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后第13天,出苗一周以后,长出第一对真叶,长出花蕾,播种后两个月,开花,结果:播种后三个月,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思考: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种子的发芽与哪些条件有关?,水 阳光 空气 土壤 温度 ,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设计:种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Tag内容描述:
1、播种后第13天,出苗一周以后,长出第一对真叶,长出花蕾,播种后两个月,开花,结果:播种后三个月,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思考: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种子的发芽与哪些条件有关?,水 阳光 空气 土壤 温度 ,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对比实验,让一个条件发生变化,讨论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
2、1、种子发芽实验(一),点此播放动画视频,回顾凤仙花的一生,播种后13天(出土),=,出土后一周(长出真叶),=,出土后一个月(子叶变黄、脱落),=,出土后两个月(开花结果),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点此播放动画视频,猜猜看:图片展示的是哪些种子?,绿豆,白云豆,花生,蚕豆,黄豆,黑豆,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点此播放动画视频,对比实验, 让一个条件发生改变,注意: 1、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编号,便于以后的比较、观察和记录 2.每个盒内至少要三粒种子,因为一颗种子带有偶然性,科学实验要严谨,点此播放动画视频,讨论:1、绿。
3、种子发芽实验(二),判断对错,实验设计(一)我提出问题:水是不是种子发芽必须要的实验方法:准备两颗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阳台上淋雨称为实验组,一组在室内不浇水称为对照组,五天后观察种子发芽情况。,错误一:每组种子数量太少,结果不确定。,错误二:第一组在外淋雨,降水量不一定。,判断对错,实验设计(二)我提出问题:空气是不是种子发芽必须要的实验方法:准备十颗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装入不透气盒子称为实验组,一组在室内称为对照组,其他水热条件均适宜,五天后观察种子发芽情况。,错误:实验组种子在盒子中,与对照组。
4、1、种子发芽实验(一),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对比实验,让一个条件发生变化,讨论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 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计划,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 班组: 姓名:,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推 测:,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
5、种子发芽实验(二),实验的分析,一、实验实施方案,你们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汇报自己组的情况。,交 流 汇 报1、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的实验。2、我的绿豆种子发芽情况是,整理统计,思考: (1)实验带给我们的信息有哪些? (2)实验结果和实验前的猜测是否一致?说明了什么? (3)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是什么?,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记录,一组有合适的温度,另一组低温。,绿豆数量、水量、阳光、空气,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吗?,一组绿豆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中。(实验组);另一组绿豆种子在低温环境中(对照组)。
6、种子发芽实验,第一单元第1课,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思考: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思考: 1、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2、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3、注意什么? 4、为什么要用三粒种子呢,实验计划(例) 要研究的问题: 我的推测 两组相同的条件 两组不同的条件 实验方法:现象: 我的解释:,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温度,空气 光照 一组有水,一组没有水对比实验 有水的种子发芽了,没有水的种子没有发芽 种子发芽必须有水,种子的发芽实验,1、观察种子发芽前的状况 2、配备。
7、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结 (加号为重点内容)(此总结实验数据仅供参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沉和浮沉和浮 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石块 泡沫塑 料 块 回形针 蜡烛 带盖的 空瓶 萝卜 橡皮 预 测 沉 浮 沉 浮 浮 沉 沉 理 由 重 轻 体积小 体积大 空心 实心 实心 结结 果果 沉 浮 沉 浮 浮 浮 沉 结论:物体的沉浮与物体体积、。
8、1 五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 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1 1、整体概述、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 、 “时间的测量” 、 “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
9、4、蚯蚓的选择,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蚯蚓。,你知道我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吗?,你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我?,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实验主题:,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光亮。,蚯蚓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放多少蚯蚓?多少时间查看?,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把5条蚯蚓放在中间,再做1次。,建议实验步骤,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一),蚯蚓喜欢干。
10、(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 5.浮力,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浮力,重力,浮力,重力,拉力,重力+拉力=浮力,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 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实验: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要求: 1.准备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 2.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测量三块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注意:塑。
11、蚯蚓的选择,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蚯蚓。,你知道我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吗?,你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我?,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实验主题:,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光亮。,蚯蚓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放多少蚯蚓?多少时间查看?,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把5条蚯蚓放在中间,再做1次。,建议实验步骤,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一。
12、1、比较芭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芭蕉的叶非常阔大,松树的叶细长呈针形,仙人掌的叶已经变成了非常小的刺.,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仙人掌产于热带荒漠地区,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的叶已经变成了非常小的刺,而它的茎肥厚多汁,能贮藏大量的水,4、学生交流通过分析这三种植物的生长,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吗?,植物生。
13、浮 力,八年级物理,建湖县钟庄中学,四、浮力,1、体验,2、活动,3、探究,4、练习,河水,观看:,想一想:轮船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吗?可它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分析:轮船受到竖直向下的 重力作用,它能浮在水面上航行是因为受到水对其竖直向上的托力.,总结: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想一想: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物体 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浮力的方向_,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首先请你猜想一下,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你有什么经验支持你的猜想?,你。
14、【教科版】2018 学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师用书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沉和浮一、单元概述石块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人水中,浮起来了。沉和浮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 “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
15、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一、填空题。1.浸入到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给物体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它的单位是_。 2.把两个体积相同的铜球分别放入水银和酒精中,受到浮力最大的是在_中的铜球,受到浮力最小的是在_中的铜球。 3.一名同学用弹簧秤钩住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称,指针指着“12N”,把物体放入水中称,指针指着“0.8N”。这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N。 4.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_的一端向温度_的一端传递,直到两端温度_。 5.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体积是变_的。 6.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相比,传热速度最快的是。
16、2021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课程背景介绍一、课程背景介绍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 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 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 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