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55.63KB ,
资源ID:9978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97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兰亭集序》课时作业(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兰亭集序》课时作业(含答案)

1、文本15兰亭集序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都) 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深远) 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暂时)C.感慨系之(附着,随着) 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注定) 向之所欣(高兴,欣喜)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答案B解析A项修:高高的。C项化:造化,自然。D项喻:明白,理解。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及其所之既倦C.后之视今,亦

2、犹今之视昔D.之二虫又何知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结构助词,的。B项往,引申为达到,得到。D项此,这。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答案C解析A项“趣”同“取”。B项“悟”同“晤”。D项“倍”同“背”。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亦将有感于斯文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答案B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都是“有所感触而慨叹”的意思。A项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

3、有;心胸,打算。C项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也指文化或文人。D项古义:它(曲水)旁边的地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5.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引以为流觞曲水C.亦将有感于斯文 D.不能喻之于怀答案A解析A项为常式句,其他三项均为倒装句。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首段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B.第二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此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4、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明之处。C.第三段,在上文基础上表明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先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若合一契”的体验,感慨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是何其相似。既然古今同为生死兴叹感慨,可见庄子所谓“一死生”“齐彭殇”是虚妄之词。D.文章情感以“悲”字作结,是作者悲观的性格所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是作者伤感情绪的再现,表露了作者得过且过的人生观。答案D解析文章最后对于生死观的阐释,是作者旷达的性格所为,但文中“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低沉调子,不得不说是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的环境所致。文章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

5、的背后,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7.翻译下列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译文:_(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译文:_答案(1)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2)等到对已经得到的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兰亭集序中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的句子是“_,_”。(2)兰亭集序中作者写因人们的情感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曾经所得到或喜爱的事物也会厌倦进而产生感慨的句子是“_,_”。(3)兰亭集序中论述“把生死视为等同、寿夭看作一样本就是虚妄荒诞”的观点的句子是“_,

6、_”。答案(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9.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30个字。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跟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

7、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答:_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解析要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筛选信息就集中在材料的后半部分,“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从楷书、草书、行书三方面概括,注意句式的工整,注意字数的限制。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重点虚词、特殊句式一、重点虚词(一)其1.说出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1)列坐其次:_(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5)其后六年,吾妻死:_(6)吾其还也:_(7)其皆出于此乎:_(8)其可怪也欤:_(9)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

8、极邪?:_(10)其若是,孰能御之:_(11)路漫漫其修远兮:_答案(1)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它的(2)代词,作领属性定语,他们的(3)代词,他(4)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指代词,这(6)用作副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7)用作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8)用作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9)用作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10)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1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点拨“其”作为一个重要虚词,可以把它分为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四种情况来识记。(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

9、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2.迁移运用(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

10、线的句子。民之穷亦甚矣!树艺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以答神贶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之!(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改)

11、注树艺:种植。秋:好收成。原隰(x):广平而低湿的土地。旬月:一月。捋(l):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委:剩下的。昏冥:昏庸。固:同“故”。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贶(kun):赐。尚:希望。树艺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译文:_答案种植得来的粮食和畜养放牧得来的禽畜,将用它们来使他们的家庭富裕,却被官吏强行夺去。解析“所得”,“所”字结构,得来的东西;“以”,介词,用;“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得丰厚(富裕)。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之!译文:_答案该说的话不说出来,老百姓则有罪过;知道了百姓的苦情而不怜悯同情,难道可以与之结

12、交吗,请神灵还是决断吧!解析“恤”,怜悯同情;“其”,难道;“与”,结交。参考译文百姓非常穷苦啊!种植得来的粮食和畜养放牧得来的禽畜,将用它们来使他们的家庭富裕,却被官吏强行夺去。已经被官吏夺去,百姓不敢怨恨,希望将补偿前面所失去的收入,把期望寄托在今年的丰收上,可是神灵又来惩罚。就要成熟的稻谷倒在潮湿的田地上,暴风大雨整月地连续下着,几乎全都打掉了谷穗。如今虽然已经无可奈何,但是一些没有被风雨冲走而散落下来的稻粒谷穗,还有百分之十的希望,神灵为什么不赶紧向天帝报告而阻止下雨呢?官吏贪腐、昏庸,眼看着百姓穷苦而毫不怜悯同情。而老百姓认为官吏坏透了,不值得去怪罪,所以就没有去怪罪他们。神灵有智慧

