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552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出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的新面貌、新格局。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这与以下四大要素的关联颇为紧密。一为诗人作为“舆论领袖”,影响广泛。正统诗学以诗言志,以诗缘情,以诗感物,其风格与文体一向居于主流。相比之下,俳谐诗虽属小众,却也改变了正统诗文单一的审美形态,体现了人类情感具有的多元性表达的特征,为文化共生所需求。俳谐诗之

2、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得宋人喜爱的俳谐诗出自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象、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二为俳谐诗流传形式多样,为民众乐见。宋代城市繁荣,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事为叶丞相赋中“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洞仙歌结句“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等

3、均采用打诨手法,谐意缭绕。三为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俳谐诗不作生硬说教,而是如杂剧打诨,令人发笑中领悟道理,内容富于启迪。陈善扪虱新话曰:“予谓杂剧出场,谁不打诨,只是难得切题可笑尔。山谷盖是读秦少章诗,恶其终篇无所归,故有此语。”,而是有所归旨。四为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俳谐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让人发笑,开心愉悦。诗人善用各种言辞引起读者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谐趣产生之第二要义为语言逻辑跳跃引致

4、。逻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俳谐诗兴盛于两宋,是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的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文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出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所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摘编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俳谐诗与宋代雅正唯美的诗文风格不符却能够大放异彩,映射出宋代文化的新面貌。B. 正统诗学风格与文体一向居于主流,以

5、诗来言志、缘情、感物导致了审美形态的单一。C. 俳谐诗人善于解构读者的期待心理,让其产生心理落差;安排颠倒错位的逻辑,出人意料。D. 俳谐诗是北宋诗文呈现时代生活的典型,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民众与雅客接受并传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从四个角度论述了俳谐诗在北宋兴盛并广为传播的原因。B. 文章第二段通过与正统诗学的对比,突出了俳谐诗被宋代士大夫普遍喜欢的重要原因。C. 文章在论述俳谐诗融合戏剧因素时,列举了辛弃疾采用打诨手法的诗句作为事实论据。D. 文章通过介绍谐趣产生的两个要义,证明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的俳谐诗易于让人接受。3. 根据原文内容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词名家的俳谐诗以其罕见的气象、境界、格局使得宋代俳谐诗具有吸引人的独特魅力。B. 俳谐诗使用打诨纯粹是为追求语言的有趣,在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对读者进行启迪。C. 如果俳谐诗面对喧嚣的大众文化采取拒斥的态度,就不会凭多样流传形式为民众喜爱。D. 俳谐诗呈现的多样化的文人审美趣味是由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的生趣活泼决定的。【答案】1. B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以诗来言志、缘情、感物导致了审美形

7、态的单一”错,原文中是说“俳谐诗虽属小众,却也改变了正统诗文单一的审美形态”,由此可知,并不是“以诗言志、缘情、感物”导致“审美形态的单一”,选项属于曲解文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俳谐诗被宋代士大夫普遍喜欢”错误,选项曲解了文意,与原文的说法“正统诗学以诗言志,以诗缘情,以诗感物,其风格与文体一向

8、居于主流。相比之下,俳谐诗虽属小众”矛盾。故选B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俳谐诗使用打诨纯粹是为追求语言的有趣”错误,原文是说“俳谐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让人发笑”;C项,“就不会凭多样流传形式为民众喜爱”错误,属于无中生有,且“如果就”的表述太绝对化;D项,“是由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的生趣活泼决定的”错误,原文是说“折射出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属于曲解了文意。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9、”。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报道,“高通201

10、7年发布的5G经济研究报告预测,20202035年间,5G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与印度同等规模的经济体,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全球5G价值链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不但能使平民用户受益,还能带来AI、物联的发展,更能创造GDP、提供就业,这就是为什么5G能影响一个国家未来十年的国运。谁领跑5G,谁就得到了世界上最尖端的移动通信技术,就好比美国因为当年的核弹技术,在二战之后成为世界霸主、改变世界格局的经历,5G亦可达此功效。全球知名咨询顾问公司德勤(Deloitte)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中美在建基站的报告:目前美国在5G建设方

