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0875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一、文言文(27分)1(10分)默写(1)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3) ,莫言迁客似沙沉。浪淘沙(其八)(4)枕中云气千峰近, 。宿甘露寺僧舍(5) ,独立蒙蒙细雨中。春 寒2(3分)诗词理解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香径”的意思是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第一二句写诗酒相和的轻快,又有物是人非的感慨。B上阕第三句写诗人目睹夕阳西下,引发光阴易逝的怅惘。C下阕第一二句有对春天即将消逝

2、的无奈,也包含欣慰之情。D这首词着力描绘去年景物,抒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淡淡哀愁。3(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甲文、乙文的作者分别是 和 (人名),上学期我们学过他写的诗歌 。(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对甲文、乙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都借助修辞手法含蓄点明主旨。 B都抒发作者被贬的抑郁之情。C都表达作者对君子品格的追求。 D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情操。4(8分)阅读下文,

3、完成下列各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丞赏之。(选自明史杨继盛传)【注释】庶母:旧时对父亲的妾的称呼。任:负担,担当。刻厉:刻苦自励。卒业:完成学业。国子监:旧时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1)解释加点词。家贫,益自刻厉 益: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3)杨继盛在学习方面的不利条件有哪些?(4)家庭贫困的杨继盛后来“卒业国子监”,他的学习经历

4、给我们哪些启发? 二、现代文(27分)5(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 (A不肯 B不让 C不许 D不愿)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

5、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

6、,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

7、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1)第段横线处空缺了一个词。以下词语中,最适合填入的是 A不肯 B不让 C不许 D不愿(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到第段的内容。(3)第段画线句如改为“妈,我就不去上学了。”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第到段写了那天的迟到事件,为何还要写第及第段? 6(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悄悄告诉你,你可能每年都会吃掉一斤虫子饭菜里出现虫子,大概是常见的事。一般来说,这类虫大多属于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也就是蝴蝶和蛾子的童年毛毛

8、虫。若是吃出绿色小个子肉虫,那多数是小菜蛾。其成虫非常猖獗,即使在城市里也到处可见。小菜蛾简直是另一个小强。小菜蛾完成一代最快只需10天,产卵量平均达到220颗,散布于各处,越冬代成虫产卵期可达90天。严重的世代重叠,导致防治困难。小菜蛾有少量食物能存活,食谱很广,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ti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十字花科植物通吃。它能挺过短期零下15度的严寒,能熬过35度以上的酷暑,夏天的暴雨可能大量击杀它们。上世纪90年代,许多地方面对猖獗的小菜蛾,却无药可治。易于躲避敌害的小菜蛾,逐渐成为蔬菜界的第1号害虫。如菜里吃到较大的绿肉虫,上面布满小黑点,那你遭遇的应是有名的菜粉蝶

9、宝宝。它也进食十字花科植物,酷爱白菜和甘蓝,吃这两种菜更可能发现它们。菜粉蝶靠十字花科散发的芥子油气味找到寄主植物并产卵,人们常在纸上涂芥子油引蝶产卵,再聚而歼之。有米袋的家庭,可能比较熟悉印度谷螟。这是著名的仓储害虫,幼虫头部赤褐色,喜食米粒胚部,常吐丝连缀米粒。我们吃饭时可能遇到藏在饭粒里的幼虫和蛹。成虫是头部呈灰褐色的蛾子。除了大米,印度谷螟更爱吃玉米、大豆、红枣、葡萄干、菊花在米饭界混得最开的虫子,当属米象。白色的幼虫在米粒中生长、化蛹、羽化。和上述各种虫不太一样的是,米象的成虫也以米为食,最后掏空米粒,身体沾满白色米粉,于米堆上产卵。米象幼虫常躲在米粒里,很难区分,常被大家一并吃下。

