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894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对下列四个字的字音、笔画、笔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凸”字,t,五画,起笔是竖,收笔是横B.“沛”字,pi,七画,起笔是点,收笔是竖C.“瓜”字,gu,五画,起笔是撇,收笔是捺D.“丞”字,chng,五画,起笔是横折钩,收笔是横。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啜泣(chu) 伫立(zh) 匿名(n) 神采奕奕(y)B干涸(g) 菜畦(x) 狭隘(i) 参差不齐(c)C徘徊(hui) 倜傥(tng) 缥缈(mio) 随声附和(h)D绽开(zhn) 诅咒(z) 纯粹(su)

2、 小心翼翼(y)3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 憔悴 粗犷 翻来复去B嘹亮 吝啬 搓捻 恍然大悟C烂漫 云宵 鄙薄 见异思迁D坍塌 蜷伏 安祥 骇人听闻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绘画艺术是要_人的,他应该用自己全部手段去_观众的心。特别是油画,应充分发挥他那色彩、线条和构图的主动作用,以画面的全部魅力去激动观众,就像音乐以他的音调、节奏和旋律去激动观众一样,使观众从中得到一种_的美感享受。A感染争取不可思议B感动征服不可思议C感染征服不可名状D感动争取不可名状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神九”飞船。B.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

3、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C.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吸烟的人数是有增无减。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6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公里,这长度的35倍,就是一光年。什么叫做光年呢?比如从重庆到成都,有450公里,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公里,因此说重庆到成都有七天半的路程。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ABCD7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南朝宋志人小说集B.论语十二

4、章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C.诫子书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D.狼蒲松龄清代文学家8下列关于名著的知识,错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体裁是回忆性散文,作品回忆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C.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D.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9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

5、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10古诗文默写填空。(1)水何澹澹, 。观沧海(2)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4)岐王宅里寻常见, 。江南逢李龟年(5)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

6、城闻笛(7)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8)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9)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河流大野犹嫌束, 。潼关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1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列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B非淡泊/无以明志C非学/无以广才

7、D险躁/则不能治性(3)翻译下列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12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割席分坐 管宁与华歆,俱为东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日:“尔非吾友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俱为东汉末人 乃掷去之 宁读如故 (2)翻译下列句子。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3)选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1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父亲的清明节父亲出生贫农,身高155公

8、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

9、,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快回去吃饭,饭凉了。”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我开

10、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

11、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

12、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1)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2)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3)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4)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

13、却已经亡故,而作为00后且处于青春叛逆的同学们,多以张扬个性为名,在家中对父母色厉、行傲、我行我素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对行孝的理解。(50字左右)14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池塘里的童年 记得在哪本书上读到过一句话,人的一生是由太多的回忆来支撑组成的。我品味着这句话,它像一朵慢慢绽放的莲,浸润着心灵的悸动,一圈圈涟漪层层展开,荡漾在我童年岁月的那洼池塘。那洼池塘在村子的西头,不深,不大。 春天,它披着一层翠绿的浮萍,像个羞涩的少女一样,悠荡着我们这群男孩子嬉戏的梦。放学后,脱光了脚丫,试探地把淘气的脚浸入池塘里,微微的凉气让我们不得不甩甩脚上的水滴,贪婪地看着这满塘的清秀,重又穿上鞋子。三三两

14、两地坐在河边,看那些悠闲的鸭子霸占了池塘。有淘气的孩子还会从路边捡了孤独的石片,弯下腰,扬起胳膊,使劲地向水面上扔出去,溅起一连串波纹,像一个曼妙的仙子翩翩起舞。扔石片的孩子看着水面上的波纹慢慢消失,蹲下来,托了红润的腮,眼里满是憧憬。 在孩子们吵闹的期盼中,夏天终于悄悄地来了。大片的荷叶,舒展着带露的心事,一点点长大,足以挡住水里捉迷藏的孩子。一簇簇粉嫩的荷花,怒放着少女般明媚的脸。淘气的孩子们脱得只剩下一条小裤衩,一个个像小青蛙一样跳进了池塘,又像一条条小鱼一样畅游在荷叶之间,分不出哪是孩子的脸,哪是莲花的瓣。炎热的中午也阻挡不住孩子们的脚步,一并瞒了大人,相约在池塘边嬉戏,撩飞溅的水花,

