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670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结构为线粒体,可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运出细胞提供能量,A错误;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神经递质经过时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不是主动运输,C错误;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引起的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改变有关,故与膜的选择透过性

2、密切相关,D正确。22017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

3、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3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A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B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D切断小白鼠脊髓与脑干的联系小鼠仍可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控制答案A解析脑干与心跳、消化、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有关,小脑与运动平衡有关,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A错误;反射的完成需借助完整的反射弧,若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B正确;切除小鼠的胸腺,T细胞缺失,其参与的

4、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C正确;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切断脊髓与脑干的联系,排尿反射弧完整,可发生排尿反射,但失去了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控制,D正确。42017河南洛阳五月统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必须在结构完整的反射弧中才能产生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C神经元在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均有离子进出D突触小体上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解析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反射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中才能产生,A错误;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B错误;神经元在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均有离子进出,C正确;突触小体上可以完成电信号到

5、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电表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只发生1次偏转答案C解析a点未受刺激时处于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受刺激后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之后又恢复静息状态,A正确;若刺激a后,电表都会偏转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正确;由于突触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电表只发生1次偏转,电表偏转2次,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

6、的,C错误,D正确。62017山西太原月考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答案B解析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A正确;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B错误;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C正确;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D正确。72017辽宁马鞍山一中模拟下列

7、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此反射活动能准确、快速完成 C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A正确;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在突触前膜上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该过程共穿

8、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82017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三诊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D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

9、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错误。9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

10、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102017青海西宁高三一模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Na通道答案D解析用药物处理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的峰值较正常的低,说明Na内流量较正常少,即药物阻断了部分Na通道,D正确。112017湖南六校联考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

11、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丁区域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正确。12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模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2。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

12、果是()答案C解析若将记录仪的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短暂时间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的状态,电位差是0;兴奋传导到B时,A为正电位,B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0电位,故选C。二、非选择题132017北京海淀检测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缩鳃反射发生时,

13、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内流减少,导致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1)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负电位正电位(2)d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Ca2神经递质降低(4)增加解析(1)由图1分析可知,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

14、部位Na内流,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2)若给予b处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习惯化后,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结合图2分析可知,是由于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14如图为缩手反射弧结构以及痛觉信息的流向部分示意图,A、B为反射弧上位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刺激图中位点A,该处细胞膜内电位变化情况是_,这种变化主要与_离子的

15、跨膜运输有关,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肌肉,致使肌肉收缩,该过程_(选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2)假如要通过刺激位点A和B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验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_。(3)缩手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为_。无意间,某同学被钉扎时有缩手反应,而医生在给他打破伤风针前做皮试时,他并没有把手缩回去,这说明缩手反射受_的调控。答案(1)由负变正钠不能(2)刺激A点,测量B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B点,测量A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3)脊髓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解析(1)神

16、经纤维受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这种变化与钠离子大量内流有关。刺激A点,A点位于传入神经上虽然效应器产生了相应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故不能称为反射活动。(3)从图中信息可知,缩手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15图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表为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部分离子分布及通透性情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分析表信息可知,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_(填离子符号)外流有关,该离子外流的跨膜运输应为_(填“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2)图中对应的膜电位情况为_(填“外正内负”或“外负内正”),段内由于钠离子通道

17、关闭,由此推测该段膜电位的变化主要与_有关。(3)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方向性分别为_和_,兴奋传递过程的信号分子是_,该类信号分子可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发挥作用后通常再与相应的_结合而失活。答案(1)K被动运输(2)外负内正K外流(3)单向性(或单向)单向性(或单向)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水解酶解析(1)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电位。表中信息显示,静息状态下,K浓度膜内高于膜外,膜对K的通透性大,此时膜对其他离子的通透性较小,据此可知,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有关,该离子外流的跨膜运输应为被动运输。(2)图中的处表示动作电位,此时对应的膜电位情况为外负内正;段表示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此段内钠离子通道关闭,由此推测该段的膜电位的变化主要与K外流有关。(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方向均为单向性(或单向)。兴奋传递过程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该类信号分子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通常再与相应的水解酶结合而失活。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