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561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湘潭市一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的共同滋养。其中,敦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2、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一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地域文化。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承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

3、么道理的。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敦煌文化既有多种文化形态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兼容了不同文化形态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变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

4、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我们才造就了敦煌文化,并使敦煌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绝不希望用中国这一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70多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中国文化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和而不同而不统的精神。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复兴,这一“

5、基因密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 (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敦煌文化具有“通而不统”的精神,这使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B. 敦煌曾是多种文明形态的交汇之所,这种历史环境形成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C. “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基础上形成,两者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用中国智慧解决人类问题,但并不能以此统一世界各种文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论证敦:惶文化的精

6、神,更具现实意义。B. 文章通过和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的比较,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世界性的特点。C. 文章从敦煌文化的形成、传承渊源等多方面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通而不统”“和而不同”两者概念之间的不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是因为中国文化是唯一没断裂的世界文明。B. 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是错误的。C. 如果敦煌文化不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那么它就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D. 相比较于其他中华文化如齐鲁文化,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

7、一指的。【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通而不统”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形成错,原文只是说“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故答案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D,文章运

8、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通而不统”“和而不同”两者概念之间的不同。“运用对比”错,没有对比手法;“两者的不同错,只是阐释相同点。故答案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分析、整合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强加因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原因,文中并没有提及。选项C,“就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说法过于绝对。选项D,“敦煌文化的独立性、兼容性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于文无据,“首屈一指”指居于第一位的,原文没有相关信息。故答案选

9、B。【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CRISPRCas9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生

10、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2016年,来自四川大学的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CRISPRCas9技术从此开启了人类基因编辑的新纪元。CRISPR这一叫法是90年代由西班牙科学家FrancisMojica首次提出的,他通过深入研究首先发现,细菌和古生菌DNA中一连串作为原始免疫系统基础的重复序列,能够帮助细菌“记录”病毒入侵者的DNA;Cas9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识别在CRISPR中存储的特殊序列,并通过序列匹配剪切所有的DNA。虽然CRISPRCas9在90年代就被发现,

11、但直到2012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詹妮弗杜德纳和艾曼妞卡朋特才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这篇文章介绍了当CRISPRCas9这一体系从细菌中取出,再引入那些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发生了什么。“在真核生物中,当你剪切DNA时,你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摘编自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新浪医药2018年3月5日)材料二: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创了CRISPR的早期应用,当时科学家们使用早期版本的CRISPR来对抗牛奶和酸奶中的主要细菌,该细菌总是被病毒感染。那时候,CRISPR技术仍不成熟。由于气候变

12、化的影响,我们急需使用CRISPR保护粮食和农产品免受新细菌的侵害。基因编辑可以使种植更加高效,可以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主要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也可以创造出不受干旱和其他环境影响的作物。基因编辑会影响我们吃的食物,因为食物基因被编辑以后,食物有可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可以在杂货架上保存更长时间。另外,运用CRISPR技术还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2017年10月,北京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使用CRISPR对猪肉进行遗传工程改造,使猪体脂肪减少了24。研究人员将小鼠基因插入猪细胞中,这样猪可以更好地调节体温。(摘编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争议和未来,搜狐科技2018年2月23日)材料三:不久

13、前,霍金在其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提到,未来将出现被改动基因的“超级人类”,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会增强,甚至将提高智力和寿命。而霍金恐怕也没想到,他所想的未来竟然在其离世后不到一年就来了。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对于这项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人们的反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霍金在其遗作中说过,如果一部分人变成了“超人”,作为普通人将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随着基因改造技术的普及,“普通人类”将会逐渐消失,都变成经过基因改造的“超人”;二是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法通过基因改造进行提升的普通人类将变得“可有可无”,普通人类将会被“奴役”或是面临清洗。关

14、于改变基因来避免某种疾病的做法,是否能够取得效果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旦基因编辑不完全,那么非但无法预防疾病,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像此次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以预防艾滋病的做法,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穆斯努鲁提出“没有正常的CCR5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比如西尼罗河病毒,死于流感的风险也会增加”。而在其实际效果之外,还存在十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学者认为以任意手段暂时或永久增加人体机能是十分“可怕”的,不光有学者对其担忧,前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做过相应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民众也对基因编辑技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摘编自抵制基因编辑技术,人类到底在恐惧什么?,智能相对论20

