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39.60KB ,
资源ID:238044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380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6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为本站会员(金****)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6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验卷基础积累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泣涕(q) 细腻(n) 栗子(l)B.汤匙(sh) 熬粥(o) 正月(zhn)C.盈盈(yn) 褐色(h) 吞噬(sh)D.搅和(jio) 公侯(hu) 骡马(lu)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纤擢素手(白皙) B.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C.泣涕零如雨(落下) D.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里)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B.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C.唐东杰布成为藏戏

2、的开山鼻祖。D.奶奶摇着蒲扇,天花乱坠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4.下列句子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解释说明)B.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意思的递进)C.“嗵啪”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断响起。(声音的延长)D.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话题的转换)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C.河汉/清/且浅

3、,相/去复/几许。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6.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下列习俗与其包含的吉祥寓意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B.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D.中秋节吃月饼:寓意背井离乡二、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12分)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3分)每逢腊八,母亲总会熬一锅nn chu( )软糯的腊八zhu( );到了除夕,全家一起吃jio zi( ),

4、放bin po( ),tn xio( )守岁;正月初一,人们穿上新衣,彼此h( )新年。2.品味“京味儿”语言,写出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1)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擦黑儿:_(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零七八碎儿:_3.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5分)他站在山顶( )飘动的白云,( )涧底苍翠的青松,( )银带似的河流,( )壁立的山岩,( )四周,被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1.花生仁煮得脱了皮,这是不消说的事。(改为拟人句)_2.北京的春节不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改为反问句)_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5、(改为双重否定句)_4.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_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8分)1.夏日夜晚,望着夜空中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不禁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_”;月圆之夜,诗人王建不由得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_”;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_,_”写出一派承平气象。(4分)2.古人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_!”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期,切勿荒废。(1分)3.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家_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的“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中详写了_、_、_、_、_这几个时间点。(3分)五、元元的班级围绕“腊八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6、,诚邀你来参加。(4分)活动中,元元即兴赋了一首小诗给大家送祝福:“五谷杂粮熬成粥,腊八节时送君尝。快乐小米消烦恼,好运红豆紧围绕。成功莲子陪你笑,平安桂圆好味道。健康枸杞添热闹,幸福冰糖日子俏!”1.这首诗中,元元都给大家送去了哪些祝福?_2.请你结合元元的祝福小诗为这次实践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_阅读理解六、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11分)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7、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语段中的语言不仅口语化,而且多样化。请在第1自然段中找出“一律”的三个同义

8、词:_、_、_。(3分)2.从语段中可以看出,元宵节的习俗不包括( )(1分)A.观花灯 B.放花炮 C.吃元宵 D.走亲访友3.语段描写了_。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写灯,一是_,二是_。(3分)4.请你用“_”画出语段中的排比句。(2分)5.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意思!古代有很多描写春节的诗句,其中我会写:示例:_(2分)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腊八粥冰 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

9、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快过年了,须清理厨柜,借这机会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那天正巧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在每年的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齐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里,我们几乎连个“家”都

10、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有删改)1.短文共涉及了“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2分)_2.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短文介绍了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味道。B.短文介绍了煮腊八粥这一习俗的由来。C.短文写“我”的母亲每年煮腊八粥。3.作者借母亲说的话,写了煮腊八粥两个层面的意义,请你简要加以概括。(4分)(1)现实意义:_(2)纪念意义:_4.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_5.从文体上看,沈从文的腊八粥刻画了“八儿”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是一篇( );冰心的腊八粥则是回忆母亲,表达怀念之情,是一篇( )。(2分)A.散文 B.说明文 C.小说作

11、文天地八、习作。(30分)一年里,我们会度过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你是怎么度过这个传统节日的呢?请结合家乡的节日习俗写一写。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详略得当。500字左右。_100200300400500附:参考答案一、1.A 2.D 3.D 4.B 5.D 6.C 7.D二、1.浓稠 粥 饺子 鞭炮 通宵 贺2.(1)指天刚刚变黑。 (2)在文中指各种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食品。3.仰望 俯瞰 远眺 瞭望 环视三、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2.北京的春节怎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

12、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4.唐东杰布留下了桥。四、1.脉脉不得语 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2.老大徒伤悲3.老舍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正月初一 元宵节五、1.快乐、好运、成功、平安、健康、幸福。2.示例:腊八到,粥来到,暖暖关怀、浓浓情意齐来到。六、1.清一色 都 通通 2.D 3.人们过元宵节的盛况 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5.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七、1.涉及了“我”家三代人。煮腊八粥的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外祖母。2.C3.(1)清理厨柜,节约粮食。 (2)纪念腊八这一天去世的外祖母。4.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5.C A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