10、很多人不知道,由于储存不当,我国每年要损失8%的储备粮,相当于一个中等粮食主产省一年的产量。很多仓库害虫如黄粉虫等,耐寒耐旱能力超强,在极度饥饿的环境下也能存活数年之久,对杀虫剂的抗性强,防治难度非常大。菜里饭里吃到虫子,只是我们和大自然的小小交手。人与自然的斗争从未停止过。(选自果壳网,2018330,有改动)(1)第段加点词“童年”在文中的意思是 。(2)读第段,完成练习:两处画线句括号内应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A如果就;只要就B如果就;只有才C只要就;只有才D只要就;因为所以请概括“小菜蛾逐渐成为蔬菜界的第1号害虫”的原因。a b c (3)第写了印度谷螟,为何第两段还要写米象?(4)对

11、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告我们吃饭吃菜时务必多加留意,避免误食虫子。B警告我们连害虫都无法消灭,人永远无法战胜自然。C提醒我们要科学防治各种仓储害虫,减少粮食损失。D提醒我们人与自然的斗争长期存在,而且非常艰难。三、综合运用7(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古人把这天代表的节气叫清明。 清明后来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清明节前一两天是寒食节,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的习俗。后来,寒食节融入清明节。清明节还吸收了以踏青、祓禊f x(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为习俗的上巳节内容。约从唐代

12、开始,人们清明扫墓时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融汇两个节日精华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打马球、插柳等风俗体育活动。(1)以上两段话,分别介绍了 、 。(2)以下诗句都写到传统节日习俗,其中哪一项写了清明节习俗?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B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写作(40分)8(40分)题目:哦,那一路的风情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不透露个人信息,不抄袭。2017-2018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

13、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27分)1(10分)默写(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3)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浪淘沙(其八)(4)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宿甘露寺僧舍(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 寒【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1)无案牍之劳形(注意“牍”的书写)(2)亭亭净植(3)莫道谗言如浪深(4)床底松声万壑哀(注意“壑”的书写

14、)(5)海棠不惜胭脂色(注意“棠”的书写)【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2(3分)诗词理解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香径”的意思是落花满径,幽香四溢。(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A上阕第一二句写诗酒相和的轻快,又有物是人非的感慨。B上阕第三句写诗人目睹夕阳西下,引发光阴易逝的怅惘。C下阕第一二句有对春天即将消逝的无奈,也包含欣慰之情。D这首词着力描绘去年景物,抒发诗人伤

15、春惜时的淡淡哀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词作阅读能力。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解答】(1)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词的理解。径:是作者散步时的小路。香的原因是路边的花香。故“香径”的解释为:充满花香的小路,或花草芳香的小径。(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ABC三项正确;D有误,“这首词着力描绘去年景物”说法错误。

16、故选:D。答案:(1)落花满径,幽香四溢。(2)D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的能力,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3(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17、丹之爱,宜乎众矣!(1)甲文、乙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人名),上学期我们学过他写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对甲文、乙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都借助修辞手法含蓄点明主旨。 B都抒发作者被贬的抑郁之情。C都表达作者对君子品格的追求。 D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情操。【分析】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乙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

18、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的出自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乙文出自爱莲说,作者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上学期我们学过刘禹锡写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谓,认为。隐逸者,隐士。句意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19、(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ACD正确。B有误,甲文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并无被贬后的抑郁。故选:B答案:(1)刘禹锡,周敦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3)B【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

20、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4(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丞赏之。(选自明史杨继盛传)【注释】庶母:旧时对父亲的妾的称呼。任:负担,担当。刻厉:刻苦自励。卒业:完成学业。国子监:旧时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1)解释

21、加点词。家贫,益自刻厉 益:更加(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3)杨继盛在学习方面的不利条件有哪些?(4)家庭贫困的杨继盛后来“卒业国子监”,他的学习经历给我们哪些启发?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立下志向;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困难。【分析】参考译文: 杨继盛,字仲芳,是容城人氏。七岁母亲去世。继母很爱护他,让他去放牛。继盛路过村里的学堂,看见同龄的小孩子在读书,心里非常羡慕他们。于是把这个愿望对哥哥说了,请求让他去读书。哥哥对他说:“你还这么小,去学什么?”继盛道:“年纪小的人可以担负得起放牛这件事,竟然担负不了读书这件事吗?”哥哥把这跟父亲说了,(父亲最终答应了),让他

