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0887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2分)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愧怍(zu) 哺育(b) 污秽(su) 鲜为人知(xin)B惩罚(chng) 默契(qi) 憎恶(zng) 慷慨淋漓(ki)C侮辱(w) 枯槐(hui) 累赘(li) 诲人不倦(hu)D迸溅(bng) 胸脯(p) 祈祷(q) 深恶痛绝(w)2(2分)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耀武扬威,让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B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C去年暑假,我和爸妈从西藏到新

2、疆,从内蒙到东北,一路颠沛流离,看到了很多绝美的风景。D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具有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3(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不仅对我们这些中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很多老年人也很感兴趣。B夏季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是人们消暑避夏的好时候。C为了杜绝这类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D高铁具有安全、快捷、舒适、低碳环保,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4(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几十级都有。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乡邻

3、们在一起常戏称:你们家台阶高!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ABCD5(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我去过这个地方”这句话中的“过”是结构助词。B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的“卿”是爱称。D“天高云淡”“保卫祖国”“美丽的校园”“长得漂亮”,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二、本大题共1题,每空1分,共10分6(10分)请在答题卡的横线上填写相应

4、的句子。(1)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2)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4)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5)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7)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9)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1小题,共33分7(10分)阅读下列【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5、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蜀中

6、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杜处士好画)【注】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拊:拍。搐ch:收缩。此指“夹”。掉:摆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尔辈不能究物理 一日曝书画 尾搐入两股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什么启示。8(10分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雪的面目林清玄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砂子一样。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成的砂。”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地讲,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

8、何能够清楚地表达呢?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我们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 , 。那些写着最热烈优美的情书的,不一定是最爱我们的人;那些陪我们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里说着仁义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签了约的字据呀,也有背弃与撕毁的时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那么,让我们保持适度的沉默吧!在人群中,静观谛听,在独处的时候,保持灵敏。就像我们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雪了。在雪中清醒的孤独,总比在人群中热闹的寂寞与迷惑要好些。雪,冷而清明,纯净仇美,念念不住,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1)为什么不管老师怎

9、么说,儿童也不明白“雪”的形态?(2)第自然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单分析。(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4)仿写:仿照两自然段,写一句话作为第自然段的内容。9(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母亲的火车许锋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她可能一个人坐过。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上。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

10、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北京站更大,人更多。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转手续到重新登上列车,需要时间,那个时间有多长,不清楚。半天,8个小时,都有可能。在这段同样漫长的时间里,母亲要让孩子们吃饱饭,要让孩子们别把屎尿丢在裤裆里,要看好行李,更重要的,要看好孩子。孩子们很小,虽然不是非

11、常调皮,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心虚,但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跑一跑,母亲就手足无措了。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背着大包,牵着孩子,登上了新的列车。列车开往北大荒。从首都到北大荒,同样是漫长的。同样,只有一个座位,人很多,孩子们闹。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么小的地方,如何睡得下三个人呢。尤其母亲晕车,非常晕车,一晕就吐,一吐就浑身无力,脸色蜡黄,脑袋像一罐糨糊。那时,她实在需要一张铺,哪怕睡那么一会会儿。但是没有。可她不敢对火车有丝毫的不满,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谨慎地回答着列车员的问题,她还不能因为分神而使孩子们受到伤害。穿过漫长的黑夜,列车到达终点。足足一个礼拜的旅行,孩子们伸伸懒腰,就又有了精

12、神。但对于母亲来说,那是颠簸,所以,她笑得很疲惫。后来,她老时,提起坐火车,她头皮都麻。除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再坐火车的。她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60岁时,她再一次上了火车。她带着三岁的孙子,就俩人。这时的母亲已经浑身是病,高血压、心绞痛,都是要命的病。她又没有手机。这一次的旅行需要36个小时。她是去另一座城市看望另一个孩子。在她以往坐火车的经历中,这是最短的一次。送她的孩子问,您行吗?她笑笑,没问题。孩子指着一大堆水果、罐头、面包说,一定要吃好。母亲说,行了,你们走吧。另一个孩子焦急地等待了36个小时后,母亲乘坐的列车到站了。孩子等旅客下得差不多了,进了车厢,拉开了包厢门,看见母亲正和孙子在