15、追赶慵懒的鸭子,偷吃饱满香甜的莲蓬,和头上的太阳一起捉迷藏。哪家大人在池塘边喊:“大晌午的也不睡一会儿觉!”那一刻,池塘的小家伙们捂着嘴巴偷偷笑着;等大人一走,又赶紧抓住池塘给予的快乐痛快撒欢。有上学的孩子迟到了,老师问:“是不是到河里疯去了?”那孩子扭捏着不承认。老师伸出指甲轻轻地在迟到的孩子胳膊上一划,便出现了一道蓝白色的痕迹,显然是刚从河里出来。迟到的孩子低下头,说:“我只玩了一会儿。”顿时引来同学们哄堂大笑。 秋天来了,水中的荷叶蜷曲着枯黄的身子。荷花全部散尽,似一池的哀伤。孩子们还不歇着,拿着用罐头瓶或家用的筛子做的钓鱼工具,里面放上一块从家中偷来的煎腊肉,投到水中,静静地等着馋嘴的

16、鱼儿上钩。不远处,有谁的妈妈在河边的石板上悠闲地洗衣服,夕阳下,似一副柔美的画。 不知什么时候,顽皮的雪精灵趁着夜色,悄悄地潜入那洼池塘。池塘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孩子们挽着雪精灵的手,一起滑冰。摔倒了,抹抹鼻涕揉揉屁股,又站起来。池塘的一边,大人们穿着胶鞋,挖开池塘的一角,露出了深黑色的泥土和胖乎乎的莲藕。 池塘里的童年,变换着岁月,抚摸着落在池塘里清脆的笑声。不经意间,那群孩子就这样长大了。(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写了童年与池塘有关的哪些事情?(2)全文看,文中划线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四处划线)(3)“有淘气的孩子还会从路边捡了孤独的石片,弯下腰,扬起胳膊,使劲地向水面上扔出去,溅起一连串

17、波纹,像一个曼妙的仙子翩翩起舞。”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结合语境,从人物角度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蕴涵的情味。在孩子们吵闹的期盼中,夏天终于悄悄地来了。老师伸出指甲轻轻地在迟到的孩子胳膊上一划,便出现了一道蓝白色的痕迹,显然是刚从河里出来。四、作文(共1小题,满分0分)15题目: ,谢谢你给我的关爱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要写出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和校名;(3)文章不少于600字;(4)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美观。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对

18、下列四个字的字音、笔画、笔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凸”字,t,五画,起笔是竖,收笔是横B.“沛”字,pi,七画,起笔是点,收笔是竖C.“瓜”字,gu,五画,起笔是撇,收笔是捺D.“丞”字,chng,五画,起笔是横折钩,收笔是横。【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笔画的掌握。【解答】ABC正确;D有误,“丞”字是六画,笔顺是:横撇(横钩)竖钩横撇撇捺横。故选:D。【点评】平时写字要注意笔顺书写正确规范。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啜泣(chu) 伫立(zh) 匿名(n) 神采奕奕(y)B干涸(g) 菜畦(x) 狭隘(i) 参差不齐(c)C徘徊(hui) 倜傥(tng) 缥缈(mio) 随

19、声附和(h)D绽开(zhn) 诅咒(z) 纯粹(su) 小心翼翼(y)【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A正确;B错误,“干涸”的“涸”应读“h”,“菜畦”的“畦”应读“q”;C错误,“随声附和”的“和”应读“h”;D错误,“纯粹”的“粹”应读“cu”。故选:A。【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3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 憔悴 粗犷 翻来复去B嘹亮 吝啬 搓捻 恍然大悟C烂漫 云宵 鄙薄 见异思迁

20、D坍塌 蜷伏 安祥 骇人听闻【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平时要多留心,牢记成语和一些固定短语及词语的正确写法。【解答】A有误,“翻来复去”写作“翻来覆去”;B正确;C有误,“云宵”写作“云霄”;D有误,“安祥”写作“安详”。故选:B。【点评】考查字形的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要关注形声字的形旁,还要注意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书写。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绘画艺术是要_人的,他应该用自己全部手段去_观众的心。特别是油画,应充分发挥他那色彩、线条和构图的主动作用,以画面的全部魅力去激动观众,就像音乐以他的音调、节奏和旋律去激动观众一样,使观众从中得到一