22、去学习,当是还得放牛。他十三岁的时候,才(正式)进学堂。家里贫穷,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参加乡试的时候中榜,最后在国子监研习学问。徐阶丞欣赏他。【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句意为: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益:更加。(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从:跟从,跟随;师:老师;句意为:到了十三岁,年得以跟着老师学习。(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

23、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由文章中“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可知杨继盛在学习方面的不利条件。(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家贫,益自刻厉。从以上三句话得知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得到启发。答案:(1)更,更加(2)到了十三岁,才得以跟着老师学习。(3)时间不充裕:他要一边放牛一边学习;开始学习的时间较晚,家庭贫困。(4)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立下志向;要想取得成功,必

24、须克服困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刻苦自励。(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点评】古今异义好古义:羡慕今义:喜好语古义:告诉今义:语言二、现代文(27分)5(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C(A不肯 B不让 C不许 D不愿)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有一天,下大雨,

25、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26、。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

27、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1)第段横线处空缺了一个词。以下词语中,最适合填入的是CA不肯 B不让 C不许 D不愿(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到第段的内容。(3)第段画线句如改为“妈,我就不去上学了。”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第到段写了那天的迟到事件,为何还要写第及第段?第段强调我赖床的毛病很严重,和第14段形成对比。第14段强调迟到事件对我

28、影响深远或让我养成早起上学的好习惯;隐含我的自豪、喜悦之情对爸爸的感激。【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林海音所写的一篇自传体小说,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小说的背景是1923年到1929年间的北平。小说主要讲述了父亲与孩子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崇敬之情。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主线,以夹竹桃花为副线,双线穿插,通过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在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崇敬和怀念。【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词语的运用要结合人物特点或文章主旨,文中的爸爸是一个严父的形象,在这里,“不肯”、“不愿”都不能表现出爸爸严格要求的一面,“不让”也不及

29、“不许”语气更强,所以用“不许”表达效果好。(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可按照“人+事+结果”的模式作答,语言简明扼要。这些段落写的是“我”因下雨赖床被爸爸打,哭着去上学,爸爸又送去花夹袄,后来“我”不再迟到。意思对即可。(3)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原句与改句比较有两处不同,一是原句有“今天晚了”,二是原句是疑问句,改句是陈述句。回答时可从这两处分析其不同之处,疑问句有商量的语气,显示“我”底气不足,希望得到妈妈同情。“今天晚了”说明了理由,强调事出有因。(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段写“我”有赖床的毛病,与第14段“我”最早赶到学校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出爸爸的严厉对“我

30、”良好习惯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包含着对爸爸的感激之情。答案:(1)C(2)那天下雨我起晚还赖床,爸爸打得我哭着去上学,又给我送花夹袄。此后我不再迟到。(3)原句多了“今天晚了”,强调“我”不想上学是事出有因或情有可原,疑问句突出哀求语气,希望得到妈妈同情。陈述句没说明理由,显得理直气壮。(4)第段强调我赖床的毛病很严重,和第14段形成对比。第14段强调迟到事件对我影响深远或让我养成早起上学的好习惯;隐含我的自豪、喜悦之情对爸爸的感激。【点评】分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类习题答题技巧: 首先,重点词语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行为状态而服务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的表达

31、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词语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 其次是定位。一般的说,加点词语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近义词辨析;词语带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还有一些意味深远的短语或句子。要想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得认准它属于以上哪种类别,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给“问题”定了位,找到了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然后是分析。这一环节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或查阅工具书,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语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 最后是揉合。经过以上几个环节,词语所属的类别辨清了,各类词语又有其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和朗读中的语感

32、,这时,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就不难说出。6(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悄悄告诉你,你可能每年都会吃掉一斤虫子饭菜里出现虫子,大概是常见的事。一般来说,这类虫大多属于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也就是蝴蝶和蛾子的童年毛毛虫。若是吃出绿色小个子肉虫,那多数是小菜蛾。其成虫非常猖獗,即使在城市里也到处可见。小菜蛾简直是另一个小强。小菜蛾完成一代最快只需10天,产卵量平均达到220颗,散布于各处,越冬代成虫产卵期可达90天。严重的世代重叠,导致防治困难。小菜蛾有少量食物能存活,食谱很广,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ti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十字花科植物通吃。它能挺过短期零下15度的严寒,能熬过35度

