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25分)1(2分)下列加点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怂恿cng 派遣qin 晕眩yn 大相径jn庭B呻吟shng 凌乱ln 废墟x 参差不齐cnC滑稽j 爵士ju 庇护b 骇人听闻hiD微薄b 余晖hu 温驯xn 畏罪潜逃qin2(2分)下列汉字的书写完全的一项是()A气慨 爱慕 漠不关心 杞人忧天B恍惚 坍塌 随声附合 沉默寡言C琢磨 缥缈 眉开眼笑 不可救药D禁固 惩戒 怪诞不经 神采奕奕3(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1)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 ,山
2、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4)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5)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雨总能触发诗人无限思绪:李商隐聆听巴山夜雨,想象着“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画面( );陆游静听孤村风雨,燃烧着“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志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昌龄再寒冷的江雨中,书法这“洛阳亲友如相问, ”的情怀(芙蓉楼送辛渐)。4(2分)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猫现代郑振铎B皇帝的新装丹麦安徒生C狼明代蒲松龄D蚊子和狮子古希腊伊索寓言5(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雾霾天气不仅大啊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B几年来,学生
3、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全社会关注。C本届戏剧梅花奖歌唱演出的上座率很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6(7分)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活动,请你参加。(1)为营造活动氛围,同学们拟写了“阅读经典名著,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标语,请用正楷字将它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你如果认真阅读西游记,书中的两处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悟空翻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却被戴上紧箍咒。请据此写一幅对联上联: 下联:三打白骨精难忍紧箍咒(3)你的好友都到这个情节:老鼋驮着他们,波
4、踏浪,行经多半日,将次天晚,好近东岸,忽然问曰:“师傅,我向年曾到西方见我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他着急地向你询问:“唐僧帮助老鼋询问了它的年寿之事吗?这件事后来怎样了?”你应该这样告诉他:“ ”二、阅读(45分)7(4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1)诗中的“ ”和“ ”等描写,体现了暮春的景象。(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8(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5、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子书羊祜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回 耳,非吾力所能致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 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 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注释】典文: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书籍。清异之名:特别的才能。谬恩之回:误把恩惠赐给我。 汝等:你们。 笃:忠诚、厚道。不经之谈:没有根据的议论。(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两处)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2)解
6、释句中加点的字。险躁则不能治性 非吾力所能致也 愿汝等言则忠信 闻人之过 (3)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夫君子之行 B能言之年 C闻人之过 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4)翻译下面的句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5)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你从中得到学习做人的哪些启发?9(15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让乔诺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7、。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
8、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
9、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
10、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覆盖上泥土。(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加点词是什么词性?在句中有什么作用?)(3)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对
11、叙事和表达主旨有何好处?(4)选文第8段划线句中的“这”和“奇迹”分别指什么?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0(12分)绣眼与芙蓉赵丽宏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
12、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13、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
14、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
15、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1)请从绣眼的角度概括文章情节。 绣眼冷看芙蓉 绣眼回归自然(2)根据要求,品析下面语句。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从描写角度)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从修辞角度)(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16、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绣眼的喜爱与赞美,对芙蓉的谴责与批判。B、第段写出了绣眼毛色鲜艳、容貌清秀、动作敏捷、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C、文章中芙蓉长时间被关在笼中,已经习惯舒适的生活,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D、文章第段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也谴责了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行为。三、写作(30分)11(30分)生活处处有惊喜。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应用(25分
17、)1(2分)下列加点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怂恿cng 派遣qin 晕眩yn 大相径jn庭B呻吟shng 凌乱ln 废墟x 参差不齐cnC滑稽j 爵士ju 庇护b 骇人听闻hiD微薄b 余晖hu 温驯xn 畏罪潜逃qin【分析】此题考查易读常见字,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积累细致辨析。【解答】A、怂读作:sng;径读作:jng。B、呻读作:shn;凌读作:lng。C、完作正确。D、驯读作:xn;潜读作:qin。故选:C。【点评】此题可结合平时积累作答,注意多音字现象。2(2分)下列汉字的书写完全的一项是()A气慨 爱慕 漠不关心 杞人忧天B恍惚 坍塌 随声附合 沉默寡言C琢磨 缥缈 眉开眼笑
