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249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尚书洪范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准则),归其有极。”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公正仁义B. 福祸相倚C. 严刑峻法D. 无为而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体现的是儒家的公正仁义思想,故A项正确;福祸相倚和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严刑峻法是法家思想,故BCD错误。2.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孺学、董仲舒的新

2、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 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 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 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 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先秦时孔子的“仁”和“克己复礼”,还是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更没有被尊崇;C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这是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后新增加的内容;D项错误,孔子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

3、中国,所以不能说融合。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相同点【名师点睛】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3.程颐说:“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淫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黩武,本于征伐。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材料表明程颐A. 深受朱熹影响B. 反对一切欲求C. 倡导农本商末D. 主张节制欲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凡

4、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体现了程颐反对过度欲望的思想,故D项正确;程颐是北宋思想家,而朱熹是南宋思想家,故A项错误;二程不反对正常的欲望,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倡导农本商末,故C项错误。4.有思想家评论道:“明夷待访录对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因有革。”与此评价相符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D【解析】【详解】“明夷待访录对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因有革”指的是黄宗羲对传统民本的继承和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把传统民本思想发展为反对专制的思想,即“天下为主,君为客”,故D项符合题意;“民为贵,社稷次

5、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荀子的民本思想,二者都是传统的民本思想,故AB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故C项错误。5.“书契之作,亦非始于仓颉,仓颉盖始整齐划一之耳。仓颉之时,各部落皆有契刻之法。黄帝部落欲统一四方之部落,则以其所定之符号,与各部落相要约,而书契之式,遂由复杂而划一。”材料认为中国的文字A. 初起源于仓颉遣字B. 成熟于黄帝时期C. 有利于促进部族的统一D. 是大一统国家的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黄帝部落欲统一四方之部落,则以其所定之符号,与各部落相要约,而书契之式,遂由复杂而划一”说明了黄帝时期的文字促进了部族的统一,

6、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书契之作,亦非始于仓颉,仓颉盖始整齐划一之耳”,故错误;中国文字成熟于商朝,故B项错误;黄帝时期还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6.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A. 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 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C.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 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皆奉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B项;根据柳永一人的行为得出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

7、市井生活”未免过于绝对,排除C项;D项的叙述更是偏离了材料,是无关项。以词为代表的宋代文学逐渐世俗化和平民化,柳永等词人的出现代表了这一倾向,A正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名师点睛】宋词兴盛的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7.明朝末年,以徐光启、方以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认为当时传入中国的一些西方科学“实中土未曾有”、“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时也指出其“详于质测(即科学)而拙于通几(即与科学有关的思想、哲学)”,主张“

8、会通两家之长,不主一偏之见”。这些认识A. 反映了中国科技水平领先西方B. 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迅速传播C. 带有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D. 体现出对吸纳西学的审慎态度【答案】D【解析】【详解】明末徐光启等人主张“会通两家之长,不主一偏之见”,这说明他们认为西学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对吸纳西学持审慎态度,故D项正确;他们认为“西方科学实中土未曾有、多昔贤未发之旨”,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明末西方自然科学没有在中国迅速传播,故B项错误;他们认为西学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故C项错误。8.“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飙举,无足当之”“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

9、左宗棠的上述言论表明其A. 爱国救国,学习西方B. 裹足保守,贬抑西学C. 立足传统,抵抗侵略D. 妄自尊大,目光短浅【答案】A【解析】【详解】“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飙举,无足当之” 说明左宗棠痛心中国被侵略,“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说明左宗棠主张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左宗棠“裹足保守、贬抑西学”、“立足传统,抵抗侵略”和“妄自尊大,目光短浅”,故BCD项错误。9.“徒恃西人之舟坚炮利,器巧算精,而不师其上下一心,严尚简便之处,则犹未可与权。盖所谓师法者,固更有进焉者矣。”该言论早应出自A. 地主阶级抵抗派B. 地主阶级

10、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徒恃西人之舟坚炮利,器巧算精,而不师其上下一心,严尚简便之处,则犹未可与权。盖所谓师法者,固更有进焉者矣”体现了对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的批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言论最早应出自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挽救民族危机,故A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晚于维新派,主张暴力革命,故D项错误。10.孙中山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不过我们所主张的共产,是共将来,不是共现在。这种将来的共产,是很公道的办法,以前有了产业的人决不至吃亏。”由此可见,当