11、面的花费已经被中国超越,目前中国支持5G通讯的基站数量已经是美国的10倍。(摘编自中国5G震撼来临,未来必将辉煌,“搜狐网”2018年12月)材料二:(摘编自发布:中国或将引领全球5G产业发展,“易观智库2019年2月14日)材料三:全国两会开幕至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代表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5G技术与应用。“5C时代的精彩,将超乎想象”,刘多代表对此充满信心。这位亲历了几代通信网络发展演进的科研带头人认为,技术与应用开发之间,就好比修路和造车的关系“移动通信技术基本以十年一代的周期更新迭代。每次技术更新,等于修一条更宽的路。路通了,自然有很多车沿着路跑起来,越跑越快,车的类型越来越

12、多,路上也越来越热闹。”技术改变世界。技术被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向前发展,而技术发展又为应用升级提供可能,激励开发者创造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这是刘多代表的切身体会。因此,“要以发展、前瞻的视角看待5G的可能性”。5G技术在生活层面的应用最易被大众感知。“最大的变化就是速率更快。因为大带宽的特质,5G比4G快10倍左右,下载一部电影大片一两分钟就足够,高清视频也不再卡顿了。”刘多代表介绍。此外,虚拟现实、无人驾驶、远程医疗都将在5G的助力下更快更好地实现。影响更为深远的,是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工业互联网有三大体系: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而5G的大连接特质可以把水

13、表、电表、煤气表、设备、家电等都通过传感器连入网络,大大提升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水平,其低时延、高可靠的特质,为工业互联网的实时控制和预警等提供了技术保障。”刘多代表认为,这对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部署有很大帮助。(摘编自5G时代的精彩,将超乎想象,光明日报2019年3月13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5G经济研究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可知,20202035年间5G及其价值链创造的经济产出将非常可观,会对全球GDP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B. 5G是世界上最尖端的移动通信技术,谁能领跑5G,谁就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格局,甚至

14、有可能领袖全球,这是5G研发倍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C. 材料二的柱状图是对20202035年5G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度净贡献值的预测,从数值的变化来看,这16年将有波动起伏,但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D.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对5G时代充满了信心,他用修路和造车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技术与应用开发的关系,技术更新离不开应用开发的发展。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目前,中国在5G建设方面的花费超过了美国,中国支持5G通讯的基站数量已经是美国的10倍,由此可知,我国对5G建设非常重视,投入很大。B. 刘多提倡“要以发展、前瞻的视角看待5G的可能性”,对更美好的生活向往具

15、有推动技术发展的作用,技术发展促进应用升级,5G技术将会改变世界。C. 利用5G的“大连接”特质可以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连入网络;利用其“低时延、高可靠”的特质,可以从技术上保障工业互联网的实时控制和预警。D. 想要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部署,就必须实现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6.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5G技术应用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答案】4. D 5. B 6. 5G技术的应用不但能使平民用户受益,还能影响一个国家未来十年的国运。5G技术最易被大众感知是在生活层面的应用,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解析】【4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技术更新离不开应用开发的发展”错误,原文是说“每次技术更新,等于修一条更宽的路。路通了,自然有很多车沿着路跑起来,越跑越快,车的类型越来越多,路上也越来越热闹”,属于曲解文意,这里表达的应该是应用开发离不开技术更新。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17、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技术发展促进应用升级”错误,原文是说“技术发展又为应用升级提供可能”,说明这只是原因之一,属于以偏概全。故选B。【6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由“不但能使平民用户受益,还能带来AI、物联的发展,更能创造GDP、提供就业,这就是为什么5G能影响一个国家未来十年的国运”,可以概括为5G技术的应用不但能使平民用户受益,还能影响一个国家未来十年的国运;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由“5G技术在生活层面的应用最易被