15、18年11月28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FrancisMojica首先发现的CRISPRCas9技术,之所以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B. 当科学家从细菌中取出CRISPRCas9,再引入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剪切DNA便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C.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始将CRISPR技术应用于人类食物生产这一领域,但早期应用阶段的CRISPR技术还不成熟。D. 霍金在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曾预言,若部分人变成了“超人”,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造成

16、普通人类要么变身“超级人类”,要么被奴役或面临清洗。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从积极角度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有所肯定,认为这一技术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B. 基因技术不仅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还能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C. 专家穆斯努鲁对此次贺建奎基因编辑免疫艾滋病婴儿事件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没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D. 对基因编辑技术以任意手段增加人体机能的做法,一些学者和部分受访民众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并表达出不同程度的担

17、忧。6.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4. A 5. B 6. 材料一侧重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材料二侧重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和食物生产领域的应用优势;材料三侧重报道的是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忧虑。【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A项,“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因果关系不成立,根据材料一“但是真正让它

18、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可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使得这一技术更受人关注,而不是“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的原因。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B项,“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错,根据材料二“食物有可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可以在杂货架上保存更长时间”可知,是“有可能”,而不是“必然”,混淆了可能性与必

19、然性。【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材料一围绕“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20、。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 “他通过深入研究首先发现,细菌和古生菌DNA中一连串作为原始免疫系统基础的重复序列,能够帮助细菌“记录”病毒入侵者的DNA;Cas9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识别在CRISPR中存储的特殊序列,并通过序列匹配剪切所有的DNA”“在真核生物中,当你剪切DNA时,你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展开,主要是基因编辑技术的重大影响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材料二围绕“基因编辑可以使种植更加高效,可以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主要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也可以创造出不受干旱和其他环境影响的作物”“另外,运用CRISPR技术还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展

21、开,主要是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和食物生产领域的应用优势;材料三围绕“不久前,霍金在其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提到,未来将出现被改动基因的超级人类,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会增强,甚至将提高智力和寿命”“而在其实际效果之外,还存在十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展开,主要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可能带来的忧患。分点概括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

22、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式理发店于坚我偶然在云南的一个小县城发现了这个理发店,因为它样子过于老旧,就走进去。我并不想理发,我很多年没有进过理发店了,但到了里面,某种遗忘已久的经验忽然复苏,令我激动,我当场决定在那把老式理发椅上躺下来,刮一个光头,这种理发店在二十年前是十分普遍的。给我理发的师傅姓李,他说,这种理发店在本地

23、只剩下他这一家了,以前都是这种,现在大部分都改成香港那种了,烫头、有大镜子的那种。老李和妻子以及一个合伙人三个人经营的这个理发店,每个月租金两千元。没有招牌,在县城的城门楼附近,除了知道的人,外来人不会发现这是一家理发店。理发店里光线很暗,镜子的周围已经发黄,照出来的人,边缘是模糊的,像是旧时代的肖像。店里只有一把老式的、靠背可以放倒的理发椅,枕头的皮垫已经坏了,用一段木头代替,这是老李专用。洗头在最里面,一个小门进去,里面是一个小天井,一把椅子,一个黑乎乎的洗脸架,旁边支着一个炉子,烧的是蜂窝煤,上面有一把大茶壶。老李倒了些热水在脸盆里,用手指试试水温,又用瓢在旁边的瓦缸里舀了些冷水掺进去,

24、开始给我洗头。当温热的水流顺着我的头皮淌下来的时候,某种体验在我的记忆里复苏了。太遥远了,我甚至看见旁边坐着正在摸着刚剃好的光头的老爹。我立即对老李产生了信任和安全感。后来,老李有些女性化的柔软的手指在我头上飞舞起来,他的手像是一只苍老的蝴蝶。老李,一把捉过吊在镜子旁边的戗刀皮,把刮刀在上面戗了几下,又用一个毛笔,在一个玻璃瓶里蘸了些什么,涂在刮刀上。这是酒精,消毒的。老李说。然后开始在我头上刮起来,一种痒丝丝的感觉从头上开始,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我觉得自己又变成了童年时代种在理发椅上的那株芝蔴。1998年9月29日,在云南大理,理发师老李的刮刀下,我重新成了一个旧时代的顾客,享受着那种老派的

