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08MB ,
资源ID:14082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08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含答案)

1、 文本文本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体会语言严谨周密、饱含深情的特点。2.思维:(1)概括马克思的伟 大贡献, 体会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2)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 体会演讲词结构的严谨性。 任务情境: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命途多舛,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对真理的追求,从来没有放 弃过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耗尽毕生心力铸就的资本论更是在世界各国广泛流 传。他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 马克思。公元 1883 年 3 月 14 日,巴黎,这颗伟 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三天后,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闻名 世界的悼词,这就

2、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 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发现剩余价值规律 出版进步报纸和小册子 在巴 黎等地各组织中工作 颂其德 微任务活动一 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 头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答:_ 答案 (1)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马克思逝世的准确时间。(2)交代具体 时间,就强调了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3)表明了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 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 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

3、扬, 对马克思逝世的遗憾和惋惜。 2第 1 段中,“停止思想”和“安静地睡着了”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_ 答案 “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运用讳饰,前者突出了马克思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 后者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怀念和悲痛之情。 3重点研读第 3 段,思考: (1)这一段是一个长句,其中心是什么? 答:_ 答案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将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作类比,其目的是什么? 答:_ 答案 意在强调马克思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样是人类认识史上 的一次飞跃,是整个历史观上的一次大革命。 (3)“简单事实”包括哪三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4、答:_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 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 (4)把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说成是一个“简单事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很好地突出了这一发现的简单、明了,突出了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高屋建瓴的独特 的思维。“事实”很“简单”,但以前任何人都没发现,而只有马克思发现了。这就更加突 出地表现了马克思的伟大。 4恩格斯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包含了什么丰富的内涵? 答:_ 答案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家、科学家。这是承接上文 对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和科学评述而说

5、的, 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 为科学而科学, 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指导革命实践,否则他也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5 马克思逝世, “在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 爱戴和悼念”, 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答:_ 答案 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政 府和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 是各国政府和资产者的敌人。 这个“对照”与文章第 2 段相呼应, 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6第 8 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

6、已时才 给以回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_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 无力。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7“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意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答:_ 答案 (1)恩格斯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的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 要,而是从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体现了作者 和亿万人民的心声。 (2)“将”字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才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 字,便说明他认为

7、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8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不同称谓? 答:_ 答案 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 位巨人”“马克思”“这位创始人”等,这些称谓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恩格斯高超的表达技 巧和他对马克思最深挚的情感。如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谓,对马克思的形象进 行了高度概括; 用“这个人”这一称谓, 表示作者要对马克思逝世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 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演说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位创始人”这一称谓, 表明了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微任务活动二 体会悼词结构与表达特色 9本文结构

8、严谨,逻辑严密,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_ 答案 (1)设置纲领性的重点段落,体现结构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 文章第 2 段是全文的“纲”。第一个“对于”,从马克思对革命实践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 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第 7 段;第二个“对于”,从革命理论的角度,评价 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 36 段。 (2)过渡段与过渡句的运用,使各个段落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全文来说, 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 2、 6 段); 就段与段之间来说, 一般都用了总括上文、 引起下文的承接性语句(如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 第4段的“不仅如此”, 第5段的“一

9、 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 6 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 7 段的“因为马克思首 先是一个革命家”,第 8 段的“正因为这样”)。这样,不仅使得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 10本文精心选用词句,感情色彩浓厚,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答:_ 答案 (1)形象化的词语。如第 1 段中,作者用形象化的描述,点明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 点。不说“逝世”,而说“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这些词句的运用,不仅表现了恩格斯的沉痛心情,还高度赞扬了马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 (2)委婉含蓄的句子。如第 1 段讳饰手法的运用。又如第 8

10、 段中“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 必有一个私敌”一句,“可能”“未必”是推测性的词语,委婉含蓄;“但”字一转,突出 论述马克思的所有敌人都是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而他“未必有一个私敌”,表明了马克思 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许多”和“一个”形成对比, 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3)词、句高度的概括性。如第 2 段中的两个“对于”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又如第 4 段中的“这里”,第 5 段中的“每一个领域”“任何一个领域”,第 6 段中的“就是这样” 等,都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指代性。 作者说:“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时隔多年,有人对这 句

11、话提出了疑问,会是空白吗?那不成革命事业后继无人了吗?你怎么看? 答:_ 答案 (1)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 思想家,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心里形成空白。 (2)由于马克思的逝世,革命理论的研究将出现一段空白。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 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3)革命事业后继有人,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空白说”只是局限于当时,后来的革命实 践证明,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等一代又一代伟人,一直在实践、 发展并丰富着马克思理论,“空白说”很有局限性。 助读材料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12、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 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 年 7 月,在他 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 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广阔的发展。1895 年 8 月 5 日在伦敦病逝。骨灰罐由他的 亲密战友遵照遗嘱投葬于英国伊斯特勃恩岩崖附近海中。 (2)对恩格斯的评价