21、种_的美感享受。A感染争取不可思议B感动征服不可思议C感染征服不可名状D感动争取不可名状【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感染,指将感动地深入人心,程度上重于“感动”体现了艺术的力量;这里指艺术以独特的特点使人信服的意思,所以“征服”最恰当;不可思议,指难以想象,无法理解。语境中表达难以说出来的意思,“不可名状”符合语境。故选:C。【点评】此题解答,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辨析各个词义。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神九”飞船。

22、B.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C.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吸烟的人数是有增无减。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把“发射”与“研制”位置互换;。B有误,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C正确;D有误,两面对一面,去掉“能不能”;故选:C。【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

23、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6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公里,这长度的35倍,就是一光年。什么叫做光年呢?比如从重庆到成都,有450公里,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公里,因此说重庆到成都有七天半的路程。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

24、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ABC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依次排序即可。【解答】阅读语段,文本介绍的是光年的知识,属于说明性语段。首先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即是首句,排除D;句是对光年这一概括的解释说明,应该承接句;即可排除B和C;句是进一步说明,应该承接句;句是说明其应用,句是具体举例说明,应该在指的是句后。据此,正确的排序为:。故

25、选:A。【点评】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依次排序即可。7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南朝宋志人小说集B.论语十二章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C.诫子书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D.狼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

26、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解答】ACD正确;B有误,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不是“战国时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8下列关于名著的知识,错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体裁是回忆性散文,作品回忆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C.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D.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

27、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性阅读。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名著知识,逐一对照选项,判断正误。【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基础知识及内容分析。ACD正确B有误。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三国演义才是罗贯中的作品。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多部名著,综合性较强,但是考点集中于基础性知识,只要学生掌握名著的基础知识,即可顺利答题。9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

28、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

29、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解答】本诗尾联是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意为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表达了作者羁旅漂泊思乡之情,而非D项所说的“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所以D错误。故选:D。【点评】“一帆悬”中“悬”字是本诗用的妙字,写船帆笔直高挂,富有形象感,以小见大,表现了

30、平野开阔、和风吹佛、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10古诗文默写填空。(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

31、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山 岛竦峙 (重点字:竦)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重点字:啼) (3)夜发清溪向三峡 (重点字:溪)(4)崔九堂前几度闻(5)遥怜故园菊(6)回乐烽前沙似雪 (重点字:烽) (7)便引诗情到碧霄 (重点字:霄)(8)何当共剪西窗烛(9)夜阑卧听风吹雨 (重点字:阑)(10)山入潼关不解平(重点字:潼)【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

32、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1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列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疾行,指迅速逝去。(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B非淡泊/无以明志C非学/无以广才D险躁/则不能治性(3)翻译下列句子。静以修身

33、,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分析】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

34、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驰:疾行,这里是迅速逝去的意思。(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A错误,句意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正确朗读节奏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BCD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重点字的意思,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句意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

35、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重点字的意思,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4)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答案:(1)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疾行,指迅速逝去。(2)A(3)以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

36、节俭来培养品德。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点评】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2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割席分坐 管宁与华歆,俱为东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日:“尔非吾友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俱为东汉末人都乃掷去之于是,就宁读如故像(2)翻译下列句子。割席

37、分坐,曰:“尔非吾友也。”(3)选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分析】【参考译文】 管宁与华歆,都是东汉末期人。当初,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都

38、是东汉末期人。俱:都;句意:又扔了它。乃:于是,就;句意: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如:像。(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重点词:割,分割。分,分开。尔,你。非,不是。句意: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采用“人+事”的方法加以概括即可。文章叙写了两件事,分别是:管宁与华歆两人看到金子时的不同态度(见地有片金,管挥锄,

39、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两人在高贵的人经过时的不同反应(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告诉人们:交友要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这样才有共同的语言,才能促进两人一起发展。答案:(1)都;于是,就;像。(2)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3)两人看到金子时的不同态度:两人在高贵的人经过时的不同反应。【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父亲的清明节父亲出生贫农

40、,身高155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

41、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快回去吃饭,饭凉了。”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

42、骂都少了。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

43、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

44、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1)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2)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3)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4)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而作为00后且处于青春叛逆的同学们,多以张扬个性为名,在家中对父母色厉、行傲、我行我素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对行孝的理解。(50字左右)【分析】文章通过回忆“我”父亲之间与清明节有关的几件事:父亲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父亲一次追打已渐长大的儿子未能追上“我”;父亲年老后一次随儿子清明上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