25、、亲切、温暖、不讲究卫生的服务。我发现,对我来说,理发的实用性已经不存在,这个过程就像一个行为艺术的现场那样令我激动,它有着所谓艺术的一切特征:对经验的陌生化的复苏,独一无二、经典的,来自往日非常普遍的庸常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方式;古典气质的视觉效果,由于时间的打磨而深浅不一的发黄的色调,使整个理发店看上去就像一幅油画。具有戏剧效果的理发功夫,那种慢条斯理,那种边理发边与人闲聊的功夫,那种对待顾客头部的亲切、熟悉、客气都是大师级的。理发店像一幅作品一样打动我,而且,这幅作品是有过程、气味、触觉、空气、色彩和声音的,犹如一个穿越时间的隧道,我被身临其境地带回了往日的时光,一本小说,一幅画,一首

26、诗都不会产生这种效果,老李并不知道他的服务已经超值,时间已经把他的理发店塑造成作品。艺术其实是一个比艺术家们所自以为是的更为丰富的范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间一切皆诗,老李的理发店体现的是日常生活的诗意,理发馆曾经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庸的部分,但正是它最不易觉察的朴素组成了我们生活的普遍的诗意。当它普遍存在的时候,我们的美学并不尊重它。我们向往宏大的事物,只有当这种诗意成为世间罕见之物,我们才突然发现,其实那些宏大的事物与具体的日复一日的人生毫不相干。老李一辈子都在干理发这行,他媳妇也跟着他学会了理发,他们是经人介绍认识、恋爱、结婚的。理发店是20世纪50年代开的,老李1964年来到这里工作,拿的

27、是记件工资,四六开,收入一元,他得四角。当时理个头一角、一角五分,后来三角、四角、五角慢慢涨上来,现在理一个光头是一块五,修发加吹发两块。现在理发,是各干各的,各收各的钱,房租三个人平摊。我们不消上税,挣的钱太少,只够自己用,国家不要我们上。老李说。头刮干净了,老李拿过另一只瓶子,从里面抠出一小坨白色的东西,抹在我头上,我立即闻出来,是雪花膏,还是童年时代的那种味道。现在,老李的理发店的主顾基本上都是熟人街坊。来了就坐下,也不消问要剃什么发型,老李清楚他们的头,就像清楚自己手掌上的纹路。老李的店离村庄近,所以到他店里理发的农民最多。赶街天理发要排队。这里便宜,老式,我们不去那些新式理发店,贵,

28、理得怪,不习惯,农民说。但说这话的是中年农民,他儿子的头可不来这里修理,他儿子要去理五块一个的那种,还想学着昆明人,把前额的一绺头发,染成黄的。(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把在老式理发店理发当作了一种行为艺术,老式理发店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审美对象。B. 文章多用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受,平实的语言中又蕴含深意,不失隽永。C. 作者侧重于描述生活的细节,表现出对平常人个体生命与生存环境的关注,体现了百姓生活的平凡与韧性。D. 文章结尾叙述农民的儿子要去理“五块一个的那种”头发,看似不动声色,实际上隐含

29、了对新生活的向往。8. 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笔墨记叙老李的经历?请简要分析。9. 文章体现了日常生活的哪些诗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写出了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的坚韧、细致与朴素,丰富了老李的形象;反映时代变迁,表达了对老李的敬意,为作者的感悟张本;显示了日常生活的诗意,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眷恋,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9. 日常生活中最不易觉察的朴素,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理发店老旧的陈设富于古典气质;理发店的色调由于时间的打磨,看上去像一幅油画:老李理发的老派、亲和与技艺,把人带回到往日时光,整个过程像一个行为艺术。【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30、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本题D项,文章结尾叙述农民的儿子要去理“五块一个的那种”头发,并不是隐含了对新生活的向往,而是隐含了年轻人不理解老一辈人朴实生活的无奈、以及作者对老式文化丢失的担忧。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1、。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本题中,问题是“为什么用大量笔墨记叙老李的经历”,结合本文内容分析可知,人物形象角度,通过第2段“老李和妻子以及一个合伙人三个人经营的这个理发店,每个月租金两千元”,第3段 “老李倒了些热水在脸盆里,用手指试试水温,又用瓢在旁边的瓦缸里舀了些冷水掺进去,开始给我洗头”可知,老李的日常生活