18、大众感知影响更为深远的,是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5G技术最易被大众感知是在生活层面的应用,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

19、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匠心侯发山老话讲,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话一点也不假。春花原先还是个黄毛丫头

20、,就连她父亲的那些徒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没把她放在眼里,过了二十岁生日,春花像朵绽开的花,一下子就灿烂了。上门提亲的不少,这个来了那个走了,似乎要把春花家的门槛踩断。娘不敢拿主意,说只要闺女满意,她没意见。父亲早几年去世了,把秤店留给了春花,女承父业,她自然要在父亲的徒弟中物色一个。父亲生前,选择徒弟十分苛刻,从家风到人品,全方面考察,老人家中意后再举行拜师仪式。学徒期满,经父亲检验合格,觉得徒弟的手艺不丢自己的人,然后叮嘱再三才允许出师。弯一下指头算算,父亲一辈子也就收了二十来个徒弟,跟春花年龄相仿的八九个,也就是说,春花要在这八九个徒弟中选择一个作为上门女婿,有田青,二贵,吴福,等等。

21、这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老实讲,对田青几个,春花心里也没底,决定考考他们。店铺是祖传下来的,有一副对联,遗失了下联。春花说,谁要能对出下联,算是过了第一关。不只是田青的师兄弟,方圆百十里的人,早就知道这副对联,有文人骚客专程赶来,没有一个人能对出来,太难对了。上联:老秤一斤十六两。横批:天下太平。老秤是指古时的秤,当时一斤等于十六两,秤杆上每表示一斤就有十六点秤花,每一点表示一两。可别小看小小的秤花,还是有讲究的:七颗星代表北斗七星,六颗星代表南斗六星,还有三颗星是福、禄、寿三星,为的是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一斤和十六两都是数量词。这两者限定了数量关系,一个数目限定了另

22、一个数目是相等的一个关系。而老秤的来历是典故,暗含秤主要的用途是不短斤少两,有童叟无欺的意思,所以横批“天下太平”的意思也就来源于此,不然斤两不够,必然惹起事端,就不太平了。田青师兄弟,在没有进店的时候,就没少琢磨这副残联,害怕师傅提起这个话头。现在春花既然出了考题,是骡子是马总得遛遛,要不,过了这个村也就没这个店了。田青说,象棋半副二八颗。二贵说,新春一年十二月。吴福说,仁德百世万千年。春花没有一个中意的。她虽不知道正确答案,但认为这些下联还缺点什么,没有祖辈要表达的意思。还有一个徒弟,名叫秋实,平时木讷,老实。他对春花说,师傅在世时常说,做的秤一头是货物,一头是良心。所以,我对的下联的是“

23、匠人良心重千钧”。春花两眼一亮,觉得秋实对的还在点子上。这只是第一关,春花还要进行第二关的考验,就是微服私访,暗中打听田青师兄弟的技艺。县城就这么大,用秤来做买卖的就那么多家,这些秤也都出自父亲的徒弟之手。走进一家店铺,春花先看秤,看做工,验精度,然后问问人家秤是谁做的,多少钱买来的。有田青做的,有二贵做的,有吴福做的,也有秋实做的真不愧是父亲的徒弟,春花愣是没瞅出毛病来。田青这天来找春花告状,说秋实的老娘舅在临县偃师县城开了一家“赵家米店”,原来生意不景气,在秋实那里订做了一杆秤后,生意做得很是红火。田青怀疑这杆秤缺斤少两,不然,生意不会这么好。春花便来到偃师县城,通过打听,得知原来这里有六

