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9MB ,
资源ID:219503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2195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4课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为本站会员(狼****)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4课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 1 14 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背诵三首古诗词,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主要内容。 2.深入了解诗人,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等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感悟、品味诗词的意境和语言艺术。 3.赏析诗词中的名句,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或爱国忧民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词以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行路难(其一)行路难(其一) 一、导入新课一

2、、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多岁离开蜀地,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多岁才奉诏供奉翰林院,仅一年多就又被迫离开。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预习检查二、预习检查 1.掌握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金樽(zn) 投箸(zh) 冰塞川(s) 歧路(q) 济沧海(j) 2.解释加点词语。 (1)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 (2)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 ,形容酒美

3、价贵 (3)珍羞(同“馐” ,美味的食物) (4)直万钱(同“值” ,价值) (5)投箸(筷子) (6)歧路(岔路) (7)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8)云帆(高高的帆) (9)济沧海(济,渡;沧海,大海)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李白,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院,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

4、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将进酒 行路难等。 2.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742) ,42 岁的李白,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其

5、一) 。 “行路难”是乐府(能够配乐的歌诗)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3.朗读指导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2)齐读屏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然”字颤音弱收,有如叹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山”短促收束, “满” “山”一字一顿读出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语气柔和而喜悦,情绪较为昂扬) 行路难,行路难, (两个短句都是升调,后句比前句语气高扬,表达无路可走时焦急如焚的心境) 多歧路,今/

6、安在? ( “在” ,用气音,长吁一口气发出来,用疑问语气读出无路可走的现实,表达怨愤的情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深切憧憬和满怀信心,以昂扬语气收束) 说明: “/”表示时间停顿较短; “/”表示时间停顿略长; “”表示语气延长; “”表示颤音; “”分别表示声调微升和声调略降,突出抑扬顿挫感。 (3)朗读欣赏。屏显朗读视频。 (4)学生放声诵读。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理解诗歌内容。 (1)对照课下注释,同桌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屏显: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 金樽(zn) :古代盛酒的器具。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 ,形容酒美价贵。玉盘:

7、对盘子的美称。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 ,美味的食物。直:同“值” ,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箸(zh) :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pn)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姜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歧:岔路。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

8、大理想。会:终将。云帆:高高的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 (2)学生自己翻译,然后指名学生翻译,教师纠正。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珍贵佳肴。我放下酒杯,扔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要渡过黄河,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山,雪堆满了高山。当年姜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终将会有一天,我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横渡沧海。 2.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回答) 明确:抒发了

9、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3.读过本诗后,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吗? 明确:诗作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崎岖不平,反映了诗人面对黑暗污浊社会的苦闷、忧郁和不平,表现了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4.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二句。 明确: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5.第三、四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 “停” “投” “拔” “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

10、” “清” “玉” “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 “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他,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 ,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的情形吗? 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11、用意何在? 明确:前一句化用了姜尚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的典故;后一句是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太阳旁边的典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8.“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明确: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放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9.“行路难”这一句,在句式格式上与全诗不大一致,是无意

12、为之,还是有意而为?改成“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啊今安在”可以吗? 明确:是有意而为。诗句不仅运用了反复、反问,还运用短句和标点,有强烈的感叹,更有强烈的诘责、质问,更能表达诗人心中的愤怒、痛苦和迷惘,因而不可以改。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了怎样的心境? 明确:说明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前面的道路险峻而多歧,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五、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在行路难 (其一)中李白创造的自我形象? 明确:在这首诗中,李白停杯拔剑却

13、又四顾茫然,欲过河山却又踟蹰不前,羡慕古人却又不可追攀,咏叹“行路难”却又迷失方向,誓将乘风破浪却又难以实现。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情感的动荡不安,言辞的慷慨激昂,都跃然纸上。这其中,有理想的破灭,有梦想的起航,有永不言败的豪情,有舍我其谁的 疏狂。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觉得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示例: (1)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2)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3.如何理解行路难 (其一)中的用典? 明

14、确: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方法。典故,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有时也两者兼而有之。 行路难 (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姜尚、伊尹的故事,是事典,表明理想仍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语,用宗悫的故事,语典和事典交融,表明壮志未减。 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并让读者借助典故的原始意象展开联想,扩大了诗词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六、写法探究六、写法探究 1.运用多种手法抒情。 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比兴、象征: “冰塞川” “雪满山” ,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

15、比说人世艰难。 用典: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姜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他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等等。 2.强烈的情感。 诗歌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七、拓展延伸七、拓展延伸 1.知人论世,解其人。 诗人在行路难另一则中写道: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他也曾直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面对残酷的现实会做何选择? 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朝廷的重

16、用。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却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获罪并流放夜郎。但他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中途遇赦东还,却忽然得病,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的未来同样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可以拿李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回忆在你积累的诗句中关于理想抱负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八、课堂小结八、

17、课堂小结 行路难 (其一)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郁闷之情和心理矛 盾。一方面,表现了他对黑暗朝廷和艰难仕途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之感;另一方面,他又对前途充满希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贤人终得明主赏识之例,使得他对追求理想怀有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是他豪放不羁、自强积极个性的体现。 李白作诗,情饱、才满、神足,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中,诗人合一,天人合一,他那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执着精神,将永远鼓舞着积极向上的人们昂首前行。 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十、作业布置 1.背诵行路难 (其一) 。 2.完成课后习题一。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酬

18、乐天扬州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 ,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 。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 对他

19、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答谢白居易。 二、预习检查二、预习检查 解释下列词语。 (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3)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4)怀旧(怀念故友) (5)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6)长(zhn)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三、整体感悟三、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曾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