13、 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同 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建树卓著。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 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 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还就宗教、女性、文学、美学、史学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 见解,不愧为一个世界级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2背景展示 1883 年 3 月 14 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逝世。3 月 17 日,在伦敦海格 特公墓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恩格斯作为卡尔 马克思的挚 友,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

14、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悼文。 3文体知识悼词 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开头述 其哀(悲痛):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赞其功(敬仰):概 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颂其德(悼念):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寄托 哀思,并向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 是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达哀思与敬意的讲话文稿。 悼词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多种多样,按用途划分,分为宣读性悼词和书面体悼词。 (1)宣读性悼词 宣读性悼词专用于追悼大会

15、,由一定身份的人进行宣读。它是对在场参加追悼的、甚至是对 场外更多的人讲话,表达的是广大群众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并勉励大家学习死者的优点, 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这类悼词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标题常是“在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这种形式, 打印或登报时要署上致悼词者的姓名。 正文一般包括如下几层意思: 说明死者的主要职务及称呼,以示庄重和尊崇。 说明逝世的原因、时间和终年岁数。 介绍死者籍贯,历述生平业绩,重点称颂其重大贡献和高贵品德。可先具体介绍后概括总 结,也可先概括说明后具体表述。 评价该同志逝世给事业或工作带来的损失,号召人们学习其精神品德,化悲痛为力量,完 成其未竟

16、的事业。 最后另起一段,写“同志永垂不朽”或“同志千古”。 (2)书面体悼词 书面体悼词是指报刊上发表的悼念某一死者的文字。它不受时间、格式等限制,可纵观死者 一生,也可截取最有典型意义的片段,还可多侧面地表现死者的思想性格或写一两件事来赞 颂某一点优秀品质。表现形式上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知识 (1)诽谤 (fi b n):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2)诅 (z)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3)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 (4)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5)

17、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 (6)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二、名言警句马克思、恩格斯名言 (1)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 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 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 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 (2)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其崎岖之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 顶点。马克思 (3)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

18、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4)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 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 (5)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马克思 (6)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8)逆境使天才脱颖而出,顺境会埋没天才。恩格斯 (9)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 一、 马克思的幸福观什么样? 徐艳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不过,按照世俗的 观点,马克思的幸福指数应该够高了说到友情,有哪种友情能像马克

19、思和恩格斯一样, 不忘初心、 肝胆相照; 说到爱情, 有哪种爱情能像马克思和燕妮一样, 患难与共、 不离不弃; 说到亲情,有哪位子女像马克思的子女们一样崇拜自己的父亲“马克思老爹”。然而, 马克思还是把他的幸福观同“斗争”联系在了一起。 1883 年 3 月 17 日,在伦敦城北海格特公墓举行的马克思的葬礼上,恩格斯动情地说: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 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 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 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

20、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马克思无愧友人的评价。作为一名革命家,他将斗争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始终高扬着 斗争的勇气, 历史的车轮载着他走完传奇而又卓越的一生。 在马克思的女儿问父亲的 20 个问 题中,有一个涉及如何理解幸福的问题,马克思的答案非常明确:斗争。在马克思看来,人 类的历史就是斗争的历史。为什么而斗争?以什么方式进行斗争?这是马克思一生所聚焦的 革命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主题”。但这种“斗争”绝非侵略和欲望,而是一种对更加美 好的生活方式的探索和尝试。这种探索和尝试从马克思青年时代便开始了。 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当然决不只是他对当时黑暗时政的抨击,更体现在在人类思想史上 的卓越

21、和不凡的成就。他以哲学的方式抗争,不仅对垄断当时社会思潮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深 沉思考和绝地反击, 而且另辟蹊径,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光明的未来共产主义愿景。 这集中体现在 1847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起草的最早的共产党“党 纲”共产党宣言中。 1847 年 12 月的西欧天气沉闷而阴暗。29 岁的马克思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法国里昂工人 高喊着“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普鲁士的工人们在饥荒中艰难地维持生活,而资 产阶级却义正词严地宣称“在金钱问题上,是没有温情可言的”马克思决心要用铿锵有 力的语言和震惊世界的呐喊来阐述他的思想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之首,就沉重又

22、激昂地指明:“一个幽灵,共产主义 的幽灵, 在欧洲上空游荡。 ”马克思把自身幸福的意义, 也就是“斗争”的意义凝聚到了 共 产党宣言的字里行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 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位青年人除去满腔热情之外, 又表现出对“人类苦难”的巨大关怀, 他们的斗争早已从街垒战推进到了全球范围。无产阶级精神领袖的身后有着全球许多国家无 产阶级的强大群体在为他们的思想学说打 call。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马克思在青年

