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824.22KB ,
资源ID:189933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899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巩固训练(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巩固训练(含答案)

1、9 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永遇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声声慢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时间:45 分钟 满分:7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4 分)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解析 A 项, “浪涛尽”应为“浪淘尽”; B 项, “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 D 项,“无情”应为“无晴”。 答案 C 2.下列句子

2、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浪淘 (冲刷)尽,千古风流 (有功业)人物。 B.谈笑间,樯橹 (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C.料峭 (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 D.回首向来萧瑟 (凄凉)处。 解析 B 项,应是代指曹操的战船;C 项,应是微冷;D 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 音。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故 国神游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B.远芳侵古道 道 狭草木长 C.风雨不动安如 山 天阶夜色凉如 水 D.一任 群芳妒 一任 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析 A 项,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B 项,均为名词,道路;C 项,均为 动词

3、,好像;D 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 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何妨吟啸且 徐行 A.父母且 不顾,何言子与妻 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 泣 C.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 D.不出,火且 尽 解析 例句和 B 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A 项,为副词,尚且,还;C 项,为副词,将,将近;D 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 5.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B 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4、 答案 B 6.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 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 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 字以内为小令,如如 梦令 ;5990 字为中调,如一剪梅 ;91 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 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

5、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解析 D 项,李煜是南唐后主,应属婉约词人。 答案 D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 ,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词用“ , ” 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 的尾声。 (3)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 “ , ”,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答案 (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二、能力素养提升(46 分) (一)课内阅读(9 分) 阅读念奴娇 赤

6、壁怀古 ,完成 89 题。 8.下列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 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宿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 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 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 与

7、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 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 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解析 D 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 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 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 D 9.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情调不合,你的看法如何? (6 分) 答案 “多情”是古代诗词中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 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

8、未实现青云之志。“人 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 “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 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二)课外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011 题。(9 分) 点绛唇 再和送钱公永 苏 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 。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 。一送西飞雁。 【注】 秦山禹甸:指会稽。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 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9、 分) A.“莫唱阳关”,以“莫唱”一词渲染出与友人分手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 谊之深厚;词人歌唱着离情别绪的阳关曲 ,更增添了难舍难分的心绪。 B.“风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不 拘礼法,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 C.“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由于分别在即,眼睛已经为之湿润了,他不忍心 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 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 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 D.“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 ,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起身的茫茫 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 解析 C 项,“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有误,从词中看,这应为作者看到的

10、 眼前景。 答案 C 11.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高超脱俗)”, “超脱”体现在哪里?请简 要赏析。(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的能力。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关键在于要 具体分析“超脱”是如何体现在具体的词句中的。 答案 体现在意境开阔,情韵高远。“孤帆远”,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 意的绵长;“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作者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 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使本词的离情别意不流于悲伤,不 同于一般的送别词。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13 题。(9 分) 鹧鸪天 【注】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

11、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苏轼在黄州时。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 体环境,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B.“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 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这几句写雨后初晴,词人拄着藜杖,踏 着斜阳,漫步在古城旁,徜徉于乡村外,直接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D.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

12、时所见村景, 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 昨夜之雨而引起。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解析 C 项,“直接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错误,应该是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 显示其内心世界。 答案 C 13.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 者怎样的感慨?请结合句子中的词语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反映了作者被贬黄州、百般寂寥、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凄凉之感。 “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有自嘲之意,而“三更雨”则烘托了凄凉的气 氛与作者夜不能寐的落寞心境; “浮生”表达了作者对贬谪生活无所作为以及 飘忽人生的感慨;“凉”字一语双关,既

13、是天气凉,更是作者内心的凄凉; 一个“又”字加重了这层凄苦,表现了词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空虚之 感。 (三)语言表达(19 分) 1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对词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苏轼。在苏轼之前,填词时, 。苏轼 第一次使词从重视音乐的框框中摆脱出来, 与音乐初步分离, 进而重视文学因素, 首先使词成为一种文学体裁。 苏轼在词中自由畅达地表现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生活 情趣、生活感慨,不仅把本来属于诗歌的“言志”内容写到词中,而且把诗里已 经出现的形式技巧也用在词里, ,也使词的形式技巧

14、发生了变化。 解析 该语段是围绕苏轼对词的贡献展开的。 空后面一句说苏轼开始注重文学 因素,空前面限定是苏轼填词之前,所以应和后面苏轼的做法相反,即“更重 视音乐”。空,分析前面的内容,共两点:一是苏轼把诗歌“言志”的内容写 到词中,二是苏轼把写诗的技巧用在词里。空后提到苏轼使词的形式技巧发生 变化, 对应前文, 空应概括苏轼对词内容上的影响, 即 “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 。 答案 音乐因素重于文学因素(更重视音乐) 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 15.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中的任一句扩 展成一段话,表达孤独寂寞的心境。(7 分) 答案 (示例)一路征程,不觉已是黄昏时分

15、。抬眼所见,是一棵缀着稀疏黄叶的 千年古树,树身缠绕着几根枯黑的牵牛藤蔓,树顶的乌鸦“哇哇”叫个不停。不 知这种漂泊异乡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 称。(6 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 在古代文学的“国度”里, 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她好像一位千娇百媚的美人,舞动着身 体;她又像是跳跃着千啼百啭音符的乐章;她也像是记录世间万物悲欢的巨著。 这些足以使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给人们带来绝美的艺术享受。 解析 解答此题,要分析四个句子的特点,取其中的一

