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58 ,大小:1.64MB ,
资源ID:9967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96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文本3 季氏将伐颛臾,专题一 我有一个梦想,【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3.体会文章用譬喻说理的艺术手法。,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语言知识强化,1.字音辨识,(1)颛臾( ) (2)虎兕( ) (3)出于柙( ) (4)毁于椟( ) (5)社稷( ) (6)冉有( ),Zhun,s,xi,d,j,Rn,2.通假举要 无乃尔是过与:_,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3.词语解释 (1)是社稷之臣也:_ _ (2)陈力就列:_ _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_ (4)不患寡而患不均:_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_

2、 (6)而谋动干戈于邦内:_ _,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展现才能担任职务。陈,陈列,这里是施展的意思。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列,位,职务。,危:遇到危险。持:护持。颠:跌倒。扶:搀扶。,指人口少。,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守:守国,保全国家。,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4.古今异义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义:_ 今义:国家。 古义:_ 今义:家庭,人家;家庭的住所。 (2)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_ 今义:不安定,不安宁;客套话,表示歉意和感激。,诸侯的封地。,卿

3、大夫的封地。,社会不安定。,(1)止,5.一词多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_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_ 树欲静而风不止:_,(2)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_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_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 风吹草低见牛羊:_,停止,这里指不就其位,阻止,停止,拜见,谒见,看见,召见,表被动,相当于“被”,xin,显现,(3)过,是谁之过与:_ 无乃尔是过与:_ 且尔言过矣:_ 愿枉车骑过之:_ 还,不过三十日: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4)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_ 疾风知劲草:_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_,过失,责备,错,犯

4、错,拜访,访问,超过,副词,过分,过于,痛恨、讨厌,疾病,快、急速,大,(5)相,则将焉用彼相矣:_ 相夫子:_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_ 伯乐学相马:_,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佐,辅佐君王的大臣,仔细看,观察,6.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修文德以来之:_,找托辞,找借口,使来,(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_ 形容词用作名词 后世必为子孙忧:_,使安定,所忧患的事物,为,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_ 何以伐为:_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 不足为外人道也:_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_,7.虚词辨析,作为,与“何”组成固定句式“何为”,表示反问语气,介词,替,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介词,表被动,8.句式特点 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求!无乃尔是过与 句式:_ _ 译文:_ (2)何以伐为 句式:_ _ 译文:_,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固定句式,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吧”。,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前置宾语,“何以”即“以何”;固定句式,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讨伐它呢?,(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句式:_ 译文:_ (4)虎

6、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句式:_ 译文:_ (5)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句式:_ 译文:_,状语后置句。“有事”的状语“于颛臾”后置。,季康子将要对颛臾用兵。,状语后置句。动词“出”“毁”的状语“于柙”“于椟”后置。,老虎、独角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玉器放在匣子里被毁坏。,状语后置句。“近”的状语“于费”后置。,颛臾,城郭坚固,而且和季孙氏的封地费相距很近。,9.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既来之,则安之。,(2)课外名句论语名句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君子食

7、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文本常识积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主张仁义、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思想。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因此孔子也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8、)。在中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一、作者简介,春秋时期,鲁国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把持鲁国朝政多年,鲁国王室日益衰微。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其国民与其国君都是公臣,并且它的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季康子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孙氏门下,且都参与了讨伐颛臾的谋划工作。二人将此消息告诉了孔子,于是就有了孔子与这两位

9、弟子的对话。,二、背景展示,语录体 语录体,一种古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三、文体知识,1.论语: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之意,“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2.夫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的尊称。 3.自称其名在古代是谦称的一种表达方式。 4.诸侯的

10、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5.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墙。,四、文化常识,品读研析,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经在巴黎集会上说道,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 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为什么会有人如此崇拜孔夫子?我想,这是因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那么,“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去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课堂导语, 通读整体感知,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请阅读课文并回答图后问题。,孔子是如何反驳冉有“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这一问题的,请在图中处填出相应的

11、内容。,均无贫,和无寡,答案, 深读重点探究,1.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答案 理由:(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 (2)“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 (3)“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 (4)国家之患,“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作为国君和权臣,只要能使天下“均”“安”,就不会有患;现在国内不均不安,应该首先实行文教和德政,这是天下“安”的根本。讨伐颛臾是自相残杀,最终必定祸起萧墙。,答案,2.面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无法正面回答,便把季氏拉出来做挡箭

