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0922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2)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水中藻、荇交横,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4)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5)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补充完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2(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 k l xi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2)

2、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n jng ji l ,青丝变白发(3)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 xng 。(4)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chu x 过!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晚上刘谦表演的神奇魔术,看的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B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像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坏水,是一个伪君子。C他那样和颜悦色地瞧着她,她感动了,后悔不该抢白他。D这次数学考试班上只有小明一个人不及格,他可真是鹤立鸡群呀。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3、。(删掉“通过”。)B本次大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分钟。(删掉“不超过”。)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增强”改为“保持”。)D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把“素养”改为“水平”。)5(5分)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各题。 本报讯(记者/潘静思)“准备接亲喽!”话音刚落,头戴疍家帽、身着传统服装的渔家妇女,就已经麻利地挑起装着蛋花饼、油角酥等礼饼的竹筐,两排并列穿过人群,朝岸边停靠着的渔船走去。8月15日下午,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活动疍家婚俗表演在闸坡国家中心渔港码头举行。 下午4时

4、30分,尽管烈日当空,但码头早已挤满了前来观看庆典的游客。成排的渔船间,一艘挂着红灯笼、装点红绸幔,张贴着红喜字的渔船格外显眼,清亮悠扬的疍家调不时从渔船内传出,岸边不断有游客被歌声吸引过来,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走近渔船,礼鸡、礼饼、水果以及酒坛子等物件整齐地摆放在甲板上,渔家妇女正张罗着清点彩礼。有别于陆上婚嫁,渔家婚俗“以歌代哭”,现场轮番唱起咸水歌,用歌声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惜别的不舍之情。“哭诉”结束,在众人的期待中,“新郎”挽着“新娘”走出渔船开始隆重的巡游。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婚俗传承人吴银伟介绍,疍家婚礼包含了疍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是疍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随着时代的进

5、步,疍家婚礼逐渐被简化和浓缩化,希望以表演的形式重现疍家婚庆的热闹场面,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疍家文化,将这项文化遗产传承下去。(1)阅读上面新闻,为新闻拟一个标题。(2)8月15日下午,作为南海(阳江)开渔节重要品牌的渔家大宴在海陵岛海滨路开宴,5000名游客欢聚在一起,共品舌尖渔味,感受地道渔家文化。有人根据两则消息写了一幅对联,请你试着对出下联。上联:凑疍家婚礼热闹 下联: 二、阅读6(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

6、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急湍甚箭 泉水激石 窥谷忘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先写总体印象,再写“异水”,然后写“奇山”。B作者通过写山高,写谷深,写林密来突出了山的“奇”。C写山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突出了山中热闹的景象

7、。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7(9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游珍珠泉记王昶 济南府治,为济水所经。济性洑而流,抵巇,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其首,杙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如珍珠泉之奇。 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水面,瑟瑟然,累累然。亢仓子云:“蜕地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观于兹泉也信。 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环栋游焉,移晷乃去。 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8、。【注】洑:水在地面下流。巇:缝隙。剡:削尖。杙:刺插。署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甃:用砖砌。移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才三四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泉莹然至清/过中不至C以故不为泥所汩/温故而知新D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凡河中失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珍珠泉为什么出名?8(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回忆我的母亲 (1)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

9、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2)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3)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

10、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1)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B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她虽然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却和他们共同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C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D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2)对选文第(4)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1、 A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B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C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D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3)作者“尽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自己一定能做到?9(16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秋瑾:单纯中的高贵 (1)1907年7月15日清晨,秋瑾走出仅关了她三天的山阴县署牢房,走向刑场轩亭口。她的脚上了铁镣,两手反绑,身后是几个士兵端枪警戒,两旁还有山阴县都戎府、省派练军、山阴与会稽两县巡警弹压。秋瑾身穿玄色生纱长衫,足蹬皮鞋,就像平时在街头漫步。她没有喊激昂的口号、发临终的血誓

12、,也没有绝望或伤感,有的只是平静和从容,以及在这种平静而从容之中透出的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 (2)秋瑾的革命之路,与许多男性革命者不同。最初的激发,来自于对自己婚姻的不满。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有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秋瑾与吴芝瑛一见如故,义结金兰。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3)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为自己“启蒙开智”的人。她赋诗言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以后,秋瑾

