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1226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货币贝币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于是,渔猎时代的武器和猎具石斧、石刀,游牧时代的皮革、齿角,农业时代的家具和谷物、布帛,以及历代用以装饰的贝壳蚌、珠、玉石等等,都曾充当过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海贝的品种很多,现在还生存的品种,据统计有150种以上。它们生长在浅海中,以印度洋、太平洋一带为最

2、多。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被人们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

3、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记载。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价值代表或结晶。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使用贝币。在西周的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发现的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

4、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他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璞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

5、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下列对原文第五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周取代殷商统治中原时,仍使用贝币,且流通量日趋庞大,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B殷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中均有贝币数量的具体记载。C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和贝的混合材料铸造而成的。D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鬼脸钱”和“蚁鼻钱”仍属实物货币。答案B解析A项“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错误。C项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作材料仿制而成的。D项“鬼脸钱”和“蚁鼻钱”已不属实物货币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B与价值有关的汉

6、字大都从贝,说明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C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都证明,我国商代主要的货币是贝。D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还须占卜,说明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答案A解析原文第三段说的是“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原始的交易中,某种物品能充当实物货币的先决条件是交易双方愿意接受。B海贝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成为妇女们的“项链”的依据出自说文。C贝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币,而铜贝则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D贝从获得贝币职能到丧失这一职能而成为“器饰宝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对于“铜贝则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这

7、一说法,原文有“可以说是”一语,说明这只是一种推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到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

8、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帮助企业更顺滑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行业。凭借多年

9、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领英的数据显示,处级干部转型后,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同时,正科级干部担任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而科员多以从事初级职位为主。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于体制内

10、转行职场人的认可和接纳。(光明网2016年6月21日)材料二:“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务员群体。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是喜是忧?其实,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在

11、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

12、达到“多赢”的状态。(人民网2016年5月27日)材料三: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其中令不少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白领中有三成公务员纷纷转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公务员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能否认,公务员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们这个群体当下所作出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应,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带来的新机遇。说到底,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参与。现在政府出台的不少新政,正是为了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公务员队伍中自然会有人出来

13、“闯一闯”,而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们中最终会有不少成功者。换个角度说,现在有一部分公务员出来创业,也是人才资源的活力释放,对优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视。(苏州日报2016年6月28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公务员跳槽”这一问题,并且都认为是社会原因促使公务员选择到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B材料一认为公务员的专业经验和对政策法规的把握使他们具备了“复合型人才”的特质,这是他们在热门行业中能够如鱼得水的优势所在。C材料二和材料三均在文章开头部分对“公务员跳槽”这一新闻事实进行了简要叙述,这是新闻评论通常采用的结构,体现出评论的时效性

14、。D材料一表明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跳槽公务员是认可和接纳的,因此材料二对“公务员跳槽”引发的问题的担忧是不必要的。答案C解析A项材料一、材料三还提到了个人原因。B项根据材料,是“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使公务员具备了“复合型人才”的特质;“这”指代错误,应是“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另外不是在“热门行业”中如鱼得水,而是在“相关行业”中。D项强加因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家媒体发布关于“公务员跳槽”这一新闻的背后,是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这说明三者作为国家的喉舌,均具有政治敏感性。B相对而言,材料一客观、准确地报道了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

15、专业性最强,而材料二、三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的评论,略逊一筹。C材料三夹叙夹议,不能将报道和评论分开,将个人观点和客观报道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公务员跳槽”这一事实。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关注到是公务员收入待遇降低使他们谋求从体制中跳出来,并选择去热门行业中就业以追求个人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答案A解析B项“略逊一筹”不妥。C项“夹叙夹议”、“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均不妥。D项“都关注到”以偏概全。6阅读材料三,请指出它与材料二在对待“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上的分歧。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的看法。(6分)答:_答案(1)材料二对“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喜忧参半,突出了其在

