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2分)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它没有婆娑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2)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o) 无消息了。(3)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s) 的行旅。(4)这些石刻的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2(2分)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后改正在括号里。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不能无动于忠,我们必将坻砺前行。 改为 改为 3(2分)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呼和浩特市每年四月十五日的大型招聘会现场,来找工作的人员摩肩接踵,热闹非凡。B
2、在当地人心目中,李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偶得的好医生。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D曹雪芹殚精竭虑,历时多年,终于写出了不朽的文学名著红楼梦。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5(2分)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借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
3、精神和意志。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C三峡作者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著作。D新闻按照体裁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有时可以根据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判断,比如“飞天”凌空全篇以记叙为主,则归入通讯类新闻。6(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营造了一个个绿洲。ABCD7(8分)根
4、据课文内容填空。(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超脱于现实之外的句子是:“ , 。”(2)通过春望中的“ ,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望”中所见沦陷了的长安的悲惨景象。(3)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4)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二、综合性学习(共8分)8(8分)我校将开展“猜成语,读名著,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各题。【新闻标题我来想】(1)请为下面一则新闻写一个标题(25字以内)。2017年12月11日,注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当天下午,在新城区首届初中学生成语听写大赛的
5、决赛现场,胜利中学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大赛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为胜利中学的本次参赛历程画上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鲜花与掌声,都将送给我们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胜利中学代表队。标题: 【成语问题我关注】(2)阅读下面三则关于成语的材料,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
6、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优秀名著我来读】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3)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第二段中的A是 (人物姓名)请根据选段中的描写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9(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
7、送行舟。(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三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B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含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和青春的蓬勃朝气。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12分)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居安思危(节选),完成下列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上:指唐太宗。将护:休养护理。傥:倘若。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困于心衡于虑 病虽愈 四夷俱服
9、 (2)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杂然相许D悠然见南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用甲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解释?四、现代文阅读(25分)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汤小小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
10、,这是要往家赶呢!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两个人都没
11、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
12、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抑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
13、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2)请赏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3)细读选文第段,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5)从选文中你
14、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12(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成语里有歌声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
15、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
16、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
17、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
18、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
19、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1)第段和第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细读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3)第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4)下列对详细介绍四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详细介绍“响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C详细介绍
20、“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D详细介绍“阳春白雪”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就有高雅音乐。(5)以下从第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与其他两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五、作文(30分)13(30分)冬天,因为有凛冽的北风,阴霾的云翳,刺骨的寒气,所以人会感觉到冷;其实,冬天也有温暖,这种感觉,有时来自于一次倾情的关爱,有时来自于一个善意的眼神,有
21、时来自于一句温馨的祝福,也有时来自于别人的鼓励这样的经历让你心里暖暖的。请以“冬天,其实不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有一定的景物描写;(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2017-2018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2分)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它没有婆娑su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2)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o)杳无消息了。(3)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s)涉的行旅。(4)这些石刻的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
22、io。【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重点词注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解答】答案:(1)su (2)杳 (3)涉 (4)xio【点评】本题考查学掌握生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2(2分)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后改正在括号里。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不能无动于忠,我们必将坻砺前行。无动于忠改为无动于衷坻砺前行改为砥砺前行【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无
23、动于忠”的准确书写“无动于衷”,“坻砺前行”的准确书写“砥砺前行”。答案:无动于忠无动于衷,坻砺前行砥砺前行。【点评】回答此题时,要细心辨析词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语,细心查找资料,熟练掌握。3(2分)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呼和浩特市每年四月十五日的大型招聘会现场,来找工作的人员摩肩接踵,热闹非凡。B在当地人心目中,李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偶得的好医生。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D曹雪芹殚精竭虑,历时多年,终于写出了不朽的文学名著红楼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
24、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正确。B有误,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用在此处是搭配不当。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2分)
2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正确;B语序颠倒,将“解决”和“分析”交换位置;C缺少主语,去掉“在”“的过程中”;D