33、以上的酷暑,夏天的暴雨可能大量击杀它们。上世纪90年代,许多地方面对猖獗的小菜蛾,却无药可治。易于躲避敌害的小菜蛾,逐渐成为蔬菜界的第1号害虫。如菜里吃到较大的绿肉虫,上面布满小黑点,那你遭遇的应是有名的菜粉蝶宝宝。它也进食十字花科植物,酷爱白菜和甘蓝,吃这两种菜更可能发现它们。菜粉蝶靠十字花科散发的芥子油气味找到寄主植物并产卵,人们常在纸上涂芥子油引蝶产卵,再聚而歼之。有米袋的家庭,可能比较熟悉印度谷螟。这是著名的仓储害虫,幼虫头部赤褐色,喜食米粒胚部,常吐丝连缀米粒。我们吃饭时可能遇到藏在饭粒里的幼虫和蛹。成虫是头部呈灰褐色的蛾子。除了大米,印度谷螟更爱吃玉米、大豆、红枣、葡萄干、菊花在米

34、饭界混得最开的虫子,当属米象。白色的幼虫在米粒中生长、化蛹、羽化。和上述各种虫不太一样的是,米象的成虫也以米为食,最后掏空米粒,身体沾满白色米粉,于米堆上产卵。米象幼虫常躲在米粒里,很难区分,常被大家一并吃下。很多人不知道,由于储存不当,我国每年要损失8%的储备粮,相当于一个中等粮食主产省一年的产量。很多仓库害虫如黄粉虫等,耐寒耐旱能力超强,在极度饥饿的环境下也能存活数年之久,对杀虫剂的抗性强,防治难度非常大。菜里饭里吃到虫子,只是我们和大自然的小小交手。人与自然的斗争从未停止过。(选自果壳网,2018330,有改动)(1)第段加点词“童年”在文中的意思是幼虫。(2)读第段,完成练习:两处画线

35、句括号内应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CA如果就;只要就B如果就;只有才C只要就;只有才D只要就;因为所以请概括“小菜蛾逐渐成为蔬菜界的第1号害虫”的原因。a小菜蛾世代重叠,防治困难b小菜蛾食谱广泛,适应性强c小菜蛾易于躲避敌害,抗药性强(3)第写了印度谷螟,为何第两段还要写米象?(4)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A警告我们吃饭吃菜时务必多加留意,避免误食虫子。B警告我们连害虫都无法消灭,人永远无法战胜自然。C提醒我们要科学防治各种仓储害虫,减少粮食损失。D提醒我们人与自然的斗争长期存在,而且非常艰难。【分析】本文由生活中常见的事引出说明的对象虫子,然后具体介绍害虫种类及小菜蛾逐渐成为蔬菜界

36、的第1号害虫的原因,最后提醒我们人与自然的斗争长期存在,而且非常艰难。【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童年:未成年时期;幼年。在这里指幼虫。(2)本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小菜蛾() 有少量食物() 能存活“,这是一个条件复句。如果就”是假设复句。故排除AB“()夏天的暴雨()可能大量击杀它们。“这也是一个条件复句。”因为所以是因果关系。排除D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筛选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到题干所处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概括即可。结合第段“严重的世代重叠,导致防治困难”“小菜蛾只要

37、有少量食物就能存活,食谱很广无药可治。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两种虫子的称呼,一个是:印度谷螟。这是著名的仓储害虫。另一个是:在米饭界混得最开的虫子,当属米象。二者都是在仓储中的常客。故都需介绍。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结合题目和内容分析。A有误,没有从根源上防止。B理解片面。C有误,作者意在告诉读者从根源上防止吃虫子。D理解正确。故选:D。答案:(1)幼虫(2)C;a小菜蛾世代重叠,防治困难;b小菜蛾食谱广泛,适应性强;c小菜蛾易于躲避敌害,抗药性强。(3)不同意。它们都是藏在米粒中的两种害虫。但印度谷螟是著名的仓储害虫,幼虫喜食米粒胚部,更爱吃大米以外的食