12、牌,企图推卸责任,孔子又是怎样批驳的呢?,答案 (1)引名言。孔子先引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子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 (2)作类比。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指出他们的责任,他们不能一味苟同,纵容主人。 (3)用比喻。孔子又打了一个比方:“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当然是管理者的过失,看护者的责任!孔子运用比喻来阐释深刻的道理,鲜明地指出了两个学生的责任无可推脱。,答案,3.如何评价第三段中孔子的治国思想?,答案 (1)孔子实际上说的是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政治。 (2)孔子

13、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目标,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3)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均贫富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当然不同于共产主义,而是具有平均主义色彩的。因为他“不患贫”,而共产主义却要消灭“贫穷”。当然,客观上讲,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成为后世不少农民起义的口号和目标。,答案, 延读思维拓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子“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观点是否有益于社会发展呢?,答案,答案 (观点一)不利于社会发展。孔子的这种思想具有平均主义

14、色彩。这种思想会限制一部分人的发展,会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例如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大锅饭”现象,就证明了这种“均”“和”“安”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而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观点二)有利于社会发展。孔子的这种思想既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政治。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政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今天。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多读厚积, 读技法勤练笔,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将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

15、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季氏将伐颛臾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就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当时季氏没有意识到国家内部管理的危机,因此想要讨伐颛臾,就如同盲人处于“危”和“颠”的状况一样。用人们熟知盲人的情况来类比推导季氏的情况,通俗易懂,恰到好处。,【技巧点拨】 (1)“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 (2)“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3)“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便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

16、化,因而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4)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迁移运用】 请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文字。,答案 (示例)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

17、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拿来主义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的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答案, 读素材善积累,【点击素材】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一、课本素材,【运用示例】 儒家讲的人伦的和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做到“和而不同”。对于社会整体和谐来说,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也就是说在财富分配方面,力求做到“均”,在儒者看来,人伦和谐

18、并不涉及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而只涉及财富占有者的分配关系问题。因而孔子强调人际应该以仁心相感,仁的感通恰如各社会要素的和谐剂。,弗朗西斯科波拉:不说谎才有说服力 弗朗西斯科波拉拍教父纯属偶然。当时他和乔治卢卡斯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但由于亏损,濒临破产。派拉蒙公司准备拍摄教父,找到科波拉,他问卢卡斯要不要接,卢卡斯说:“一定要拍,我们需要钱啊。”,二、课外素材,可在谈判中,科波拉与派拉蒙公司产生了分歧。公司要他拍暴力商业片,可他想拍自己的片子。他对公司的人说:“我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就是永不说谎。你们找我拍电影就是想赚钱,现在我比谁都需要钱。但我必须实话实说,因为撒谎总是导致更多的谎言,最后连自

19、己都被骗了。”公司的人几度起身要走,急得卢卡斯在旁边不断使眼色,可他视如不见,还说到:“艺术的核心要素不是赚钱而是冒险。不敢冒险,你就做不出真正的美。对于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撒谎,更不要对自己撒谎。我不撒谎,我的作品才具有说服力,因为美和真是相连的。我想要做一部别人没有做过的电影。” 公司的人被说服了,说:“好吧,我们信得过你。”科波拉果真拍了一部“别人没有做过的电影”,教父获得了奥斯卡奖。,【选材感言】 科波拉靠他的正直和真诚赢得了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不说谎,忠于自己。做人做事只有坚持原则,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对冉有、季路不能阻止季氏将伐颛臾的斥责,也

20、有教育自己的弟子在治理国家时要坚持原则的意思。, 读美文会赏析,率真孔子 张期鹏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 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 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

21、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岂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

22、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难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率真的孔子!,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一番治国安邦的道理,齐景公好像很乐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锐地看到齐国最大的危机是宫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这一点,引起了景公的极大不满。他冷冷地对孔子说:“我已经老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了。以您的才能,在我这里实在太委屈了。”对于这样的逐客令,

23、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的反应,只是说了一句“孔子行”。但就是这样一句“孔子行”,使我看到了他面对景公的凛然的表情。以孔子的温文尔雅,他不会怒斥一个自己认为不值得怒斥的人,他当时一定是“色勃如也”,一脸严肃地转身离去;“趋近,翼如也”,脚步越走越快,像鸟儿舒展开了自己的翅膀。这就是有着率真个性、独立人格的孔子啊!,我同时隐约地感到,孔子作为一个凡人,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情感,思想深处也有着复杂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陷入一种痛苦的矛盾斗争之中。特别是在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心里真比黄连还苦。在他快50岁的那一年,眼看着壮志难酬,内心的急切终于表现在了一次差一点成为现实的冒险行动上。那一年,鲁国“三桓”之一季