20、柳” ;与白居易多唱和,并称“刘白”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理想。有刘梦得文集 。 2.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赏析、学习。 4.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个别字音和重音,并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21、。 明确: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学生精彩朗读展示。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明确:巴山楚水(本是一片)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 想到旧时常常怀念亡友,重返京城好似隔世之人。 沉船旁边千船万帆竞发,病树前头已是万木争荣,一片春色。 今日初逢听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凭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3.作者为什么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明确: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白

22、居易提到“二十三年折太多” ,作者既然是写酬答之诗,便应该从此处作起,而“巴山楚水”泛指朗州、夔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十分荒僻偏远,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如此之久,其愤慨心情也就不言而喻。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化用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有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作者写此是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的朋友,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述异记载,王质入山

23、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上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作者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悼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明确: “沉舟” “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24、五、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 1.请比较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说说两首诗谁的境界更胜一筹。 明确: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原本只是感喟,诗中多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而刘禹锡的回赠诗,虽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更显出了他豁达的人生观。 2.如何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表现出的乐观精神? 明确:刘禹锡这首答诗,虽然感慨万端,却始终保持着明朗、高亢的格调,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主要和诗人的性格有关。刘禹锡因为参加政治改革失败,二十多年来被一贬再贬。但他愈挫愈奋,毫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

25、极进取的斗争精神。从他的秋词对秋天的赞美, 陋室铭中所表现的身处逆境的坦然自安,就不难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精神。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蕴含有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两句诗包含了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写法探究六、写法探究 1.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 首联,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通过对受害故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推开一步,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26、尾联,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2.善于用典。 如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事典:上句是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诗人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含贬谪时间之久,表现了世事的变迁以及归来之后物是人非的怅惘心情。 七、拓展延伸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刚刚我们对本诗歌的学习,你能否列举和本首诗歌情感风格类似的诗歌或作者同类诗歌来欣赏? 示例: 秋词(其一)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

27、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秋词 ,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含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熔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八、课堂小结

28、八、课堂小结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现出刘禹锡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刘禹锡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十、作业布置 1.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2.完成课后习题二。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在中国随便拿起一本古诗词集,抖一抖,就会掉下许多的“月”字来。是的,你看,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千里江水千里的月。可见,月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万千情思。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内心,去感受

29、他内心的那一轮明月吧!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查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宫阙(qu) 琼楼(qing) 低绮户(q) 婵娟(ch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4)何似(哪里比得上) (5)不胜寒(经受不住) (6)起舞弄清影(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7)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8)绮户(雕花的门窗) (9)照无眠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0)何事(为什么)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

30、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 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散文造诣亦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代表作有赤壁赋和石钟山记等。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熙宁七年(1074)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 1076 年的中秋,皓

31、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文学知识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4.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大声,字正腔圆地读。 (学生读,教师巡视) 教师配乐朗读,要求:正音

32、,注意节奏。 要求学生与同桌之间互听互读,相互纠错。 节奏划分示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注释读懂词意,不懂处就提出来相互交流,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相互交流,释义) 2.学生质疑不懂处,小组帮助解决。 3.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思考:这首词由几

33、个部分组成? 明确:三个部分:小序、上阕、下阕。 4.男生齐读上阕,女生齐读下阕。 5.思考: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阕,望月;下阕,怀人。 五、问题探究五、问题探究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 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 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3.上阕写到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

34、这样的心态呢?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 提示:写作该词时,苏轼正被贬密州任知州。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一再遭贬。其时,他和弟弟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 明确:他写这首词时正值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的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 4.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他最终是否选择了乘风归去? 明确: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显现出了他的矛盾心理。但矛盾的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便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入世。 5.下阕写月光引起作者的无眠,作者为什么会“无眠”?作者在

35、此处的“无眠”是否还有深刻含义? 明确:文章在小序中便说“怀子由” ,这“无眠”正是因怀念亲人而起。而“无眠”一词在此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即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离人。 6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明月你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作者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

36、为明月开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它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它也有它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 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7.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的意义。 明确: “

37、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共有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 ,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 “千里共婵娟” ,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联系在一起。 8.如何理解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现的“出世”与“入世”精神? 提示:这首词中,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遗世独立的一面;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望。词人的“出世”之想,还是一种基于咏月的浪漫情怀;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也不能过于拘泥地理解为渴望回到朝廷的惶恐不安。对作者

38、情感的分析,一定要从作品的本身出发,才能准确把握。 六、写法探究六、写法探究 1.想象奇特,境界旷远,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亲人相隔千里、遗世独立的画面,把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入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并在词的结尾把对亲人的思念扩展到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表达出对天下离人深深的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词虽有感伤情调,但作者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全词既抒发现实感受,又充满浪漫情怀,意境优美。 2.善于用典。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开头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把词人自己对宇

39、宙和人生的疑惑提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结尾化用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词句,写出了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而能有所安慰的放达乐观之情。 七、拓展延伸七、拓展延伸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文人的才情,留下了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示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八、课堂小结八、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

40、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九、随堂检测九、随堂检测 (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 (其一) ,完成题目。 1.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_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_ _ 3.下面对行路难 (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 “冰塞川” “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41、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二)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完成题目。 4.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 “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5.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_ _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颓废自弃。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旧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故成为脍炙

42、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完成题目。 7.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_。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 8.“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 9.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 、一个“又恐” 、一个“何似” ,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3、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C 解析:C 项“碧溪垂钓” “乘舟梦日”反映了诗人希望获得机会,有为于当世的理想抱负。 4.“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 “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之情。 5.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答出大意即可) 6.B 解析:首联只是交代了被贬的人生经历,并未写到作者的颓废自弃。 7.(1)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和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2)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8.“弄”字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9.C 解析:指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眠的人。 十、板书设计十、板书设计 十一、作业布置十一、作业布置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三首诗词。 2.完成课后习题三、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