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248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A. 价格革命的发生B. 东方商品的输入C. 经济危机爆发D. 资产阶级的剥削【答案】A【解析】【详解】1500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市场通货膨胀,民众购买力下降,促使封建地主阶级开始瓦解,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崛起,故A项正确;东方商品的输入早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正

2、是崛起时期,没有经济危机的爆发,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资产阶级兴起、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剥削道路,故D项错误。【点睛】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2.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

3、断向外流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不是15世纪中叶,且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也不利于欧洲积累财富,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且价格革命是由于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由于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急需金银货币,这直接导致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银,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学生据此可以联系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等相关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欧

4、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银的结论。3.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A.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B. 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C. 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D. 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和条件,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材料主旨体现的是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从而引发的新航路开辟,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揭示的是宗教矛盾,题干信

5、息没有提及,排除;B项本身正确,但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D项本身正确,但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和条件4.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A. 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主B. 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 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D. 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荷兰海外扩张的贸易公司,获得政府一系列特权,故体现了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的特点,C项正确。

6、早期英国的殖民活动以海上掠夺为主,排除A。B项是题干的片面体现,排除。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的侵略特点,与荷兰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5.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B.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C.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的财富缩水,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故B选项

7、错误,C选项正确;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后果,故A选项错误;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的设问词“这种现象导致”,据此可以分析题干的要求是回答结果或影响,而不是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发现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价格革命的原因,B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只有C选项符合题干要求和所学知识。6.关于下图中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B. 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 第段成为世

8、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国家是英国D. 第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解答本题注意图中1500-2000年这一时间因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排除A;之后荷兰、英国等走上扩张道路,而美国在1776年才独立,故选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实力增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故排除D。 点睛: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为荷兰,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7.有学者认为,

9、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 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A.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 文化传统己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C.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A、B项表述过于绝对,不恰当,并且材料没有体现“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文化传统己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B;材料说明工业革命首先波及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并且紧随英国之后

10、,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说明制度文化因素在推动工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故C正确;根据材料, 欧洲大陆、北美国家与英国文化传统相近或相似,不是自然条件,排除D。8.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A. 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B. 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C. 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D. 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是在强调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有了强烈的隐私观念,材料的主旨

11、也是如此,是典型的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的社会现象,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ABD题干中没有体现。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名师点睛】在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在带来强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对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都是历来高考考查的重点,首先就要要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另外,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和主要成就也需要各位同学掌握并熟记。9.“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

12、是A. 黑奴贸易无利可图B. 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C. 非洲人民的反抗D. 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注意题干中“工业革命”的信息,再结合材料中具体说明,可知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B项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C项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1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

13、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3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4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5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10.“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 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 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C. 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

14、地区间的不平衡D. 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大工业”指的是工业革命,这段话作者在强调“大工业”“ 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故排除A,选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11.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A. 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B. 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C. 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主要动力D. 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15、:材料反映的生产技术的复杂化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垄断组织发展较快受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发展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所述不一致;C项因果关系与材料相反;D项叙述错误,垄断只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12.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

16、政府。这说明该企业A. 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B. 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C. 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D. 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但是无法体现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经济发展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没有涉及生产的环节,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可判断出该企业还没有实行垄断,无法得出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故C项排除;结合“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

17、给了政府”说明了企业兼顾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故D项正确。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效益13.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 科技发明家是垄断组织出现主要推动力C.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18、知,当时科技发明出现后马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相关企业迅速建立,这说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C选项正确;A选项颠倒了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垄断组织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故D选项错误。故选C。14.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政府A. 整顿财政金融B. 调整工业生产C. 调节农业生产D. 实行以工代赈【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金融领域,A项符合题

19、意,正确;BCD三项分别属于工业、农业、社会救济方面,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15.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说法错误,所以B不正确,材料无从体现供需关系问题,所以C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所以D不正确,依据材料“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可以得出A项

20、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6.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描述了如下内容,约德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迁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在农场做农工。但是那里也并非天堂,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农工们进行反抗,竟然遭到警察的镇压。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 美洲早期移民时期B. 西进运动时期C. 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D. 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约德一家的遭遇和“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可知,此时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至1933年资本主

21、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7.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60%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A. 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B. 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C. 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D. 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德国相对其他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三个方面都不是最大的,由此不能说明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仅呈现六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由此说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

22、1933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故C项错误;据材料六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18.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以前的“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A. 增强资本运作过程的自由度B. 重新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C. 建立更全面合理的劳资关系D. 全面保障工人的合法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调控,不

23、是增强自由,故A项错误。调整劳资关系、保障工人的合法利益,属于政府经济职能内容之一,故C项排除,D项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19.下列图片能反映罗斯福政府通过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有新建田纳西工程以工代赈农业调整蓝鹰运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政府通过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主要措施为以工代赈,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正确,选项B正确;为农业方面政策,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选项A、C、D,属于工业复兴内容,排除。20.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有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

24、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你认为材料中“修正主义者”极力反对的人可能是亚当斯密罗斯福胡佛凯恩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修正主义者”认为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可以缓解经济危机,而政府得干预导致大萧条十多年阴魂不散,可见“修正主义者”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因此想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2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