24、桓子的一个家臣发动叛乱,占据了鲁国的费城,并想以此来对抗鲁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他特意邀请孔子参加自己的反叛行动,这一次孔子真的沉不住气了,竟然想去参加叛军。子路急切地来劝他,他自知理亏,但又为自己无望的前程悲哀,于是理屈词穷地抢白子路:“他们召我去,难道我会白去吗?如果他们是真心用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建设一个我梦想的东周王朝啊!”,孔子当然没有成行,但即使只是这样一种想法,也引起了后人的激烈论争。在他死后2 5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他的这次冒险行为辩解,他们认为“圣人”孔子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说出这样的话的。但我却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知道,孔子也是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的,都快

25、50岁了还一事无成,能不着急吗?我在今天可以想象孔子当时那种急切的样子,想象他面红耳赤地训斥子路的情景,不仅没有感到损伤了孔子形象的一分一毫,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太率真、太可爱、太伟大了。 大哉孔子!(有改动),【读后启悟】 本文对孔子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在作者眼中,孔子是一位率真、可爱、伟大的人。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孔子的“率真”:作为政治家的孔子,他具有政治热情、政治抱负、政治追求;作为思想家的孔子,他思想纯洁、崇高,具有独立的人格;作为一个凡人,他率真、可爱、具有常人的情感。, 读国学厚素养,孟子经典赏读 1.施仁政,行王道 原文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

26、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

27、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齐宣王说:“我头脑昏乱,对您的说法不能作进一步的领会。希望先生开导我的心志,更明确的教我。我虽然不聪明,也不妨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一般老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一旦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那就会胡作非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才去加以处罚,这等于是陷害他们。哪里有仁慈的人在位执政却去陷害百姓的呢?所以,贤明的国君制定产业政策,一定要让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然后督促他们走善良的道路,老百姓也就很容

28、易听从了。”,“现在各国的国君制定老百姓的产业政策,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尚且艰难困苦,坏年成更是性命难保。到了这个地步,老百姓连保命都恐怕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工夫来修养礼仪呢?” “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有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认真地兴办学校,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

29、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赏析齐宣王已经完全为孟子的言语所打动,所以态度诚恳地请孟子“明以教我”,直到这时孟子才完全正面地展开了他的治国方略和施政纲要。归结起来,也不过就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有恒产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仪。第二层意思,即较为具体地展示他的富民兴教的蓝图。,2.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原文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

30、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

31、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译文齐宣王很高兴地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倒是您老人家这么一说,我的心便豁然开朗了。但您说我的这种心态与用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怎么理解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来向大王报告说:我的力量能够举得起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视力能够看得清秋天毫毛的末梢,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那么大王您会相信他的话吗?” 宣王说:“当然不会相信。”,孟子便接着说:“如今大王您的恩

32、惠能够施及动物,却偏偏不能够施及老百姓,是为什么呢?一根羽毛拿不起,是不愿意用力气拿的缘故;一车柴草看不见,是不愿意用眼睛看的缘故;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君王不愿意施恩惠的缘故。所以大王您没有能够用道德来统一天下,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宣王说:“不愿意做和做不到有什么区别呢?” 孟子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所以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

33、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诗经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家族和国家。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全不了。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么,不过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不能够施及老百姓,偏偏是为什么呢?” “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考虑考虑吧!难道真要发动全国军队,使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别的国家结下仇怨,这样您的心里才痛快

34、吗?” 宣王说:“不,我为什么这样做心里才痛快呢?我只不过想实现我心里的最大愿望啊。”,赏析孟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宣王亲口对此加以否定,然后把宣王自己的做法加上去:“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这样便轻而易举地使齐宣王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也就是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 当齐宣王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有些不清楚时,孟子又作了生动的举例说明,这就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区别。“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则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了。说到底,关键

35、是看你有没有朝这方面想,有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回到孟子的话题上来,在讲清楚了“不为”与“不能”的问题后,他又一次施展出心理学方面的本事,对齐宣王来了一番政治行为心理学的开导,这就是著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理论,“推己及人”,首先从自己做起,然后推及至自己的妻子、兄弟,再到整个家族和国家。说到底,这一方面合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另一方面也合于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进修阶梯。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可运于掌”还有什么不能统一的呢?,说完正题以后,孟子引用格言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希望齐宣王好好考虑,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最后还以“霸道”的做法、军国主义者的行为来加以反衬,刺激齐宣王逼他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实行仁政,推行以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孟子在这里的做法,是由物理性的逻辑真理推及人的心理,要求齐宣王反躬自省,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