13、上铺玩呢。母亲呵呵笑道,如今火车就是不一样,没晕车。细节是,在终点前的一个大站,母亲那个包厢的人都下车了。整个一个包厢,就祖孙俩。60岁的母亲抱着孙子上蹿下跳。从20多岁开始坐火车,母亲终于彻底地“放肆”了一回。(选自深圳特区报2018年05月23日B03版)(1)通读全文,然后概括母亲“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的原因。(2)第自然段中说“母亲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人”,请说说你对加点词“也算是”的理解。(3)第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凝练传神,请你赏析。(4)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10(2分)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

14、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选段出自海底两万里,其作者是 (填人名)。选段中的鲨鱼后来被 (填人名)用鱼叉杀死了。11(2分)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这一形象,还成功地塑造了与祥子悲剧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两个女性,一个是虎妞,另一个是小福子,请问小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五、本大题共2题,共43分12(43分)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按要求完成作文。题目:感谢那次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字数在6

15、00900之间。(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如有需要可用“”代替。(4)请你在写作过程中写好汉字,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2分)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愧怍(zu) 哺育(b) 污秽(su) 鲜为人知(xin)B惩罚(chng) 默契(qi) 憎恶(zng) 慷慨淋漓(ki)C侮辱(w) 枯槐(hui) 累赘(li) 诲人不倦(hu)D迸溅(bng) 胸脯(p) 祈祷(q) 深恶痛绝(w)【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

16、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解答】A“污秽(su)”读作“hu”;B“默契(qi)”读作“q”;“憎恶(zng)”读作“zng”;C正确;D“祈祷(q)”读作“q”;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多音字,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音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2(2分)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耀武扬威,让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B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C去年暑假,我和爸妈从西藏到新疆,从内蒙到东北,一

17、路颠沛流离,看到了很多绝美的风景。D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具有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有误,“耀武扬威“是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用于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不合适。属于褒贬不当。B有误,“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这里搭配不当。C有误,“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用错对象。D正确。故选:D

18、。【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3(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不仅对我们这些中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很多老年人也很感兴趣。B夏季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是人们消暑避夏的好时候。C为了杜绝这类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D高铁具有安全、快捷、舒适、低碳环保,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

19、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解答】A语序不当,应为“我们这些中学生对很感兴趣”;B搭配不当,提取主干后为“公园”与“时候”不搭配,可把“时候”改为“去处”;C没有语病;D成分残缺,应在“低碳环保”后加“的特点”。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4(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在我

20、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几十级都有。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乡邻们在一起常戏称:你们家台阶高!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ABC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也就是考查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这个题目是组句成段,也就是变相考查学生感知、梳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解答】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通读五个句子,这几个句子叙述的中心话题是“台阶”。句首先总体介绍家乡的台阶;句紧承句介绍家乡建台阶的原因;句“另外”一词,紧承句介绍了建

21、台阶的另一个原因;句承接句叙述乡邻对台阶的谈论;句紧承句点明谈论的言外之意。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查看四个选项,B与之一致,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5(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我去过这个地方”这句话中的“过”是结构助词。B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22、部编年体通史。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的“卿”是爱称。D“天高云淡”“保卫祖国”“美丽的校园”“长得漂亮”,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短语类型及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解答】A有误,“过”为情态助词;BCD正确。故选:A。【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用在动词后的助词是情态助词,用在名词前的是结构助词。二、本大题共1题,每空1分,共10分6(10分)请在答题卡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2)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3、(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9)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

24、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决眦入归鸟(重点字:眦);(2)政入万山围子里(重点字:政);(3)凭君传语报平安;(4)隔江犹唱后庭花;(5)独怆然而涕下;(6)杨花榆荚无才思;(7)箫鼓追随春社近;(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重点字:亵);(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

25、,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1小题,共33分7(10分)阅读下列【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26、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杜处士好画)【注】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拊:拍。搐ch:收缩。此指“夹”。掉:摆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