25、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A.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B. 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C. 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果D. 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提出的【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反对凯恩斯主义,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货币主义理论,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建立混合经济,选项C正确,选项B排除;选项A不符合史实,自由市场经济不等于自由放任,排

26、除;根据材料可知货币主义理论创立时间20世纪50年代,选项D排除。22.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B. 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来了七十年代的滞涨C. 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D. 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

27、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不符合史实;B项“滞涨”的原因是中东石油危机引起的;材料体现的是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C项正确;D项材料中未体现。故选C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建立“福利国家”23.“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A.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 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73年美元贬值主要是受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影

28、响而采取的经常措施,目的是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与刺激国内市场无关,故A项错误;美元贬值会导致美元对黄金的汇率发生变化,“固定”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美元贬值提高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故C项正确;1973年美元贬值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影响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开拓国际贸易市场【名师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

29、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24. 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 增加货币发行量B. 扩大政府开支C. 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D. 增加政府税收【答案】C【解

30、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实行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财政紧缩或者扩张措施。材料提示:英国撒切尔政府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可知选C。英国撒切尔政府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也借助于现代供应学派。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尝试运用货币手段,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膨胀,而不是传统的凯恩斯财政手段。可知A、B、D错。【考点定位】世界近现代史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5.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 A理论是资本主义

3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 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理论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是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B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排除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A;罗斯福新政始于1933年,排除C;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D正确。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题意和图示

32、对“A线”“B线”作出正确判断,然后利用判断的结果,联系所学知识,逐一排查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6.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优先发展重工业D. 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中“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可以看出这符合新经济政策中,

33、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斯大林体制;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27.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写道:“在这里,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武装工人)雇佣的职员。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的职员和工人。全部问题在于要他们在正确遵守劳动标准的条件下同等地劳动,并同等地领取报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列宁主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列宁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效果C. 列宁构想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D. 经济建设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答案】C【解析】国家与革命是在十月革命前夕写的,在这里列宁已经提

34、出了取得政权后,建设国家的构想,故C正确;国家的辛迪加(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不等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材料没有表明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有资本主义成分的参与,故排除A;当时尚未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故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这只是列宁的设想,故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学生可以认识到列宁建设国家的构想,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8.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A. 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 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 大

35、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属于政治策略,与新经济政策不符。因此A项错误;吸收外来资本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不属于新思路。所以B项错误;推行企业国有化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因此C项错误。29.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A.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B. 力图

36、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 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D. 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定对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可以看出,苏联正在力图调整农、轻、重比例失衡的国民经济结构。故答案为B项。材料表明只是有所调整,并非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忽视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0.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

37、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B. 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C. 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D. 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19321933年为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其中农业集体化政策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故C项正确;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说法错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不应该过于牺牲农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

38、乱说法错误,高度集中的经济建设模式在斯大林时期形成,故B项错误;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为表象而非原因,故D项错误。31.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A. 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B.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C.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 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季诺维也夫认为“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其他领导人也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39、,说明他们并不希望新经济政策长久地实施下去,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恢复经济的任务已经完成,排除B;材料反映苏联领导人并不赞成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不可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错误;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32.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A. 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B. 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 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D.

40、 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说明其进出口贸易过于单一,苏联经济制度存在问题,新经济制度没有成效,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故排除A,选C;材料没有提到美苏军备竞赛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美苏综合国力,排除D。33.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A. 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B. 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C. 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D. 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答案】D【解析】“成倍提

41、高劳动生产率”“五年内赶上美国”的口号显然不符合实际,苏联存在的问题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显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故D项正确;该改革措施并不是“对症下药”,故A项错误;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是赫鲁晓夫改革,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属于浮夸风,苏联改革并不是受之影响,故C项错误。34.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B. 欧洲经济

42、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C. 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D.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元贬值,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A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经常性的爆发,不是根源;B不是主要原因;C中是美国经济下降的原因。故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35.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

43、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这种状况A. 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B. 动摇了关贸总协定的基础C. 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 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等信息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经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于瓦解。故答案为C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1994年,排除A项;美元和美国经济地位的削弱,与关贸总协定的基础无关,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排除D项。36.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成立“东南亚

44、国家联盟”,以求在经济、社会等领域互助合作。到世纪之交,文莱、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以及东帝汶先后加入以后,加快了建立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步伐。从东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A. 东南亚区域国家合作逐渐深入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各个领域C.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立联盟D. 东盟国家的合作发展到政治领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东南亚国家联盟”到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社会合作逐渐深入,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各个领域”的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向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发展,并未体现国家联

45、盟成立的增多;D选项错误,“自由贸易”体现的是经济领域的合作,并未涉及政治领域。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7.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A. 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B. 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 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D. 是欧洲各国共赢的一体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等信息可知欧洲一体化对于欧洲各国都有积极的影响,是欧洲各国共赢的一体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一体化促进欧洲凝聚力

46、增强,而是强调欧洲一体化是欧洲各国共赢的一体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欧洲一体化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且当时欧洲受美国控制,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洲一体化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而是强调欧洲一体化是欧洲各国共赢的一体化,排除C。38.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B.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D.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从国际组织投票权的变化可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促使世贸组织出现“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D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没有确立,A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依然存在,B错误;材料论述国际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民主化,C错误。点睛:3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后,美国竭力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谈判场所,但遭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期中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