24、家米店,只有“赵家米店”生意萧条。后来不知道啥原因,近两年生意特别火爆,大有吞并其他米店的意思。春花就到店里买了五斤米,私下称了称,竟多出了整整一两!春花向县城的老百姓打听,他们都说,“赵家米店”斤两足,都愿意到这家店里买米吃。春花又到店里看卖米的那杠秤,看到秤确实出自父亲徒弟之手,因为秤上有祖传的记号在秤尾处用细铜丝掐上了一个心形图案,之所以这样做,一是用来平秤,二是时刻提醒做秤人和用秤人要讲天地良心!春花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发现这杆秤的心形要大一些,所以,每卖出一斤东西要多出两钱。春花的脸上洋溢出笑意,心里有了自己的选择。回到家,春花把心里话告诉了娘。娘沉吟一下,说这孩子是不是有点那个了。春

25、花不以为然,说,娘,匠人不但要有匠心、良心,还得有爱心。洞房花烛夜,新房里传出了新郎新娘的悄悄话:“舅舅说自己生意不好,让我给他做一杆秤,每一斤少两钱。毕竟是自已的舅舅,我想来想去,就把那个图案做大,每卖一斤东西就多了两钱”(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2期,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写父亲生前收徒要经过从家风到人品全方位考察才能拜师,经过检验合格、叮嘱再三才能出师,后文田青师兄弟个个都技艺精湛,与这些内容形成了照应。B. 春花在选择上门女婿这一终身大事上很慎重,她设计了对残联和暗中考察两种形式,可以看出春花是一个聪明稳重、善于观察、独立决断的

26、姑娘。C. 田青找春花告秋实的状,怀疑秋实做了杆缺斤短两的秤帮助老娘舅,引出了后文春花求证的情节,进而通过写秋实做秤表现他的匠心、良心与爱心。D.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秋实在洞房花烛夜道出原委,他为帮助舅舅摆脱生意窘境,故意将秤上的心形做大,这正是秋实通过春花考验使用的方法。8. 小说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老秤?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春花父亲虽未正面出场却形象分明,请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和作用。【答案】7. D 8. “老秤”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小说的情节;表现了以春花父女为代表的匠人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揭示出对匠心、良心和爱心的歌颂。 9. 春花父亲为人正直、注重人品;他带徒弟非常严格、负责任;他

27、善良、注重职业道德。“春花父亲”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他的正直善良和注重职业道德衬托了春花的形象特征。【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这正是秋实通过春花考验使用的方法”错误,由小说中提到的“原来这里有六家米店,只有“赵家米店”生意萧条。后来不知道啥原因,近两年生意特别火爆,大有吞

28、并其他米店的意思”“新房里传出了新郎新娘的悄悄话:舅舅说自己生意不好,让我给他做一杆秤,每一斤少两钱。毕竟是自已的舅舅,我想来想去,就把那个图案做大,每卖一斤东西就多了两钱”可以看出秋实并不是使用方法去通过春花考验,而是有爱心。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老秤?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明确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从小说情节结构来看,“老秤”是文章的线索,从文中来看,“父亲早几年去世了,把秤店留给了春花,女承父业,她自然要在父亲的徒弟中物色一个”,可见“老秤

29、”贯穿小说的情节,而且文章的主要情节都与“老秤”相关;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师傅在世时常说,做的秤一头是货物,一头是良心”,表现了以春花父女为代表的匠人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写了很多与“老秤”相关的情节,如“老秤是指古时的秤,当时一斤等于十六两,秤杆上每表示一斤就有十六点秤花,每一点表示一两。可别小看小小的秤花,还是有讲究的:七颗星代表北斗七星,六颗星代表南斗六星,还有三颗星是福、禄、寿三星,为的是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老秤的来历是典故,暗含秤主要的用途是不短斤少两,有童叟无欺的意思”,揭示出对匠心、良心和爱心的歌颂。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

30、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如本题“春花父亲虽未正面出场却形象分明,请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和作用”,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并分析其作用。首先,概况人物形象。从“父亲生前,选择徒弟十分苛刻,从家风到人品,全方面考察,老人家中意后再举行拜师仪式”可以看出,春花父亲为人正直、注重人品;从“学徒期满,经父亲检验合格,觉得徒弟的手艺不丢自己的人,然后叮嘱再三才允许出师”可以看出,春花父亲带徒弟非常严格、负责任;从“师傅在世时常说,做的秤一头是货物,一