11、时孙中山在民生问题上主张A. 既均衡贫富,又保护私产B.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工业C. 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D.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这种将来的共产,是很公道的办法,以前有了产业的人决不至吃亏”说明孙中山既主张均衡贫富,又保护私有财产,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故B项错误;“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孙中山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故D项错误。11.1915年,福建省按民国政府教育纲要的规定增设读经课,修身课则增加了封建道德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A. 西学缺失人文主义精神B. 尊孔复古的推行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12、人心D. 维新派极力倡导【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思想上大肆推行尊孔复古逆流,因此福建省增设读经课和封建道德的内容,故B项正确;西学缺失人文主义精神和材料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是民主共和观念还未深入人心的表现,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维新派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故D项错误。12.1920年,陈独秀在国庆纪念底价值中说:“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以改变方向。西欧共和政治经过长久的岁月现在的东方各国却和他们情形不同”。这一言论表明陈独秀A. 倾慕欧美文明的渐进演化B. 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C. 主

13、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D. 积极向往社会主义的理想【答案】D【解析】【详解】陈独秀认为“由共和而社会主义”不必经过长久的岁月,这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的迫切向往,故D项正确;A是对材料的误读,陈独秀是对社会主义的倾慕,故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C项错误。13.民国初年,黄远生曾说:“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盖吾人需知,新旧异同,其要点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其中的文字有可能是A. 思想B. 民主C. 法律D. 科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盖吾人

14、需知,新旧异同,其要点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体现了黄远生对只学习西方器物和政治制度的批判,他认为本源所在应该是思想,故A项正确;民主和法律属于制度层面,故BC项错误; “科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4.下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井冈山的斗争C.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概括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分析图表信息可见,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涉及了进攻中心城市的“八月失败”及“根据地”、“

15、土地”、“军事”、“割据”等问题,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因此该文章应是井冈山的斗争,故B正确;A发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CD均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15.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

16、故答案为C项,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教育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比较高。本题初看不难,考查各种画派的绘画特点,但仔细看它需要整合的知识点很多。首先它要求学生读懂图片题目婆媳上冬学的信息,尤其是重视的是“冬”字,它能表明图片的内容是扫盲教育。其次要明确扫盲教育的时间,与材料的时间相对照,看看是否符合。最后明确各种

17、画派风格的特点。16.一位苏联学者在中国讲学时,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某些观点发表了不同看法,有人主张将此事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坚决反对这样做,并于1956年2月给有关部门写信:“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表明A. 当时的中苏关系趋于缓和B. 毛泽东提倡文艺界百花齐放C. 双百方针得到长期的贯彻D. 毛泽东支持学术界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体现了学术界的百家争鸣思想,故D项正确;1956年,中苏关系还非常密切,

18、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学术问题,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在文革期间遭到了破坏,故C项错误。17.1977年,张艺谋是咸阳棉纺织厂的一名搬运工,张鸣正在黑龙江一个农场的猪圈里干活,李克强则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其后,他们分别成长为名导演、名教授和国家总理。直接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是A. 文化大革命B. 上山下乡C. 恢复高考D. 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7年的恢复高考直接改变了这些人的人生轨迹,故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结束于1976年,故A项错误;上山下乡是在1968年,故 B项错误;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故D项错误。18.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

19、平时代一书中说:“邓小平于1992年退出政治舞台时,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 十四大标志着这条道路的相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成功实践D. 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这条道路的唯一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于1992年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的十四大,标志着这条道路的相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成功实践,故C项错误;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这条道路的目标之一,不是唯一目标,故D项错误。19.如图是2015年发行的航天纪念币。下列成就中,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A.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B.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1971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故C项正确;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是在1956年,但这不是航天时代的标志,故A项错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这不符合

21、题意,故B项错误;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故D项错误。20.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材料表明A. 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B. 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C. 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D. 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由材料“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可知材料意在表达古代欧洲的思想运动受政治运动的

22、影响,B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经济,C不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伯利克利改革对民主政治的影响,D不正确。21.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A. 平等自由理念B. 崇尚理性之美C. 开放包容精神D. 注重功利实用【答案】B【解析】由材料“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说明对理性的崇尚,体现了古希腊崇尚理性之美,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平等自由理念和开放包容

23、精神,排除AC;材料体现不出功利实用的信息,排除D。22.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由此可见A. 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 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答案】A【解析】 由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可见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罗马文

