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9 错 误,郑愁予,核心素养目标,思维与审美: (1)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表现手法; (2)体会诗歌的情感。,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的现代。”他的这首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那么错误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诗。,任务情境,内容索引,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ZHU TI QUN WEN TONG DU DU ZHENG CHOU YU DE SHI,主题群文通读读郑愁予的诗,WEN BEN
2、 DU XI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贰,叁,壹,壹,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下面是本诗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完思考后面的问题。,导图引路,概览全文,通读,错误,本诗从背景、心绪、意义三个角度写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请在图中处填出相关信息。,情意缠绵 格调凄婉 韵味悠长,背景_ 心绪 、_ 意义相近却不是归人的现实,寂寞等待归人,焦急,失望,微任务活动一 把握诗意,理解形象 1.诗歌中描写“你”也就是思妇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意象? 答案 诗歌中依次运用了“莲花”“东风”“柳絮”“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春帷”“小小的窗扉”等充满古典意味的意象,
3、来写思妇的痴情等待。,任务驱动,深度学习,深读,2.诗歌选取的意象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诗歌选取的意象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莲花”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柳絮”“春帷”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3.当达达的马蹄声响起时,女子会有怎样的反应?纵观全诗,她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当达达的马蹄声响起时,女子的内心充满了欢乐和惊喜,会急忙跑到窗口去观看,却只看到过客的背影,听到越来越远的
4、马蹄声,她的失望可想而知。 (2)她的情感起伏很大,经历了期待惊喜失望的过程。 4.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答案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故事。高潮在“达达的马蹄”声使女子由惊喜而跌至极度失望的深渊这一刻。,微任务活动二 品味语言,深入赏析 5.“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有什么好处? 答案 倒装后的重点是在“开落”上。“莲花”由开到落,点出了季节的更替变化,写出了女子等待时间的漫长,不仅用比喻手法反映了女子的容貌由美丽到憔悴的变化过程,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同时,时间之长也把等待中的焦急、痛苦、寂寞、苦闷和怨恨的复杂心情给表现了出来。另
5、外,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 6.诗人用“莲花”这个意象,在诗思上有何巧妙之处? 答案 古诗中,“莲花”是思念的象征。“莲”与“怜”同音,“怜”就是“爱”的意思。诗人借用了古诗的意象,展现了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形象。 “莲花”象征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7.诗歌第二节中连用“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四个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 四个否定句相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8.“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这句诗应如何理解? 答案 “跫音不响”是说游子的脚步声没有响起,“春帷”是指窗前的幔帐,幔帐不揭,营造出一种层层帘幕深垂,思妇苦坐的氛围。 9.“
6、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中“美丽的错误”应如何解读? 答案 美丽: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响起来了,这声音对她而言无疑是美丽的。 错误:因为“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这“美丽的错误”残忍地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美丽的错误”,既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歉意和赞美,也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朦胧、优美的意境。,错误一向被认作是传统闺情诗在现代的继承与发展,然而作者在后期出版时的后记中曾发过一番言论,他称:“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疑难探究,思维提升,延读,答案 观点一:传统
7、闺情诗。 诗歌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中,“江南”一词是地点名词,这就限定了这一事件所发生的地域江南。 期待丈夫归来的少妇则可能会因为长期的期待不果而心灰意懒,也可能会在即将见面的一刻,内心覆上一层甜美的羞涩。恰恰是这种微妙的心态的差别,最能体现此处女子的身份。 此外,作者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大量运用了“东风”“三月”“柳絮”“春帏”等多个指向性较强的诗歌意象,而这些意象在古代多用于表示男女相思之作。 因此,这首诗的主题应该是抒写闺怨。,观点二:母亲的等待。 此诗作者郑愁予身在台湾,他所谓的“打江南走过”表达的是一种怀国的故园之思,因此,守候者等待的就不仅仅是“爱人”,也可以是“儿子”。甚至于,
8、这个等待者也可以不视为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对因为历史政治的分割而不能团聚,身在故国的守候者群体的抽象;或者说,这个等待者,其实就是祖国母亲,此诗是母亲对不能回归的游子的呼唤,也是游子对家国深深的乡愁。,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中国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 2.背景展示 抗战时,郑愁予的父亲到前线,他独自和母亲住。因战地不停地转移,他从小就懂得流亡,从江南到江北,又从江北到江南,与不停盼望丈夫归来的母亲相依为命。由此可知,
9、错误这首诗是诗人捕捉母亲期盼父亲归来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一首真情浓意的佳作。诗人认为这首诗的成功并不在于构思、音韵或警句,而是表达了中国传统闺怨诗的人道精神。,必备知识积累卡片,字词知识 (1)向晚:天色将晚,傍晚。 (2)跫(qin)音:脚踏地的声音。 (3)春帷(wi):春天即将过去,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4)窗扉(fi):窗户。,返 回,ZHU TI QUN WEN TONG DU DU ZHENG CHOU YU DE SHI,主题群文通读 读郑愁予的诗,贰,一、 赋 别 郑愁予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
10、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误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
11、踏着,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赏析】 赋别是一首离别的悲歌。离别的铭心刻骨的痛苦是通过平静的、故作豁达的诗歌来表达的。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在与心爱的人欢乐相遇后终于分手了,此后伴随他的将是长久的相思与寂寞孤单的痛苦。因此,本诗尽管表面上说得相当坦然,但是通过对黑夜中风雨归程的凄凉境况的渲染,将“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所蕴含的深沉的痛苦有力地烘托出来,遂使这两句佳句脍炙诗坛。,二、 雨 说 郑愁予 第一节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