31、头是良心”可以看出,春花父亲善良、注重职业道德。然后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即“春花父亲”在小说情节结构上的具体作用和对主要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师傅在世时常说,做的秤一头是货物,一头是良心。所以,我对的下联的是“匠人良心重千钧”。春花两眼一亮,觉得秋实对的还在点子上”,“春花父亲”对女儿的婚事起了重要影响,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从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来看,“春花父亲”的正直善良和注重职业道德衬托了春花的形象特征。【点睛】鉴赏艺术特色题,须了解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

32、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表达方式(其次);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要做好两个结合。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许宁,字志道。正统末,自以舍人从军有功,为锦衣千户。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柴沟堡。成化初,充大同游击将军。寇入犯,与同官秦杰等御之小龙州涧,擒其右丞把秃等十一人。改督宣府操练,移延绥。地逼河套,寇数入掠孤山堡。宁提孤军奋击

33、之,三战皆捷,寇渡河走。明年复以三千骑入沙河墩,与总兵官房能御之。寇退,复掠康家岔。宁出塞百五十里,追与战,获马牛羊千余而还。时能守延绥,无将略,巡抚王锐请济师。诏大同巡抚王越帅众赴,越遣宁出西路。破敌黎家涧,进都指挥同知。朝廷以阿罗出复入河套,频扰边,命越与朱永御,而以宁才,擢都督佥事,佩靖虏副将军印,代能充总兵官。宁起世胄,不十年至大将,父友多隶部下,亦不以为骤。逾月,寇大入,永遣宁及游击孙钺御之。至波罗堡,相持三日夜,寇乃解去。亡失多,宁以力战得出,卒被赏。至冬,贼入安边,宁追击有功。七年又与诸将孙钺、祝雄等败寇于泥忽都河,玺书褒奖。迤北开元王把哈孛罗屡欲降,内惧朝廷见罪,外畏阿罗出仇之

34、,彷徨不决。宁请抚慰以固其心,卒降之。明年,参将钱亮败绩于师婆涧,士卒死者十三四,宁与越等俱被劾。帝不罪。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又明年,寇入榆啉涧,与巡抚余子俊败之。进署都督同知。与子俊筑边墙,增营堡,寇患少衰。弘治中,用荐署都指挥使,分领操练。十一年十二月卒。赠都督佥事。宁束发从军,大小百十余战,身被二十七创。性沉毅,守官廉,待士有恩,不屑干进。(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二)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B. 时满都鲁

35、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C. 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D. 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佥事,官名,宋代为各州府的幕僚。金、元、明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清代渐废除。B. 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的汉族地区。C. 玺书,原指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在文中指皇帝用来褒奖许宁等人功绩的诏书。D. 束发,即系结头发。古代男

36、孩女孩均在15岁时将头发束为一髻,以为成童之礼。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许宁战功卓著,多次升迁。他以舍人的身份征战有功,任锦衣千户;在黎家涧之战后,升为都指挥同知;弘治年间,因战功被授予都指挥使,分管操练。B. 许宁作战骁勇,屡次克敌。在孤山堡,他率孤军抗击,三战皆胜;在波罗堡,伤亡惨重,他以死战得以脱身;在延绥,他率镇兵与敌人死战,使敌寇不能得逞。C. 许宁审时度势,善于安抚。在迤北开元王把哈孛罗投降过程中,他请求抚慰把哈孛罗,消除了其内心的忧虑,坚定把哈孛罗投降的决心,终于使之投降。D. 许宁统兵有方,赢得肯定。他居官廉洁,善待士兵,他父亲的朋友都肯定他的

