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088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2(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儿童节想帮爸爸请个假”,孩子们真诚的话语和稚嫩的手书让人看了忍俊不禁B报到那天,在陌生的教室里,我与50多位同学不期而遇C大智若愚,可以避免灾祸;锋芒毕露,往往道嫉受害D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案例。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使像黄大年这样一大批科技英才,兀兀穷年、拼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创造出一批核心技术3(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在京公演,近两千名新疆籍学生和援疆干部观看。B通过这次

2、社区帮扶活动,让他更加坚定了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决心。C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4(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ABCD5(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3、()A“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句话中的“唉”表示感叹语气B“保持安静”是动宾短语;“风俗习惯”是并列短语;“多么活泼”是偏正短语C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刻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刻就得把这位英雄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二、本大题共1题,共10分6(10分)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2)   ,何人不起故园情。(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   。(8)约客中,诗人含蓄地表达寂寞心情的句子是   ,   。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共3小题,共33分7(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5、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出自资治通鉴)【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我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卷三建本)【注释】安;哪里。疑问代词。戏:笑,取笑。安敢:怎么敢

6、。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昧:黑暗(1)解释加点的词。但当涉猎及鲁肃过寻阳恐已暮矣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甲】【乙】两文中的孙权和师旷同是劝他人学习,他们二人的劝学方式有何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8(1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其实很简单“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

7、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

8、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当时,那么多

9、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当然想听真话!”“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记者认真地点点头。“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记者一愣:“就这一点?”“对,就这一点!”(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  戴希)(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10、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   ,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   ,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3)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9(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

11、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

12、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

13、,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

14、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

15、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瞭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nbs

16、p;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3)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通读全文,你认为“石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四、本大题共1题,共4分10(4分)名著阅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

17、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连“A”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以上方案选自中国现当代作家   写的长篇小说   ,文中A处的人物是   。小说通过   、   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无奈。五、写作,40分;书写,3分11(43分)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你用心体验和感受,你会发现这些事情却饶有趣味,比如

18、:一次旅行、一次助人、一次下厨,或参加一次活动、阅读一本名著、攻克一道难题你一定会有诸如此类的亲身经历。请以“原来这么有趣”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1)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必须出现,请用“”代替;(4)不得套作或抄袭。书写要求:笔画清晰,字体工整、规范、美观,卷面整洁。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1(2分)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殷红(yn)   校对(jio)    

19、 浊流(zhu)   锲而不舍(qi)B钥匙(sh)   呻吟(yn)       憎恶(w)     诲人不倦(hu)C门框(kung) 晌午( shng)    修葺(q)     忍俊不禁(jn)D契约(q)    毡鞋(zn)       竹篾(mi)    五脏六腑(f)【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A

20、有误,“殷红”应读作“yn hng”,“浊流”应读作“zhu li”;B有误,“诲人不倦”应读作“hu rn b jun”;C正确;D有误,“毡鞋”应读作“zhn xi”,“五脏六腑”应读作“w zng li f”。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儿童节想帮爸爸请个假”,孩子们真诚的话语和稚嫩的手书让人看了忍俊不禁B报到那天,在陌生的教室里,我与50多位同学不期而遇C大智若愚,可以避免灾祸;锋芒毕露,往往道嫉受害D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

21、,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案例。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使像黄大年这样一大批科技英才,兀兀穷年、拼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创造出一批核心技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让人感觉突如其来。“新生报到那天”,时间是定好的,不合语境

22、。故选:B。【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3(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在京公演,近两千名新疆籍学生和援疆干部观看。B通过这次社区帮扶活动,让他更加坚定了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决心。C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

23、、爱漂亮而不戴眼镜。【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解答】A句子歧义,是“老师和学生一共近两千名”还是“近两千名学生”表达不清楚;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让”;C没有语病;D重复赘余,“切忌”和“不要”重复。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4(2分)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4、:()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ABCD【分析】本题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解答】根据句意,可以明确为首句的;中“这储蓄”的指代意义,可以确定是第二句;和是典型的不是、“而是”句式;是收尾句。排序为:。故选:B。【点评】解答句子顺序类题目,抓关键词永远是第一位的,既简便又准确,再结合文意,事半功倍。5(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

25、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句话中的“唉”表示感叹语气B“保持安静”是动宾短语;“风俗习惯”是并列短语;“多么活泼”是偏正短语C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刻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刻就得把这位英雄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分析】本题考查句子语气、短语类型、文学常识及修辞的运用,注意平时的积累。【解答】ABD正确;C王安石是宋朝人,不是唐朝。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

26、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二、本大题共1题,共10分6(10分)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8)约客中,诗人含蓄地表达寂寞心情的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

27、闲敲棋子落灯花。【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弹琴复长啸(重点字:啸);(2)此夜曲中闻折柳;(3)一览众山小;(4)无案牍之劳形(重点字:牍);(5)山重水复疑无路;(6)可怜夜半虚前席;(7)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重点字:拦);(8)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

28、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共3小题,共33分7(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9、(出自资治通鉴)【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我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卷三建本)【注释】安;哪里。疑问代词。戏:笑,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昧:黑暗(1)解释加点的词。但当涉猎及鲁肃过寻阳恐已暮矣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

30、)【甲】【乙】两文中的孙权和师旷同是劝他人学习,他们二人的劝学方式有何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分析】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

