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课件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9754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夜雨寄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6.共:副词

2、,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

3、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诗歌主旨,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

4、写而自深矣。”,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1.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D,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