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66MB ,
资源ID:260846      下载积分:6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608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真题 03 诗歌鉴赏(解析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深圳专用))为本站会员(鹏城****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真题 03 诗歌鉴赏(解析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深圳专用)

1、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备考真题 专题03 诗歌鉴赏(解释版)1(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中,准确无误的是()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点题,交待时间、地点和事由,诗人从荆门始发,到楚地游览。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两岸地势从平原到山地,山峦在视野中一点点显露出来。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侧重写动景,重在描写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故乡之思。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A.首联“渡远荆门外

2、,来从楚国游”中没有交待“时间”,“渡远荆门外”是经过“荆门”,不是始发;B.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由此分析,可知本项中“两岸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山峦在视野中一点点显露出来”错误;颔联“山随平野尽”的地势是从“山地”到“平原”,“平原”一点点显露出来;C.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不是“拟人”

3、手法,而是“比喻”;故选D。2(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涵养文化,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品味诗词,请选出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A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B“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C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答案】C【解

4、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C.选项中“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表述有误,渔家傲是豪放词。故选C。3(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下列对饮酒(其五)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诗人虽身处人境却没有感到车马喧嚣,是因为他居住之地偏僻幽静。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飞鸟结伴而还的温馨情景。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

5、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题干中“因为他居住之地偏僻幽静”理解错误;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这两句均是实写,题干的“一实一虚”理解错误;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6、也无需叙说,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题干理解错误;故选C。4(22-23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下面对雁门太守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图源:360图片)A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渲染悲壮的气氛和战斗的残酷。C诗人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D诗人工于设色,诗中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答案】

7、B【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B.“视觉和触觉”有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句意: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故选B。5(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意境高远,之后回到现实,让

8、人感慨。B本诗颔联、颈联均为对仗句,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C颔联诗人似在极目远眺,“空”字体现了诗人的怅惘之情。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由景生情,思乡愁绪跃然纸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颔联中“空悠悠”,连用三个平字,有“犯三平”之忌,不符合格律要求;颈联对仗工整,虚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B。6(23-24八年级上辽宁盘锦期末)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南湖早

9、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云断:云被风吹散。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贯婉转。不道:不是说。A甲诗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乙诗首联选取了傍晚时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这一特定角度,描写南湖早春温暖秀美的自然风光。C两诗的颔联和颈联都抓住早春动植物的特点,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描绘出生机盎然的美好图画。D两诗都描写早春风光,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甲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10、;乙诗则表达了作者贬官远方的抑郁心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和分析。D.乙诗,根据注释“南湖”,可知即今天的鄱阳湖。结合“不道江南春不好”,可知在江南地区,并非荒远之地,因此本项中“贬官远方”分析错误;故选D。7(22-23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以下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廷。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这首诗的观察角度多样,有平视与仰视,近望与远观。B颔联言事也写景,景物中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C颈联在视觉上具有绘画美,有色彩和线条,画面感强。D尾联与首联呼应,个人失意情绪因自然景象愈加强烈。【答

11、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有误,尾联与首联呼应。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表现出诗人的达观,“个人失意情绪因自然景象愈加强烈”错误;故选D。8(21-22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下列对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

12、情,以景物自比。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诗歌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单车”也许并非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

13、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选项中“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表述错误;故选A。9(21-22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下列对春望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二、三两联的上下句都是工整对仗。B颔联中“花溅泪”“鸟惊心”,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C颈联的意思是战乱已经接连几月,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D尾联用虚写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未老先衰的形象。【答案】D【解析】考查诗歌的鉴赏。D.“虚写的手法”有误,尾联描绘了诗人正面形象,意思是愁白了的头发越搔

14、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未老先衰,心忧家国的诗人形象,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故选D 。10(21-22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下面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B这是一首七律,其中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都是对仗句。C诗歌的中间两联生动描写莺燕花草的活力,突出了早春特点。D尾联“最爱”“行不足”

15、,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游湖的喜悦和遗憾。【答案】D【解析】D.“遗憾”有误。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思是: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最爱”“行不足”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的快乐,“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抒发了春天来临时诗人的喜悦之情,满含对生活的热爱,没有“遗憾”;故选D。11(21-22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古诗鉴赏。下列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杜甫,字子美,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16、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B整首以“望”字展开,既是写诗人望见春色,也表达诗人希望叛军早日被评定,国家恢复安定,家人早日团聚的愿望。C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满离情。D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衬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答案】A【解析】A.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故选A。12(21-22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下列对古诗春望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杜甫字子美,自号

