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972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冯秀军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特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昃,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字。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

2、而创造的节奏。教育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敏感。蒙特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因此,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佳期。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

3、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佳期”。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不可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再等等看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儿童被僵死的知识淹没,并

4、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要么是教育者面对一个空洞的大脑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慢发出我们的嘲笑这是一份多么美丽而珍贵的浪漫啊!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这么做: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等重要。1下列关于“教育最佳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低教育界限和最高教育界限依据儿童发展的成熟程度区分,在它们二者之间实施的教育是“教育最佳期”。B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都不会有好的效果,都需要

5、我们再耐心等待教育最佳期。C“教育最佳期”要求教育不能停留于教育对象的现有发展水平,因为那样就不能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D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的教育,无法理解孩子因“奥数”而“怒火中烧”的教育,都不能称为“最佳期的教育”。答案A解析B项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是无法再等待的。C项错在不是“不能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而在于不能“有效”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D项不是孩子因“奥数”而“怒火中烧”,是某些家长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论证层层深入,由自然的节奏、生命的节奏谈到了教育的节奏。B文章第三段通过叙述蒙特梭利从生命

6、的节奏中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的事例,得出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这一观点。C文章第四段论述了维果茨基关于“教育最佳期”的理论,并由这一理论得出那些对“奥数”茫然的孩子其实是错过了“教育最佳期”。D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手法。答案C解析对“奥数”茫然的孩子是还没到“教育最佳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对生命充满好奇,即使身处不同领域,人们还是可以同样发现“生命是有节奏的”这一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的。B教育面向的对象是生命,与音乐、诗歌、美术、数字等一样,它也是人类根据生命自身的律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节奏。C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这是怀特

7、海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为教育者绘制的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D作者认为,童年生命体验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成年体验,因此,人们或许更应该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答案A解析可以发现秘密不是所有“对生命充满好奇”的人,而只是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而从“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这句话看,本文中的“探险者”指的是从事教育领域工作的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方月饼严歌苓月饼方的?想不通。也想不通怎么就比我们曾经那些圆的贵。付钱时,手指头乱了。说好在我住处聚。合住的美国女友玛雅一般午夜前从不归宿。我的屋有晾台,可以“举头望明月”。

8、下午太阳还在,我就把晾台收拾出来了。原先大半面积堆着玛雅大大小小十几个纸盒,里面装着从童年情人卡到非洲椰子壳等什锦垃圾。我感慨:晾台真像个垃圾场啊。她壮实的大脸蛋一虎:“你怎么能说我的感情是垃圾呢?”后来我多次请她把她的“感情”哪怕叠叠整齐,别让我一上晾台就像工兵探地雷。她总说:“我会的,下个周末。”半年住下来,她的周末一般花在睡觉上。五点的样子,摆开小折叠桌,中央插了一大蓬紫百合。花一点儿不新鲜,玛雅从她上班的超级市场隔三差五地带回这类“老花”。月光下,花多老都是花。午夜前我得把花搁回原处。玛雅的东西一般碰碰就会碰出后果来。她订的报搁在餐桌上,有回我闲,翻了翻。她很快问我:“下月订报费,你分

9、担一半怎么样?”我说好啊。但那个“好啊!”是甩出去的。同时想,她那么公道,你不快活在哪里?她生日你送她两只象牙球耳坠又不是储蓄,养得出利息,容你慢慢往回支。又一回她带回只小猫咪,我没比她少抱。她给了我一张账单,上面的八十元是猫打预防针和健康检查的费用。这钱我绝对赖不掉。电话铃又响了。一听文倩的声音我就知道她来不了了。她的大律师丈夫又揍了她。问是问不出实话的。她一贯珠光宝气,一贯富富态态,一贯对脸上身上可疑的青色紫色甜甜、淡淡地扯谎。到七点,几乎所有人都来电话,取消了聚会计划。我抓起电话,打给喔喔,说所有穷孩子都变了卦,整个聚会取消了。喔喔是北京人,发不准自己那辆老“volvo”的音,发成喔喔,