16、人才资源分配方面的好处和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其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材料三对这一现象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们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行为,是人才资源活力释放的一种方式。(2)对“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盲目肯定。虽然这一现象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会影响公务员队伍建设等,但也应看到这一人才流动现象是政府、市场、社会、个人能力及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希望在政府严格监管下,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这一现象向好的方向发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电影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何山老爹喝着闷

17、酒,忿忿地想。儿子何旺下晌勾来个放电影的,破天荒愣把银幕挂在自家院中,涎着脸子拿村子的喇叭喊:“村民们,今晚请到何旺院里看最新香港武打片儿猎狐,大人三块,小孩一块。”这声音像一股冷风,吹寒了靠山屯村民的心。村民们那鄙薄的目光,让何山老爹不寒而栗。“你给我拔啦,甭遭人恨!”何山老爹指着银幕声嘶力竭地喊,脑瓜门儿上青筋蹦起老高。“咋遭人恨,眼下搞市场经济,租片儿雇人放映,收费理所应当,俺这是开辟山村文化市场!”儿子噎得老子直翻白眼儿。为挡住院外的视线,何旺在院里拜了四方,银幕从东墙挪到西墙,那儿有棵老槐树好做遮挡。放映前,为招引观众,何旺爬上院外东头的一棵老榆树,把一只硕大的音箱卡在了树杈上。老槐

18、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何山老爹醉意朦胧地走出堂屋。院中仅有的七八个村童仰着小脑瓜看电影。老爹很凄凉,为了何旺的刻薄,他无颜见村中父老,披了件黑衣趁夜色走上街。村街上极冷清,眼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村民们万人空巷挤在街筒子看电影的情形早已风儿一样在老爹记忆中飘散。老爹惆怅地望着失落的乡村。蓦然,老爹惊讶地抬头环视四周,四孔板垛、小拱桥、东河堤、西边小学屋顶埋伏着无数观影的乡亲。在老头看来,村民的目光恰似万箭穿心般地俯射向何宅。最让何山老爹刺痛心肺的是十几棵小树上,猴一般落着十几个村娃。他的心头一颤,不能让何家子孙把村娃逼得上树,这更坏了何家祖传的厚道!“娃儿,

19、下吧,院里去看。”“俺不,你家何旺把门儿,俺没钱,不栽他手里!”“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于是,一个黑影便猴似地溜下树来,奔向何家。两个、三个七个、八个,何山老爹换了二十块零钱,口干舌燥,醉醺醺地把“猴”们一个一个地劝下树来,奔向何宅。最后,何山老爹发现东头那棵老榆树上还有个黑影儿,他便一步三摇地朝榆树扑过去。他醉得很深。“娃儿,下吧,下吧,院里去瞅。”树上无声。“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树上仍无声。何山老爹想,这准是村上的哑娃。“不下,爷就摇啦!”树上的黑影团缩在树冠里,固执地不肯动弹。何山老爹醉得很深,他想把哑娃吓下树来,就摇了树,不下,还摇忽然,一只硕大的音箱从树杈上落下,重重地砸在何山

20、老爹的头上弥留之际,何山老爹断断续续地说:“哑娃摔了没,电影,让他进院瞅电影”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何山老爹“喝着闷酒”,后文又不断强化他的“醉意”,“酒”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依据。B第段中的“音箱”,为情节发展到高潮部分做了铺垫,它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C小说通过村娃与老爹的对话,塑造了一群猴一般狡猾顽劣的孩子形象,自然有趣且生动传神。D“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一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交代了时间的推移。答案C解析“猴一般狡猾顽劣”定位不准确,文中的村娃是何山老爹疼爱的对象而非作者讽刺、批评的对象。8结合作品,简要

