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二百日维新学习目标:1.了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与以光绪帝为首的新势力斗争的表现及结果。2掌握戊戌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触及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3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一酝酿中的变革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危机加剧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掌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内容和特点,维新派进行

高二历史Tag内容描述:

1、二 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和失败的原因。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军事措施及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3分析王安石变法是为巩固封建统治做出的改革尝试,认识王安石勇于改革的精神。一、富国1均输法(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必须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 ,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青苗法(。

2、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德国成为宗教改革策源地的原因。2掌握九十五条论纲 ,卡尔文宗教改革的主张和影响,亨利八世改革的背景和内容。3归纳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认识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一、 “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社会原因(1)根本原因: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对德国经济掠夺,并阻挠其统一。(3)直接原因:1517 年,教皇派人兜售赎罪券。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3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因信称义” ,每个人都可以。

3、一、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理财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全面改革不同点影响庆历新政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背景都面临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 “冗兵” “冗费” ,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巩固统治性质 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改革相同点结果 都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启示1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

4、 一、19 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1目的(1)为了防止革命爆发,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2)改革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2性质改革虽然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但就其背景、内容和作用来说,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全面评价(1)进步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

5、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习目标:1.了解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其原因,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和边疆危机。2掌握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三冗”给北宋王朝带来的后果。3分析“庆历新政”试图解决的中心问题,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一、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积弱(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边塞大量屯兵。(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 “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

6、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学习目标:1.了解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社会地位。2掌握中世纪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影响及教会堕落的主要表现。3分析宗教裁判所对“异端”的迫害,认识天主教会面临的种种挑战,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1基督教的发展历程(1)起源:1 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2)发展:392 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罗马教区声誉崇高,主教获“教皇”称号。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教皇趁机发展势力。756 年,法兰克国王的赠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3)分裂:1054 年,基督教分裂为西部的。

7、一 雅典往何处去学习目标: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形势、工商业发展对阶级关系和政局的影响。2掌握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3分析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典都未能解决雅典社会的复杂矛盾的原因,认识梭伦改革的必然性。一、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1早期雅典国家(1)国家演变:雏形:公元前 8 世纪,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奠定雅典国家的雏形。贵族共和国:公元前 7 世纪初,雅典形成贵族共和国,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和由贵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掌握各项具体权力。(2)社会成员:。

8、一、对比分析主要的宗教改革改革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 其他主张影响地域马丁 路德路德教“因信称义”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简化仪式、神职娶妻、蔑视权威德国、北欧加尔文加尔文教圣经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简化仪式、选举神职、生活节俭瑞士、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神职人员效忠英王信仰得救, 圣经为唯一标准基本保留原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英国二、综合评价欧洲宗教改革1改革的历史背景:经济、政治、思想等发展的产物天主教通过一系列手段或措施,。

9、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影响。2掌握孝文帝迁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等史实,认识孝文帝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归纳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理解孝文帝改革在中国民族史上的重要意义。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原因(1)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2)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3)犁和牛耕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得到推广。2表现政府收入大增。3作用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农业发展,使。

10、一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学习目标: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崛起前埃及的社会矛盾及政权的建立。2掌握马木鲁克对埃及的实际统治,拿破仑殖民统治的措施,阿里崛起的背景。3分析认识马木鲁克的腐朽统治是造成 18 世纪末埃及落后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埃及人民面临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本国马木鲁克封建统治两大任务。一、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1内忧(1)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517 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将其变为一个行省。实权掌握在封建统治集团马木鲁克手中。(2)马木鲁克的暴政:对内:不断发动内战;实行包税制度。对外:奉行闭关政策;排斥西方先进思。

11、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程1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1)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2)主要内容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3)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2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移风易俗(1)目的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贵族接受汉族文化。(2)主要内容有迁都洛阳和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在内的移风易俗。(3)影响: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

12、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学习目标:1.了解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成为 1861 年改革的导火线的相关史实。2.掌握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农奴制危机的表现。3分析农奴制是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理解俄国统治者下决心废除农奴制、进行改革的原因。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1落后的农奴制(1)农奴制下的农奴: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他们所有的财产,包括子女都归地主所有。(2)农奴制危机: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出现了危机。2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农业:地主建立资本主义农场,农奴制开始走向衰落。

13、二 中兴埃及的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阿里土地改革消除了马木鲁克和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2掌握阿里政治、军事改革的内容,文化教育改革的内容及作用。3分析阿里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理解阿里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大力发展经济1改革土地制度(1)前提:1811 年,通过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铲除了马木鲁克势力。(2)措施: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成小块田地,出租给农民耕种。废除各种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精简纳税的手续。(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生产的时间;出现新兴。

14、二 秦国的崛起学习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的意义。2掌握“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表现。3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商鞅变法的深远历史意义。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1)基础: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2)特点:接受分封的诸侯和各级卿大夫按照等级,世袭高官厚禄和享有特权。(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军功爵制(1)背景:战国时已开始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2)内容:制定二十级爵,按功授爵。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15、一、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活动1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8)推动因素。

16、一、商鞅变法与战国时期其他变法的异同背景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势力逐渐壮大目的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措施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实行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相同点 性质 封建性质的改革结果和影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促进了社会发展内容深度 商鞅变法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17、一、西方工业文明与埃及近代化的关系1客观的促进作用(1)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各国相继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列强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拿破仑入侵埃及进行殖民统治,冲击了埃及旧的社会体制,开始了埃及的社会变革。(2)穆罕默德阿里上台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了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的改革措施,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和对外扩张,但是客观上促。

18、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两面性的体现。2掌握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沙皇政府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以及改革的历史作用。3理解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理解 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农民的“解放”1改革法令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内容(1)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农民须缴纳高额赎金买份地。

19、一 酝酿中的变革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危机加剧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掌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内容和特点,维新派进行维新活动的重大事件。3分析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理解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开展。一、大势所趋1国际形势(1)在经济上: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在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3)世界潮流: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2国内形势(1)民族危机: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列强。

20、二 百日维新学习目标:1.了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与以光绪帝为首的新势力斗争的表现及结果。2掌握戊戌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触及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3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理解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过程漫长曲折。一、百日新政1背景(1)1897 年 11 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2)康有为再次上书,终于引起光绪帝的重视。(3)1898 年 1 月,康有为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呼吁实行变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标志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

【高二历史】相关DOC文档
标签 > 高二历史[编号:7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