10、大家都改叫他喔喔。“我都买好烧鹅啦!刚从唐人街回来,还热的!”喔喔那边喊冤一样地喊。“你留着慢慢吃,省一星期鸡蛋钱。”我说。喔喔在读物理博士,靠奖学金买房子置地娶老婆,每天只吃一打鸡蛋,早中晚各四个,一天一块钱。问他什么滋味,他答:“我变了十几种吃法:炸、烹、煮、蒸、腌、卤后来就不费事了,怎么变都无所谓,反正不是吃着都像鸡屎吗?”“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喔喔的意思是大伙儿的不守信对他打击过大。“你怎么办你怎么办?”一旦失望过度,喔喔就把一句话说两遍,出来一种捶胸顿足的节奏。“我?我头疼,低烧七天了。”半点谎也没有。要舍得买医疗保险,我肯定娇嫩得多。喔喔马上问我要不要阿斯匹林。我回答我有的就是阿斯

11、匹林。“你不会哭吧?”我笑起来:“你别哭就行!”搁掉电话,心死了,没人来了。我劝自己想开些,不聚也好,明一早还要早起打工。我自己坐在晾台上,眼瞪着空空一片天。心空得回声四起。就要去睡时,玛雅回来了。她的早归不知怎的将我激动的心引得酸胀酸胀的。我把中国这个古老的节日形容得又诗意又神秘,用穷了我的英文词汇。说起月亮里私奔的嫦娥、捣药的玉兔、伐桂的吴刚。玛雅忙问:“嫦娥和吴刚怎么样了呢,后来?还有那个兔子?”我赶紧说他们没怎么样。她满口“喔,真的呀”,脸上的情绪却沉了底。当她看见她的东西被齐齐叠在一边,立即要哭了,她一个个纸盒数上去,发现都在,神经质消掉不少。她很给面子地终于坐在了桌子对面。我们吃月

12、饼。我开始讲起月饼,讲起有关月亮的所有中国古典诗词;李白、李煜、苏东坡。玛雅很顾吃相,咀嚼时从不开口,只好对我罕见的滔滔不绝挑眉瞪眼地赞叹。“这月饼的卡路里一定很高吧?”玛雅打断我,她已吃完两个。她像计算钱一样精确地计算卡路里,可仍是吃下去,胖下去。我说不高不高。心想,管它呢,反正明年我不会再哄你吃了。我还是讲月亮。我说中秋节所引起的情绪是最浪漫的,比如思乡、相思、念故土故人。我不时去看天,希望向玛雅证实,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的确比平时大许多,圆许多;有点暖色的粉红或鹅黄。然而一片空空的天。玛雅似乎很感动地听着。紫百合在我们之间散着淡淡的腐臭。玛雅决定不再等我们中国人的浪漫月亮。我多想再留留她。

13、站起时她开口了。“对了,你总是很欣赏我带回的花。以后我们分担买花的钱,怎么样?”我没说话。她从来没有不公道过啊。我以为我征服了一颗心。也许我征服了,但公道归公道。她走了,我独坐、闷坐、枯坐。头生疼生疼。蓦地扭脸,天中央竟有了月亮。我看它一会儿,想它从哪里来。一定不是我故土的它,一定不是我的父母十几小时前看到过的它。它很圆很圆,像一枚阿斯匹林大药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喔喔在国外读物理博士,他基本每天都是吃十二个鸡蛋,为的是节省开销,然后凭借奖学金买房子置地和结婚。B玛雅吃月饼时特顾吃相,咀嚼时就不开口说话,但听“我”滔滔不绝地讲话时,

