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623KB ,
资源ID:93318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33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06章 《吕氏春秋》-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06章 《吕氏春秋》-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解析版)

1、主要内容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知识范围涉及易学、阴阳、五行、干支、养生、军事学、政治学、音律、星象、农业生产、气象、自然、历史、地理、工艺、机械等多个方面。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如今,它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光阴,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思想主张一、自然之道。吕不韦强调遵循自然之道,从自然之道中寻找治理之道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按照序意所载:

2、“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可见,吕不韦是以黄帝教导颛顼为榜样,上有天,下有地,天地就是规矩,只要按照天地的准则治理国家,就能国泰民安。因此,从吕氏春秋开始,论证统治的正当性要以大道为准,治国的价值取向要由法天地自然确定。例如,吕氏春秋强调天下之公,做事要无所私偏,就是以自然现象作为推理证据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贵公)“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去私)二、博采众长吕

3、氏春秋杂采诸家,但又不死守一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后人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评价,褒之贬之,都因于此。褒之者认为它融各家为一家,“大出诸子之右”(高诱语);贬之者认为它不过是杂货铺,“不足以成一家言”(梁启超语)。说吕氏春秋之长者,恨不能把它看作百家争鸣的大总结。如许维遹在对该书做集释时说:“夫吕览之为书,网罗精博,体制谨严,析成败升降之数,备天地名物之文,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虽未必一字千金,要亦九流之喉襟,杂家之管键也。”(吕氏春秋集释自序)谈吕氏春秋之短者,恨不得把它放进历史垃圾桶,不过是因为其尚具有史料价值才保存下来。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称:“哲学必有其中心观念(即哲学家之

4、见)。凡无中心观念之著述,即所谓杂家之书,如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不可为哲学史之原始的史料;但以其记述别家之言,有报告之价值,可以作为辅助史料。”不管是褒是贬,都与吕氏春秋汲取百家思想有关。三、道家为尊吕氏春秋的基调是道家。从整体思想来看,尤其是吕氏春秋的自然主义倾向,不但继承了道家,而且发展了道家。但是,吕氏春秋放弃了道家消极一面,它不仅要求人类顺应自然,更要求以人的自觉能动性去发挥创造。而这种发挥创造则需要用自然法则来验证其合理性。例如,古代的养生学说多发源于道家,吕氏春秋也不例外。但是,这种养生不再是道家庄子学派的那种消极回归自然,而是黄老道家的积极实现人文建设目的。“始生之者,天也;养成

5、之者,人也。”所谓养生,就是“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本生)。自然之道并非束缚人的行为,而是给人的行为提供分辨轻重缓急主次本末的尺度。水天性是清澈的,但人不断用土抇水,它就无法清澈;人生来是长寿的,但人为了物欲而劳心费神,当然折寿。物本来是养生的,而不是用生命来养物。当今之人,不知天道,被物所惑,往往轻重颠倒。一旦轻重颠倒,为君则行为悖离正道,为臣则迷乱失常,为子则狂妄忤逆。三者只要出现一个,国家就会衰亡。所以,养生并不是像庄子那样化入自然而消极无为,更不是背离天道去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长生,而是保全天道以防夭折。有人不肯富贵,不是求名,而是重视养生。很显然,这是吕氏春秋对黄老道家、庄子学派的继承

6、,又对庄子学派的修正。各家之论一、道家吕氏春秋大量吸收道家虚静无为之说,并把它运用于为君之道的政治理念中,以道家学术贯穿全书。吕氏春秋认同先秦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它说:“大圣无事而干官尽能。”“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事。”吕氏春秋认为这种表面的“无为”,才能达到“事省而国治”的目的。相反,“人主好暴示能,好唱自奋;人臣以不争持位,以听从取容;是君代有司为有司也”,其结果必然是君臣职能倒置,造成混乱和危殆。应该说,吕氏春秋中的这些见解,来自于老庄而又发展了老庄。二、儒家吕氏春秋吸收了儒家的仁义学说,赞同儒家的孝悌之道。至于法家主张的严刑厚赏,则认为属于“衰世之政”。在这里,吕氏用儒家

7、学说作为批评法家的依据。既然遵从儒家的德治理论,就要承认仁者爱人的血缘来源。在吕氏眼里,父慈子孝是出于本性。纵观吕氏春秋可以发现,其孝行览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有一部分同礼记重合。它强调国事万机,纲要在孝。仁义礼智,均以孝为基石。但是,在其他篇章中,吕氏对儒家学说能否治国也有疑问。在吕不韦眼里,儒家学说好是好,可惜孔门弟子做不到,自己也做不到,就更谈不上推广了。不能推广的原因是孔门的仁义之术来自外生变量,只有通达性命之情,把仁义变为内生变量,德治才可实施。而通达性命之情,则要遵循道家的清静无为。由此,吕氏提出了一个对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的辩证逻辑:“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