13、,有仁慈怜悯之心,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百姓虽然愚昧无知,不能够很好地顺从并取悦于神,但是春、秋社时用祭祀来报答神的赏赐,如果在丰收之年,从来没有敢怠慢过;假如老百姓得不到所应得的粮食,那么对于神也不利呀。这样,神为什么不看清楚呢?老百姓的生命掌握在神的手中,神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而不连续做下去。该说的话不说出来,老百姓则有罪过;知道了百姓的苦情而不怜悯同情,难道可以与之结交吗,请神灵还是决断吧!(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

14、,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节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道学:崇奉儒家学说的人。屐(j):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纲常: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纸墨:儒家著作。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纸烛:灯笼。李生:作者李贽

15、自称。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译文:_答案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解析“其”,远指代词,那位;“勃然”,发怒冲动的样子;“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变严肃或发怒;“兄”,名词作动词,把当作兄长。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译文:_答案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解析“其言”“其人”中的“其”,远指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作

16、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盖”,连词,因为;“其”,其中的;“易”,改变。参考译文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儒家著作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了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灯笼走路啊!”那人无言以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李贽听

17、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二)之1.说出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1)及其所之既倦:_(2)申之以孝悌之义:_(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5)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_(6)是谁之过与:_(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10)填然鼓之:_答案(1)动词,往,引申为达到、得到(2)第三人称代词,他们(3)第一人称代词,我(4)指示

18、代词,这些(5)指示代词,这(6)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7)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助词,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9)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10)助词,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点拨可以根据不同词性分类记忆:(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2.指示代词,这,此。(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19、。(三)动词,到去2.迁移运用(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有删改)注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总兵:总领兵马。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玄:郑玄,著名的儒学大师。斛(h):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汝南

20、: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太山:泰山。应中远:应劭,字中远。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百家互起。译文:_答案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并且很有口才。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解析“豪俊”,才智勇力出类拔萃的人物;“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许”,相信;“之”,代词,他;“竞”,竞相。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译文:_答案仲尼门下考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颜回、子贡等人不按官职

21、相称。解析“仲尼之门”中的“之”,可以理解为“助词,的”;“之徒”中的“之”,指示代词,这些;“官阀”,官爵门第。参考译文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郑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郑玄身高八尺,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高大。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并且很有口才。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郑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乎问者的意料之外,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全都惊叹佩服。当时汝南应劭也归顺袁绍,自我夸赞说:“从前的泰山太守应中远,做您的学生怎么样?”郑玄笑着说:“仲尼门下考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颜回、子贡等人

22、不按官职相称。”应劭脸上带有惭愧之色。(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译文:_答案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解析“之”与后面的“者”一起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句,“中心语之定语者”形式;“是”,代

23、词,这样。参考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二、特殊句式(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1.翻

24、译下列句子(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_答案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奈何”,怎么办)(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译文:_答案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3)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译文:_答案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奈何”,怎么办;“奈若何”,拿(把)你怎么办(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译文:_答案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

25、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何也”,为什么呢)(5)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_答案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何所”,的(人、事、物)是什么点拨表示疑问的常见固定句式有以下几种:(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近的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2)“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办”。(3)“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4)“何也”“何哉”,

26、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呢”。(5)“何所”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2.迁移运用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节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有删改)注屯田都尉:职官名称。当:判决。文姬:蔡文姬。使驿:使者。文状:文书。明公:对曹操的敬称。原:原谅,此指赦罪

27、。译文:_答案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解析“诚”,确实,就算;“矜”,怜悯,可怜;“然”,但是;“奈何”,怎么办。参考译文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满满地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语意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用一匹快

28、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二)主谓倒装句1.翻译下列句子,并说出句式特点(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文:_答案你简直太不聪明了!(2)渺渺兮予怀。(赤壁赋)译文:_答案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点拨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2.迁移运用(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

29、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节选自信陵君窃符救赵,有删改)译文:_答案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没有来,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解析“旦暮”,早晚,形容时间短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在安”。参考

30、译文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长平的军队,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部队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朝夕之间将可攻下,诸侯(有)敢于援救(赵国)的,(待我)拿下赵国之后,一定调动军队先去攻打它。”魏王恐惧,派人制止晋鄙,使军队留在邺城筑垒,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观望双方(的形势)。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赵胜(我)所以自愿地攀附(公子)并结为婚姻的原因,是由于(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节义,是能够解救他人的危难的。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没有来,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况且公子即使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不怜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多次请求魏王(出兵),他的宾客有辩才的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终于没有听公子(的劝谏)。(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译文:_答案尧作为君主,伟大啊!解析“大哉,尧之为君也”,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尧之为君也,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