据成

2、王与时间判断是周朝,“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突出王的地位,故D项正确。2、(2018温州“十五校联合体”联考)研读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表(如下)该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地方权力中央与地方重合的权力中央权力调控州内贸易;设立公共教育体制;制定地方性法规等保证税收、健康及公共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等调控州际及对外贸易、宣战、发行货币等A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B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C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解析:选C通过材料表格得知,所讲政治制度是美国的联邦制,在该制度之下,联邦政府虽然保留了较大的政治权力,但各州依旧维持了较大的地方自治权,这并非是一种中央集

3、权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大小州关系的提及,故B项错误;联邦制是取代邦联制的政治制度,它的创立改变了邦联的松散状态和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故C项正确;种族歧视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3、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解析:选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因此才有1988年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达北京,故A项正确;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是在1

4、992年,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台湾并没有接受,故C项错误;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故D项错误。4、(2018安徽江南十校模拟)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解析:选B材料图片是一幅牛拉播种图,仅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其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状态,故A项错误;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属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的牛拉播种图描述的是一种生产状态,不能体现农业是否独立发展,故C项错误;图片显示的播种工具早在西汉时已经出现,后一直沿用,无法体现“不断创新”,故D项错误。5、(2018桂林、崇左调研)上

5、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出()A洋务运动由求强向求富的过渡B清朝官员贪腐阻滞工商业发展C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政府与民间资本激烈争夺利税解析:选A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清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入股,体现了由自强到求富的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清朝官员的贪腐,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表达了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减免部分税费”,故D项错误。6、(2018河南八市联考)二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

6、规范、原则、制度己经日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制度化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解析:选B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对联合国的国际地位的表述,不是材料中联合国影响力大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国际关系规范化、体制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联合国的原则和制度成为各国的合法依据,是全球化的表现,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不符,故C项错误;政治多极化趋势是指影响国际的政治力量多,与材料中各国以联合国的规范原则

7、为法律依据不符,故D项错误。7、(2018莆田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解析:选D“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这一点仅根据材料无从获得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很明显,董仲舒的理论是对孔子君臣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非有本质区别,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董仲舒的理论明显是对孟子君臣论的一种颠覆而非继承,故C项错误;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权神

8、授”理论是对孔子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其理论又是对孟子思想的彻底否定与颠覆,故D项正确。8、(2018潜江模拟)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因此19世纪末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开始,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同,因此不具有继承

9、性,故B项错误;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并不是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此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

10、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材料二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美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

11、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表现及动机。(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9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形势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一中“19441951年间”“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的信息为线索,结合战后美国“冷战”的表现及主宰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和贸易等史实分析概括答案;第二小问,可从美国霸权主义实质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从材料二中“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西方的经济已经走

12、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可以归纳出美国对西欧经济援助;从“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可以概括出欧洲分裂与走向联合的统一。第(3)问,直接从材料三中归纳即可。答案:(1)表现:实行马歇尔计划;签订北大西洋公约;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6分)动机:主宰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苏联。(4分)(2)造成欧洲分裂和长期对峙;促成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和合作;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9分)(3)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6分)2、(2018湖北天门、仙桃联考)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近期汉译出版的文明的滴定一书收录了李

13、约瑟1944至1966年间发表的八篇论文。据李约瑟在第六篇文章中的陈述,在1938年前后,他酝酿写作一部专著,系统讨论中国文化区的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历史,那时他的问题意识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曾经高度发达的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反倒是科学发展并不领先的欧洲取得了突破,发展出了现代科学?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也称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谜。 根据材料和所学

14、知识,分析和评述“李约瑟之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对于这种评述性的题型,答题时首先正确地归纳出材料观点,如本题首先得出“李约瑟之问”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分析作者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最后还要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答案:评分细则:(1)完整归纳出“李约瑟之问”的含义得2分,即中国古代科学发达但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而古代科学并不发达的欧洲却最先发展出了现代科学。(2)分析出中国古代科学发达却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的原因得4分,分析出欧洲发展出现代科学的原因得4分,即中国古代以自然经济为主,专注农耕技术;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束缚人的思想;科举制盛行不能培养实用性人才加上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阻隔了中西文化交流。但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的兴起、宗教改革的进行、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以及启蒙运动的扩展创造了现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3)对“李约瑟之问”作简单评述得2分。社会条件决定了现代科学在近代中西方的不同命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