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标准解读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这里“阅读”和“归纳” ,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气温分布特点”是成果展现,不是具体的知识要求。所以,将世界气温分布特点作为具体结论要求学生记住是理解有误。在学生运用气温分布图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为什么”的疑问。因此,在发现分布规律的同时,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成因解释,也就成了自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变化规律、海陆变化规律和随地势高低而产生的变化规律,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也就成为研究重点。在探究成因的过程
2、中,学生会自然收获分布规律。理解成因还可以为后面顺利达成“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的前提是了解等温线图的绘制, 这也需要教师做必要的铺垫。 当然,有前面学习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做基础,学生理解等温线图的产生并不难。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是一项技能要求。将气温数据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会更直观,更易于“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包括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其中,日变化在进行天气预报时常用(如网络中的天气预报) ,年变化在研究区域气候特点的时候常用,绘制气温曲线图时,可用这两种气温曲线图作
3、为案例。绘制曲线图,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不是难点。但是,学生经历绘制的过程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很有帮助,所以,不能因为不难而将绘制过程忽视。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观测方法。 2.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2 1.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2.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3.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
4、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运用气温资料,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根据前面学过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 由此及彼, 了解等温线图的绘制原理, 会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 3.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成因。 4.通过模拟实验,
5、理解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成因。 四、课时准备四、课时准备 2 2 课时课时 五、教具准备五、教具准备 温度计、多媒体课件、世界气温分布图 六、授课方法六、授课方法 1.1.教法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模拟实验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2.学法学法 生活联想法、地图观察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3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况 时间 阴晴状况 风
6、力大小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一、
7、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4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 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 3.1,
8、请读出一天中,8 时、14 时、20 时、2 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 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9、,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 3.12 和图 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
10、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数值约为 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 时左右,数值约为 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约为 24,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约为-6。 5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 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 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
11、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 31 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
12、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 月() 4 月() 7 月() 10 月 () 北京 43 102 227 104 伦敦 30 50 17.0 100 开普敦 246 129 98 162 6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
13、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 大屏幕投影: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
14、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 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7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 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
15、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 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 53 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