14、她还是由衷地挑眉瞪眼地表示赞叹。C中秋这个中国古老的节日被“我”说得诗意神秘又浪漫,而玛雅却对嫦娥和吴刚没有出现爱情而扫兴,这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D面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玛雅的离开,加之“我”因思念故土故人的“独坐、闷坐、枯坐”,“我”感到头越加生疼了。答案B解析“由衷地”错,原文是“只好挑眉瞪眼地赞叹”,有点儿礼貌性地应对“我”的意思。5文章最后一段写月亮的句子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从情节上看,照应上文没有月亮,首尾呼应。烘托人物的心情。用圆月反衬自己的失落心情,表达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暗示主题。国外的月亮虽圆,却多了“阿斯匹林大药片”的理性和西方的味道,不能安慰自己的

15、乡愁,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景作结,可以造成韵味悠长,引人思索回味的效果,令人反思故事的主题并回味其中的情感韵味。6本文为什么以“方月饼”为题?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题目意象新鲜,独具悬念和吸引力,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这一极具文化内涵的特殊节日。“方月饼”是整个故事的触发点。“方月饼”象征着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夹杂着复杂的情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16、。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遏制。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会出现在市面上。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

17、。在鼓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让那些希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理念。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摘编自让包装回归“绿色”,2017年9月27日新华网记者刘敏、白靖利)材料二: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精致的

18、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事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费。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就行。好面子、爱虚荣,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响下,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装,生

19、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导致恶性循环。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再往大了看,“一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在“里子”上讲究,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旦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儿,成了利益输送和交换。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摘编自包装“瘦身”靠倡导新型消费观,201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作者金正波)材料三: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200元左右价位、包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

20、了主流。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费;如果是送给长辈,我就单独买个包装。”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网上单卖的包装盒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彭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六块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4 000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城上能搜到近200件相

21、关商品。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样,清新插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仪的包装。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看重月饼本身的口味。”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摘编自节俭风逼退月饼豪华包装,2017年9月30日北京日报作者曹政)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详细阐释了该如何整治过度包装,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止,这提醒我们治理的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的力度要有所加强。B材

22、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商家难辞其咎,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C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他们现在购买月饼时,关注的是月饼的口味,而不再是产品的包装。D以上三则材料都谈论了月饼的包装问题,虽然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但前景令人乐观。答案C解析消费者并非不关注包装,只是更看重口味。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的来源并不相同,其中材料三吐露了百姓的心声,语言通俗,充满生活气息。相比之下,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B通过材料一我们认识到,

23、要想治理过度包装这一现象,单纯地依靠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倡导是很难奏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立法、执法来进行约束和惩罚。C针对过度包装在节日“频频”露头的情况,国家不仅有政策上的引领,而且还制定了具体完善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整治过度包装能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D三则材料都选在中秋节前夕这样的时间发表,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而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形成了舆论氛围,从而使百姓在中秋节做到绿色消费。答案B解析A项“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说法有误。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国家制定了具体完善的惩罚措施,“主要原因”的说法也属无中生有。D项“形成了舆论氛围,从而使百姓在中秋节做到绿色消费”为主观臆测。9过度包装造成了哪

24、些影响?请综合以上材料进行概括。(6分)答:_答案(1)使产品价格虚高。(2)造成国家环境污染。(3)助长消费者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4)使商家只在包装上下功夫,不利于国产品牌成长。(5)充当了利益输送和交换的手段。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芋老人传清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

25、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

26、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褰裳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

27、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答案B解析“困于雨”是被动句式,不能断开,排除A项。“矣”、“今”之间明显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故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子试亦称童试,应试者都是儿童,被称作童生。B甲第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明清时也称进士为甲第。C相国一职起源于春秋时期,又称相邦。D“与相国有旧”的“旧”,意思是老交情。答案A解析童试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