17、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有“诗圣”的美誉,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分四联,颈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C全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描写所见景象,后四句传达感叹忧愤之情。D这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答案】B【解析】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颔联,而非“颈联”;故选B。13(23-24八年级上广西河池期末)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

18、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C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反映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体味到的真意,这种真意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这里的“欲辨已忘言”并不是表达迷惘,而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中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的欣赏和陶醉。它体现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自得和闲适,而非迷惘;故选D。1

19、4(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心境。“采菊”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这一诗人有意为之的动作,写出了诗人所见南山之景。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写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含蓄寄

20、托了与山林为伍情意,在规劝其他人;是写景,也是抒情悟理。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忘言”,恬美安闲田园生活这种人生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知,“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因此,选项B中“见字这一诗人有意为之的动作”表述错误;故选B。

21、15(23-24八年级上天津期末)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表达正确的一项是()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这是作者饮酒组诗中的一首,属于五言律诗。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作者感慨自己的居所地处偏远。C作者眼中最美好的山间景色是太阳初升,鸟儿结群回巢。D这首诗叙述归隐的自然乐趣,道出生活哲理,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A.这首诗是古体诗,不是律诗;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

22、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作者并未感慨自己的居所地处偏远;C.根据“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可知鸟儿结群回巢是在太阳快落山时,是傍晚。因此作者眼中最美好的山间景色应是太阳将落,鸟儿结群回巢;故选D。16(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国破”“草木深”勾画了已沦陷的长安城的荒芜景象,渲染出凄凉的气氛。B颔联的“花溅泪”“鸟惊心”通过赋予花鸟以情思,体现诗人自己的感时恨别之情。

23、C颈联的“连三月”“抵万金”说明长期的战争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百姓生活困难。D尾联的“白头”“不胜簪”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衰老,更写出了诗人深沉的忧思之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诗人借“家书抵万金”表达家书难到,亲人难见的思亲之情;故选C。17(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这明媚的景象。B颔联将人的

24、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C颈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D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故选A。18(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期末)对于春望这首诗赏析错误的是()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

25、短,浑欲不胜簪。A全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B首联描写春望所见,“国破”和“城春”形成强烈的反差。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C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杜甫在颈联中使用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使情感表达更深厚,艺术效果更鲜明。D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杜甫诗的风格特点是“沉郁顿挫”,该诗体现了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的特点。故

26、选D。19(23-24八年级上湖北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城外敌军已经大兵压境,而城内的守军正在集结,大战一触即发。B颔联以“角声满天”渲染战争场景的宏大,以“燕脂”体现战争结果的惨烈。C颈联以“半卷红旗”暗示部队伤亡惨重,但他们终于在深夜突围到达易水。D尾联既回忆了皇帝对将士们的知遇之恩,也流露出将士即将赴死的悲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有误,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27、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故选D。20(23-24八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下面选项中对李贺雁门太守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的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

28、的决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无力击鼓,斗志难振”表述有误。“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而此时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故选C。21(23-24八年级上天津河北期末)赏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大胆。第一、二句写出了大战之前紧张的氛围。B第三、四句中“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可以理解为战场血流成河,这两句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C第五、六句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

29、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D结尾两句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B.有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可以理解为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这两句从侧面写出了战争的惨烈;故选B。22(23-24八年级上新疆克孜勒苏期末)阅读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

30、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一首咏史诗。B“折戟沉沙铁未销”,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C“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磨洗干净,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前朝的遗物进一步引发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铺垫。D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D“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说法不恰当,诗人想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慨叹。故选D。23(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阅读杜牧的赤壁,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3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折戟沉沙”点出这里曾有过历史风云,“铁未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B“自将磨洗认前朝”中“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古物的兴趣,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直抒胸臆,反说其事,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D这首诗通过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C“直抒胸臆”有误,应为:借题发挥。故选C。24

32、(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而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33、诗词的鉴赏和分析。C.有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侧面描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以“二乔”的命运暗示赤壁之战的胜负,从而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故选C。25(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A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大气。“转”“舞”两个动词,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B“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

34、升入天国,见到了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C“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有惊人句”则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D结尾作者将“三山”作为自己的归宿,与“归何处”相照应。整首词,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格调雄奇,意境开阔,充分显示了李清照婉约词的突出特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本词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格调雄奇,意境开阔,充分显示了豪放词的突出特点;故选D。26(23-24八年级上辽宁丹东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35、。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漫”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答案】A【解析】本