32、,丰富人物形象特征;内容上,通过第2段“这种理发店在本地只剩下他这一家了,以前都是这种,现在大部分都改成香港那种了,烫头、有大镜子的那种”,第三段“洗头在最里面,一个小门进去,里面是一个小天井,一把椅子,一个黑乎乎的洗脸架,旁边支着一个炉子,烧的是蜂窝煤,上面有一把大茶壶”可知,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主旨角度,通过第3段“我觉得自己又变成了童年时代种在理发椅上的那株芝蔴。1998年9月29日,在云南大理,理发师老李的刮刀下,我重新成了一个旧时代的顾客,享受着那种老派的、亲切、温暖、不讲究卫生的服务”可知,引起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怀念。据此整理答案。【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筛选信息的能

33、力。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本题中,题干问的是“文章体现了日常生活的哪些诗意”,与之一样的句子“老李的理发店体现的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在第4段,是对上文描述的总结,与之有关内容从上文来筛选。上文中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行为艺术的现场那样令我激动,它有着所谓艺术的一切特征”“古典气质的视觉效果,由于时间的打磨而深浅不一的发黄的色调,使整个理发店看上去就像一幅油画”“那种慢条斯理,那种边理发边与人闲聊的功夫,那种对待顾客头部的亲切、熟悉、客气都是大师级的”“老李并不知道他的服务已经超值,时间已经把他的理

34、发店塑造成作品”,据此从老李理发店的陈设、色调、技术和诗意之间的联系来分点整理。【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35、。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章得象,字希言,世居泉州。高祖仔钧,事闽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得象母方娠,梦登山,遇神人授以玉象,及生,父奂复梦庭积象笏如山,故名。长而好学,美姿表,为人庄重。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他日博胜,得宗谔金一奁;数日博又负,即反奁与宗谔,封识未尝发也。其度量宏廓如此。迁户部侍

36、郎,遂拜集贤殿大学士。帝谓得象曰:“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庆历五年,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薨。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在中书凡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得象经画当世急务。富、韩俱少年执政,颇务兴作。章郇公位丞相,终日默然,如不能言。或问郇公:“富、韩勇于事为何如?”曰:“得象每见小儿跳踯戏剧,不可诃止。俟其抵触墙壁,自退耳。方锐于跳踯时,势难遏

37、也。”后富、韩二公,阅历岁月,经涉忧患,始知天下事不可妄有纷更。而王荆公年少气盛,强项莫敌,尽取祖宗典制变乱之,二公不可救止而去,始叹郇公之贤也。初,闽人谣曰:“南台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时,沙涌可涉云。(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有改动)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B. 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C. 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D. 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

38、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竹片、玉或象牙制成,上面可以记事。B.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 乘舆,可指乘车或泛指车辆,也可泛指皇帝用的器物。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D.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始设于唐。在明、清两代,读书人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做翰林。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章得象得名颇为神奇。其母怀着他时,梦到有神人送她

39、一只玉象;出生后,其父又梦到庭院里象笏堆积如山,所以取了这个名。B. 章得象为人庄重厚道,气度宽容。这是他得到杨亿举荐和皇帝重用的主要原因。C. 章得象清正忠诚,不攀附权贵。宦官气焰很盛的时候,章得象也不对他们假以辞色。D. 章得象老成持重,受人称赞。富弼、韩琦锐意变革时,他默然不言。后来通过王安石变革,富、韩二人才真正认识到章得象的贤能。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日博又负,即反奁与宗谔,封识未尝发也。(2)俟其抵触墙壁,自退耳。方锐于跳踯时,势难遏也。【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过了)几天,他赌博又输了,就把匣子返还给李宗谔,(匣子)上