18、 不可救药D禁固 惩戒 怪诞不经 神采奕奕【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做出判断。【解答】A有误,“气慨”应写作“气概”;B有误,“随声附合”应写作“随声附和”;C正确;D有误,“禁固”应写作“禁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3(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2)正是江南好风景,
19、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5)回乐峰前沙如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雨总能触发诗人无限思绪:李商隐聆听巴山夜雨,想象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画面(夜雨寄北);陆游静听孤村风雨,燃烧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志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昌龄再寒冷的江雨中,书法这“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情怀(芙蓉楼送辛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
20、,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解答】答案为:(1)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2)落花时节又逢君(重点字:逢)(3)河流大野犹嫌束(重点字:嫌)(4)影入平羌江水流(重点字:羌)(5)回乐峰前沙如雪(重点字:雪)(6)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重点字:烛),尚思为国戍轮台 (重点字:戍),一片冰心在玉壶(重点字:壶)【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4(2分)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猫现代郑振铎B皇帝的新装丹麦安徒生C狼明代蒲松龄D蚊子和狮子古希腊伊索寓言【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
21、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正确。C有误,蒲松龄是清朝文学家。D正确。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5(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雾霾天气不仅大啊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B几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全社会关注。C本届戏剧梅花奖歌唱演出的上座率很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
22、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解答】A、没有语病;B、语序不当,可将“广泛的”置于“全社会”之后;C、句式杂糅,可把“可见一斑”去掉;D、两面对一面,把“否”去掉。故选:A。【点评】此题可通过读,理解句意后辨析作答。6(7分)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活动,请你参加。(1)为营造活动氛围,同学们拟写了“阅读经典名著,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标语,请用正楷字将它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你
23、如果认真阅读西游记,书中的两处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悟空翻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却被戴上紧箍咒。请据此写一幅对联上联:一个筋斗云难逃佛祖手下联:三打白骨精难忍紧箍咒(3)你的好友都到这个情节:老鼋驮着他们,波踏浪,行经多半日,将次天晚,好近东岸,忽然问曰:“师傅,我向年曾到西方见我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他着急地向你询问:“唐僧帮助老鼋询问了它的年寿之事吗?这件事后来怎样了?”你应该这样告诉他:“这是唐僧取经的最后一难,他忘记了向佛祖询问,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他们翻落河中,经书被打湿。”【分析】第一题考查汉字书写。第二题考查
24、拟写对联。第三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作答时,需先保证书写的正确,然后力求书写的美观,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的大小和间架结构。(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等,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根据“孙悟空翻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可拟写上联为:一个筋斗云难逃佛祖手。(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名著阅读。根据名著中的内容可知,唐僧忘记向佛祖询问老鼋的寿命,结果老鼋大怒,在通天河中把他们师徒四人翻入河中,经书都被打输了。这是唐僧八十一难中的最后一难。答案:(1)阅读经典名著,提高语文素养。(2)一个筋斗云难逃佛祖手。(一个筋斗云难翻
25、佛祖手)(3)这是唐僧取经的最后一难,他忘记了向佛祖询问,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他们翻落河中,经书被打湿。【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二、阅读(45分)7(4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1)诗中的“花开尽”和“草色齐”等描写,体现了暮春的景象。
26、(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分析】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景物的特点,将“雨过”“水满堤”“路东西”的景色描绘。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全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其中的“花开尽“和“草色齐“表明所写为暮春之景。(2)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理解掌握。根据诗中内容,体会哲理。诗句三四句的意思,
27、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答案:(1)花开尽;草色齐(2)将暴雨过后的桃李和青草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青草顽强精神的赞美。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点评】本诗是北宋年间的一首七言绝句。一、二两句写出了雨的雨量大,雨势猛。三、四两句运用对比的
28、手法,以桃花、李花易凋谢,突出小草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8(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子书羊祜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回 耳,非吾力所能致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 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
29、经之谈 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注释】典文: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书籍。清异之名:特别的才能。谬恩之回:误把恩惠赐给我。 汝等:你们。 笃:忠诚、厚道。不经之谈:没有根据的议论。(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两处)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非吾力所能致也做到愿汝等言则忠信诚信闻人之过听到(3)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夫君子之行 B能言之年 C闻人之过 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4)翻译下面的句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5)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你从中得到