36、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有误,词的开头虚写梦中所见景象,不是实写;故选A。27(20-21八年级上天津和平期末)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一开头便写词人梦中所见景象。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B“股勤问我归何处”,“问”字与下片“报”字,问答之间,语气衔接,联系紧密。天帝关心词人想要回到哪里去。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感慨自己空有才华,正

37、值战乱年代,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嗟怨,有感慨。D“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以“蓬草”自喻,写出了南渡之后的孤苦无依之情,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一句情感相通。【答案】D【解析】D“蓬舟”意为: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并不是作者的自喻。作者希望风不要停,把“我”那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征蓬出汉塞”一句的情感并不相同,“征蓬出汉塞”表现了作者的孤苦无依之感。故选D。28(23-24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甲】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

38、香径独徘徊。【乙】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释】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以背书角胜,胜者先饮茶,然而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茶水泼入怀中,反而没喝到。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词画线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是千古名句。B乙词结尾句语气虽然平淡,但内中隐含的愁苦却无以复加,感慨横生。C两首词都运用了即将落山的太阳这一意象,来表达带有伤感的情绪。D两首词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以哀景写哀情,读来感人至深。【答案】D【解析】本题考

39、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赏析。晏殊的词,上片写词人词人对着满园景色独自饮酒。语气轻松活泼,很好地表达出一种悠然闲适的精神境界。下片写景,词人用美景写愁闷,“花落去”是美景,可前面加上“无可奈何”,“花”就不再只是美丽的花朵,更是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燕归来”本来意味着春回大地,但冠之以“似曾相识”则又有了流光易逝的意思。晏殊的词中,选取的意象“酒”“亭台”“花”“燕”不能说是哀景,抒发的也不全是哀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也有对美好事物重现的欣慰。纳兰性德的词,选取西风”黄叶”“疏窗”“残阳”等景物意象,渲染深秋黄昏的迟喜凄清氛围,借景抒情,以凄凉的景物衬托着词人凄凉的回忆,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40、眼前景物、词人心境都是实写。上阙“沉思往事立残阳”,词人独立残阳的孤独与下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充满着诗情和雅趣的美满幸福生活的回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属于以哀景写哀情。故选D。29(23-24八年级上辽宁锦州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甲】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下面对两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1、A两首作品借景抒情,作者既抒发了愉悦、惬意的游玩之情,又惋惜于春光短暂转瞬即逝。B甲诗中的“争”“啄”和乙词中“动”“掠”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禽鸟的姿态,为画面增添了生气。C乙词善用动感与静态穿插、视觉与听觉交织的手法,景色描写生动鲜活,充满了诗情画意。D两首作品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来描摹水,生动地写出了湖水平静澄碧、温秀可喜的特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A.“又惋惜于春光短暂转瞬即逝”错误。甲诗和乙词都描写了自然美景,都表达了陶醉于自然美景,流连其间的喜悦之情。没有表达对春光短暂转瞬即逝的惋惜。B.“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禽鸟的姿态”错误。乙词中“动”写划动船儿时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并

42、非描写禽鸟的姿态。D.“两首作品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来描摹水”错误。乙词中用“琉璃”来比喻水面的平静澄碧。甲诗中“水面初平云脚低”写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云脚低”是诗人的感觉,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30(23-24八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对下面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A春望描写暮春景象,展示出诗人忧国伤时、念己悲

43、家的情感。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诗人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不能插簪了,体现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C相见欢上片写诗人登上金陵城楼,看到的萧条秋景,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D“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D.有误,在这首相见欢中,“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表达的是诗人对中原沦陷、国土沦丧的沉痛和愤慨,以及对于何时能够收复失地的忧虑和期待。诗人在此表达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而非“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故选D。31(23-24八年级上山东威海期末)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4、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A“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B“沉醉”,写出了词人想借酒消愁的心情。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D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绘成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B.“沉醉不知归路”写出了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的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选项“写出了词人想借酒消愁的心情”表述不正确;故选B。32(23-24八年级上新疆伊犁期末)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5、()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单车”体现了轻车简从,隐含了被排挤出朝廷的境遇。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沙漠浩瀚无边,黄河横贯其间。“直”“圆”体现景物的分寸感,表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故选B。33(23-24八年级上辽宁朝阳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