12、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二节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第三节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第四节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第五节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第六节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
13、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七节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第八节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第九节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赏析】 此诗是献给儿童的,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雨”的挚
14、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诗中“雨”的形象以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状语,并对“笑”作拟人化的描写渲染,尤其富有意味。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微思考,这两首诗歌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 赋别一诗典型地体现出忧伤的“愁予风”。爱情固然是甜蜜与温柔的,但它带给人更多的却是痛苦与苦恼。痴情男女愿意品尝这无尽的愁苦况味,从中体味到
15、思恋的甜蜜与幸福,离别带来的愁苦与忧伤,更易品尝出爱的深沉、执着、热烈。也许,爱情的甜蜜与幸福正是从痛苦与忧伤中来的。雨说一诗则清新而活泼,明朗而耐读,是老少皆宜的童歌。它极写雨后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力赞颂“及时雨”,是诗人借春雨之口,为中国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微写作,你对郑愁予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 (示例)郑愁予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休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
16、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正如杨牧所说:“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的现代。”这个评价应当说是十分中肯的。,返 回,叁,WEN BEN DU XI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素材点击】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撷素材善积累,【运用角度】,【
17、精彩运用】 唯美的文字,温柔的惬意,多情的等待,是怨妇,抑或是路人?也只有这丝竹缭绕、细雨绵绵有着小桥流水的江南,被人们吟诵了千万遍又叹惋了千百年的江南,才能孕育出如此动人的风景,甚至,如诗一般的等待。“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也许,郑愁予就是这样梦入了江南,想到一个在一座被遗忘的小楼里等待归人的女子与莲的花开花落。多少路过的行人,带来多少深情的期盼,又带走多少动人的失望,一直都是过客,一直都不见归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无声地流逝,岁月无声地散去。回首,沉淀,却是一晌无限的温柔与等待!伴随着逝去的青春,承载着憔悴的容颜。三月的东风换不回逝去的容颜,“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18、无语怨东风”。谁说“我达达的马蹄是错误”?至少,它带来等待的希望。美丽等待,美丽错误。走过江南,走近郑愁予,一种温柔与惬意逐东风涌出。飘飞的柳絮,渐响的跫音,敞开等待与绝望的心扉,是否还迷惘于等待的美丽?是否还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不是,不想,泪水竟不觉涌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美丽竟绽放得如此美丽,如此摄人心魄! 美哉!悲哉!却有如此抒情诗的绝唱!(引自错误郑愁予的美丽),衬托手法,错误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情,而是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把内在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之真实可感。如用“莲花”“寂寞的城”“窗扉”喻指女子的形象和心境。“东风”“柳絮”是春天的象征,诗人以春天的烂漫反衬思妇的落寞。,
19、悟技法勤练笔,【课文借鉴】,【运用点拨】,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作画是这样,写文章也是如此。作文时,为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其他人物或事物来陪衬、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作衬托(或烘托、映衬)。衬托是对描述对象采用的一种间接表现手法,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事物的记叙,从侧面形容、渲染,以达到突出主要描写对象、深化主题、增强文章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衬托主要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1)正衬: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如松坊溪的冬天,文章并不是一下笔就写松坊溪冬天的美景,而是用了很多笔墨去描绘松坊溪平时的优美景色,然后再写雪后松坊溪的美景。这就更加衬托出雪后的松坊溪的美。,
20、(2)反衬: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如小站中写列车经过小站的这一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车两旁依然是逼人而来的山岩和巨石。”这是用“逼人而来的山岩和巨石”来反衬车站的“小”。 衬托除了有以上两种形式外,还有“以虚衬实”“以静衬动”等形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着力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美妙幻景,及“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冻死街头,以她的幻景衬托现实,幻景愈美好,愈能突出现实的冷酷、小女孩的悲惨;观潮一文,写潮来之前钱塘江江面平静、薄雾笼罩,完全是为了反衬大潮来时钱塘江的奇特与排山倒海的气势。,在具体写作时,衬托手法还有以下几
21、种使用形式: (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故乡中,写“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作者强调“我”空虚、知识贫乏,目的就是与闰土形成对照,反衬闰土知识丰富,表达自己对闰土的羡慕和敬佩之情。 (2)以景物、环境描写,交代背景等来衬托人物。 如草原一文,开头着力描写草原的美丽景色,这与下文描述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热情欢迎、殷切款待客人有密切的联系。作者以写草原之美,生动地衬托出蒙古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 需要注意:衬托不同于对比,它有主次之分;作陪衬的事物、人物,总是用来说明或突出被陪衬的事物、人物的。因此,运用衬托手法,要
22、宾主分明,作陪衬的事物或人物与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要让读者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即时训练】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与太子在“易水诀别”时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你发挥想象,运用衬托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文字,来描写当时送别的场景。 答案 (示例)残阳如血,斜挂在西天,余晖洒在易水上,如同血染一般。群山如铁,静默无语,山的轮廓被夕阳染得殷红。不一会儿,秋风萧萧,搅动了漫天的阴霾,天空变得灰蒙蒙的,白日里,几只乌鸦发出“呀呀”的叫声,传得很远很远。易水波涛翻滚,巨浪拍打着水岸,水鸟在低空盘旋。这时,一队人马渐渐出现在易水之滨,在空旷的天幕下,白马素衣与灰暗的天地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风更猛烈了,波涛更大了,枯树枝丫被摇得像喝醉的酒鬼一样,快要支撑不住了。这队人马就这样出发了,渐渐消失在天边。,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