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附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286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附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附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附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附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附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附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基础及运用(18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霎时(ch) 瘫痪(tn) 菡萏(yn) 倜傥(t)B竹筛(shi) 憔悴(cu) 澹澹(dn) 沧海(cng)C悔恨(hu) 水藻(zo) 朗润(rn) 应和(h)D搓捻(nin) 衣裳(chng) 撒盐(s) 惭愧(ku)2(3分)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畅销 决别 枉然 絮絮叨叨B蹒跚 花端 暴怒 不求甚解C凄冷 潇瑟 淋漓 美不胜收D睫毛 自卑 枯腾 恍然大悟3(3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

2、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春明的几次考试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C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D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各得其所。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B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广州亚组委最终确定“五羊”为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C微笑是一曲动听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5(3分)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可

3、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ABCD6(3分)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是()A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B就是这个人莎莉文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C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D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7(12分)文学常识积累。(1)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 。(2)江南逢李龟年中抒发作者重逢故人而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 。(3)一个漂泊异国他乡

4、的游子,面对落日触景生情,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 。(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回答)(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二、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8(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

5、?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解】为相:做宰相。镒:二十两。安:怎么。对:回答。治官:做官。事亲:侍奉亲人。馆:这里指家。去:送还。造:到去。就狱:接受处分。承承:谨慎小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翻译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宜尔子孙承承兮。(3)【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9(15分)【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

7、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甲】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 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描写出其 的特点。(2)【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的是济南冬天 图,从 、 、 三个方面描述其妙处。(3)【甲】文中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把侧面描写的句子摘出来。(4)两段文字都可以说是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甲】文是从

8、到 ,【乙】文是从 到 。(5)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我选择第 句,我的分析是: 。10(17分)黑发底下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

9、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蹚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南

10、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找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

11、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

12、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

13、,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文/简默有删改)(1)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2)第段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3)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处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4)请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5)与第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

14、的句子是 。三、综合性学习(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新闻网讯: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省商务厅2017非洲国家民族政策与实践研修班的19名学员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四、名著阅读(共5分,每空一分)12(5分)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

15、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_和_,令人回味无穷。(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五、作文(60分)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13(60分)题目:和 在一起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个字左右的文章。14作文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作家毕淑敏还说幸福需要提醒。幸福是清闲无事,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

16、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攫取与占有,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递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出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 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它?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17-2018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附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及运用(18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霎时(ch) 瘫痪(tn) 菡萏(yn) 倜傥(t)B竹筛(shi) 憔悴(cu) 澹澹(dn) 沧海(cng)C悔恨(hu) 水藻(zo) 朗润(rn) 应和(h)D搓捻(n

17、in) 衣裳(chng) 撒盐(s) 惭愧(ku)【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解答】A“霎”读作“sh”;“萏”读作“dn”;B正确;C“藻”读作“zo”;“和”读作“h”;D“裳”读作“shang”。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2(3分)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畅销 决别 枉然 絮絮叨叨B蹒跚 花端 暴怒 不求甚解C凄冷 潇瑟 淋漓 美不胜收D睫毛 自卑 枯腾 恍然大

18、悟【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A有误。“决别”的准确书写“诀别”,注意“畅销”的书写。B准确。 注意“蹒跚、不求甚解”的书写。C有误。“潇瑟”的准确书写“萧瑟”,注意“淋漓”的书写。D有误。“枯腾”的准确书写“枯藤”,注意“恍然大悟”的书写。故选:B。【点评】回答此题时,要细心辨析词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语,细心查找资料,熟练掌握。3(3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春明的几次考试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C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D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

19、各得其所。【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运用正确;B、运用正确;C、运用正确;D、各得其所,各人都得到满足,也指每个人或事物都有自己恰当的位置。故选:D。【点评】此题作答,通过读来理解句意,然后结合平时的词语积累辨析。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B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广州亚组委最终确定“五羊”为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C微笑是一曲动听的音

20、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解答此题,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句式杂糅,可将“每当”去掉;B、语序混乱,可将“广泛征集”与“精心筛选”调换位置;C、没有语病;D、搭配不当,可将“降低”改为“减轻”。故选:C。【点评】此题,可结合对语句的理解,结合常见病句类型辨析作答。5(3分)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21、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ABCD【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要注意找到句子内在的搭配关系。【解答】要抓住句子前后相互搭配,“润滑剂”可以消除摩擦;镇定剂让人们平静,阳光消除积雪,桥可以让人们沟通。按照此逻辑,可以选出答案为C。故选:C。【点评】句子搭配要注意内在逻辑、搭配、句式等等方面进行分析。6(3分)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是()A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B就是这个人莎莉文

22、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C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D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分析】考查重点是辨析和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此题难度不大。【解答】A解释说明;B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转折;D解释说明;故选:C。【点评】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号。它的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如果解释或补充的话是在句中,往往前后两处都用破折号。括号也表示解释说明,但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较重要的信息,要读出来的。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没有它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读时也不