13、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 (4)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热衷于官场应酬的丈夫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1904年,秋瑾不顾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秋瑾所在的学校恰好与同盟会举行筹备会议的地方在同一条街上,秋瑾就是这时结识了孙中山,她对孙中山的革命方略非常信服。此后,秋瑾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影响颇多。这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5)秋瑾与徐锡麟一起谋划“皖浙起义”。徐锡麟在安庆率先起事而败露后,秋瑾本来是

14、有充裕的时间和许多机会可以脱身的。1907年7月12日早晨,潜伏在杭州武备学堂的光复会员的密信就到了,告知浙江常备军两队官兵已经出发来绍。此时,大通学堂的学生中有人提出即时起义;秋瑾的副手王金发则极力劝说秋瑾急速逃走,到嵊县山区躲避,以图改期举事。但这些建议均为秋瑾所否决。她以“谋为日后之应援”为由,命令大通学堂的党人学生全部撤离,又严词催促不愿离去的王金发赶快逃走。 (6)7月12日晚上,秋瑾像往常一样回家。这天是秋家祭祖的日子,全家人举行了祭祖仪式,又一起吃了晚饭,饭后,秋瑾还和家人聊了一会天。然后,秋瑾将哥哥秋誉章叫到旁边的房间,告知他一切,并要他带家人逃走,接着烧毁了有关信札、文件、书

15、籍。13日下午四时左右,来抓她的士兵在大通学堂的前门胡乱鸣枪,而后门并无人包抄和把守。在这个时候,还有不忍离去、坚决要陪伴秋瑾的学生劝她从后门乘船逃走。但是,秋瑾平静而从容地坐在办公室里,纹丝不动。秋瑾确实是要以她自己的方式独自承当这一切,不管是出于献身的庄严,还是要用鲜血唤醒昏睡的同胞。 (7)秋瑾的决定绝非一时的冲动。早在1906年10月,秋瑾、徐锡麟等光复会党人在杭州密商起义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必死的打算,相约埋骨西子湖畔。1907年5月,秋瑾再赴石门向她的盟姐徐自华募集起义经费。此前,两人同游西湖时已订下著名的“西泠埋骨之盟”。这次临分手时,秋瑾告诉徐自华,自己“已作牺牲之准备,埋骨

16、西泠之约千万不可失信”,徐自华慨然应允。可见秋瑾为死后的埋骨之地也已作了托付。 (8)早在7月10日,秋瑾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身死的消息后,不禁失声痛哭。她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不见人、不吃饭、不说话,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想什么。其实,在她当天写的绝命词中可以看出端倪:“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途穷,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注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这首词集中表达了秋瑾关于革命的理想图景。【注】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号竞雄,

17、自号鉴湖女侠。(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秋瑾的革命之路,完成下表。时间主要事件1903年结识吴芝瑛,接触新思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读了陈天华书,启蒙开智,有了反清的思想。1904年1905年 1905年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1906年 1907年秋瑾与徐锡麟一起谋划“皖浙起义”,起义失败,从容就义。(2)简析第(1)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中的“单纯”和“高贵”的理解。三、作文(50分)10(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身边有不少能打动我们的人,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请以 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18、,文体自选,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11(10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A)“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

19、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B)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1)两个选段都出自美国记者 写的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这本书曾易名为 。(2)(A)选段描述的是长征中的什么战役?为什么四川军队会有“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样的嘀咕?(3)(B)选段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动机是什么?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4分)

20、1(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5)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补充完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反复记忆,理解背诵,注意易错字,和理解型默写。【解

21、答】答案:(1)壮心不已 (注意“已”的写法)(2)几处早莺争暖树 (注意“莺”的写法)(3)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注意“庭”的写法)(4)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千载空悠悠 (注意“悠”的写法)(5)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注意“荒”的写法)【点评】答名句默写方法推荐:(1)保持良好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法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经常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关注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 k l xi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2)为了这一着,面对技