30、学习做人的哪些启发?【分析】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我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导。能写字的年龄,他就教我学那些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文籍。到了九岁,便教我学诗经尚书,但是还没有得到家乡人的称誉,还没有特别的才能。今天我所得到的官职地位
31、,可说是皇帝误把恩惠赐给我罢了,并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得到的。我远不如我的父亲,你们又不如我。见解高深,志向远大,恐怕你们兄弟没有这个能力;才能非凡,智慧通达,看来你们也没有这样的天分。恭敬是道德的首要,谨慎是行事的基础。希望你们言语忠信,行为笃敬。不要随便许给别人财物,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不要偏听诋毁或浮夸的一面之词。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而不要再去宣扬,三思之后再决定如何去做。【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不要随便许给别人财物,不要传播没有根据
32、的谣言,不要偏听诋毁或浮夸的一面之词。故停顿应为: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治,陶冶。句意为:不是我的力量能够做到的。致,做到。句意为:希望你们说话要讲究诚信。信,诚信。句意为:听到别人的过错。闻,听到。(3)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A助词,的。B助词,的。C助词,的。D补齐音节,不译。故选:D(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33、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无以,不能。成学,学业有成。句意为:不学习就不能够增长才华,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有成!(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具体分析即可。甲乙两文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同时还要刻苦努力。在做人上,要讲究诚信,不能以讹传讹,不能随意议论他人。答案:(1)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2)修养;做到;诚信;听到。(3)D(4)不学习就不能够增长才华,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有成!(5)学
34、习上: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刻苦努力。做人上:要诚信忠厚;不以讹传讹;不妄议他人。【点评】常见断句:一、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
35、了句子的意思。五、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六、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七、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八、“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9(15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让乔诺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
36、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37、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
38、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
39、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覆盖上泥土。(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加点词是什么词性?在句中有什么作用?)(3)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对叙事和表达主旨有何好处?(4)选文第8段划线句中的“这”和“奇迹”分别指什么?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分析】植树的牧羊人
40、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顺叙的叙事方法,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一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瘠荒原顽强地种树,最后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出牧羊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大爱。【解答】(1)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意志顽强的人;从“独自一人创造了这片森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虽然失去了妻子和孩子,但是却
41、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乐观的人。(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上下文,同时注意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这句话属于动作描写,“轻轻”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埋泥土的态度,两个词烘托了牧羊人的认真和专注。考查词语的理解,数量词的使用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品质。(3)本题考查记叙人称的作用。本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所见所想所感,表现出牧羊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大爱。(4)本题考查分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回答。考查作者情感,需联系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指的是:在这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我看到了溪水。“奇迹”指:牧羊人长年
42、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对牧羊人的敬佩。答案:(1)他是一个有毅力的人,“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独自一人创造了这片森林;他是一个无私慷慨的人,不为名也不为利,不在乎土地是公家的还是私有的,只想改善荒芜的高低;他是一个平和、乐观的人,虽然失去了妻子和孩子,但是却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2)动作描写,“轻轻”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两个词烘托了牧羊人的认真和专注。数词,具体地说明了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种树的
43、艰辛历程。(3)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4)“这”指的是:在这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我看到了溪水。表现了作者的惊喜。“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对牧羊人的敬佩。【点评】(1)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
44、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10(12分)绣眼与芙蓉赵丽宏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
45、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