23、必连着正文念出来。破折号和“即”“就是”“有”“是”等词语都可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第一类:解释作用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漕就是“中外之界”。(应将破折号去掉)第二类补充说明倘是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2、表示话题的转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3、表示意思的递进。(1)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2)表意思递进(紧承) 团结批评团结4、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今天好

24、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7(12分)文学常识积累。(1)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江南逢李龟年中抒发作者重逢故人而感时伤世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一个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面对落日触景生情,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回答)(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星,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

25、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答案:(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日月之星,若出其中【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二、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8(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

26、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解】为相:做宰相。镒:二十两。安:怎么。对:回答。治官:做官。事亲:侍奉亲人。馆:这里指家。去:送还。造:到去。就狱:接受处分。承承:谨慎小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友人惭,下车引之:拉田子为相,三年归休:退休回家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7、:所想要的(2)翻译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宜尔子孙承承兮。(3)【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分析】参考译文:【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

28、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 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

29、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教育你的子孙时要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句意: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句意: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 归休:退休回家句意: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所欲:所想要的。(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

30、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引:拉 顾:回头看句意: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重点词有:宜:应该。句意: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3)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元方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的聪明、机智的孩子。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文章讲述的是田子的母亲教育儿子做官要为官不贪、忠于国家,塑造了一位深明

31、大义、无私无畏、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文章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这些交代中,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推到了读者面前。文章最后,“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本句及强化了陈远方这个人物形象,又表现了友人知错能改的特点。乙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

32、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田子为相三年回家,带回来一百镒黄金给母亲,受到追问。第二层,母亲认为做官也要吃饭,受钱就是不义、不忠、不孝。要赶儿子走。第三层,田子愧惭跑出,把钱还给朝廷,退请就狱,田子复为相,其母受到奖赏。答案:(1)相约同行拉退休回家所想要的(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3)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聪明、率真、正直、明理的孩子,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疾恶如仇的母亲。(4)甲文:做人要将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文中的“友人”“田子”都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点评】“

33、之”的用法:友人惭,下车引之(之:代词,代指元方)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水陆草木之花(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9(15分)【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

34、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甲】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描写出其密、亮、细的特点。(2)【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的是济南冬天雪后初晴图,从雪光、雪色、雪态三个方面描述其妙处。(3)【甲】文中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

35、境。请把侧面描写的句子摘出来。(4)两段文字都可以说是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甲】文是从近到远,【乙】文是从上到下。(5)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排比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我选择第句,我的分析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亮、细、密和轻盈的特点。【分析】第一段出自朱自清春,所写为春雨图。第二段出自老舍济南的冬天,主要描写了雪后的小山,突出其秀气的特点。

36、【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字可知,第一段所写为春雨,“牛毛“突出了雨的细密。“花针“突出了其闪烁。“细丝“突出了其绵长。(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本段所写为雪后初晴的小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为雪光。“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为雪色。“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为雪态。(3)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理解。第一段中的“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通过写树叶和小草的情态,突出了雨对世间万物的滋润。这就是侧面描写的手法。(4)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理解。细读这两段文字可知,第一段先写屋顶,然后写小

37、小路上,石桥边,这是从近到远的顺序。第二段先写山尖,再写山坡,最后写山腰,这是从上到下的顺序。(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第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是比喻,三个短句联用,是排比。第句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是比喻。第句“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把雪人格化了,是拟人。比喻修辞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拟人可使事物具有亲近感和生动形象的效果,排比能增强语势。回答修辞手法的作用时结合该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和表现了事物什么特点、流露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来写。答案:(1)春雨,密、亮、细(2)雪后初晴,雪光、雪色、雪态(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4

38、)近 远 上 下(5)比喻、排比 比喻 拟人示例:第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亮、细、密和轻盈的特点。【点评】侧面描写的定义及艺术魅力:(1)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2)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10(17分)黑发底下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

39、。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蹚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

40、是会发光的羽毛。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找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

41、,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

42、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

43、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文/简默有删改)(1)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2)第段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3)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处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4)请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5)与第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44、”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是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分析】这篇文章以父亲的白发为线索,讲述了我瞥见父亲的白发,我和弟弟抢拔白发,父亲的白发疯长以及我想给父亲种黑发的故事情节,表达了“我”对父亲韶华已逝的伤感,对自己少时顽皮行为的愧疚、自责,对父亲重焕生命活力的期盼。【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题目的含义,理解题目的含义,要结合内容、结合人物、结合情感、结合主题谈,要从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去考虑,理解标题的含义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意。根据文章内容,解析题目的表面含义,去文章中找出“黑发”相关的语句,即可明确表面含义是黑发底下是父亲,是父亲的白发;结合主旨,黑发底下的还有父亲

45、对儿女浓浓的爱和付出,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的作用,如果在主人公之外,刻画了其他人物形象,都是对主人公的形象起烘托作用;而根据语句中对母亲的描写,侧重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爱父亲的人;通过母亲和父亲的互动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文章中出现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考虑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情,突出深化主题等;本题划线句子描绘的是沉静、幽深、冷清的环境,而下文描写的是一家人在狭窄的厨房里取暖的情形,据此分析解答即可。(4)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赏析,赏析语句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修辞角度,二是描写角度,三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