8、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似顺)所以,实现儒家的德治,靠的是来自道家的自然;而道家的无为,恰恰要儒家的有为而成。这一辩证逻辑,正是吕氏参透诸子思想,发扬体行黄老思想的产物。三、墨家相对道、儒二家,吕氏春秋对墨家思想吸收较少。墨家的尊天、明鬼、非攻、非乐等主张,它基本据弃或予以驳斥。但对尚贤、兼爱之说,还是有所吸收的。吕氏春秋中有一篇节葬,吸收并改造了墨子“薄葬短丧”的思想,主张人死虽不为鬼,亦无知觉,但出于活着的亲人在感情上的需要,送死仍要有一定的仪节,然而“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有不亡之国,是无不扬之墓也”,故此厚葬是无益的。那么社会上何以盛行厚葬之风呢?节葬

9、篇说:“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为陋此非慈亲孝子之心也。”这一见解比起墨子的节葬观,更显得理智和深刻。另外,吕氏春秋提出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名实观,注重类比推理的正确运用,批驳诡辩的名辩思想,显然也是吸收、继承了墨经中的优秀思想。四、法家吕氏春秋肯定法家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明确指出:“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事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些观点显然与商、韩的思想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吕

10、氏春秋对于法家“惨礉少恩”的一面,对于韩非子中的种种阴谋权术,是拒斥不取的。五、农家该书士容论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显然是农家之言。上农篇重视农业生产,其理由是:“古先圣之所以导其民也,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这就是说,倡导重农,不仅为了生产,还有“贵其志”的目的。它接着说:“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境安,主位尊。”当然,吕氏春秋重农并不排商,它主张先农后商,与商鞅“困末作而利本事”的唯农抑商政策,是有区别的。六、兵家对于用兵作战,吕氏继承发展了老子“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一份文化遗产,尤其是它总结出的“义务必胜”的思想,是比一般先秦兵家更卓越的

11、观点。明确反对墨家的偃兵观。他强调,人类的争斗是自古以来存在的,所以军事不可少。家无笞杖,竖子就会为非作歹;国无刑罚,百姓就会侵凌掠夺;天下无兵,诸侯就会攻战不已。所以,用兵如用药,“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荡兵)如果仅仅强调非攻而不是赏有义而伐不义,就会助长无道。需要注意的是,吕氏在反对偃兵的同时,他所说的义兵,也从侧面批评了不讲道义只讲强国的霸道思想。艺术成就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如重己篇讲自己的生命如何重要,先从人不爱

12、倕之指而爱己之指、人不爱昆山之玉而爱己之玉说起,层层深入,语言朴素恳切。贵公篇讲“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先提出论点,再以荆人遗弓、桓公问管仲等具体事例说明,叙述生动明快。其他如贵生用众顺民正名察传似顺等篇也各有特色。大乐篇讲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语言简洁流畅,有老子的文风,其中有些段落本身就是声中音律的押韵散文。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

13、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如当务篇先提出“辨”“信”“勇”“法”四者不当的危害,然后就连用“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齐人之勇”和“太史据法”四个寓言来说明道理。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后面也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该书的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曾大力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14、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七年级上册,吕氏春秋)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各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15、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节选自吕氏春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及其家穿井()(2)有闻而传之者曰()(3)丁氏对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君派人打听这件事,是因为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B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C寓言中的原本事件被讹传,唯一的原因是“国人”乐于接受这种

16、离奇的传闻。D这个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答案】1(1)待,等到(2)听说(3)应答,回答2(1)国都里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2)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网3C【解析】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各题。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

17、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异宝)【注】五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荆:春秋时楚国的别称。下文“郑”“许”“吴”,均为春秋时诸侯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地险而民多知()(2)因如吴()(3)丈人度之,绝江()(4)将奚不有为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去郑而之

18、许 时人莫之许也B为矣而无以为之 出淤泥而不染C其主俗主也 其真无马邪D五员适于吴 贤于材人远矣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2)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7原文首句说“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联系全文,说说“其所宝者”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答案】4(1)通“智”,聪明(2)到,往(3)横渡(4)何,什么 5B6(1)(伍子胥)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2)先前伍子胥经过这里,我尚且不捉住他(去领赏),现在我接受你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7一般人以金钱官爵等实在利益为宝,而文中的老人(丈人

19、)所追求的“宝”却是道义。在他看来,帮助伍子胥逃亡,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获得利益报酬。学#【参考译文】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向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

20、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了吧!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各题。郈成子返璧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