40、的封条都没有打开。(2)等到他撞上了墙壁,自然就会后退了。在他坚决要跳跃的时候,那种形势下,(旁人)是很难阻止他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意思是“从前太后执掌朝政,大臣们的奸邪和正直,朕都默默地记在心中。你清廉忠诚不依附任何权贵,而且没有任何私自的要求,如今任用你,就是凭的这一点”。 “向者”表示

41、时间,作“太后临朝”的时间状语,从前太后执掌朝政,之间不断开,排除AC;“用”即“任用”,它的宾语是“卿”而不是“卿职”,应是“今日用卿”,如今任用你,“职”是“由于”(或作“只,就”解)的意思,和“此”放在一起,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读书人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做翰林”错误,翰林是从进士中选拔出来的,但不能说考中了进士就能做翰林。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

42、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本题B项,“这是他得到杨亿举荐和皇帝重用的主要原因”错误,根据“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可知,皇帝重用章得象,是因为其清廉忠诚不依附任何权贵,而且没有任何私自的要求。故选B。【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本题(1)中,“博”,赌博;“奁”,匣子;“发”,打开。(2)中,“俟”,等到;“锐”

43、,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遏”,阻止。【点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章得象传译文章得象字希言,世代居住在泉州。高祖章仔钧,在闽任建州刺史,于是全家定居在浦城。章得象母亲正怀孕时,做梦登山,遇到神人授予玉象,到章得象降生时,其

44、父又梦见家中填积的笏板像山一样高,因此命名。章得象长大后好学,体貌优美,为人庄重。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杨亿认为章得象有辅佐王公之才,向朝廷进行推荐。有人问他,杨亿说:“闽州人轻率气量狭小,而章公庄重深厚,这是他的可贵之处。”章得象曾经与杨亿在李宗谔家进行戏博,一晚上输钱三十万,但章得象照样酣睡自如。又一天戏博获胜,获得李宗谔一奁金,数天后又输了,立即将一奁金交给李宗谔,奁上的封条都没有开启。他的气量宽宏就是如此。升为户部侍郎,于是授职集贤殿大学士。真宗对章得象说:“从前太后执掌朝政,大臣们的奸邪和正直,朕都默默地记在心中。你清廉忠诚不依附任何权贵,而且没有任何私自的要求,如今任用你,就是凭的

45、这一点。”庆历五年(1045),封为郇国公,调往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去世,按以往惯例,致仕官员皇帝不亲自祭奠,仁宗特地前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文宪”。皇祐年间(10491054),改谥号为“文简”。章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执掌朝政,宦官势力正盛,太后每次派遣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一定脸色严肃接待他们,有时不说一句话。在中书共八年,宗党亲戚,都抑制而不进用。 仁宗执意治理天下大事,任用韩琦、范仲淹、富弼,让他们与章得象共同管理策划当世最急需的事务。富弼、韩琦都是年少执政,很是致力于国家的振兴。郇公章得象位列丞相,却整天不说话,就像是不能说话一样。有人问章得象:“富弼、韩琦勇于任事,你怎么看

46、?”章得象回答说:“我常常见到小孩子跳跃嬉戏,呵止不了。等到他撞上了墙壁,自然就会后退了。正在他坚决要跳跃的时候,那种形势下,(旁人)是很难阻止的。”后来富弼、韩琦二人,经历了许多岁月,经过了忧患,才知道天下的事不能随意变乱为治。然而荆国公王安石年少气盛,执拗无人能比,完全把祖宗的典章制度改变了,富、韩二人不能阻止挽救而离去,才感叹郇公章得象的贤能。当初,闽人的歌谣说:“南台江江岸合龙就要出宰相。”到章得象任宰相时,南台江中沙子上冒可以渡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47、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理会:通达事理。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B. 本诗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出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C. “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D. 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15. 前人曾称赞

48、“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答案】14. B 15. 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村未见百娃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本题B项,“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错误,根据“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可知,聚会场合卫士的画戟排列如森林,内室满是燃香的芬芳,但是没有详细场景描写。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