37、战功,认为他名副其实;参将钱亮在师婆涧战败,他被弹劾,皇帝也没有问罪。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宁起世胄,不十年至大将,父友多隶部下,亦不以为骤。(2)迤北开元王把哈孛罗屡欲降,内惧朝廷见罪,外畏阿罗出仇之,彷徨不决。【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许宁出身世家子弟,不到十年就升任大将,父亲的很多朋友都隶属于他的部下,(但是)他们也不认为许宁升职过快。(2)迤北开元王把哈孛罗多次想要投降,但对内怕朝廷怪罪他,对外害怕阿罗出仇恨他,犹豫不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38、,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应理解为“当时满都鲁等多次进犯延绥”,“犯延绥”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和C项;“乃出西路”,应理解为“于是出兵西路”,可以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9、。本题中,D项,“古代男孩女孩均在15岁时将头发束为一髻,以为成童之礼”错误,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代表已到了结婚的年龄,是古代女子的成年礼,而不是“成童之礼”。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错在“因战功被授予都指挥使”,原文是“用荐署都指挥使”,即“由于推荐被授予都指挥使”。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40、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起”翻译成“出身”,“世胄”翻译成“世家子弟”,“不十年”翻译成“不到十年”,“隶”翻译成“隶属”。第二句中,“屡”翻译成“多次”,“罪”翻译成“怪罪”,“仇”翻译成“仇恨”,“彷徨”翻译成“犹豫”。【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41、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网上无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白沟行王安石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注白沟:宋辽之间的界河。不道:不说。棘门灞上徒儿戏:公元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刘礼、周亚夫分别驻守棘门、灞上、细柳。文帝在巡视了三个驻地以后,说“灞上、棘门军,若儿戏尔。”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

42、首联简明写实,写出了白沟河北尽成辽地,年年在这里迎送辽使的情况。B. “锄耰”是松土、平地的农具,诗中“万里锄耰”则代指北宋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C. 诗歌借汉文帝对棘门、灞上的评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北宋边将的庸碌无能。D. 诗歌尾句希望北宋将士以李牧、廉颇为榜样,加强防御,使边境不再受辽侵扰。15. 请赏析颔联“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两句。【答案】14. D 15. “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亲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揭示出辽方不断侵扰边境,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现实。作者运用对比,批评宋朝实行妥协、苟安政策,边防松懈。同时,颔联与颈联构成呼应,通过对比手法,揭示

43、出宋边疆无险可守,而辽国却不断据险侵扰的严峻现实。【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错在“希望北宋将士以李牧、廉颇为榜样,加强防御,使边境不再受辽侵扰”,尾句是说“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那就更是找不到了”,言外之意就算是李牧廉颇再生,也只能望关兴叹了。这里借用史实,揭示了山河残破、边塞失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故选D。【

44、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请赏析颔联“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两句”。首先要分析这两句的含义,“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亲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揭示出辽方不断骚扰边境,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现实。从艺术手法看,作者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批评宋朝实行妥协、苟安政策,边防松懈。同时,从诗歌的结构来看,颔联与颈联构成呼应,宋边疆一望万里,都是无险可守的农田,而辽国地区桑林密密遮蔽着河川原野的现状。这一强烈的反差给作者以很大震撼,诗中以南北边境地区的情况作对比,揭

45、示出了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46、部分。(1)曹刿论战中“_,_”两句描写了曹刿认真观察齐军败走的情况,并由此判定了追击敌人的最佳时机。(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主宾欢饮的场景:他们乘着一叶扁舟“_”;借助水和月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后,又“_”,再次痛饮。(3)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用风雨,写出了他对国家与个人前途的双重忧虑:“_,_。”【答案】 (1). 下视其辙 (2). 登轼而望之 (3). 凌万顷之茫然 (4). 洗盏更酌 (5). 山河破碎风飘絮 (6). 身世浮沉雨打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

47、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辙”“轼”“凌”“酌”“絮”“萍”。【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_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近视的青少年_,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教师理念与智慧的课题。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其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仿真试卷