38、物;米象的幼虫、成虫都以米为食,在米粒中生长、繁殖,不易发现。(4)D【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三、综合运用7(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古人把这天代表的节气叫清明。 清明后来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清明节前一两天是寒食节,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的习俗。后来,寒食节融入清明节。清明节还吸收了以踏青、祓禊f x(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为

39、习俗的上巳节内容。约从唐代开始,人们清明扫墓时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融汇两个节日精华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打马球、插柳等风俗体育活动。(1)以上两段话,分别介绍了清明作为节气得名的原因、清明节的演变或发展及清明节习俗。(2)以下诗句都写到传统节日习俗,其中哪一项写了清明节习俗?C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B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分析】材料中的两段文字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发展演变和民间风俗。【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细读这两段文字可知,首段介绍了清明

40、节得名的原因。第二段介绍了清明这一节日的历史演变和一些与之相关的习俗。(2)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和节日习俗的判断。A表现的是中秋望月怀人的习俗。B表现的是冬至时节的习俗。C表现的清明节祭祖的习俗。D表现的是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故选:C答案:(1)清明作为节气得名的原因、清明节的演变或发展及清明节习俗。(2)C【点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需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意,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提取即可。或用材料中的原句,或者把关键性的词语串联成句。四、写作(40分)8(40分)题目:哦,那一路的风情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不透露个人信息,不抄袭。【分析】【审题立意

4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的中心语是“风情”,应理解为风土人情、景象。“一路”可以理解为“沿途”、“过程”“路途”的意思,其中“路”既可以理解为实指,指实际意义上的道路,还可以理解为虚指的“路”,指某种行为的经过、过程等。本文要求写作记叙文。【选材构思】例如,我们可以写自己某一次旅游沿途所见,通过美丽的风景描写,表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进而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再如,我们可以写自己战胜困难、挫折的经过,从中感悟到执著、坚韧的精神的可贵。【写作手法】应使用以小见大、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手法,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凸显文章的主旨。【注意事项】写作中

42、缺少细节描写,平淡无味;选材消极,没有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断章取义,重视风景的作用,忽略沿途的限制,背离作文的初衷和本意。【解答】【范文】哦,那一路风情 早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终于领略了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让我不得不称赞一番。 桂林的山是青的。在桂林市内,放眼望去,处处都有碧绿而又峻拔的高山,他们像一个个士兵守护着桂林这片宝地,日夜不离。桂林的山称霸天下,引来许多国外的游客驻足痴望,连连赞叹。 桂林的水是秀的。条条江河好似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姑娘,美的让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漓江了,她像一位母亲一般深情地抚育着桂林的人们。涓涓细流,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

43、桂林的洞是奇的。芦笛岩是桂林最着名的奇洞,里面的钟乳石个个奇形怪状,有的像一只小猴子,有的像一位老爷爷,有的像一顶蚊帐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晶宫。它像一座海底龙宫,里面记载着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的场景,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桂林的石是美的。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风韵。每一块石头都记载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在这么有灵气的地方,每一块石头也都富有了灵气。每一块石头都是精雕细琢的,让人看了无比舒服。 这样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构成了一个风情桂林,也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在这里,我想呼吁大家一同来保护这样的画卷,不要让不该有的墨水玷污了它。 一路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遇龙河畔坐竹排。那时正遇黄昏,夕阳上仿佛被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漂亮极了。伴着夕阳,坐在船上,吃着烤鱼,我感到无比的惬意。在船上,一路的风景是最让人过目不忘的,一座座高大的拱桥,一座座小山村,一个个挺拔的山峰,一条条细流的分支,足以让人拍手叫绝,再加上船夫那娴熟的技巧,配合的天衣无缝。简直就是一个被遗落在人间的仙境。 桂林的美真的让我陶醉了。【点评】这是一篇描写风情桂林的文章,也是一篇充满文化气息和强烈文人情怀的优美散文。作者对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描写,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生动形象且内容丰富,比喻贴切,用词生动,将读者也带入了人间仙境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