27、了,最后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一日曝书画晒尾搐入两股间大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什么启示。【分析】参考译文:【甲】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

28、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

29、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

30、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竟:终了,最后。句意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句意为:有一天晾晒书画。曝:晒。句意为: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股:大腿。(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然则,既然这样;但,只;据,根据;臆断,主观判断。句意为: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句中重点词有:云,说;当,应当。句意为: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

31、奴(奴仆),织布应当去问婢女。”。(3)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结合甲文内容可知:讲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围绕着“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来谈感悟即可。结合乙文内容可知: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围绕着“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注意观察生活,注意细节”来谈感悟即可。答案:(1)终了,

32、最后;事物的道理、规律;晒;大腿。(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奴仆),织布应当去问婢女。”。(3)甲文示例一: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讲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示例二: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乙文示例一: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示例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牧童天天

33、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示例三:要注意细节。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点评】竟: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竟然,居然)竟不可得(终了,最后)8(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雪的面目林清玄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砂子一样。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成的

34、砂。”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地讲,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呢?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我们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我们要闻夜来香的清气,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那些写着最热烈优美的情书的,不一定是最爱我们的人;那些陪我们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里说着仁义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签了约的字据呀,也有背弃与撕毁的时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那么,让我们保持适度的

35、沉默吧!在人群中,静观谛听,在独处的时候,保持灵敏。就像我们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雪了。在雪中清醒的孤独,总比在人群中热闹的寂寞与迷惑要好些。雪,冷而清明,纯净仇美,念念不住,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1)为什么不管老师怎么说,儿童也不明白“雪”的形态?(2)第自然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单分析。(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4)仿写:仿照两自然段,写一句话作为第自然段的内容。【分析】略【解答】(1)因为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而这些孩子没有看过雪,所以无论老师怎么说,他们也不能明白(引原文回答也可以,意近即可2分)(2)

36、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老师讲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讲明白)过渡到下文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2分),写出过渡或承上启下(1分),具体分析1分)(3)示例一:有些事物的真相是用言语无法表白的,像文中老师给没看过雪的孩子讲雪的故事那样,说它白,说它冷,都是间接的经验,所以无论老师怎样讲,孩子还是不明白;而“当我们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是雪了”,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一目了然。示例二:文中说“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既然如此,我们要感知到事物的美好,一定不能只是听说而已,而要走进它,要身临其境,才能具体感知它好在哪里。示例三:,要想弄清事物的真相

37、,就要与事物实地接触,就像文中所言“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雪的国度”;同时我们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这样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4)原文示例:我们要闻夜来香的清气,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那些陪我们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朋友。【点评】略9(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母亲的火车许锋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她可能一个人坐过。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

38、上。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北京站更大,人更多。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转手续到重新登上列车,需要时间,那个时间有多长,不清楚。半天,8个小时,都有可能。在这段同样漫长的时间里,母亲要让孩子们吃饱饭,要让孩子们别把屎尿丢在裤裆里,要看好行李,更重

39、要的,要看好孩子。孩子们很小,虽然不是非常调皮,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心虚,但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跑一跑,母亲就手足无措了。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背着大包,牵着孩子,登上了新的列车。列车开往北大荒。从首都到北大荒,同样是漫长的。同样,只有一个座位,人很多,孩子们闹。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么小的地方,如何睡得下三个人呢。尤其母亲晕车,非常晕车,一晕就吐,一吐就浑身无力,脸色蜡黄,脑袋像一罐糨糊。那时,她实在需要一张铺,哪怕睡那么一会会儿。但是没有。可她不敢对火车有丝毫的不满,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谨慎地回答着列车员的问题,她还不能因为分神而使孩子们受到伤害。穿过漫长的黑夜,列车到达终点。足足一

