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落实训练高效增分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8210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落实训练高效增分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落实训练高效增分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落实训练高效增分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落实训练高效增分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落实训练高效增分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

2、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

3、原道”大量传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

4、,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5、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节选自3月8日“人民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推

6、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D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解析:选A。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通古道。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

7、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B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C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解析:选C。C项,文中只说回纥是这样。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B“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

8、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D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解析:选D。A项,不仅“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还为了“经营西域”。B项,“将”错,把已然说成未然。原文第一段中表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C项,“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

9、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以“功成受命”

10、“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

11、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康熙御定日讲书经解义卷五说命上就称:“古人云,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高;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主不遣葑菲刍荛之言,故能成其圣。”这已经将泰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历史创造之中,赋予中国人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促使国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百姓安康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摘编自陈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

12、形成与精髓)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文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黄河、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泰山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国泰民安,它既体现在帝王巡守、封禅、祭祀之中,也体现在民间信仰上。C泰山文化主要由“国泰民安”与“和合共生”构成,而从泰山文化的形成来看,“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D泰山文化中的“和合”源于传统文化,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容,也包括了不同文化的融合。解析:选C。C项,“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于原文无据。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泰山文化的两大精髓,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

13、严密。B文章引用日讲书经解义卷五中的语句,意在论证“和谐包容”的泰山文化的内涵已有提升。C文章在论述“和合共生”的泰山文化的内涵时,先论述“天人合一”,再论述“和谐包容”。D文章运用引证、例证、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泰山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解析:选D。D项,“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没有对比及比喻论证。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的泰山宣传语,其内涵与“国泰民安”的泰山文化精髓一致。B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C泰山祈雨活动源于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庇万民”,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D“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赞美泰山文化,显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解析:选A。B项,“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错误。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与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不符。C项,“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分析可知,体现的应是“天人合一”的内涵。D项,“本意在于赞美泰山文化”错,原文是“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