16、句作为标准句。分析画线 句, 第一个分句“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相对来说更能突出重 点, 可以把它作为标准句,其他三个句子按照这个标准句的句子结构进行改写即 可。 答案 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她是一位美人,舞动着千娇百媚 的身体;她是一篇乐章,跳跃着千啼百啭的音符;她是一部巨著,记录着世间万 物的悲欢。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时间:45 分钟 满分:70 分 得分: 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1 分)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 B.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舞榭歌台

17、,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 解析 A 项,“憔悴陨”应为“憔悴损”;B 项“喜雨”应为“细雨”;D 项, “仓惶”应为“仓皇”。 答案 C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舞榭 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B.最难将息 (养息,休息) C.这次第 (光景,状况) D.元嘉草草,封 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解析 D 项,“封”指登山祭天,以纪功勋。 答案 D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B.独自 怎生得黑 C.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8、 D.赢得 仓皇北顾 解析 D 项,赢得:古义,落得;今义,博得,获得。 答案 D 4.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 项是( )(3 分)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A 项,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 凤凰栖碧梧老枝” , 或者 “鹦 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B 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 生华发”;D 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答案 C 5.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19、3 分)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解析 B 项,是比喻。A 项,用“烽火”代指“战争” ;C 项,用“金戈铁马” 代指“精锐的部队”;D 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答案 B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 子是“ , ”。 (2)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辛弃疾以廉颇自喻,抒发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 ?”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

20、,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 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 , ”代之。 答案 (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3)这次第 怎一 个愁字了得 二、能力素养提升(49 分) (一)课内阅读(18 分) 阅读课文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完成 78 题。(9 分)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 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 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

21、率出兵遭到惨败的 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 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解析 C 项,“元嘉草草”三句写历史典故,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 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答案 C 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6 分) 答案 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 这一年词人已经 65 岁了, 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 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 他猜想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这一猜想很 快变成了事实,韩侂胄

22、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阅读课文声声慢 ,完成 910 题。(9 分)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寻寻觅觅”, 不是写实, 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 现实生活的空虚, 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 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 “淡” 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 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 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

23、,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 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解析 B 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 两盏”也不是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 心中的愁。 答案 B 1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是怎样融情入景的?结合词 人生活背景,试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后期经过战乱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词的情调十分低 沉,自己的晚境,孤苦飘零,看到菊花枯萎凋落,堆积一地,就像看到了自己。 人憔悴,花也憔悴,花枯萎,人瘦损,物我两化,情景交融,满地黄花

24、寄托了词 人无尽孤寂哀怨之情。 (二)课外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112 题。(9 分)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 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 去 ,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 此词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途中抒怀的作品。 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化用了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 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

25、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 “怪” ,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 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 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能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 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 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 解析 B 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 。 答案 B 12.这首词

2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 分) 解析 这首词虽是“江行”,却没有写景,全词都是兴感,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 古之情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哀 叹, 表达了作者一方面渴望能如古代英雄一样建立伟业,但另一方面又倦于宦游 的失意矛盾之情。 答案 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又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 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 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 一方面苦于世事, 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14 题。(9 分)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

27、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 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 【注】 ,不惯起来听。 【注】 北人: 北宋灭亡, 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 故称“北人”。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 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阕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 芭蕉树长在窗前, 但却能够“阴满中庭”, 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 C.下阕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 时仍处于苦苦的思

28、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 D.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延长的效果,而且有 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解析 A 项,“直抒胸臆”错误,应该是含蓄深沉。 答案 A 14.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另一首词声声慢中“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情 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示例一)虽然这首词的雨打在芭蕉上, 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 是作者借以传递的感情是相同的,书写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打在梧桐 上或者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不断重复,凄清悲凉。这雨点虽

29、然是打在 叶子上,可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却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 不能自抑,倍感伤情。 (示例二)不尽相同。 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 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 庭的悲愁,但是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三)语言表达(13 分) 15.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 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 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4 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

30、的无奈; 答案 (示例)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16.为空白处的文字排序,只填序号即可。(4 分)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个特点, 是广泛地引用各种典籍和前人的语汇及历 史典故。 。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百余字的篇幅,叙及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与作者的主观情感、 意念丝丝入扣。 故有人批评辛词“掉书袋” 灵活用典可以以古喻今 以辛弃疾的才力 当然更多人则认为 大多数用典都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 浑成自然 但有 时却容易产生生硬艰涩难懂的问题 开阔和提升词的意境

31、及空间 答案 17.仿照第一幅漫画中的文字,任选余下两幅图中的一幅,根据提示写一首打油 诗,要求押韵,符合漫画内容。(5 分) (作者:曾初良) 示例 (有关名利的思考): 闲看史书论今古, 钱犹在世人入土。 多少追名逐利客, 一生钻营又何苦。 第二幅(有关挠痒的思考): 第三幅(有关守望的思考): 解析 第二幅画是有关挠痒的,打油诗相对难写,可借助相关的生活常识或逻辑 知识, 比如“隔靴搔痒”“挠痒要使劲抓重点”等,再结合漫画内容拟写即 可。第三幅画的话题是“守望”,漫画的内容比较清晰,一是有人远行,二是有 人目送。目送的人是父母,他们的守望从子女远行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 里面包含着浓浓的温情、期待等。在拟写打油诗的时候要注意每句的字数相等, 注意押韵的问题。 答案 (第二幅)解开衣服脱下袍,自己身体自己挠。他人岂知痛痒处,爽与不爽 差分毫。 (第三幅)儿女告别去远方, 父母牵挂暗神伤。 从此村口常张望, 唯愿平安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