31、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啊?”师旷回答:“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啊!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早上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啊!”【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涉猎,广

32、泛阅读。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过,到某地去。句意为:恐怕已经晚了。暮,晚。句意为: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啊。安,怎么。(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岂,难道。治,研究。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重点词语:安,怎么。戏,戏弄。句意: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啊!(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阅读启示。细读两文可知,孙

33、权主要用自身学习和读书的经历来劝说吕蒙开始学习。师旷用炳烛之明来比喻晚年读书学习,来让晋平公明白好学总不会晚的道理。围绕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只要学习总不会晚来表述启示即可。答案:(1)广泛阅读到某地去晚怎么(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啊!(3)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师旷用形象的比喻(打比方)的方法让晋平公明白:好学,总不会晚。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

34、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8(1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其实很简单“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大街上人来人

35、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歹徒的脸红一阵

36、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

37、的歹徒搏斗,太邪!”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当然想听真话!”“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记者认真地点点头。“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记者一愣:“就这一点?”“对,就这一点!”(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  

38、;戴希)(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3)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分析】

39、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文弱的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写一个歹徒光天化日抢人皮包,行人无一相助;第二部分(516),写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在群众的帮助下制服歹徒并将小伙送入医院;第三部分(1731),有关部门要奖励小伙子,却受到同事的质疑,记者到医院探访得知真相。这个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在关键时刻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那么唤醒人性之美,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所缺情节填上即可。内容可填写为: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

40、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一窝蜂”写出了人之多,“射”写出了速度之快。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感染,一起出手制服歹徒时的情状。(3)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用意。解答此题关键要看事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这是采用了衬托(反衬)的手法,反衬出小伙这个行为的来之不易。(4)本题考查阅读的探究能力。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41、,结合内容,分析“其实很简单”这个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即可。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 语带双关; 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线索; 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回答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只关注文章的表层肉,仅仅从“孩子”“小伙”“众人”等单个行为的角度考虑,理解肤浅,或有偏差,或笼统含糊。第二层级,从写作意图角度阐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第三层级,从表现主题的艺术效果角度来分析,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答案:(1)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2)“一窝蜂”写

42、出了人之多,“射”写出了速度之快。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感染,一起出手制服歹徒时的情状。(3)这一情节进一步强调了小伙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与前面介绍小伙弱不禁风的外表相照应。反衬他见义勇为的不易;为下文记者探寻小伙见义勇为的原因作了铺垫。(4)我认为不是文不对题。第一层级:只关注文章的表层肉,仅仅从“孩子”“小伙”“众人”等单个行为的角度考虑,理解肤浅,或有偏差,或笼统含糊。例1:因为抓歹徒连五六岁的小孩也知道,是很简单的事。例2:因为此题目富有深意,寄托着作者的希望。例3:因为小说表现的是小伙勇阗歹徒的动机很简单,只是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例4:因为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43、是:作为父亲,在孩子面前作出表率很很简单。例5:因为这篇小说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要反映的却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人战胜歹徒其实很简单。例6: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只要众人合力(人人敢于出手),战胜邪恶其实很简单这一主题。第二层级:从写作意图角度阐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例1:因为这篇小说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要反映的却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人战胜自我(懦弱)其实很简单(只要勇于付诸行动)。例2: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只要众人合力(人人敢于出手),战胜邪恶其实很简单这一主题。例3: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

44、勇斗歹徒的故事,但要表达的是:在危难面前,只要有人站出来,人性之美被唤醒其实很简单。例4:因为小说尽管写的是小伙和群众勇斗歹徒的故事,但作者意在借此故事,鼓励人们重拾“真善美”的信心,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第三层级:从表现主题的艺术效果角度来分析,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例1:因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人性之美被唤醒其实很简单,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此题目简洁质朴二含着作者对创建美好社会的愿望和信心。例2:因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种正能量就能得到传递,良好的社会风气就能形成(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其实很简单)此题目简洁质朴,隐含着作者对创

45、建美好杜会的愿望和信心。例3:因为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在关键时刻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那么唤醒人性之美,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这个简单的题目中含着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也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我认为是文不对题。第一层级:着眼于题目本身,理由含糊。例:因为此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符合,况且此题目太一般,不生动。第二层级:着眼于故事内容阐述,理由尚合理。例1:因为文章主要写小伙弱不禁风却挺身而出,在众人的合力下才制服歹徒,其实并不简单。例2:因为文中仅仅六岁的孩子敢于出声要求父亲抓歹徒,有胆有识,不简单。例3:因为众人能受小伙感染,一齐出手制服歹徒并不简单。第三层级:多角度阐

46、述,理由较充分,能自圆其说。例:理由:其一,文中仅仅六岁的孩子敢于出声要求父亲抓歹徒,有胆有识,不简单。文弱小伙因为儿子的鼓动,犹豫之后才出手的,作出决定并不简单。其二,因为文章内容主要写弱不禁风的小伙勇斗歹徒,是在众人的合力下才制服歹徒,这其实并不简单。其三,文章的主人公是文弱小伙,挺身而出斗勇斗歹徒,主要表现其勇敢,故应该取名为“勇敢的心”之类,这样更贴切,更能突出主人公形象。【点评】本阅读题考查的内容有: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词语的赏析,情节设置的用意,以及阅读的探究能力,其中第四题是难题,要结合对标题的理解及作用,从多角度阐述,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9(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石崖上的

47、枣树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