40、个礼拜的旅行,孩子们伸伸懒腰,就又有了精神。但对于母亲来说,那是颠簸,所以,她笑得很疲惫。后来,她老时,提起坐火车,她头皮都麻。除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再坐火车的。她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60岁时,她再一次上了火车。她带着三岁的孙子,就俩人。这时的母亲已经浑身是病,高血压、心绞痛,都是要命的病。她又没有手机。这一次的旅行需要36个小时。她是去另一座城市看望另一个孩子。在她以往坐火车的经历中,这是最短的一次。送她的孩子问,您行吗?她笑笑,没问题。孩子指着一大堆水果、罐头、面包说,一定要吃好。母亲说,行了,你们走吧。另一个孩子焦急地等待了36个小时后,母亲乘坐的列车到站了。孩子等旅客下得差不多了,进

41、了车厢,拉开了包厢门,看见母亲正和孙子在上铺玩呢。母亲呵呵笑道,如今火车就是不一样,没晕车。细节是,在终点前的一个大站,母亲那个包厢的人都下车了。整个一个包厢,就祖孙俩。60岁的母亲抱着孙子上蹿下跳。从20多岁开始坐火车,母亲终于彻底地“放肆”了一回。(选自深圳特区报2018年05月23日B03版)(1)通读全文,然后概括母亲“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的原因。(2)第自然段中说“母亲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人”,请说说你对加点词“也算是”的理解。(3)第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凝练传神,请你赏析。(4)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分析】略【解答】(1)车厢里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

42、不得;一个座位三个人坐,无法休息。母亲在北京站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的艰难;到北大荒路途漫长,母亲晕车,呕吐。(2)母亲生活的村庄很偏远,相较于其他村民,母亲坐火车到过北京、北大荒等地方,所以算是“有见识的人”;但母亲的“见识”仅限于长途坐火车而且是极其艰辛的“旅行”,所以严格说不能算是真正的“见多识广”。因此只能说“也算是有见识的人”。(3)示例一:“60岁”和“上蹿下跳”形成对比,形象地表现了母亲这次坐火车跟以往完全不同的经历和心境,写出了她这次坐火车的开心,同时也暗示着时代进步了,人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的主题。示例二:“上蹿下跳”原意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这里用这个

43、词已无贬义,它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带着她的小孙子在火车的卧铺包厢里,终于舒舒服服地坐了一次火车的开心。(4)示例:长途坐火车,母亲一路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孩子,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可见母亲对孩子深厚无私的爱。长途旅行非常辛苦,母亲还晕车,但是她坚持下来了,可见她保持着农民能吃苦的本性。文中多次写到母亲的“笑”,可见母亲达观(乐观)的生活态度。带着孙子在火车上“放肆”,可见母亲保持着一种率真淳朴的性格。【点评】略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10(2分)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

44、,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选段出自海底两万里,其作者是凡尔纳(填人名)。选段中的鲨鱼后来被尼德兰(填人名)用鱼叉杀死了。【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海底两万里,其作者是凡尔纳。选段中的鲨鱼后来被尼德兰用鱼叉杀死了。答案:凡尔纳;尼德兰【点评】解答此题,学生不仅要准确识记课本所学名家名篇文学常识,还要熟悉名著中人物及相关情节。读了原著,方可轻松应对这些题目。11(2分)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这一形象,还成功地塑造了与祥子悲剧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两个女性,

45、一个是虎妞,另一个是小福子,请问小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与虎妞结婚后住在了一间大杂院,大杂院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有二强子一家。二强子一家共有五人,为二强夫妇、三个儿女即小福子和两个儿子。二强子把小福子二百块钱卖给了一个军官,而在小福子不在家期间,二强因喝多失手将二强嫂打死。军官也弃小福子而去,她回到家以后,因父亲常年喝酒,两个弟弟眼见着就要饿死,她只好以卖身为生,而虎妞也不避讳,教小福子梳妆打扮,且在白天将自己的房子借给小福子,院里的男女老少都看不起小福子,小福子也一直抬不起头。 祥子在虎妞难产死后便喜欢上了小福子,并且承诺等他混的好些了,就回来再娶小福子,可是当祥子回到曹先生处向曹先生询问人生道路后,发现小福子为了养活她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到“白房子”做了妓女,不堪重负,后来她受不了那样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