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259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在新的语文旅程中,我们认识了鲜为人知而又“鞠躬尽cu ,死而后已”的邓稼先;作为学者,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作为革命家又是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的闻一多;对故乡怀着挚痛热爱的端木蕻良;对老王等不幸者怀着愧zu的杨绛先生这一切增添了我们心中无限的风景,形成了我们新的精神力量。 2(10分)古诗文默写。(1)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2)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慕名利的诗句 ,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志向的诗句是: ,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心安理得。B养老制度全面改革的消息虽说姗姗来迟,但还是非常鼓舞人心。C龙岩市“寻找贴心物业人”专题活动圆满结束,20名物业人锋芒毕露,获得最具人气奖。D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委屈,美丽的少女,一泓清泉”这三个短语

3、都是偏正短语。B木兰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女儿情怀。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二、阅读理解(70分)5(5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准备丰足的菜肴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颈联中的“春社”是一种迎神赛会活动,表达了农人渴望丰收的心愿。C“拄杖”说明诗人已

4、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2)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6(16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

5、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选自苏东坡日喻)【注释】眇(mio):瞎。籥(yu):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笛子,但比笛子短。(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转转不已 或告之曰 皆求道之过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

6、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其反激之力 C达者告之 D求之下流(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扪 烛 而 得 其 形 他 日 揣 籥 以 为 日 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5)从老河兵和盲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7(12分)阅读老王选段,回答下列问题。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

7、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

8、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

9、大放心。(1)在作者眼里,老王是个孤苦寒微的不幸者,结合文章段内容,完成下表。文章内容孤苦寒微的表现他是单干户,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AB孤苦的身世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瞎的。CD寒酸的栖所(2)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中,为什么要“悄悄”地问?表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用得好,为什么?A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B有个死去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3)两段作者回忆了我们与老王交往的两段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王怎样的感情?8(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彩蝶树秦牧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可是

10、,洋紫荆原名“羊蹄甲”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既不是草本植物,又不是灌木盆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尽管如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站在紫荆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好像走进了梦幻境界。洋紫荆的花和叶长得十分有趣。它的花有五片花冠,四片对称地分裂两侧,一片翘起在上方,布满色调颇浓的彩斑,很像兰花的花舌,因此有人称它为“兰花树”。三色堇在南方被人叫做“蝴蝶花”,其实,这顶桂冠戴在豆科植物洋紫荆的头上,也是合适的。不知道洋紫荆有几个不同花色种类的人,每每以为它们不断在变幻着颜

11、色,像被称做“娇容三变”的木芙蓉似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紫荆树的家族,为了献出色彩缤纷的鲜花而进行着接力赛跑哩!你看,从隆冬到暮春,紫荆树陆续开花,紫色、红色、粉红色,次第开放,要足足闹腾好几个月。最先开花的是紫色那一种,花期竟是在寒风凛冽的春节前夕,和炮仗花、梅花同时绽开花蕾。它着实可以称得上是南国的报春使者!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仿佛羊蹄一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了进去,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别名,叫做“朋友树”。在高纬度地方,人们大概是看不到这种洋紫荆的

12、。我有一个朋友,由于喜爱这种花树,特意起了个带“荆”字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他北上延安参加革命,后来牺牲了。他的妹妹回南方省亲的时候,特意采了紫荆树的几片叶子和花朵,夹在书里带回北方,好让孩子们知道“荆”字的来历,生命本应该这样地繁花似锦呵!在紫荆盛开的时候,我很喜欢站在树下,闻闻它的幽香,端详它那一串串彩蝶似的花朵,观赏它那对称得出奇的羊蒂般的叶子。清风吹来,落英缤纷,花瓣撒满了头、肩,我也不想拂掉它,心中禁不住引起一串遐想:在古老的年代,有这么一对侠义的朋友,一个为崇高的目标牺牲了,另一个也奋起斗争,用慷慨壮烈的死为人民解除危难,为挚友复仇。他们死后被葬在一起,埋骨的地方就长出这么一株紫荆

13、树朋友树来,每片叶子都互相对称,五彩缤纷的蝴蝶也成群飞来凭吊,不愿离去。这样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友谊,这样动人的故事,人世间,生活里是的确存在的,它值得讴歌,并且令人想到可以编出一个美丽的童话。站在满树蝴蝶的紫荆树下,我不禁想入非非了。(选自文学随笔精品大展)(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年宵花市上没有人摆卖洋紫荆,紫荆树又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因此洋紫荆常被人忽略。B第段“生命本应该这样地繁花似锦呵!”既赞美洋紫荆的生命力,也寄托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C作者很喜欢彩蝶树只是因为它的花色彩缤纷,它的叶子长得出奇,如羊蹄般。D结尾“站在满树蝴蝶的紫荆树下,我不禁想入非非了”,言有尽而意