26、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能力,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5(2分)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借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C三峡作者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著作。D新闻按照体裁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有时可以根据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判断,比如“飞天”凌空全篇以记叙为主,则归入通讯类新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
27、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性散文。B正确。C有误,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D有误,“飞天”凌空全篇描写为主,是一篇新闻特写。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6(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养育着南
28、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营造了一个个绿洲。ABC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此语段讲了“胡杨林”开启了话题,为第一句;紧承上句句意进行了具体化描述,是第二句;结合“还”字,可辨析为第三句;作为一个句子理解对上面的叙述进行小结,可通过读来辨析他们的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D。【点评】此题解答,可依逻辑顺序排列。7(8分)根
29、据课文内容填空。(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超脱于现实之外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通过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望”中所见沦陷了的长安的悲惨景象。(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重点字:喧)(2)国破
30、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3)天接云涛连晓雾(重点字:晓)(4)浅草才能没马蹄 (重点字:蹄 ) (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奈)【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二、综合性学习(共8分)8(8分)我校将开展“猜成语,读名著,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各题。【新闻标题我来想】(1)请为下面一则新闻写一个标题(25字以内)。2017年12月11日,注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当天下午,在新城区首届初中学生成语听写大赛的决赛现场,胜利中学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大赛团体第
31、一名,个人第一名,为胜利中学的本次参赛历程画上圆满的句号。所有的鲜花与掌声,都将送给我们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胜利中学代表队。标题:胜利中学获新城区初中学生成语听写大赛第一名【成语问题我关注】(2)阅读下面三则关于成语的材料,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32、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优秀名著我来读】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3)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第二段中的A是周恩来(人物姓名)请根据选段中的描写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分析】第一小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第二小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三小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所涉及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给
33、新闻拟标题时,只需要关注导语部分即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据此可拟写为:胜利中学成语听写大赛夺得大赛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成语极具文化价值。根据材料三可知,成语值得学习和推广。据此可作答。(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所涉及形象的分析能力。选文中涉及的人物是周恩来。本题考查对人物解答时,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从外貌看周恩来面容清瘦、温和文雅,从作者的评价可看出其学识渊博。答案:(1)示
34、例:胜利中学获新城区初中学生成语听写大赛第一名。“胜利中学”(1分)、“成语听写大赛”(1分)、“第一名”1分)(2)成语极具文化价值,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一点1分)(3)周恩来(1分)面容清瘦、温和文雅、学识渊博。(会英语、高材生)(2分)【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读写题目,所选题目都是常见题型,也是考试中的常考题型。学生在作答时,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9(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35、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三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B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含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和青春的蓬勃朝气。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惜别之情。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二个方面: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
36、模式。【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读诗歌内容的理解。C项“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无中生有,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没有故乡人的深情厚谊。作者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故选C。(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话的意思是:依然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漂送我的行舟;我们可知,这首诗
37、表达思乡之情。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的意思是:远渡荆门之外的西蜀,来到了楚地游览。所以“万里”与首联的“渡远”相照应。即:诗人借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怜的意思是怜爱,喜爱。答案:(1)(2分)C(2)(3分)“怜”是喜爱的意思。(1分)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
38、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10(12分)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居安思危(节选),完成下列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39、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上:指唐太宗。将护:休养护理。傥:倘若。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1)解释下列
40、加点的词。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困于心衡于虑通“横”,梗塞,堵塞,不顺病虽愈即使四夷俱服臣服,服从(2)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A然后知生于忧患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杂然相许D悠然见南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用甲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解释?【分析】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
41、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能想明白。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乙】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
42、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举:选拔、任用;句意为:内心困苦,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堵塞,不顺;句意为:即使病好了。虽:即使;句意为: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服:臣服,服从。(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
43、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句意为: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发展;然:这样。B句意为:月光照入门窗,我高兴的走出门外;然:的样子。C句意为:大家纷纷表示同意;然:的样子。D句意为:悠闲地看到了南山;然:的样子。故不同的一项为A。(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入,在国内;法家拂士,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恒:常常;句子翻译为:(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
44、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句中重点词有:然后,这样以后;知,明白;生,使人生存;死,使人死亡;句子翻译为:这样以后明白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甲文,可知作者要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而乙文中的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就是居安思危的表现,用甲文中的句子来表述即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案:(1)(4分) 选拔、任用;通“横”,梗塞,堵塞,不顺;即使;臣服,服从。(2)(2分) A(3)(2分)(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
45、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采分点:“入”“法家拂士”“出”“敌国外患”。(2分)这样以后明白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采分点:“然后”“知”“生”“死”。(4)(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点评】文言词积累:故: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四、现代文阅读(25分)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汤小小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