24、化的题材,排除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材料没有彻底否定神的信息,排除D。23.捷克学者胡斯(13691415年)曾说:“审判世人的权力,在上帝的手里。这权力并没有委托给教会,当然更没有委托给教皇或主教。末日没有到来之前,教士怎么会预知上帝的裁决?而且,怎么可能用金钱购买上帝的救免?”材料中的观点A. 包含了对赎罪券的认同B.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 借鉴了路德改革的主张D. 背离了对基督教的信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审判世人的权力,在上帝的手里。这权力并没有委托给教会,当然更没有委托给教皇或主教”体现了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的信息,故B项正确;“末日没

25、有到来之前,教士怎么会预知上帝的裁决?而且,怎么可能用金钱购买上帝的救免”体现了否定赎罪券的信息,故A项错误;路德改革开始于1517年,故C项错误;“审判世人的权力,在上帝的手里”体现了作者对基督教的信仰,故D项错误。24.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 批判宗教神学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 促进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指的是人性的解放,即追求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反对外在束缚,由此可知,A、B

26、、D三项依旧是外在的对“笼子”的撕裂,而真正要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指的是要约束统治者的权力,也就是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如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一系列学说的提出,其目的均在于此,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发展之处,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材料二 他们

27、(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 663年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670年顾炎武日知录1690年洛克政府论1691年王夫之宋论1734伏尔泰哲学通信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并列举受其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

28、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答案】(1)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中国:仁政(民本或重民)。(2)内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同: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观点一:中国版的启蒙运动: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出“众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冲击了儒学正统,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观点二:

29、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发扬孟子的“民贵君轻”说;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把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顶峰。但是,这些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解析】【详解】第(1)问,“核心主张”,据材料一信息“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仁则荣,不仁则辱”概括得出古希腊强调人的价值,古代中国强调民本。第(2)问,“建议”,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

30、。“三大历史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得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3)问,“共同的思想内涵”,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得出: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第二小问,如果选择观点一“中国版的启蒙运动”,则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角度分析;如果选择观点二“儒学思想的新发展”,则从李贽、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发扬传统儒学等角度分析。26.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惯,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於俄

31、,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材料二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泽,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摘自清实录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

32、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困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筒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

33、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巨变(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观”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答案】(1)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观点: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存在,不了解西方,不知道中国人自身存在不足。原

34、因: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2)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的对待再到崇拜。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3)转变: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特点:从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转向主动。原因:中国和世界的客观形势不断变化,中国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解析】

35、【详解】第(1)问,“事件”,依据材料一信息“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18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主要观点”,据材料信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得出: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存在,不了解西方,不知道中国人自身存在不足。“原因”,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等角度分析。第(2)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信息“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泽,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

36、有”“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概括得出: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的对待再到崇拜;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的加深、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等角度分析。第(3)问,“转变”,根据材料三信息“赶机会,困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得出: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第(4)问,“特点”,根据材料四信息“

37、由相对筒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概括得出:从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转向主动。“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和世界客观形势的变化、中国人对自我和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等角度思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晚清作家刘鹗创作的小说老残游记,共20回。1903年,该小说在报刊上被陆续发表,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该书第一回为全书总纲。它以一艘颠簸于洪波巨浪上且破烂不塔的大船象征岌岌可危的中国。船上的人分为三类,

38、一类为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人,暗喻上层统治集团,他们毛手毛脚,“把这船就弄得狼狈不堪”;二为鼓动乘客的造反者,象征革命派,他们被丑诋为“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势必使大船倾覆沉没;三为“下等水手”影射当时的中下层官吏,他们为非作歹,逵成一个“民困思乱”的危局。为扶危济弱,老残送来一个“最准”的外国罗盘,以能够找正航向,却被“下等水手”和煸惑造反的人同一声斥为“汉奷”而被驱逐下船。摘编自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

39、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材料三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囯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根据材料一,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从材料总纲中提取一个信息,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

40、“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3)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三提出的经济主张。【答案】(1)示例:信息:革命派鼓动乘客造反,要使大船倾覆。历史现象: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发起反清起义。概述和评价: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出现,通过办报刊、论战等方式,积极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民主革命形势高涨,各地发动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起义。这些

41、起义顺应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沉重打击了清政府。(2)理论:平均地权。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现实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3)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解析】【详解】第(1)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信息,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进行评述。评述该历史现象。由材料一信息“二为鼓动乘客的造反者,象征革命派,他们被丑诋为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势必使大船倾覆沉没”提取情节“革命派鼓动乘客造反,要使大船倾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资

42、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发起反清起义”。“概述和评价”,依据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出现等角度分析。第(2)问,“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创新”,依据所学知识得出: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现实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关注民生、注重公平和正义等角度分析。第(3)问,“经济主张”,依据材料三信息“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囯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概括得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