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学案
《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作者简介老子(约前571约前471),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有人又称他老聃。传说老子一生下来,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背景扫描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
2、争,抢夺土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长久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单元导读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老子一书的第二、十一、二十四、三十三、六十三、六十四、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具体而言,第二章集中论述了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如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有无等。这是老子中可贵的部分。第十一章,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但从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把“无”看作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第二
3、性的东西是错的。第二十四章,指出人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是可取的。但老子讲知足,说“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第六十三章,讲了“无为”和以德报怨的调和矛盾的思想;还讲了事物的难和易、大和小的互相转化;还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第六十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为了防止事物变到它的对立面,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在新事物刚出现时,就把它消灭掉,免得壮大了不好办。做事要善始善终。
4、第七十六章,老子归纳出一条普遍原理:柔弱的东西最强大,强硬的东西最脆弱、接近死亡。但老子也把“弱能胜强”的原则绝对化了。有无相生释文题“有无相生”一语出自老子第二章,原文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意思是说,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在老子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对立的双方是紧密相连,相反相成的。明主旨本课选文阐释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反相成。正
5、因为如此,老子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贱”的一方,这就是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老子再三强调:“弱也者,道之用也”“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等等。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之外,主要是让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争或争夺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起过作
6、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属于中国的智慧,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辩证法。1词语理解(1)通假字自见者不明同“_”,_ 死而不亡者寿 通“_”,_ 其脆易泮 通“_”,_ 起于累土 通“_”,_ 答案现表现妄荒谬。一说通“忘”,遗忘判分离蔂盛土的工具(2)一词多义形共明易知为答案身体,形骸/形势/比较,对照/形象,形体/形状,样子共同,一道/聚集/总
7、共/通“拱”,拱手/环绕明亮/明白,清楚,明确/说明,阐明/圣明/视力/次,下一个/明白地,公开地容易/轻慢/平和/交换/改变,更换知道/了解/通“智”,智慧/主持,管理/知觉是/制作/做/解决(3)古今异义跨者不行古义: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民之从事古义:_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_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人之生也柔弱古义:_今义:软弱。其死也坚强古义:_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使坚强。埏埴以为器古义:_今义:认为。自见者不明古义:_今义:不理解,不明白;不贤明;不明显。答案走不远。做事。几乎(差不多)成功。柔软。僵硬。来做。不能
8、明理。(4)虚词归纳斯其几当答案就/这这些/它矮而小的桌子/几乎,差不多/适当的时机/多少有、只有/抵御、阻挡/在/主持/判罪2词类活用(1)斯恶已:_(2)为无为:_(3)事无事:_(4)味无味:_(5)图难于其易:_(6)为大于其细:_(7)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_(8)是以圣人犹难之:_答案(1)形容词作动词,知道丑(2)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做事(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5)形容词作名词,容易的地方(6)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地方(7)形容词作名词,大事(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3特殊句式(1)死而不亡者寿。(2)前后相随,恒也。(3)柔弱者生之徒
9、。(4)报怨以德。(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0)自胜者强。(11)自知者明。(1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答:_答案(1)(3)判断句,(4)(9)介宾短语后置句,(10)(11)宾语前置句,(12)被动句。4语句翻译(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译文:_(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_(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译文:_(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译文:_(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10、则无败事。译文:_(6)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译文:_答案(1)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2)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3)(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4)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5)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无相生 先秦 诸子 选读 有无 相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