14、无穷,引发我们对洋紫荆的无限遐想。(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文章主要写了紫荆树的花和叶:最先开放的洋紫荆,使人感到它们真可谓 ;那形似羊蹄的叶子,又使人感到它们像是 。(3)第段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站在紫荆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好像走进了梦幻境界。(4)第段插入了关于“彩蝶树”的传说,表达作者对紫荆树的什么情感?试结合文本来简要分析。(5)比较阅读:将第段画线句子与下面语段进行比较。【链接】这是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紫藤萝。花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宗璞紫藤萝瀑布)简要分析它们在修辞手

15、法运用上的相同点及作用。比较它们在内容上各自的侧重点。9(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材料二:当前,不少人出现汉字书写障碍,以下是造成书写障碍原因的调查表原因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英语等外语的影响学校书写教育意识薄弱社会对书写的普遍不重视课外阅读量减少比例30%26%22%16%6%材料三:汉字的起源与早期的图形符号有关。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

16、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六书”。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1)下面是汉字“孝”的演变过程及造字意义,请写出“孝”的含义。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2)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可以稳固文明发展的根基。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等外语,直接冲击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C随着信息

17、化的迅猛发展,汉字变成了字母组合,国人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汉字受到很大的影响。D根据汉字“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具有积极意义。(3)当前,汉字教育面临挑战,请你根据材料二,提两个可行性的建议。名著阅读。(7分)10(3分)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大西洋,尼摩船长们被困在冰下,所有人轮流砸冰,终于逃到大海。 (2)“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魔幻小说系列。 (3)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即使是普通的冒险故事,也伴随着对科学的关注。 11(4分)名著阅读。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

18、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 ;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三、作文(60分)12(60分)有多少人,让我们难以忘怀。还记得吗?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那叮咛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请以“那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重点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

19、质;(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0分)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在新的语文旅程中,我们认识了鲜为人知而又“鞠躬尽cu ,死而后已”的邓稼先;作为学者,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作为革命家又是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的闻一多;对故乡怀着挚痛热爱的端木蕻良;对老王等不幸者怀着愧zu的杨绛先生这一切增添了我们心中无限的风景,形成了我们新的精神力量。瘁jingzh怍【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20、,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解答】答案:瘁,jing,zh,怍【点评】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2(10分)古诗文默写。(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7)木兰诗中表现木

21、兰不慕名利的诗句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志向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解答】答案:(1)青草池塘处处蛙(2)商女不知亡国恨(3)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正确书写)(4)杨花榆荚无才思(注意“榆荚”的正确书写)(5)只缘身在最高层(也写作“自缘身在最高层”)(6)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

22、正确书写,不要把“涟”写成“莲”)(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注意根据意思选择诗句,也可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落红”不要写成“落花”)【点评】解答此题,平时积累是关键,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通过抓重点字词多练写,多积累。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心安理得。B养老制度全面改革的消息虽说姗姗来迟,但还是非常鼓舞人心。C龙岩市“寻找贴心物业人”专题活动圆满结束,20名物业人锋芒毕露,获得最具人气奖。D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出乎意料的结局

23、,让人毛骨悚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望文生义,句中误解为“心情舒畅”的意思;B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句中指“消息来得迟”,使用正确;C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句中指“评选结果揭晓,20个人当选”,并不是说“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D毛骨

24、悚然: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不符合前文语境“出乎意料的结局”。故选:B。【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委屈,美丽的少女,一泓清泉”这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B木兰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女儿情怀。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25、,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分析】本题考查短语类型、文学常识等的把握,要注意认真比较分析。【解答】ABC都正确;D有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故选:D。【点评】考查文学常识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外国作家可以按国籍整理。二、阅读理解(70分)5(5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准备丰足的菜肴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颈联中的“

26、春社”是一种迎神赛会活动,表达了农人渴望丰收的心愿。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2)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阅读。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尾联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这首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诗人沉醉于淳朴的农村生活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解

27、答】(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A有误,“足”体现的是农家的丰收。B有误,社戏是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演的戏,社日是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C有误,没有表达去职回乡后的郁闷。D正确。故选:D。(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其中蕴含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

28、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答案:(1)D(2)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29、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6(16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

