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05.50KB ,
资源ID:219689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96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1《时间在流逝》教案)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1《时间在流逝》教案

1、教科版五年级上教科版五年级上 3 3.1.1时间在流逝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时间在流逝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研究计量时间的开始。对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但时间又看不见摸不着。本课是研究计量时间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涉及到计量时间工具的发展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存在,知道可以利用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并利用计时工具计量时间,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关于时间及现代计量时间的工具,他们有比较丰

2、富的、直观的认识,但各种计时方法和计时工具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在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些问题学生可能有所思考,但认识不太清晰。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即引导学生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工具的探究、研讨,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计时工具的探索,激发研究计时方法的兴趣,并初步获得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 (2)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大致地计时。 2、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能观测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3)能就“蜡烛

3、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重点 通过观测、记录及分析、研讨,探究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否均匀。 难点 观察、推测影响燃香长度变化的因素,给自己的观测数据提供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它总是在我们吃饭、睡觉、学习、游戏的时候,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朱自清在匆匆中这样写道:播放录音。 2、转瞬即逝的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比如每天 6:30 按时起床,高铁

4、 6:51 发车,每天 19:00 按时收看新闻联播 3、 如果有人问现在几点了, 你怎样才能准确回答? 目前: 只需看一眼钟表就知道现在几点了。 4、思考 听录音 交流 回答 认识到时间流逝之快,认识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思考在现代计时工具的使用之前,人们是如何计时的研究焦点。 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 思考 讲授新课 一、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1、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回答现在几点了,并说出推测的理由。 2、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 预测: (1)春:冰雪融化 夏:绿树成荫 秋:谷穗金黄

5、 冬:白雪皑皑 (2)早晨: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白天开始 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傍晚:日落西方,斜晖脉脉 夜晚:皓月当空,银光满地 3、小结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资料卡片:古代埃及人对一天的划分 (展示文字图片) 思考: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 明确: 因为古埃及人在确定时间时,是把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确定为白昼,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确定为夜晚,白昼和黑夜各被分为 12 小时。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昼比夜晚要长,而此时的白昼和夜晚仍然分别被分为 12 小时,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经常会不一样长。

6、 二、古人利用太阳计时 1、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有哪些? 具体方法指导: 猜测 交流 阅读 分析 搜集、阅读、让学生知道自然现象可以帮助人们判断时间。 2、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作的太阳钟。 (1)日晷 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面上有时间刻度,晷针在晷面中央与晷面垂直。 常见的日晷有牛顿钟、立式日晷、水平日晷和赤道日晷等。立式日晷是安置在墙上的, 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赤道日晷的晷面为赤道面。 牛顿小时候在

7、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 2 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记下时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工作原理: “日”是太阳,“晷”是阴影,“日晷”就是太阳的阴影。 日晷是利用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来计时的。 (2)圭表 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工作原理: 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三、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阴天或没有太阳的时候,日晷和圭表无法计时。于是人们有想出另外

8、一些方法计时。比如一袋烟的时间、一盏茶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等。 一炷香为什么能用来计时?说说你的猜想。 1、实验材料 交流 猜测 准备 操作 本环节让学生利用观察、阅读,比较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资料再总结比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规范句式进行汇报,可以培养学生完整、准确表达的能力。 本环节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 组 内 交 流 讨论,并做出合理的假设(挑选方案);然后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檀香、香座、火柴、直尺、记号笔、秒表 2、实验方法 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燃香并记录香

9、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3、注意事项 选用檀香,烟轻,味道好 每次计时,秒表要清零 注意用火安全 小组分工合作,做好实验记录 4、燃香时间记录表 四、研讨 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明确:古人用太阳计时、燃香计时等。 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 提示: 实验方法与要求和燃香实验相同。课后同学进行实验,下节课分享实验结果。 五、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三种计时工具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是( ) A.机械钟 B.原子钟 C.日晷 2.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发现太阳快到头顶了,我认为这时候可能是( ) A.11 时左右 B.12 时左右 C.13 时左右 3

10、.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日晷 B.滴漏 C.浑天仪 (二)判断题 1.日晷和圭表都可以称为太阳钟。( ) 2.日晷是可用于夜间计时又可用于日间计时。( ) 3.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 4.夏季时间流逝的速度是白天慢晚上快。( ) 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古人的作息时间。 记录,分析 回答 练习 假设;讨论后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 课堂知识的总结与延伸 完成达标测评 完成拓展实验 ( ) 六、作业布置 在家进行蜡烛燃烧计时实验,做好实验记录与分析,注意用火安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同时,通过实验得知,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大致地计时,让我们意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伟大智慧。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