21、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节选自吕氏春秋)【注】聘:出使。乐:乐器。侯:何。渫(xi)过:重新经过。倍:通“背”,离开。举:举哀。8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 )顾反,过( )而弗辞。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22、难 作 右 宰 谷 臣 死 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乐而不乐()(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3)酒酣而送我以璧()(4)使人迎其妻子()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12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8郈成子 卫9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右 宰 谷 臣 死 之。10(1)摆开,陈列(2)以前(3)把(4)妻子儿女11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12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参考译文】郈成子当鲁国使节,访问晋国。经过卫国时,右宰谷臣(卫人)请他留下来饮酒

23、。陈设乐队奏乐,却不显得喜乐。酒酣之后还送郈成子璧玉。但是郈成子于归途经过卫时,却不向谷臣告辞。郈成子的仆人说:“先前右宰谷臣请您喝酒喝得很高兴,如今您回来时经过卫国,为什么不向他告辞?”郈成子说:“把我留下来喝酒,是要和我一起欢乐。陈设乐队奏乐而不喜乐,是要告诉我他的忧愁。酒酣后送我璧玉,是把它托付给我。如此看来,卫国将有动乱发生。”离开卫国才三十里,就听说宁喜之乱发生,右宰谷臣被杀,郈成子立刻将坐车掉转头回到谷臣家,再三祭拜之后才回鲁。到家后,就派人迎接谷臣的妻子,将自己的住宅分出一部分给她住,将自己的俸禄分一部分供养她。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又将璧玉归还。孔子听到这件事,说道:“有预见,可

24、以事先策划对策;有仁义,可以托付财物。说的就是郈成子吧!”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掣肘难书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言,令己不得行其术也,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单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单父寡

25、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单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得行其术于单父。(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宓子贱:名不齐,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亶父:古地名。勉归:回去努力。所爱:宠幸的人。有便于:即有利于。言其要:言,报告。要,要点。13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宓 子 贱 从 旁 时 掣 摇 其 肘(2)此 臣 所 以 辞 而 去 也1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吏甚患之()(2)君曰:“何故?”()(3)必数有之矣()(4)遂发所爱()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2)微二人,寡人几过。16宓子贱“请近吏二

26、人于鲁君与之俱”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7“掣肘难书”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分别从宓子贱和鲁君的角度加以阐述。【答案】13(1)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2)此/臣所以辞而去也14(1)很,非常(2)原因,缘故(3)屡次,多次(4)于是,就15(1)你们的书法很不好,你们还是回去努力吧!(2)(如果)没有你们两人,我几乎犯过失了。16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言,令己不得行其术也。17示例:鲁君的角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宓子贱的角度:要善于动脑,注意方法,以争取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意对即可)【参考译文】宓子贱去治理亶父,担心鲁君听信他人谗言,从而使自己不能在

27、亶父实行自己的主张。要辞行的时候,请求鲁君派两个亲信官员随行。到亶父后,亶父的官员都来参见。宓子贱让那两个同来的官员书写文书。他们一提笔,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这两位官员写不好,宓子贱就为此大发雷霆。两位官员很为难,便告辞请求回去。宓子贱说:“你们写字都写不好,赶快回去吧!”两位官员回朝向鲁君报告说:“宓子贱让我们书写文书时,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这样我们哪能写好啊,写坏了他却呵责我们。亶父的官员们都笑话宓子贱,这就是我们要离开亶父的原因。”鲁君听了长叹一声,感慨地说:“宓子贱是用这个方法来劝谏我呀!我经常扰乱宓子贱,使他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有过好几次了。没有你们两个

28、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于是派遣人到亶父传令:“从今以后,亶父不是属我所有的了,而是属你所有的了。凡是利于亶父的事情,你决定了就办吧!”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处略举几例供学生积累。刻舟求剑楚人

29、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词语解释:“刻舟求剑”现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盗亦有道跖之徒问于跖曰:“盗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夫妄意关内,中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吕氏春秋当务词语解释:“盗亦有道”现指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

30、,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词语解释:“掩耳盗铃”原意为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现比喻自欺欺人。吕氏春秋的编纂者吕不韦也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由他而流传下来的小故事有的就演化成了现在的一些常用成语。此处略举几例供学生积累。奇货可居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公元前265年(昭王四十二年),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异人的母亲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因为秦赵世仇,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并不礼遇异人。作为秦王庶出的孙子,

31、不受重视,被打发来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便语出于此。词语解释:“奇货可居”意思是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一字千金吕不韦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这让朝中的大小官员心里很不服气。吕不韦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于是便决定写书以名扬青史。吕不韦召集命门客三千人进行组织撰写,很快便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题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就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此为“一字千金”。词语解释:“一字千金”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