30、、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选自苏东坡日喻)【注释】眇(mio):瞎。籥(yu):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笛子,但比笛子短。(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ni):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转转不已停止。或告之曰有的人皆求道之过也弊病(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A闻之笑曰 B其反激之力 C达者告之 D求之下流(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31、,断两处。扪 烛 而 得 其 形 他 日 揣 籥 以 为 日 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5)从老河兵和盲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分析】译文:【甲】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

32、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认为发出声音的钟是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知道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把它当作太阳。 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

33、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从把铜钟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解答】(1)本题考查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啮(ni)

34、: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句意为:不停地转动。已:停止。句意为:有的人告诉他说。或:有的人。句意为: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过:弊病。(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之:代这件事。B句意:水流反冲的力量。之:助词,的。C句意:通晓的人告诉他。之:代词,他。D句意: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之:代词,石兽。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本句翻译为:

35、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认为发出声音的钟是太阳。故句子断句为:扪 烛 而 得 其 形/他 日 揣 籥/以 为 日 也。(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语有:尔辈,你们。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故译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带走呢?句中重点词语有:眇:瞎子。以,因为;未尝,不曾。故译为:但是天生双目失

36、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5)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根据甲文中的主旨句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启示: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从眇者的身上,我们可以懂得以下一些道理: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答案:(1)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停止。有的人。弊病。(

37、2)B。(3)扪 烛 而 得 其 形/他 日 揣 籥/以 为 日 也(4)只了解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深层本质的情况太多了,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5)【甲】启示: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乙】启示: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点评】“决”的解释:孔子不能决也(判断)意难决舍(分别)故决然舍去(断然)7(12分)阅读老王选段,回答下列问题。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

38、上我们说着闲话。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

39、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

40、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1)在作者眼里,老王是个孤苦寒微的不幸者,结合文章段内容,完成下表。文章内容孤苦寒微的表现他是单干户,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AB孤苦的身世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瞎的。CD寒酸的栖所(2)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中,为什么要“悄悄”地问?表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用得好,为什么?A有个哥哥,死了

41、,有两个侄儿,“没出息”B有个死去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3)两段作者回忆了我们与老王交往的两段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王怎样的感情?【分析】选文出自老王。这篇文章通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地善良,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送钱钟书先生去医院,当我帮助他后,他临终前给我送来香油鸡蛋。文章不仅仅写了一个人的善良,而是写一个异常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异常善良的人的怀念,是写善良的人们在恶

42、的年代里的相互取暖。【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他是单干户,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一句表现了老王窘迫的现状。文中表现他孤苦的身世的句子是“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瞎的“表现了他身体上的残疾。文中写他寒酸的居所的句子是“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章主旨来分析作答。老王这所以对我悄悄的说话,是因为当时这家的境况很不好,受到了文革的冲击,他悄悄地问我有没有钱,是怕我难堪,这个细节表现了老王的善良

43、和体贴。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的辨析。作答时,需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第一句,句式简短有力,表现了老王身世的悲惨,也表现了我对老王的同情之间,而第二句只是简单的陈述,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第五段中的事件表现了老王的老实善良,第六段中的事件表现了老王的善良和体贴,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人,却有着这样闪光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老王的敬佩。答案:(1)A窘迫的现状;B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有出自息;C身体的残疾;D荒僻的胡同,破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2)老王悄悄地问,是不想让我难堪,表现了老王的善良和体贴。第一句好,因为第一句更能深刻地表现出老

44、王身世的悲惨和我对老王的同情。(3)表现了作者对老王的敬佩之情。【点评】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8(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彩蝶树秦牧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可是,洋紫荆原名

45、“羊蹄甲”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既不是草本植物,又不是灌木盆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尽管如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站在紫荆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好像走进了梦幻境界。洋紫荆的花和叶长得十分有趣。它的花有五片花冠,四片对称地分裂两侧,一片翘起在上方,布满色调颇浓的彩斑,很像兰花的花舌,因此有人称它为“兰花树”。三色堇在南方被人叫做“蝴蝶花”,其实,这顶桂冠戴在豆科植物洋紫荆的头上,也是合适的。不知道洋紫荆有几个不同花色种类的人,每每以为它们不断在变幻着颜色,像被称做“娇容三变”的木芙蓉似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紫荆树的家族,为了献出色彩缤纷的鲜花而进行着接力赛跑哩!你看,从隆冬到暮春,紫荆树陆续开花,紫色、红色、粉红色,次第开放,要足足闹腾好几个月。最先开花的是紫色那一种,花期竟是在寒风凛冽的春节前夕,和炮仗花、梅花同时绽开花蕾。它着实可以称得上是南国的报春使者!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仿佛羊蹄一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了进去,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