21、分析何山老爹这一人物形象。(6分)答:_答案(1)面对村中父老,要面子;(2)看重乡情,胜于金钱;(3)尽力助人,维护着祖传的厚道;(4)疼爱孩子,慈祥善良;(5)关心村人文化生活,有悲悯之心。9在改革的背景下,该村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表现。请分别概括村干部、何旺、村民的表现,并针对其中某一类人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1)村干部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电影。何旺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辟山村文化市场。村民渴望看电影,却鄙薄何旺收费。(2)谈看法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危素,字太朴,金溪人

22、,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因进讲陈

23、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先是

24、,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B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

25、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C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D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答案B解析“居房山者四年”的主语是危素,意为“危素在房山住了四年”,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趋”与后面“入”的主语也是危素,这是他的两个行为,有先后之别,所以“入”前应断开,故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B除,任命、授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拜、

26、举、封,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擢、拔,表示官职降低的有谪、迁。C行省,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另设十一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D学士,该词在古代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答案B解析“迁”表示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素是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少通五经,博学多才。年轻时,在当时著名学者吴澄、范梈门下学习。元朝至正元年,出任经筵检讨,参与编修宋、辽、金三部史书,并注释尔雅。B危素虽说官居高位,但上都宫殿失火,顺帝下令重建,危素苦谏,并向皇上

27、讲述民间疾苦;他还亲自到淮南一带发钱、粮赈救灾民。后来,他干脆弃官不做,隐居在房山。C明军打到燕京,危素感到国破家亡,跳井自杀,但被报恩寺僧人大梓和尚救了起来。因为危素设法保护了史库,史料丰富、佐证周详的元实录才得以完整地保存。D洪武年间,朱元璋很恩宠危素,赐宴劝酒,同他谈论中国历史和元朝兴亡遗事,并有诗词酬唱。这引起某些大臣的嫉恨。御史王著等屡进谗言,说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该重用。答案D解析“这引起某些大臣的嫉恨。御史王著等屡进谗言”的概括分析与原文不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译文:_(2)言

28、事不报,弃官居房山。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译文:_答案(1)编纂后妃等传时,事迹散失而无据可依,危素买了一些饧饼送给宦官,询问他们后得悉实情,才写成文字,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2)因其建议不被朝廷采纳而弃官隐居房山。危素为人刚直,多次向朝廷建议,又敢于承担事务。参考译文危素,字太朴,金溪县人,唐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危素年少时通晓五经,游学于吴澄、范梈门下。元朝至正元年,因大臣的推荐,朝廷任命他为经筵检讨。参与编修了宋、辽、金三史并完成了尔雅的注释,(朝廷)赐予他黄金及宫女,危素均没有接受。后来由国子助教升迁为翰林编修。编纂后妃等传时,事迹散失而无据可依,危素买了一些饧饼送给宦官,询

29、问他们后得悉实情,才写成文字,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当时变乱将急速到来,危素常常直言朝政的得失。至正十八年,危素(提出一系列建议)请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兵马,不要迎帝师以免耽误军事,任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筹划治理江南,设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定畿内,任用贤明的守令来安抚流民。并说:“今日之事,应卧薪尝胆,力图中兴。”不久,(危素)晋升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至正二十年,(他)被授予参知政事,不久,又任翰林学士承旨,出任岭北行省左丞。因其建议不被朝廷采纳而弃官隐居房山。危素为人刚直,多次向朝廷建议,又敢于承担事务。上都宫殿遭火灾,顺帝下令重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进谏停止这件事。他奏请皇帝亲自到南郊祭天,另

30、筑北郊祭地。他趁机向皇帝陈述民间疾苦,朝廷因而诏发钱粮,赈济河南、永平的饥民。淮南战乱,危素前去察访,借机发行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的饥民。危素在房山住了四年。明军将到燕京,淮王帖木儿不花代理国政,起任危素仍为翰林学士承旨。危素刚到任,明军就进入了燕京,危素就跑到住的报恩寺,投井自尽。寺里僧人大梓奋力拉(救)起他,说:“国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您死,是国史之死。”危素才停止。明军迫近史库,危素去向镇抚吴勉等人求援,从而使元实录未受损失。明朝洪武二年,危素担任翰林侍讲学士,他多次探求元朝兴亡的原因,且奉诏撰写皇陵碑文,都能符合皇帝的旨意。不久,因没有上朝而被弹劾罢官。一年后又复职,兼弘文