22、术封锁,多少人dn jng ji l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3)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 xng畸形。(4)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chu x吹嘘过!【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解答】答案:(1)摧枯拉朽(2)殚精竭虑(3)畸形(4)吹嘘【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注意事项:(1)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2)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23、是()A春晚上刘谦表演的神奇魔术,看的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B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像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坏水,是一个伪君子。C他那样和颜悦色地瞧着她,她感动了,后悔不该抢白他。D这次数学考试班上只有小明一个人不及格,他可真是鹤立鸡群呀。【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C正确;D有误,“鹤立鸡群”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该成语褒贬不当,它为褒义词,不能用来形容不及格。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问题,

24、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删掉“通过”。)B本次大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分钟。(删掉“不超过”。)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增强”改为“保持”。)D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把“素养”改为“水平”。)【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

25、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解答】ABC正确。D有误;在“丰富学生”后加上“见闻”。故选:D。【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5(5分)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各题。 本报讯(记者/潘静思)“准备接亲喽!”话音刚落,头戴疍家帽、身着传统服装的渔家妇女,就已经麻利地挑起装着蛋花饼、油角酥等礼饼的竹筐,两排并列穿过人群,朝岸边停靠着的渔船走去。8月15日下午,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活动疍家婚俗表演在闸坡国家中心渔港码头举行。

26、下午4时30分,尽管烈日当空,但码头早已挤满了前来观看庆典的游客。成排的渔船间,一艘挂着红灯笼、装点红绸幔,张贴着红喜字的渔船格外显眼,清亮悠扬的疍家调不时从渔船内传出,岸边不断有游客被歌声吸引过来,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走近渔船,礼鸡、礼饼、水果以及酒坛子等物件整齐地摆放在甲板上,渔家妇女正张罗着清点彩礼。有别于陆上婚嫁,渔家婚俗“以歌代哭”,现场轮番唱起咸水歌,用歌声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惜别的不舍之情。“哭诉”结束,在众人的期待中,“新郎”挽着“新娘”走出渔船开始隆重的巡游。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婚俗传承人吴银伟介绍,疍家婚礼包含了疍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是疍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随着

27、时代的进步,疍家婚礼逐渐被简化和浓缩化,希望以表演的形式重现疍家婚庆的热闹场面,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疍家文化,将这项文化遗产传承下去。(1)阅读上面新闻,为新闻拟一个标题。(2)8月15日下午,作为南海(阳江)开渔节重要品牌的渔家大宴在海陵岛海滨路开宴,5000名游客欢聚在一起,共品舌尖渔味,感受地道渔家文化。有人根据两则消息写了一幅对联,请你试着对出下联。上联:凑疍家婚礼热闹 下联:品舌尖鱼味幸福【分析】本则消息写的是8月15日下午,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活动疍家婚俗表演在闸坡国家中心渔港码头举行。考查了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对对联的能力。【解答】(1)消息的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要

28、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可根据消息内容进行概括,或根据导语进行概括。第一段中“8月15日下午,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活动疍家婚俗表演在闸坡国家中心渔港码头举行”介绍了本消息的主要事件,可据此概括为:“疍家婚俗表演在闸坡国家中心渔港码头举行”或“疍家婚嫁巡游拉开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序幕”。(2)此题要了解对联的基本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和,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将“5000名游客欢聚在一起,共品舌尖鱼味,感受地道渔家文化”的内容加以概括,以“品”对应上联的“凑”,以“舌尖鱼味”对应“疍家婚礼”,以“幸福”对应“热闹”。其它符合对联要求的语句也可

29、。答案:(1)疍家婚嫁巡游拉开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序幕(2)示例:品舌尖鱼味幸福。【点评】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

30、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二、阅读6(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急湍甚箭比泉水激石激荡窥谷忘反同“返”,回去。(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先写总体印象,再写“异水”,然后写“奇山”。B作者通过写山高,写谷深,写林密来突出了山的“奇”。C写山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突出了山中热闹的景象。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分析】参考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

32、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

33、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比。句意为:泉水激荡着石头。激,激荡。句意为:看到这些山谷就会忘记回去。反,同“返”,回去。(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从,顺着。任意东西,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句意:(我的小船)跟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重点词

34、语:戾,到。息,平息。句意: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3)本题考查对内容和主旨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故选:C答案:(1)比激荡同“返”,回去。(2)(我的小船)跟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3)C【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