23、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如是说:“如果我们选 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那么, 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 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 泪。”而今,历史的方向已慢慢清晰。沿着马克思当年所指引的方向,我们已然行进在“进 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同志在十九 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 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前有马克思和恩

24、格斯这样的精神斗士挥举 光辉的斗争大旗,后有今人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持续奋斗。 赏析 以斗争,求幸福;为人类,永不歇。这是马克思的幸福观所给予我们最美好的启 迪。 二、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说起 马誉炜 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从始至终洋溢着纯洁和高尚。共同的 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在长达近 40 年的合作中,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关 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家境困难 时,恩格斯经常给他寄上解救贫困的英镑。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 花费了十多年时间帮助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使资本论二、三卷得以问世。

25、 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年代,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但作为一个人,为何交友、怎样交友、交什么友?其基本原则和真谛仍没有改变。翻 开人类历史,大凡成大事者,身边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真正的朋友相助。在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的奋斗史上, 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结下的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堪称楷模。 毛泽东和朱德、 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实证明,共同目标是友谊的基 石。人生最重要的是对事业的追求,交友一定要以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为基础。 当今世界,常常有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交上真正志同道合、同舟共济

26、的朋 友的难度之大。最为常见的是,一些人交友的原则是趋炎附势:今天你大权在握,你的朋友 就会遍布天下,老乡、同学、战友、老部下,凡是和你能搭上界的,甚至压根儿就搭不上界 的也找个由头去拉拢你,似乎都是知心朋友,他们可以和你称兄道弟,推杯换盏,甚至向你 盟誓两肋插刀云云。但有朝一日你的权力不在,或是你遇了难、倒了霉,再看那些朋友,早 也就“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了。正所谓:得意时朋友认识了你,失意时你认识了朋友。 朋友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炎凉、真善美丑。还有一些人,交友的原则是唯钱是图:为 了捞取钱财,不惜出卖党性原则,不惜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不惜坑害黎民百姓。这些 年,某些领导干部,行

27、贿受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教训极为深刻。还有一些人处事圆滑, 左右逢源,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说什么:批评上级担心官位难保,批评同级担心关系 难搞,批评自己纯粹自寻烦恼,批评下级又怕丢了选票。还是宋人欧阳修说得好:“君子以 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他还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之交,利寡则散。” 如果我们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友情这面镜子一照,也许就照出了时下一些同志与人交往 中的差距和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从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层面上去考虑与人交 往和择友的问题,是否注重了交往对象的道德素养和才干能力,是否坚持了多奉献、少索取 的处世交友原则,是否想到了与友人一起肩负着立党为公

28、、执政为民的责任?也许有人以为 这样讲是小题大做,交友似乎不必与政治扯在一起。其实不然,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不 能小看这个问题。从实践看,党员干部在择友、交友的对象、方式和范围等方面,一直是人 民群众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党员干部的思想素养和作风,影响着党的形象 和党员干部的威信。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征途上,很有必要提倡广大党员干部学 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观,建立起如他们之间那样的真挚情谊,携起手来,艰苦奋斗,励 精图治,共同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骄人业绩。即便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倘若有这样难 得的友谊做伴,谁又能说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呢? 赏析 作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29、说起, 在赞美了二人的真正友谊之后, 提出了怎样 交友、交什么友的问题,用伟人的事例揭示了交友的基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然后联系 社会现实,从反面指出了一些人错误的交友原则,最后又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给党 员、 领导干部提出了交友的借鉴。 全文思路清晰, 逻辑严密, 论据充分,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两篇文章在“读马克思”的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答:_ 答案 马克思的幸福观什么样?重点写马克思把为人类的福利而斗争作为人生最大 的幸福;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说起提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只是文章的引子,目的 是解决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交友的问题。 你对马克思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

30、答:_ 答案 (示例)您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伟大的无产阶级事业; 您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 您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您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您开创了新的世界,您为几千年 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逝者如斯,万世仰戴,您,就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 素材点击 1.马克思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受尽诽谤和诅 咒。“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 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无私才能无畏。正因为马克思是为无产阶级而战,他身后站着千千万 万的无产者, 所以他能从容地面对一切诽谤和诅咒。 马克思的这种无畏的精神、 无私的襟怀, 也正

31、是伟人的人格魅力。 2 1844 年, 马克思在巴黎期间, 恩格斯拜访了他。 两人在一起生活了 10 天, 倾心交谈, 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 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 奋战了 40 个春秋。他们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而自豪。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 40 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马克思说:“我们之 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可能,心 甘情愿做出牺牲, 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 用挣来