31、馆学士。太祖曾经赐宴诸学士,多次遣宦官劝酒,并亲赋诗一首以显示恩宠,并命各学士也赋诗进呈,危素的诗最后写成,太祖唯独看了他的诗称赞说:“危素老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之意。”当时危素已经七十多岁了。御史王著等认为危素本是亡国之臣,不宜列入侍从。(于是)皇帝下诏贬谪他到和州,守余阙庙,一年后危素去世。在此以前,至元年间,西域僧人嗣古妙高想要毁掉宋朝会稽皇陵。夏人杨辇真珈担任江南总摄,把宋徽宗以后的皇陵都掘开,以获取金银珠宝,将皇帝和皇后的遗骨收集起来葬于杭州南宋时的宫殿,在上面修建佛塔,取名叫镇南,以表示镇服,他还把宋理宗的头颅割下并制成饮器。杨辇真珈倒台后,他的财产都被登记归官,宋理宗的头骨也被送

32、入宣政院,被赐给所谓皇帝老师的人。危素在翰林时,在宴会上见过,详细讲述了事情的始末。皇帝叹息了很久,命北平守将从西域僧人汝纳那里购得头骨,诏令官府暂时安葬于高坐寺西北。第二年,绍兴进献永穆陵图,于是敕令安葬头骨在旧陵墓,这件事实际上是危素提议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玉楼春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注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尊:通“樽”。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

33、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C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D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答案B解析B项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1

34、5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答:_答案三、四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北与南、高与低、红(白)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勃绚烂的春色。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寒开”的梅花,“如酒绿”的波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词人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其中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的感

35、慨,抒发了漂泊异乡的愁情;“_”一句写出了诗人无人陪伴且体衰多病的情形。(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_,_”。答案(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他们就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具有

36、“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行。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_,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_。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_,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_,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B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C虽

37、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D纵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虽然”和“纵然”、“辨别”和“鉴别”的区别。“虽然”常与“但是”连用,表转折关系;“纵然”表假设关系,常与“也”连用。“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好坏,多用于古物的鉴定。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B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C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

38、指标。D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答案C解析根据画线句后面的“意德是”,可知“意德”应该出现在句子的后半部分,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衡量”后用“是否具有”最为恰当,故选C。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义无反顾无私无畏毛遂自荐蔚然成风B疾恶如仇浩然正气挺身而出蔚然成风C疾恶如仇浩然正气毛遂自荐风靡一时D义无反顾无私无畏挺身而出风靡一时答案B解析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浩然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无私无畏:社会(人物)只有在无私的情况下,才能够(

39、放开一切,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只能做谓语、定语,不能充当宾语。挺身而出: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毛遂自荐:自己推荐自己。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20仿照下面画横线的语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材料:眼力足笔力足脑力足深入浅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武装头脑宣传政策体察民情聚民心抓本质长见识出成果下功夫筑同心党的宣传干部,要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足,行稳致远、深入基层,经风雨、见世面;_;_;_。答案眼力足,高瞻远瞩、体察民情,长

40、见识、抓本质脑力足,深谋远虑、武装头脑,下功夫、出成果笔力足,深入浅出、宣传政策,筑同心、聚民心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我国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摒弃一无是处僵化保守的计划经济。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接受了西方经济模式,完全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当中,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分子。实行市场经济将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经济活力,社会发展中的各项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计划经济并非一无是处。_。_。答案(示例)实行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完全接受西方经济模式实行市场经济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 000美元。为了买到这种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 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把他抓进了警察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