35、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7(9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游珍珠泉记王昶 济南府治,为济水所经。济性洑而流,抵巇,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其首,杙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如珍珠泉之奇。 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36、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水面,瑟瑟然,累累然。亢仓子云:“蜕地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观于兹泉也信。 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环栋游焉,移晷乃去。 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注】洑:水在地面下流。巇:缝隙。剡:削尖。杙:刺插。署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甃:用砖砌。移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才三四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泉莹然至清/过中不至C以故不为泥所汩/温故而知新D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凡河中失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3)

3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珍珠泉为什么出名?【分析】译文:南府城,是被济水流经的地方。济水的水性是潜在地下流动,遇到地面空隙,就立刻喷涌出地面。人们砍一根树枝,削尖枝头,插进地里,只要插下约三四寸光景,把树枝拔起,跟着就会有泉水涌出来。这泉水亮晶晶的,极度清澈,因为地面都是沙子,所以泉水不为泥土搅浑。可是当地所有的泉水,都及不上珍珠泉奇妙。珍珠泉在巡抚衙门前面,用砖砌成的池子,有一亩地大,四周用石栏围着。靠在石栏上看泉水,只见泉水从沙子里涌出,忽儿合拢忽儿分散,忽儿中断忽儿又连接,忽儿急忽儿慢。日光照在泉上,大的水珠象圆圆的大珍珠,小的水珠象一颗颗小珍珠,颗颗都从水底直冒上水面,碧绿透亮,一串接一串。亢

38、仓子上说:“自地里钻出来的是水,从水里腾出来的是气,从气里化出来的就成了空虚。”看了这珍珠泉,能相信这句话说得对。这一天正当雨后初晴,我和我的学生吴琦、杨环栋在这里游览,停留了很久才离去。济南的泉水有名称的总共有十四处,这珍珠泉是其中最有名的。【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许:表约数。B至:极,最/来。C故:缘故,原因/旧的知识。D凡:总共/凡是。故选:A(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珍珠泉在巡抚衙门前面,用砖砌成的池子,有一亩地大,四周用石栏围着。故停顿应为

39、: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疏通文意后分析可得。根据第一段中的“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和“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水面,瑟瑟然,累累然”可知珍珠泉出名的两个原因:泉水流经的地方底部是沙子,非常清澈明亮。泉水自地面涌出,在阳光照耀下,像颗颗珍珠,非常好看。答案:(1)A(2)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3)泉水流经的地方底部是沙子,非常清澈明亮。泉水自地面涌出,在阳光照耀下,像颗颗珍珠,非常好看。【点评】句子划分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3发

40、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8(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回忆我的母亲 (1)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2)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3)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

41、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1)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B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她虽然只是中

42、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却和他们共同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C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D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2)对选文第(4)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B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C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D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3)作者“尽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自己一定能做到?【分析】本阅读选段出自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选段主

43、要表达了我感谢母亲的原因: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最后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和信心。【解答】(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写出了母亲的“平凡”,“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写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的伟大,由此可见,母亲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本题答案应选C。(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ACD正确。B有误,设问句引出“我”要通过尽忠于民族、人民、中国共产党,使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过上快乐生活。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来分析,“我将继

44、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一句中,“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即是“尽忠”的目的。作者的自信,根据全文作者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来看,在作者心目中,共产党是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作者本人是共产党员,基于此,“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答案:(1)C(2)B(3)“尽忠”的目的是“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因为作者是共产党员,而共产党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定能为民族和人民带来希望。【点评】理解语句的途径: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2联系上、下文抓住

45、关键词语理解句意;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5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6根据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对文章做出分析;7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8从文章整体内容出发。9(16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秋瑾:单纯中的高贵 (1)1907年7月15日清晨,秋瑾走出仅关了她三天的山阴县署牢房,走向刑场轩亭口。她的脚上了铁镣,两手反绑,身后是几个士兵端枪警戒,两旁还有山阴县都戎府、省派练军、山阴与会稽两县巡警弹压。秋瑾身穿玄色生纱长衫,足蹬皮鞋,就像平时在街头漫步。她没有喊激昂的口号、发临终的血誓,也没有绝望或伤感,有的只是平静和从容,以及在这种平静而从容之中透出的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 (2)秋瑾的革命之路,与许多男性革命者不同。最初的激发,来自于对自己婚姻的不满。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有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秋瑾与吴芝瑛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