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769.71KB ,
资源ID:12345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23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2.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为本站会员(ya****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2.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

1、1 第第 2 章章 第第 3 节节 第第 2 课时课时 一、选择题 1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一步反应是 2SO2O2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 【答案】 D 2能够说明 H2(g)I3(g)2HI(g)(HI 为无色气体)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一个 H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 HI 键形成 Bv(正)(H2)v(逆)(HI)时的状态 C恒温恒容时,反应混合物总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D恒温恒容时,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解析】 A 项表示的同一方向且反应

2、速率也不等;B 项中的速率应是 v(正)(H2) 2v(逆)(HI)时为平衡状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混合物总质量不论是否达 到平衡状态,均保持不变,故 C 项不能说明是平衡状态;D 项中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说明 I2的量不变,此时为平衡状态。 【答案】 D 3 对已达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 减小压强时, 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当减小压强

3、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而化学平衡向气体系数增大的方向 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4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反应平衡后,混合 物中含 14C 的粒子有( ) A14CO2      B14CO2、14CO 2 C14CO2、14CO、14C  D14CO 【答案】 C 【点拨】 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即可确定。 5 一定条件下, 将A、 B、 C三种物质各1mol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2AB2C, 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B 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5mol  

4、;B1mol  C0.5mol  D0 【答案】 B 【点拨】 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B 的物质的量大于 0.5mol,小于 1.5mol。 6下列能说明反应 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 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NH 形成 B1 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H 断裂 C1 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6 个 NH 断裂 D3 个 HH 键断裂的同时,有 6 个 NH 形成 【答案】 C 7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2A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正反应速度   逆反应速度 AvA2mol/(Lmin) vB

5、2mol/(Lmin) BvA2mol/(Lmin) vC2mol/(Lmin) CvA1mol/(Lmin) vB2mol/(Lmin) DvA1mol/(Lmin) vC1.5mol/(Lmin) 【答案】 D 【点拨】 转化到正、逆反应速率均用一种物质表示看是否相等即可。 8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的消耗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水平的一种 标志。目前的重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 ,有关接触氧化反应 2SO2O22SO3的说法 催化剂 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 B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零

6、C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SO2和 1molO2,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 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某一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在利用上述反应生产三氧化硫时,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 两方面的问题 3 【解析】 对于可逆反应来说,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产物, 反应只能 进行到一定程度(即达到平衡时为一定条件下的最大程度)。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 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最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但反应并没有停止,正、逆反应都依然在 进行着

7、。 【答案】 B 9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 时刻 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 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 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SO2为 0.4molL1、O2为 0.2molL1 BSO2为 0.25molL1 CSO2、SO3均为 0.15molL1 DSO3为 0.40molL1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可逆反应的特征的理解,解答时,应注意两点 : 可逆反应既可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只能反应到一 定程度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

8、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大于零。 对于本题, 若反应从题给某一时刻开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并达平衡, 此时 SO3的浓度应 小于 0.40molL1;若反应从题给某一时刻开始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并达平衡,此时 SO2的浓 度应小于 0.4molL1, O2的浓度应小于 0.2molL1; 由反应的量的关系可知 : c(SO2)c(SO3) 0.4molL1,因此两者不可能同时均为 0.15molL1 【答案】 B 10aX(g)bY(g)cZ(g)dW(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min 达到平衡时 X 减少 nmolL1,Y 减少 molL1,Z 增加molL1,W 增加molL1,则化学方程式中

9、n 3 2n 3 2n 3 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a:b:c:d 应为( ) A3:1:2:1    B1:3:2:2 C1:3:1:2  D3:1:2:2 【解析】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变化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4 【答案】 D 11一定温度下,反应 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生成 n mol 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AB 同时生成 n mol 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生成 n mol B2  【

10、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主要看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或含量)是否保持不变。 A 项中生成 A2是逆反应,生成 AB 是正反应。显然 v正0) (1)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 SO2、O2、SO3物 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_。 (2)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 20min 时,曲线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是_(用 文字表达)。 (3)10min 到 15min 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 SO3的物质的量 【解析】 (1)平衡状态的外部特征之一是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很容易看出浓度不 再变化的时段是 1520min 和 2530min。 (2)反应至 20min 以后,n(SO2)和 n(SO3)都是渐变,只有 n(O2)是突变,所以是“增加氧 气的量”所致。 (3)由图像知,n(SO2)和 n(O2)的减少与 n(SO3)的增加曲线都是从缓慢到快速,说明是同 时增大了正、逆反应速率。这只有改变相同的条件才行,故可能是 a 与 b。 【答案】 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