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乐薇,1930年生,江苏南京市人,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我的空中楼阁,一、作者介绍,阅读与欣赏,大自然,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空气的污染,没有尘世的倾轧,是台湾土地上的净土。作者对台湾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匿迹遁世的情绪只能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露出来,所以作者以“我的空中楼阁”命题,寄寓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自由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二、写作背景,阅读与欣
2、赏,1.标题“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短语,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它的含义是什么? 课文倒数第四段:“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数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可以看出它是指我居住的建于山上的小屋。 小屋不仅是指建在山上的小屋,它也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含义,即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 “安静”的生活环境。这是一语双关。,三、内容解析,阅读与欣赏,2.作者的小屋是怎样的一间小屋呢? 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它处于
3、山上,交通不便,没有豪华的气派,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3.在作者的眼里小屋美吗?作者喜欢她的小屋吗? 很美,很喜欢! 4.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 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5.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立足于屋外看小屋(18自然段);立足于屋内看世界(918自然段)。,阅读与欣赏,6.在13自然段中,作者站在哪里看山和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站在“山外”。通过写山来描绘小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这个比喻使读者想象驰骋。山像女子用黛粉描的柳叶
4、眉,小屋是女子眉梢的美人痣,那么整个大自然该是女子的美丽面庞了。这一精美的比喻赋予山屋以少女的灵秀,饱含着作者爱屋,爱山而及整个大自然的迷恋之情。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所以“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7.小屋与山的关系怎样?(答案:第4自然段) 屋点缀山:点破寂寞;增加风景。这是立足山外,远观:看全景。,阅读与欣赏,8.57自然段中,作者站在哪
5、里看小屋和树的?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用了什么手法? 站在“山上”。通过写树来描绘小屋。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比喻、拟人 清健、挺拔写出了树的阳刚之气,而苗条、婀娜则写出了树的多姿的阴柔之气。在这里,树的多姿多态,树的精神和活力,使小屋有灵气,把小屋写活了。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对比 在这里,树与小屋进行对比,相互点缀,动静结合,把树与小屋的那一种和谐关系写的淋漓尽致。 “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
6、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拟人 这是一幅近景的特写镜头:小屋在树阴的掩映下,时隐时现,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大树仿佛是一位护花使者,在守护着她。写出了小屋的神韵。 9.这种和谐关系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哪个最恰当? 相得益彰。,阅读与欣赏,10在第8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 站在“山下”仰视(还可从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看出来)。 首先看到是小屋前面的树;然后是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蓝墙”、一片“白窗”。作者善于捕捉色彩,并且看的很仔细,很明显,小屋在这个角度很显眼,很亮丽、清晰。哪儿是墙
7、,哪儿是窗都看得很清楚。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比喻 这是一幅远景特写镜头: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和“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新颖独特。在这里,小屋“活泼翘起的屋檐”动感极强,犹如展翅高飞的鸟儿,而屋瓦上的图案,蓝色的墙,白色的窗,则又很容易让人想起翩翩起物的蝶儿。加上在大树掩映下若隐若现,就象栖息在树枝一样。说小屋像鸟,像蝶,写出了小屋凌空而起、翩然若舞的形;而轻灵自由则写出了小屋的神。,阅读与欣赏,11树与小屋是什么关系呢?(参看第4自然段) 讨论:作者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
8、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地描写它们的“和谐统一”,目的何在? 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思想。 12.当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时,观察点的变化是怎样的? 由远及近再到远,也就是由“山外山上山下”,就好比一个摄影师,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用一个长镜头,一会儿用一个短镜头,一会儿再来个面部特写! 13作者立足于小屋内,又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袖珍形的花园、园中小路、园中花朵”“五彩的云霞”“清新的空气”“美丽的山中晨昏”“崎岖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阅读与欣赏,14小屋如何?
9、作者的感受又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首先是很小:房屋小、花园小、路小,领地很小。 作者感受到的领空却很大:“无限”。这一对比,一方面写出小屋的小巧玲珑,另一方面又写出了眼前的广阔、视野的无限。 作者感到无比高兴:神采飞扬、心花怒放。“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其次是很美:屋内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真可谓院落花团锦簇;天空的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白,有红,有绚烂,也有飘落。”真可谓云霞缤纷。这里连用了六个“有”,道出了作者无比欢快愉悦的心情(
10、第10自然段)。,阅读与欣赏,15这里的空气、光线如何呢?作者对山上环境的感受如何? 空气是清新的,是香的;光线是明亮的,是富于变化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可享受清福、享受充足的睡眠、享受美梦。 第12自然段所描绘的是一幅静谧的画面,小屋静卧在大山的怀抱中,沐浴在晨曦和暮霭中,给人恬适、惬意之感,令人神往。 作者运用了一个动感极强的比喻,把光线在山中出没的规律写的很清楚。“山的怀抱”比做花蕊;小屋光线的明暗变化比做花蕊的“绽开”“收拢”。小屋在花蕊的怀抱中,更显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小屋深情。 日出花开,日落花收,光线的来去,给小山增强了动感,给小屋、小山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调。 16.在第1
11、4自然段中,作者笔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作者把“山坡”“山路”称之为什么?作者的感受如何? 不好走,不便于行车。“山坡”:幸福的阶梯;“山路”:“空中走廊”!是一条往返于幸福与快乐之间的道路。作者感到无比快乐、幸福!“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阅读与欣赏,17.为什么说“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因为出外时,是满怀希望,去开始新一天生活,所以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归来时,满载成功的收获,所以说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18.为什么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而山上的则是照淡了呢? 因为
12、山下的人多,灯多(万家灯火),光线强;而山上的人少,灯少(疏落),光线弱,突出了山上比较独立、安静,如同世外桃源一般。通过灯光,再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把小屋写得很朦胧,很飘渺,正如烟雾之中的空中楼阁。给小屋蒙上了一层朦胧而神奇的色彩。 19.“雾失楼台”是怎样一种情景?这里说的“空中楼阁”与“雾失楼台”情景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暗喻;浓雾弥漫罩了楼台,使人觉得楼台消失了。不完全一样,因为“雾失”可达到一点也看不见,“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只是显得“朦胧”。,阅读与欣赏,20.作者的“空中楼阁”,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 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拟的。说它现实,可能作
13、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高耸入云;说它虚构,是因为作者特意让小屋居于“高高的山坡”,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这就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另外小屋的最大特点就是融于大自然之中:文章最后指出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屋内有天然的装饰、屋外有盈耳的鸟语、天然的巨画。很明显,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独立、安静、自由的生活环境! 21.“空中楼阁”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自由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文中暗含着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22.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托
14、物言志。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像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对山中美景着意描绘的目的。,阅读与欣赏,本文前后部分在定景定点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你能概括出来吗? 前一部分:定景换点(重在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 后一部分:定点换景(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而“我”却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我”却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四、思维拓展,阅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