32、的钱接济马克思一家的生活。 运用角度 精彩片段 真正的友谊,不是搞哥们儿义气,不是不讲原则地一团和气。真正的友谊是以崇 高的理想为目标,以理智为前提,以互助互爱为纽带,共同建立的一种高尚的情谊。真正的 友谊是人们高尚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是人们生活的强大精神支柱。真正的 友谊,能对人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就是一个范例。我们要以马克 思和恩格斯为榜样, 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中, 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朋友之间, 既要互相关心, 又要在朋友有缺点、有错误时坦率地指出来。 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课文借鉴 这篇悼词的条理十分清晰,逻辑严密,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悼词先

33、交 代了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再具体围绕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论述, 最后高度颂扬马克思。为了使上下文紧密联系,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有的地方用了一些承 接性语句。 运用点拨 议论文论证过程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必须注意段落间的衔接和照应。 所谓衔接,即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过渡形式。常见的有三种: 一是借助关联词语来衔接。如用“因此”“由此观之”“然而”“但是”“总之”“综 上所述”等等, 这类关联词语一般放在段首或句首, 起到衔接作用。 如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必 须跨过这道坎 , 考生在首段提出“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跨过脆弱的民族心态这道坎”的中心 论点之后,接着从三个不同的

34、角度说明原因:“因为它将扭曲国民的心态”“因为这脆弱的 心理不是一个大国国民所该有的心态”“因为它将影响我国的发展潜力。”居于每段首句中 的三个“因为”紧承上文,衔接紧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二是运用语句来衔接。即用一个句子,放在两个需要过渡的段落或层次之间,起承前启 后的作用,又称过渡句。如学会聆听一文,在论证了学会聆听的重要意义后,第 5 段开 头,作者写道:“聆听使我们的判断多了一条途径,但聆听却不能代替分析和判断,我们不 光要学会去听,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择。”前一分句紧承上文,然后用“但”字一 转,进入下文对“择”的论述,内容和层次间衔接非常紧密,体现了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性。 三是运用独

35、立的段落来衔接。其作用与过渡句相同,有时,过渡段就是一句话,这样的 过渡段同时也是过渡句。如河北高考作文偶然?必然! ,文章运用历史上个人成功的事实 论证了“偶然来源于必然”后,写道:“又岂止是对个人而言呢?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 的行动也是如此啊!”独立成段,承上启下,前句概括上文的内容,后句提示下文的内容。 运用衔接手法,可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尤其是当论述的内容重点或论 述方面发生转变时,一定要注意衔接。这种转变可以表示为上下文之间的多种关系:承接、 转折、深入、补充、因果等。其次由分论到总论,或由总论到分论,或是由这个问题的论述 转到另一个问题的论述时,也要注意衔接。 所谓

36、照应,即人们常说的“呼应”。它不像衔接那样,可由单独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构 成,而必须由前后相关的成双成组的语句或段落构成。常常是交代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 前,揭示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合理而巧妙地运用照应,不但使文章脉络贯通,章法 灵活紧密, 而且可以使文章中某些关键的内容得到强化,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启示。 常见的照应方式有:开头照应标题、结尾照应开头和中心、分析议论照应前文的叙说、总说 照应分说或分说照应总说等。如广东高考作文在传递中发展为论点式标题,文中两个分 论点为:“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和“传递的核心是发展”。分别照应标题,紧扣中心论 点。 即时训练 1根据括号内的要

37、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上文举了国内一些事例论证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根据下文内容,在下面横线处填写一个过 渡段,不超过 50 个字。) (1)_ 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 资本论 , 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 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 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 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在下面横线上再写一个过渡段,不超过 50 个字。) (2)_ 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 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 课堂上那全神贯

38、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答案 (示例)(1)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 中的例子。 (2)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 和情理之中”的事情。 2下面是以“人生的减法”为题目的作文重点段,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 语句。 在人生的道路上, 我们需要做好人生的减法。 (观点)(1)_(过 渡句)东坡居士,屡遭贬谪,曾因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但当他来到赤壁之上,望着 滔滔江水,他释然了。他减去了对功名的奢望,吟出了赤壁赋这千古名篇。(事例)正因 为他减去了心灵的负担,才成就了他豪放的词风,成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分析)试想,他 若放不下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他若减不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 负担,他又怎会一心用于诗文创作,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他又怎么会被后人誉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呢?(反面假设)(2)_(呼应前文 并扣题) 答案 (示例)(1)适当地减去一些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我们才能有所建 树。 (2)减去心灵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 上走得从容淡定,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