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新人教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3522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编选题(12)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钦州模拟)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題,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决策程序力求完善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C民主机构相互制约D公民权利逐渐扩大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得出,公民大会的决策程序力求完善,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的产生和运行即体现了公民集体广泛参政,题目更多强调的是公民大会决策程序的问题,故B项错误;题目中只牵涉到了公民大会,没有民主机构相互

2、制约之说,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公民大会的决策过程,并未牵涉公民权利问题,故D项错误。2、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召开。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等重要文件。内蒙古自治政府是()A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C蒙古民族完全独立自主的自治政府D蒙古民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政府解析:选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不是“国民党领导”,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设立内蒙古自治政府有利于巩固边疆安全,维护民族团结,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壮大革命

3、力量,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不是“完全独立自主”,故C项错误;在蒙古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蒙古民族的区域自治,而不是蒙古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故D项错误。3、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解析:选A司母辛鼎“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出土于妇好墓,故A项正确;半两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与商朝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右丞相是古代官职,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从字体判断是小篆(秦朝),时间与

4、商朝不符,故C项错误;双镰铁范是冶铁业发展的产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4、(2018惠州模拟)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解析:选C材料信息只是客观的介绍了晚清时期近代中国各地工人彼此之间及其与农民阶级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未提及相互间的矛盾状况,故A项错误;工人的工资水平未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5、而且直隶地区呈现的是农民而非工人的工资水平,故B项错误;在近代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显然是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故C项正确;直隶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并不能通过当地农民的收入状况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5、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时间国家措施 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 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 年 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6、()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解析:选D材料中“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提高关税”,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各国为自身经济利益而相互转嫁危机,不利于经济危机的渡过,故A项错误;这些措施会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是美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一项有以偏概全的错误,故C项错误;各国之间相互转嫁危机,使得经济危机严重化,故D项正确。6、(2018湛江模拟)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

7、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解析:选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人们的思想活跃,所以为各流派塑造孔子的形象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7、(2018厦门模拟)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

8、)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解析:选D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批判经院哲学”不等于反对上帝,故B项错误;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加速了启蒙运动与材料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对盲从”反映了理性主义,故D项正确。8、(2018潍坊模拟)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9、、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解析:选B据材料可得的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差异,不能说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趋向于近代科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决定,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西方跨入近代,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无体现,“东学西渐”历程开启于新航路开辟,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无体现,故错误。

10、二、非选择题1、(2018贵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阶段演变萌芽于战国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于秦朝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于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加强于北宋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新发展于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11、;实行行省制度空前强化于明清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八股取士衰败于晚清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分析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解析:首先提炼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其次,结合表格中信息,从政治和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论证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衰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答案:趋势

12、:不断调整皇帝和中央各部门的关系,对中央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强化监察制度;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不断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官吏;不断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改革,分散地方政权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创立和完善选官用人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府与政权的垄断与威胁,加强人才的社会流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儒学作为官吏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思想基础。(8分)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的

13、影响;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人民革命的打击,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的冲击等。(4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恩格斯论历史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明确材料的指向,拟定题目。行动的目的与结果可能相符,也可能不相符,材料给出的是不相符的,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结果没有达到目的;一种是起初似乎达到目的,最终

14、却没有达到目的。其次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明确知识范围是世界史,古代、近代和现代都可以。必须选取符合行动的目的与结果不同的史实,如以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起初相符,最后背离为论题,可选取绥靖政策,英法等国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在最初起到了安抚法西斯势力、避免战争的目的,但却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由史实叙述推导出结论。答案:评分说明: 分值要求 1012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

15、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示例: 论题: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的背离 (2分)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政权,同时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打击了国内外敌人,捍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导致了1921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8分)可见,在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部分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的出现了背离。(2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