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2课时力的合成 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能应用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表示 定理 图形 文字 符号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

3.4第2课时力的合成 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能应用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表示定理图形文字符号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ab一、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命题角度1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例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交于点O,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证。

2、第第 2 课时课时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的极坐标方程.2.能熟练进行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间的 互化.3.能用极坐标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知识点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思考 1 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 f(,)0 应该有什么要求? 答案 直线 l 上任意一点 M 至少有一个极坐标适合方程 f(,)0; 以 f(,)0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 l 上 思考 2 。

3、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垂直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2.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两条直线垂直.3.会利用两直线垂直求参数及直线方程.知识点两条直线垂直的判断图示对应关系l1l2(两直线斜率都存在)k1k21l1的斜率不存在,l2的斜率为0l1l2一、两条直线垂直关系的判定例1判断下列各组中的直线l1与l2是否垂直:(1)l1经过点A(1,2),B(1,2),l2经过点M(2,1),N(2,1);(2)l1的斜率为10,l2经过点A(10,2),B(20,3);(3)l1经过点A(3,4),B(3,100),l2经过点M(10,40),N(10,40).解(1)直线l1的斜率k12,直线l2的斜率k2,k1k21,故l1与l2不垂直.(。

4、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学习目标 1.了解直线的斜率及意义.2.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理解函数单调性与平均变化 率的关系.3.会用函数单调性的充要条件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点一 直线的斜率 1直线的斜率的定义:一般地,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 A(x1,y1),B(x2,y2),当 x1x2时,称y2y1 x2x1为直线 AB 的斜率;当 x1x2 时。

5、第2课时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1.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2.初步掌握面面垂直的定义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识点一二面角概念一般地,一条直线和由这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图示平面角定义一般地,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图示符号OA,OB,l,Ol,OAl,OBlAOB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0,规定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

6、第第 2 2 课时课时 集合的表示集合的表示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 用.2.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3.理解集合相等、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概念 知识点一 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置于花括号“ ”内,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这样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 2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

7、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 函数.2.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3.会作函数的图像并从图像上获取有用信息 知识点 函数的表示方法 思考 函数三种表示法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答案 1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解析法表示( ) 2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图像法表示( ) 3函数 f(x)2x1。

8、第2课时对数的运算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性质,理解其推导过程和成立条件.2.掌握换底公式及其推论.3.能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知识点一对数运算性质一般地,如果a0,且a1,M0,N0,那么(1)loga(MN)logaMlogaN;(2)logalogaMlogaN;(3)logaMnnlogaM(nR)知识点二换底公式1一般地,我们有logaN,其中a0,a1,N0,c0,c1.这个公式称为对数的换底公式2常用结论logablogba1,logab.题型一对数的计算例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lglglg;(2)lg 52lg 8lg 5lg 20(lg 2)2;(3).解(1)原式(5lg 22lg 7)lg 2(2lg 7lg 5)lg 2l。

9、第第 2 2 课时课时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2.了解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的适用情况,并能在两种 表示法中作出选择和转换.3.掌握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知识点一 列举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并写在大括号内,以此来表示集 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 注意:(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 。

10、第2课时对数的运算学习目标1.掌握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性质,理解其推导过程和成立条件.2.掌握换底公式及其推论.3.能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知识点一对数运算性质如果a0,a1,M0,N0,则(1)loga(MN)logaMlogaN.(2)logaMnnlogaM(nR).(3)logalogaMlogaN.知识点二换底公式对数换底公式为logbN(a,b0,a,b1,N0).特别地:logablogba1(a0,且a1,b0,且b1).1.log2x22log2x.()2.loga(2)(3)loga(2)loga(3).()3.logaMlogaNloga(MN).()4.logx2.()题型一对数式的求值例1计算下列各式:(1)log5;(2)log2(3242);(3。

11、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学习目标1.掌握用列举法表示有限集.2.理解描述法格式及其适用情形.3.学会在集合不同的表示法中作出选择和转换.4.理解集合相等、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概念知识点一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置于花括号“”内,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这样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2)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x|p(x)的形式,这样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知识点二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即A中的元素都是B的元素,B中的元素也都是A的元素),那么称这两。

12、5力的合成课时1力的合成一、选择题(19为单选题,10为多选题)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力F1、F2及它们的合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1,也不可能等于F2C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D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答案A2.如图1所示,F1、F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共点力,其中F13 N,F24 N,则F1、F2的合力大小为()图1A2 N B5 NC10 N D12 N答案B3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的大小为20 N,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A40 N B。

13、第第 3 3 节节 摩擦力摩擦力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摩擦力的理解摩擦力的理解 学习目标要求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 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会求滑动摩擦力。 3。

14、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摩擦力的综合分析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学习目标要求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熟练掌握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 断。 2.会处理较复杂的摩擦力的计算。 3.会解决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1.物理概念 通过对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理。

15、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摩擦力的综合分析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2.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3.会解决摩擦 力的突变问题 一、对摩擦力的理解及方向的判断 1对摩擦力的理解 (1)静摩擦力: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只是两物体接触面保持相对静止 例如:在倾斜传送带上匀速传送的物体,虽然运动,但受静摩擦力(如图 1) 图 1 (2)滑动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

16、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实验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方法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方法 学习目标 1.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2.掌握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方法. 一实验仪器 力的关系探究装置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17、第四节第四节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合力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力的合成.2.掌握力的合成所遵循的规律 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 一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

18、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学习目标要求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能通过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 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练习应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 合力。 1.科学探究 能从等。

19、课时 2 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学习目标 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一、实验仪器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 、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 若干)、铅笔二、实验原理1合力 F的确定:一个力 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 F1 与 F2 共同作用的效果都是把橡皮条拉伸到某点,则 F为 F1 和 F2 的合力2合力理论值 F 的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 和 F2 的合力 F 的图示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验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 F和 F 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三、实验步。

20、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求合力.2.会用作图法 和计算法求合力 一、平行四边形定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 用表示两个共点力 F1和 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 F 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 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力首尾相接,然后再从第一个力的始端向第二个力的末端画一。

【3.4第2课时力的合成 学案含】相关DOC文档
第2课时 两条直线的垂直 学案(含答案)
3.3第1课时摩擦力的理解 学案(含答案)
2.5 力的合成(第2课时)学案
3.4(第2课时)力的合成 学案(含答案)
标签 > 3.4第2课时力的合成 学案含答案[编号:12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