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梭伦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9992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梭伦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梭伦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梭伦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梭伦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学习总结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与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关系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1)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工商业的发展又形成了雅典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2、。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1积极方面(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2)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2消极方面(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2)氏族制度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全面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1形成条件(1)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2)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等级高的

3、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2内容(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官吏选拔也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3主要特征(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4)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4缺陷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

4、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5实质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例题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

5、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6、审题意第(1)问,实际上要求学生答出有关保护平民权利的改革措施;第(2)问,第一小问称得上既是平民又是新贵的,只能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第二小问,就是要回答改革是如何削弱贵族权利和保障工商业奴隶主的权利;第(3)问可根据材料来分析梭伦改革的折中色彩。抓关键第(1)问,根据材料“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这一信息指向,回顾梭伦改革的措施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改革措施财产等级制度,可知是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第二小问应从梭伦改革给予公民参政权的具体措施上归纳;第(3)问实质是对梭伦改革的积极性、局限性的考查。民主制度的拥护者拥护的理由应从改革为民主政治做出的贡献上分析;

7、反对者拥戴的理由应从梭伦改革的局限性或改革的不彻底,即保留贵族部分特权方面分析。扣知识第(1)问梭伦改革措施中的颁布“解负令”;第(2)问梭伦改革措施中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第(3)问注意梭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规范答(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利;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

8、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1.该类题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1)在题干引文中直接给出本题意在考查的核心主题,相比较而言,这种方式更普遍。(2)在题干引文中不明显或没有直接显示题目主题,而是将主题隐含在设问中。2此类题型就某一主题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主题洞察能力和对材料合理而充分的整合能力,一般属于难度偏上题目。3应考措施:题干、正文材料(特别是省略号前后)及材料出处中包含丰富的信息,应全面关注。4答题技巧:此类题型要求在作答某一问前先全局浏览设问,尤其是题干主题不明显的呈现方式,可通过这一步骤来把握主题所

9、在。(1)首先找出主题所在。读题干引文和总体设问,在答题之初就找出本题要考查的主旨。(2)充分提取材料信息。除了对正文材料的全面研读之外,还要特别留意注释、出处等非正文信息,以获取时空限定或作者阶级、立场等关键信息。(3)认真审清作答依据。特别关注“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三种设问作答依据的不同,按要求去组织答案。(4)相关知识联系对比。围绕同一主题组合而成的材料或是类似情形、类似举措、类似评价,或是截然相反的情形、举措和评价,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间的关系。(5)关注时政洞察主题。主题类的解析题目往往和时政联系密切,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逐步增强自己的时代感,提高自己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