28、称童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国还是书生时,参加童生考试后归家途中遇雨,到芋老人家屋檐下躲避。老人请他吃芋头,他感到芋头是那样香甜,吃得非常饱,临别时说日后一定不忘。B书生做了相国,吃遍了美味佳肴,再吃芋头就感到味道完全变了。其实,芋头的味道一点未变,是人的处境性情变了。C在芋老人看来,那些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及为吏而背所学,做官一旦发生事变连祖宗、国家、君恩、身名都不顾了的种种社会现实,与相国吃同一人做的芋头却感觉味道大变,道理非常类似。D相国听了老人的话非常吃惊,非常感激老人的教诲,他觉得老人什么都知道,优厚地赏赐了老人,并派人护送他回去。答

29、案D解析“他觉得老人什么都知道”错,“知道”应翻译为“明白道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译文:_(2)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译文:_答案(1)芋老人稍懂诗书,和书生聊了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再为他盛了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2)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参考译文芋老人,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

30、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回来。芋老人稍懂诗书,和书生聊了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再为他盛了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吃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了。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当了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

31、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走上前说:“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里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在朝廷上分得皇帝赏赐的膳食,大摆酒席,列鼎而食,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只在食芋一事上

32、忘记旧情。我的年纪大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于是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

33、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掀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灾难和坏事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谢罪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

34、们回去。从此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的“秋思”即“愁思”。B“暮云收尽溢清寒”一句的“清寒”指清朗而有寒意。C王诗着重就中秋月的清澈明亮进行描绘。D苏诗着重就中秋月的月形之美进行描绘。答案A解析“秋思”指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15写景抒情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这两首诗,都是借写中秋月来抒发作

35、者自己的情感,只不过情因景生,情因人异。试简析两诗所写情感的不同。(6分)答:_答案(1)王诗写中秋之景,突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这种感情很强烈。“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么多人中秋望月,真正满怀秋思的是谁呢?潜台词是,恐怕只有“我”了。(2)苏诗写中秋之月,突出了一个“寂”字,整个中秋夜色,静寂寂,悄无声息,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也很有寂寞孤独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2)杜甫的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哲

36、理的诗句是“_,_”。(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的箫声悲伤幽怨的句子是“如怨如慕,_,_,不绝如缕”。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可是回顾近些年来,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过节时,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_的各色月饼之

37、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_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其实,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却在世界各地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_,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已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流行在内蒙古的马头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_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

38、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答案A解析首先可以排除D项,因为D项中“不仅”的位置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人们”,所以“不仅”应放在“人们”后。其次可以排除C项,“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和“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是“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的前提。最后可以排除B项,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先享受,再将它化为习俗。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39、是(3分)()A五彩缤纷支离破碎有模有样深入人心B花样繁多 四分五裂 有声有色 深入人心C花样繁多 支离破碎 有声有色 家喻户晓D五彩缤纷 四分五裂 有模有样 家喻户晓答案C解析花样繁多:泛指各种式样或种类很多。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完整、不团结。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有模有样:模样长得不错;像模像样。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

40、化热。B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却在世界各地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C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D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答案D解析原句压缩之后,主干为“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掀起中国文化热”,显然与事实不符,所以要删除“世界各地”前的“在”,使“世界各地”成为下半句的主语,然后把表转折的“却”字移至其后。然后在“中国人”前加“在”,这样前半句“在的同时”就成为了后半句的状语。另外,后半句中的“一浪又一浪”应是“中国文化热”的定语,不能作“掀起”的状语。

41、20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征稿启事扬帆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栏目,欢迎同学们惠赠稿件,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自己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的作品;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扬帆编辑部邮箱(yangfanXX.com)或直接奉送校刊总编魏老师处。扬帆编辑部2018年9月1日答:_答案“惠赠稿件”,不合语境,改为“踊跃投稿”。“鼎力”是敬辞,改为“尽力”。“敬谢不敏”是谦辞,改为“

42、错失良机”。“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改为“修改”。“奉送”是敬辞,不合语境,删掉“奉”字。21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搜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答:_答案(示例)材料搜集好后,需按照取舍标准选择材料,材料选择不仅要适切题目,而且还要注重特色。材料选择好后,就整合同类材料,并将材料中冗繁的部分删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